五子生,五子亡……
李福達在陰影中望著李智、李信二子,被押送上了一輛特制的馬車。
隨后在數十號身材膘壯,穿著調查局官袍漢子們警惕的押送下緩緩的離開。
平復了一下情緒,李福達低著頭回到了碼頭上繼續自己力工的工作……
“……圣人設贖刑,乃施于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奸,無可贖之理……”
經筵辯場上,激烈的辯論依舊在繼續。
只是高臺上諸家學派看著正在充經筵講的呂汝德,滿心臥槽尼瑪!
甚至不少人回首望向了湛甘泉,弟子敢這樣不顧面皮的直接給庠序教諭部站臺能沒他的首尾?!
很顯然,就是他這位老師指使的!
然而湛甘泉似乎對此一無所覺,只是面無表情的坐在椅子上默默的看著自己的弟子的經筵講。
湛甘泉現在可謂是諸家學派中的一桿大旗啊,他若是站到了庠序教諭部一邊。
那任誰都不得不再三琢磨,對著干是不是正確的。
“學生聞:志者心之所期也,所期者如此,故所就亦如此!登髙山者,期至于頂,斯至之矣!!”
湛甘泉是支持的,自然有人是反對的。
他剛剛熱身完畢,便有跳出來的了!
“學生按:帝王家法如《易》、《詩》、《禮》、《春秋》所載記,由之則得,不由之則失!”
卻見那儒生對著呂汝德怒目而視,言辭中滿是慷慨激昂之氣魄。
“禮者,人之大防,所以檢柅此心,不敢放逸也,故《書》曰‘以禮制心’!”
“禮之制人,猶堤之防水,不以堤為固而驟決之,則潰裂四出,大為民害矣!!”
弘治皇帝這被懟的一頭黑線,臥槽尼瑪!這是罵朕推翻“天人感應”這事兒,是違反禮制呢!
呂汝德面無表情的聽著對方的經筵講,腦子飛快的旋轉開始準備反擊之策。
“《漢史》所謂“知其非禮,而不能自還”者是也!”
“……齊襄公鳥獸之行,瀆亂禮經,斯人至以雄狐目之……”
這話罵的滿朝文宦們那是一頭黑線,臥槽尼瑪!這是懟著咱腦門說咱是“鳥獸之行”啊!
還說現在庠序教諭部這提法,那是“瀆亂禮經”!
罵弘治皇帝更是罵的狠了,意思是:陛下您再這樣,學生可就拿您當公狐貍看了。
這儒生稀里嘩啦的罵了一大通,直把滿朝重臣帶著弘治皇帝罵的一臉黑。
終于這儒生罵完了,呂汝德深深呼出一口氣再次站上了高臺。
“所貴乎君子者,無他事焉,惟不失其本心而已。人生而善,天之性也!”
“有正而無邪,有誠而無偽,有厚而無薄,有天理之公而無人欲之私,所謂本心也……”
“其始如是,其終亦如是,雖歷年之久,不變乎其初,所謂不失也!”
呂汝德這是在說,我們這是為公心公理不為私欲。
而且儒學一派本就是要講公心公理,你如此攻訐我等卻是出于私欲而非公義!
“學生聞之:《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軻亦云‘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何謂福?國之安榮是也!何謂禍?國之危辱是也!!”
湛甘泉都亮出牌子來,要跟庠序教諭部站一塊兒了。
自然這后面跟上的學派,底氣可就足多了!
比如現在蹦達在臺上的這哥們,算下來是他們兄弟學派崇仁學派的。
高臺上的弘治皇帝見得一眾儒家學派大撕逼,老懷寬慰啊!
唔……這才符合劇本的走向嘛,你們不撕逼朕腫么做中人?!
當然啦,幫朕站臺的決計不會虧待!
那賞賜必須杠杠滴給,只要給朕干活兒必須日子過的好!
至于跟朕作對的么……且爾娘之!統統灑掉~灑掉!
唔……好像不能灑啊!保國公朱暉上奏,晉陽等衛已然控制在軍部手里。
國朝要加強對各衛所掌控,必然是需要再修直道的。
所以,這人手嘛……
第一天的經筵辯講在一頓口水和嘴炮中,湛甘泉等人占據上風中結束。
弘治皇帝只是主持開局、閉幕,至于這長達數日的經筵辯講他是不來滴。
來的只是禮部、庠序教諭部,及代表了皇帝、內閣的謝遷。
然后,一眾經筵辯講的學派很快發現了國朝的騷操作。
那就是:所有不支持湛甘泉學派的官員,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被吏部選定外派。
第二天直接內閣擬定名單,下旨直接要求立即出京赴任。
頓時滿場各家學派滿心敲里嗎,這特么忒不要臉了罷?!
不過更不要臉的,那還在后頭。
新科進士們也被調查了一番,只要是反對湛甘泉學派出身的進士無一例外。
也全都被調配出京了!
內啥,黔州布政使司不是總嚷嚷缺人么?!
唔……都去!都去!
京師附近各支持湛甘泉學派的官員,在被摸底了一番后迅速讓其之魚。
有些傳承了數代,逐漸才抬頭的。
若是再被連根拔起的清掃一番,想要再死灰復燃恐怕得五六十年之后了。
經筵辯講也很快的結束了,連續多日那些反對學派的官員幾乎都被外派。
同時大量支持湛甘泉學派的官員被抽調回京,那么選出的結果可想而知。
湛甘泉不負眾望,成為了“帝國弘文注釋院”院正。
支持于湛甘泉的各家學派,十人遴選為“弘文注釋使”。
五人為“弘文注釋郎”,內廷派一人為“司務”。
禮部、庠序教諭部,各派一人為“院監”。
如此組成的“帝國弘文注釋院”,將會在兩個月內籌備成立。
他們將負責對所有的古籍經典進行整理、校正、標點注釋,并作為官版刊印。
在經筵辯講落下帷幕塵埃落定之時,格根塔娜帶著五千韃靼各部族頭人、子嗣來京。
同時他們一并押送來的,還有近十萬白蓮門徒。
格根塔娜的這次到來,引起的是整個京師的轟動!
上次她只是率領著一部分人來依附,可這種甘當馬前卒為國朝征戰并押送戰俘過來的……
哪怕是武功赫赫的永樂朝,也是不曾有的盛事啊!
五千韃靼各部族頭人、子嗣,上表國朝懇請入帝**事學院、軍官學校,并入軍伍。
這……同時也標志著,韃靼真正的開始全面融入大明。
白蓮,將被湮滅了。
儒家學派,伏倒歸附。
韃靼……開始與大明,全面的融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