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中包含:骨干謀士、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直到曹操去世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
骨干謀士九人:
荀、荀攸、賈詡、郭嘉、程昱、戲志才、劉曄、蔣濟、司馬懿(晚期)
重要謀士三十六人:
陳群、華歆、鐘鷂、滿寵、董昭、王朗、崔琰、毛、賈逵、杜幾、田疇、王修、楊修、辛毗、楊阜、田豫、王桀、蒯越、張既、杜襲、棗祗、任峻、陳矯、郗慮、桓、丁儀、丁、司馬朗、韓暨、韋康、邴原、趙儼、婁圭、許攸、郭淮。
其他謀士及椽屬五十七人:
嚴象、袁渙、張范、涼茂、國淵、何夔、徐奕、邢、鮑勛、劉放、劉資、梁習、溫恢、鄭渾、衛凱、劉、徐干、陳琳、阮、應、劉楨、繁欽、路粹、徐宣、衛、盧毓、戴乾、和恰、常林、楊俊、裴潛、崔林、高柔、孫禮、王觀、高堂隆、牽招、徐邈、胡質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異、王選、張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悅、成公英、賈洪、薛夏、令狐邵、劉、魏諷(后造反)
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馬排。
丁:字敬禮,丁儀之弟,曾助國淵破謗書案,因此顯名,后向曹操揭發過劉楨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嚴象:奉曹操之命,舉孫權為茂才,后被李術所殺,孫權起兵,為其報仇。
袁渙:袁渙宇曜卿,陳郡扶樂人也。父滂,為漢司徒。布初與劉備和親,后離隙。布欲使渙作書詈辱備,渙不可,再三強之,不許。布大怒,以兵脅渙曰:“為之則生,不為則死。”渙顏色不變,笑而應之曰:“渙聞唯德可有辱人,不聞以罵。使彼固君子邪,且不恥將軍之言,彼誠小人邪,將復將軍之意,則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渙他日之事劉將軍,獨今日之事將軍也,如一旦去此,復罵將軍,可乎”布慚而止。布誅,渙得歸太祖。
張范:字公儀,河內修武人也。祖父歆,為漢司徒。父延,為太尉。性恬靜樂道,忽于榮利,征命無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與世子居守。太祖謂文帝:“舉動必諮此二人。
涼茂:涼茂字伯方,山陽昌邑人也。勸公孫度不要謀反。
列舉曹操手下武將名單及事例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后。從曹操初起兵的時候便開始跟隨他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曾稱贊他道:“魏絳以和戎之功,猶受金石之樂,況將軍乎!”曹丕即位后更封他為大將軍。性清儉,不治產業,有點錢也都分施掉了。死后被封為忠侯,子充嗣。
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敦族弟。和夏侯敦一樣,也是從曹操起兵的時候開始跟上他的。曾先后平定昌、徐和、司馬俱、雷緒、商曜、罕、宋建等人的叛亂,在與韓遂馬超的作戰中也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最終由于過于恃勇而被老黃忠斬于定軍山。死后謚曰愍侯,兒子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數夏侯霸了,在此不予贅述。
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從弟。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招募了數千兵馬,周旅淮、泗之間。在曹操的眾多武將中,曹仁應該算是戰功最顯赫的了。破袁術時為前鋒,攻打陶謙時擊敗前往費、華、即墨、開陽的救兵,與呂布、張秀、袁紹等作戰中也是曹營首席大將。后來更是死守樊城,導致關羽被擒身亡。陳矯在其單槍匹馬從周瑜軍中救出牛金后曾贊道:“將軍真天人也!”死后封為忠侯。綜合各方面比較起來,說曹仁是曹操手下第一武將應該是沒有什么爭議的。
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主要的戰功還是對東吳的一系列戰爭所取得的勝利。最著名的當數威震逍遙津了,僅以七千兵力打敗東吳十萬大軍,以致后來張遼病重,孫權仍不敢輕舉妄動,還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死后曹操念及合肥戰役的功勞也不禁感嘆:“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內侯。”
張頜
張字俊,河間人。在袁紹與曹操作戰時曾提出正確的建議,但不被采納,后因害怕被迫害而投靠曹操。后來在與馬超軍作戰時立下大功,后期和蜀國作戰更是魏國頭號猛將。連諸葛亮都對他頗為忌憚。最終在追擊蜀軍時中飛矢而亡。死后謚曰壯侯。
徐晃
徐晃字公明,河東楊人。原在楊奉手下,楊奉被曹操打敗后投歸曹操。在與關羽的作戰中立下大功,曹操稱贊他:“賊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于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死后封為壯侯。
于禁
于禁字文則,泰山巨平人。黃巾之亂時跟隨鮑信,后來鮑信投靠曹操,他也自然加入曹軍。之后禽呂布于下邳,立下大功。與袁紹作戰時更是領兩千步騎堅守延津,讓袁紹無可奈何。而后僅增兵五千,就從延津西南緣河至汲、獲嘉二縣,焚燒保聚三十余屯,斬首獲生各數千,降紹將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但晚節不保,被關羽抓獲后變節乞降,最終被一幅譏諷他變節的畫像氣死。死后封為厲侯。
龐德
龐德字令明,南安道人。本為馬騰部將,馬氏戰敗后隨馬超投奔漢中張魯,張魯被曹操擊敗后降曹。不久就與關羽在樊城交戰,射中關羽額頭。戰敗后被俘,立而不跪,寧死不降,終被關羽所斬。謚曰壯侯。
樂進
樂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最有名的應該是斬淳于瓊了。除了這個,樂進大多數時間都是作為副將出征,或者是和別的將領,尤其是李典,一起出征,很難說有大將之才,但跟隨曹操征戰多年,功勞也不小。謚曰愍侯。
李典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合肥之戰時不計較與張遼樂進的私人恩怨,齊心協力取得了勝利。多與樂進等一同作戰。死后也封為愍侯。
許褚
譙國譙人。高八尺,腰大十圍,容貌雄毅,葛陂賊戰箭矢末擲石攻敵,倒牽牛反向百余步,賊眾聞褚之名皆畏憚。儲官渡誅反賊。關中戰時褚左手舉鞍,右手控船護操安渡。馬超欲襲曹操,以從騎為褚,超不敢動。操薨褚哭至吐血,后遷武衛將軍,曹睿繼位封牟鄉侯,謚曰壯侯。
典韋
陳留己吾人。擅使大雙戟,為人壯猛任俠。曹操因其人忠誠謹重,引典韋為近侍,遷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時,張繡先降而復反,急迫曹操本營;典韋守著大門,殊死惡斗,殺敵甚眾,最終因敵人太多而戰死。
呂虔
呂虔是曹操手下戰將,最初被劉曄推薦,在兗州被曹操聘為軍中從事,后又任校尉、中軍護衛等職,在討呂布時射死布將薛蘭,在征劉備時與李典等人同為先鋒,在赤壁時掌管水軍后軍,屢隨曹操征戰,多有戰功。
曹純
曹仁之弟,曹操堂弟。十四歲喪父,與曹仁同住,繼承父親產業,僮仆、客人上百人。十八歲時,任為黃門侍郎。二十歲時,跟隨曹操到襄邑募兵,開始隨軍征戰。后又任議郎參司空軍事,統率曹營精兵虎豹騎。加上前后軍功封為高陵亭侯、食邑三百戶。208年,跟隨曹操南征荊州,追擊劉備到長阪,擄獲劉備二女、輜重,收復劉軍散兵。乘勝進逼江陵,后再還譙。210年逝世。曹丕稱帝后,追謚他為威侯。
曹洪
字子廉,沛國譙縣人,三國時曹魏名將。隨曹操追襲董卓滎陽時,曹軍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曹操失馬,曹洪舍命獻馬并救護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難。后多隨軍征伐,討黃巾、張邈、呂布、袁紹,咸有功勞。曹丕即位時,封為衛將軍,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進邑千戶。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后獲罪將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時,拜為后將軍,更封樂城侯,邑千戶,位特進,又復拜驃騎將軍。太和六年逝世,追謚曰恭侯。
曹彰
字子文,沛國譙縣人,為曹操與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過人,武藝精熟,能徒手與猛獸搏斗。代北烏桓無(能)臣氐等*,曹彰拜北中郎將引軍往討,大捷而歸。后來曹彰奉命往漢中助曹操攻劉備留守長安。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順從。黃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覲,卻忽然暴斃于府邸中。謚曰威王。
呂常
博望人,為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裨將軍,封關內侯。后隨曹操南下,封陰德亭侯,領郡。因治郡有方拜平狄將軍,改封盧亭侯。法律嚴明,士無異心,守城以據關羽。從208年9月劉琮投降,襄陽歸曹操所有以來,直到其于221年2月病逝。任襄陽太守13年,鎮守一方,官至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一生為官清正儉樸,深得民心。
曹真
字子丹,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贊賞他的勇敢,讓他統領虎豹騎,征討靈丘,獲勝,被封為靈壽亭侯。鎮守漢中的夏侯淵陣亡,任命曹真為征蜀護軍,督徐晃等在陽平擊破劉備的部將高翔。后來,曹操親自到漢中,撤出諸軍,讓曹真到武都迎接曹洪等還屯陳倉。真以親舊肺腑,貴重于時,左右勛業,咸有效勞。
夏侯尚
三國時代曹魏的武將。字伯仁。他是曹操的重要部下夏侯淵的族子。夏侯玄和夏侯徽的父親,夏侯儒的哥哥,夏侯奉的叔父。為曹操效力,成為軍司馬。曹操成為了魏王的時,夏侯尚也成為了黃門侍郎。弓馬嫻熟,為人細心。隨夏侯淵征討漢中時與張頜收拾殘部,安然而退。是智勇兼備的名將。
高覽
本袁紹部將,武藝出眾,官渡之戰,高覽曾和許褚大戰而不分勝負。曹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計,命高覽、張率兵劫曹營,遭埋伏兵敗,懼罪而降于曹操,被封為偏將軍、東萊侯。后屢立戰功。隨曹操出征汝南,率軍伏擊劉備,三合斬劉辟,正欲擒劉備,被趙云一槍刺于馬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