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夏文圣 第一百七十六章:真龍寶米!朝野嘩然!皇帝喜極而泣!賦無上權力!

作者/七月未時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b>最新網址:</b>    皇宮大殿內。

    隨著顧錦年的聲音響起,引得正殿所有官員神色一變。

    大夏天災。

    給予眾臣絕望,不,不是眾臣,而是給予大夏所有人絕望。

    大旱,地動,雪災,火災,還有天降火石,這些事情如何不讓人絕望?

    而且每一件事情,看似不相關,卻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幾個大問題擺在面前。

    第一,救災先救那個?

    第二,如何施救?

    第三,緊急情況應對方法?

    第四,內亂之事該如何防備?

    第五,民變之事,又應當如何處置?

    這五件事情,還是目前能想到的事情,一些想不到或者是無法想到的事情,應當如何解決?

    也正是因為一團糟,所以即便是大家有想法,可也不敢直接說出來。

    必須要從長計議。

    但問題來了。

    從長計議的話,來得及嗎?

    答桉是來不及的。

    或者是說,沒有人保證來得及。

    然而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時候,顧錦年會站出來,而且還如此自信,獻國策定難?

    實話實話,要是換任何一個人,百官絕對不會理會。

    六部尚書,包括宰相都想不出任何解決辦法,誰能想出來?

    可說話之人,是顧錦年,這位大夏奇才,他的話,不得不讓人去重視。

    “宣。”

    龍椅上,永盛大帝顯得有些激動,雖然他內心還是覺得顧錦年獻不出良策,可至少顧錦年現在的所作所為,讓人有了中心骨。

    對于這次大災,他有想法,可一直沒有說的原因,就是想看看百官能不能站出來,站出來說一句話。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弱小的。

    這個時候,必須要有一個人站出來,引領眾人抵抗災難。

    這個人不能是自己。

    必須要是臣子。

    自己若是站出來,對于天下人來說,皇帝肯定是要守天下的,這是皇帝的職責。

    顧錦年站出來了。

    永盛大帝興奮不已,即便顧錦年沒有太多的想法,他在這個時候選擇站出來,也是一件極大的好事,鼓舞士氣。

    很快。

    顧錦年走上大殿當中,他器宇軒昂,眉宇之間充滿著自信。

    只見。

    “臣,顧錦年,拜見陛下。”

    走進大殿內,顧錦年直視永盛大帝,面色平靜,讓人莫名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自信。

    “愛卿無須多禮。”

    “來人,殿前賜座。”

    永盛大帝出聲,他很直接,更是當眾賜座。

    要知道,即便是一些國公都沒有被永盛大帝賜座,這個行為彰顯皇恩寵愛。

    一些不好的目光投來,略帶吃味,永盛大帝看到了。

    但他沒有任何反應。

    之前魏閑說,朝臣當中有人對自己偏愛顧錦年感到不滿。

    實話實說,永盛大帝一開始還的確有些想法,覺得是不是自己太偏愛顧錦年。

    身為帝王,自然知道什么叫做一碗水端平,帝王之術,就是善于平衡,這樣才能讓自己坐穩這個位置。

    可現在,永盛大帝管他三七二十一。

    就偏愛顧錦年又能如何?

    這群文武百官,一個個比得過顧錦年嗎?大夏王朝發生事情,你們能出來解決嗎?

    就算顧錦年解決不了,你們能學顧錦年這般嗎?

    一個個就是怕事,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顧錦年做了,然后又說是顧錦年受皇恩浩蕩?

    真是一群什么玩意?

    永盛大帝不在乎那么多了,愛怎么想就怎么想,隨便他們。

    關鍵時刻,還是自己外甥知道疼舅舅啊。

    “陛下。”

    “臣有國策,可定大夏之難。”

    顧錦年出聲,他望著永盛大帝,如此說道。

    “愛卿直言。”

    永盛大帝出聲,讓顧錦年直說。

    “此番,大夏天災出現,臣認為,第一時間應當公布天災,同時請陛下下一道圣旨,告知大夏百姓,朝廷將會竭盡全力,同時讓各地捐贈銀兩物質糧食,發動全國之力,拯救這場大災。”

    顧錦年出聲,這是他第一步計劃。

    只是話音出現,李善的聲音卻直接響起。

    “不可!”

    李善出聲,打斷了顧錦年的話語。

    “侯爺,您有如此決心,老夫敬佩,但天下人并不是都想侯爺這般有信心,如若昭告天下,勢必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到時候極有可能發生哄搶糧食物資之事,尤其是一些商人,唯利是圖,難以防止。”

    “老夫并非是往壞處去想,而是擔心有不法之人,四處造謠,引發大夏內亂。”

    李善出聲,他認為顧錦年這個想法有問題,并不實用。

    殿上,永盛大帝內心有些不滿,不過這個不滿不是針對顧錦年的,而是針對李善。

    顧錦年這個想法聽起來還不錯,當然李善說的也沒錯,可問題是顧錦年主動站出來,愿意引領眾人抗災,并且也敢承擔責任。

    你李善想不出辦法就算了,還在這里潑冷水,這如何讓他能不滿?

    不過,永盛大帝沒有說什么,挑刺也不是一件壞事,至少看看顧錦年有沒有應對之法,若是有的話,說服了眾臣,那么這件事情,也就更周全了。

    無論怎么說,救災是第一,討論出最好的抉擇出來,才是王道。

    “李相所言不錯。”

    “可本侯的計劃還沒有徹底說完。”

    顧錦年語氣平靜。

    后者當下沉默,看著顧錦年,讓他發揮。

    “昭告天下,必然會引起百姓恐慌,但同樣的,只要朝廷上下,眾志成城,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夏百姓,百姓也必然會選擇支持朝廷。”

    顧錦年出聲。

    可此話一說,不少官員卻不由嘆了口氣,認為顧錦年還是太理想化了。

    一來,百姓憑什么跟你眾志成城?

    二來,大夏官員又如何能上下一心?

    如果事情有這么好處理,那誰不會說?

    “侯爺還是太理想化了,敢問侯爺,百姓終究是尋常人,人都有自己的私欲,大災降臨,如何讓百姓保持冷靜?”

    李善繼續出聲,詢問顧錦年。

    “憑陛下圣旨,憑太子仁厚,憑秦王威望,憑魏王之能,憑皇室一脈,再憑本侯立軍令狀,敢問李相,這些夠不夠百姓安定?”

    顧錦年望著李善,他一字一句道。

    話說到這里,滿朝文武都驚訝了,哪怕是永盛大帝都不由露出一抹疑惑之色。

    至于太子,秦王,魏王,還有晉王他們卻一個個好奇的看向顧錦年。

    有點不太明白顧錦年的意思。

    “錦年,你是何意?”

    永盛大帝直接詢問道。

    “回陛下。”

    “大災當前,臣愿請纓抗災,立下軍令狀,半年內平定各地災禍,如若不成,臣愿退出朝堂,貶為庶人。”

    “但如此天災之下,僅憑臣一人之力,無法讓百姓安心下來,可陛下若下圣旨,派太子等人,領兵前往各地賑災,讓百姓看到大夏抗災之志。”

    “相信必可扭轉局勢,大夏太子,奔赴災區,與將士同吃同住,救災發糧,可定軍心,亦可定民心。”

    顧錦年出聲道。

    的確,民心這個點,極其容易發生動蕩,畢竟架不住有心人挑撥,再加上百姓也的確害怕。

    人有同情心,可人更有恐懼之心以及自私之心。

    可如若讓大夏這些王爺親自前往災地,讓他們去處理災情,甚至都不需要他們去做什么,只要出現在災地,就相當于是一個定海神針了。

    一來,大夏抗災的決心,展現給世人看。

    百姓們有什么話說?皇帝的兒子都親自跑去災地,你能說什么?這還不能表達朝廷對抗災的決心嗎?

    二來,也算是管控災地的一些是非,免得有些官員,欺上瞞下,有這些皇子在,可以穩定不少。

    畢竟這大夏王朝有一半是他們的啊。

    而且也不怕你亂來,你要是能力不行,回頭慢慢清算你。

    聽到這話,大殿內,秦王的眼神是最明亮的。

    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件事情也是一次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啊。

    他想要爭太子之位,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可自己的機會不大,畢竟長幼尊卑,最主要的就是沒有機會給自己展示才華。

    可這次機會意義太大了。

    如果自己能在這次救災過程中,取得亮眼的成績,這樣一來對自己爭奪太子之位,就更加有利了。

    “果然是我好老弟啊,這個時候還想著幫老哥一把。”

    秦王心中喜悅,他下意識認為,顧錦年是在幫他。

    而對于太子而言,這件事情他很認同,一來是這樣做的的確確可以穩定軍心,穩定民心。

    確實有利于大夏王朝,二來自己身為太子,這樣做也的確能更加坐穩太子之位。

    只要自己做實事,永遠站在第一線,那么對自己未來執政,是一件好事。

    一件天大的好事。

    “看來,讓基兒跟在錦年身旁還是有好處的。”

    李高心中暗道,不過他最在乎的還是,這樣做能給大夏王朝帶來好處。

    至于大殿上,永盛大帝再聽到這個想法后,更是不由站起身來。

    “好。”

    “這個想法好。”

    “如此一來,的確可以定下民心啊。”

    永盛大帝這回是徹底震撼了,他還真沒想到讓自己這些兒子們去做這件事情。

    無論有沒有才能,有才能的就過去賑災,沒才能的就過去當個吉祥物。

    其目的就是為了穩定軍心,穩定民心。

    如此一來,大夏百姓將會更加信任朝廷,如若這次大災過后,自己的威望,也能達到頂峰。

    百官們也紛紛議論,認為這個想法很不錯。

    只是李善的聲音還是響起。

    “可萬一,太子他們受傷該怎么辦?”

    李善出聲,這話一說,瞬間引來一些人皺眉,雖然說可以挑刺,畢竟救災這么大的事情,多挑挑刺也是一件好事。

    可沒必要如此吧?

    “如若當真死在災亂之中,是本王的無能,怪不得天命侯。”

    “而且,身為皇子,國家危難之時,本王愿意站在最前線,若是能用我的命,換來大夏的安定,本王愿意。”

    此時,秦王的聲音響起,他往前走了一步,一番話說的康慨激昂。

    “好!”

    “不愧是朕的好兒子,說的好。”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也不由贊許,自己這兒子沒有白生啊。

    給自己爭臉。

    “王爺大義。”

    顧錦年朝著秦王一拜,無論秦王是作秀也好,還是發自內心也罷,只要是為了百姓,這一拜合情合理。

    “錦年,是本王應當謝你,國家危難,滿朝文武不敢多言一句,可唯獨你站出來,本王拜你。”

    聽到自己父皇的贊賞,秦王內心樂開了花,不過他還是朝著顧錦年一拜,商業互吹。

    不過殿下,一些臣子神色微微一變,秦王這番舉動,只是幾句話,就能得到皇帝如此贊賞,這并非是一個良好的訊號。

    但不得不說的是,顧錦年這個法子,的的確確可以。

    這回李善沒有話說了。

    但李善不說話,有其他官員開口。

    “敢問侯爺,民心可定,那接下來該怎么做?”

    有人詢問,看著顧錦年。

    “太子率兵奔赴隴西郡,秦王奔赴東林郡,魏王奔赴南越郡,其余王爺相互配合,跟隨在旁,亦或者穩定后勤。”

    “由戶部去籌銀集物,以最快速度,運輸到災情之地,刑部與兵部聯手,要在第一時間內管控言論,所有造謠生事者,一律抓拿入獄,等到災情結束之后,再去慢慢定奪。”

    顧錦年開口,道出自己的想法。

    太子,秦王,魏王,這三位可不是小人物,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朝中有無數大臣支持太子,讓他去處理隴西郡是最好的。

    各地官員,包括種種事情,太子都能妥善處理,沒有人敢不給太子面子,他登場所有官員必須要認真處理。

    而且朝中大臣們,也會在暗中瘋狂支持太子,因為他們是希望太子繼承大統,成為皇帝。

    所以這件事情,他們必須要竭盡全力,之前是盡責即可,現在就是竭盡全力了。

    尤其是把秦王,魏王,所有皇子全部拉下水,大家都想爭,那么就能產生內卷。

    一但產生內卷,積極性得到提高,受益的就是百姓。

    顧錦年是站在解決事情這個角度去思考。

    其他的事情,他都不管。

    不得不說,這里面有一定心學的成分,這段時間研究心學,故而有些感悟,如今拿出來用,還真是有不錯的成效。

    “陛下下旨,皇室賑災,控制言論,穩定局勢。”

    “此計乃為上策也。”

    楊開的聲音響起,他明白顧錦年的想法,從而忍不住贊嘆。

    “那江中郡呢?”

    有官員開口,詢問顧錦年,三郡之地都有人去,江中郡這個難題誰來負責?

    “本侯親自去。”

    顧錦年出聲,給予回答,江中郡才是最大的麻煩,但他會親自前往江中郡,定下民心。

    “侯爺有什么辦法嗎?”

    “江中郡大旱,必然會引起百姓恐慌,只怕就算是侯爺親自去了,也難以安定百姓啊。”

    有官員出聲,看向顧錦年說道。

    這話沒有半點挑刺,因為沒事的時候,百姓可以喊你一聲侯爺,可以尊稱你一句后世之圣。

    可問題是,大旱年間,所有莊稼毀于一旦,有存糧的還好說一點,最起碼扛一個季度還是沒問題。

    不至于絕望。

    沒有存糧的怎么辦?

    這個時候,隨便來個人散播謠言,那就完了。

    一但謠言散播出去,到時候就是民心惶惶啊,別說什么刑部和兵部去抓人。

    抓的完嗎?

    抓不完的。

    江中郡這個難題,只怕難以解決。

    “開放糧產,賑災救民,戶部集糧資,其余的本侯有辦法解決。”

    顧錦年出聲。

    他如此說道。

    真龍稻穗的事情,他不可能跟所有人說,等朝會結束后,自己會跟永盛大帝說。

    只不過,顧錦年如此的回答,并不讓人滿意。

    不少人略微皺眉,畢竟顧錦年說的不清不楚。

    僅憑這個就讓眾人相信顧錦年,這不可能。

    “侯爺,并非是下官不相信侯爺,而是賑災之事,牽扯太大,其他的不說,如若開倉放糧,集資糧米,就是天文數字。”

    “別的不說,大夏國庫目前的余銀,外加上各地官府的存糧,只夠江中郡所有百姓三年。”

    “若僅僅只是江中郡一郡受災那還好說,這隴西郡,東林郡,南越郡,這三處地方也需要大量賑災。”

    “外加上這樣抽走糧食,只怕更會引起各地百姓恐慌。”

    “百姓募捐倒是可以,但百姓捐贈再多,也不可能把自身家當捐出來,此事侯爺是否有些欠缺考慮?”

    對方出聲,如此說道。

    他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大夏存糧不多,外加上還要運輸,運輸成本才是最恐怖的,總不可能動用龍舟吧?

    真動用龍舟的話,數量也不夠。

    至于集糧募捐,這只是杯水車薪。

    主要麻煩還是因為,災難一起出現,哪怕一個一個出現,都比一口氣出現要好。

    各地都需要賑災糧,而且其他幾個地方更需要糧食,最起碼江中郡只是大旱,莊稼毀了,去年年底的時候,至少收割了一波。

    不至于說立刻餓死。

    隴西郡這幾個地方,發生了如此恐怖的天災,是真的沒有糧食。

    若是集中糧食到江中郡的話,肯定是不行的。

    “無需太多糧食。”

    “只需要七天的口糧。”

    “運輸至江中郡,其他的事情,本侯可以妥善處理。”

    “至于怎么處理,如何平定,本侯自有妙計。”

    顧錦年出聲,他顯得無比自信,七日口糧,內定下江中郡之難。

    此言一出。

    滿堂瞬間大驚。

    所有人都驚愕的看向顧錦年,有人眼神古怪,有人眼神震撼。

    江中郡是最大的麻煩。

    也正是因為江中郡的大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隱患,隨時會爆炸的隱患,一但這個隱患炸了,就會影響到其他災地。

    但同樣的,江中郡也是最好解決的災情。

    只要能讓莊稼起死回生亦或者給百姓們半年的口糧,那么江中郡就能安然無事。

    然而,這幾乎不可能。

    別的災區可不會答應,于情不行,于理也不行。

    現在顧錦年說,只需要七天口糧,就可以解決這個天大的麻煩,眾人自然是震驚啊。

    震驚之后,就是不信,完全不信。

    “愿侯爺能道出良策,此事涉及到大夏命運,侯爺說的不清不楚,老夫實在是不敢茍同。”

    “老夫也有良策一計。”

    此時此刻,李善的聲音再度響起。

    他要求顧錦年說出良策是什么,不然的話,憑借顧錦年一張嘴,誰敢相信?

    江中郡,足足有一萬又四千萬人口啊,這是何等概念?

    大夏人口最多的郡地。

    占據大夏十分之一的人口,如若江中郡亂了,那大夏王朝離滅國就接近了。

    當然也正是因為江中郡人口極多,所以耕地極多,大部分百姓都是靠種地為生。

    所以出現大旱之事,才會如此棘手,要換做江南之地,其實還真沒這么大的問題。

    畢竟江南地區,雖然也是農耕為主,但商貿活動更多,百姓存糧不少,完完全全可以等朝廷解決完其他事情,再來解決他們的問題。

    “相爺的良策是什么?本侯想聽聽。”

    顧錦年沒有回答對方,而是好奇對方有什么良策,如果對方的計劃,比自己要好的話,不介意用他的計劃。

    “回侯爺。”

    “老夫的想法倒也簡單,一來也必須要靠大夏糧產緩解壓力,二來求助扶羅王朝,大金王朝。”

    “尤其是大金王朝,大金王朝糧食極多,而前幾日大金王朝派來使臣,到我大夏商議結盟之事。”

    “大金王朝愿意與大夏王朝以及扶羅王朝,組建聯盟,抵抗未來之天下大變,也防止中洲王朝無限制擴張。”

    “而大金王朝愿意從各方面扶持大夏王朝,換取大夏王朝部分大夏龍炮,以及同意大金龍米為衡量貨幣。”

    “只要我大夏同意,憑借著大金王朝源源不斷的糧食運輸,江中郡可定。”

    李善說出他的計劃。

    請求外援。

    此言一出,顧錦年直接搖了搖頭。

    “不可。”

    “若是災情未顯,倒不是不可以與大金王朝會談。”

    “如今大夏災情出現,按照大金王朝的性子,必然會趁火打劫,朝廷一但開口,等待的便是各種不利要求。”

    “看似是定災,可實際上是將隱患放在明日。”

    “本侯不答應。”

    “陛下,此事絕不可同意。”

    顧錦年出聲。

    這個辦法,說了跟沒說一樣,當然,如果自己沒有真龍稻穗的話,可能會答應。

    因為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但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這個辦法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是累贅。

    人家大金王朝又不蠢,知道大夏現在急缺糧食。

    你要是開口,大金王朝必然漫天要價,純純就是被人拿捏。

    而且,真要借的話,肯定是找中洲王朝借啊,并且支付極其夸張的利息。

    讓永盛大帝簽署條款。

    這樣的話,反而不用擔心內亂了,因為中洲王朝不會希望大夏內亂起來,也不會讓另外一個人當皇帝。

    欠了這么多銀兩錢財,換個皇帝就不認?這可能嗎?

    “侯爺。”

    “此計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老夫相信侯爺也一定有更好的辦法,可侯爺藏藏掖掖,不說出來,實在是讓老夫不安心,想來百官也不安心。”

    “江中郡一但出了問題,所引發的后果,會涉及全國上下,到時候侯爺想出來的辦法,統統都要作廢。”

    “陛下,恕老臣說話直,倘若江中郡出現內亂,那個時候就算是陛下您親自去了,也安撫不了民心。”

    李善有些皺眉了,他這個想法不說特別好,但絕對是目前最合適的辦法。

    你顧錦年如果真有什么好辦法,那就請你拿出來,不要遮遮掩掩。

    你說你能解決就能解決?

    萬一解決不了呢?

    就說萬一,萬分之一的概率,就解決不了,那是什么概念?

    大夏亡國。

    死傷就不止是千萬那么簡單,很有可能是萬萬之數,大夏王朝將瞬間衰敗,很有可能引發新的爭霸戰亂。

    誰敢賭?

    沒人敢賭。

    龍椅上。

    永盛大帝明白李善之言,但他也相信顧錦年肯定是有辦法。

    “錦年,隨朕來養心殿。”

    “諸愛卿,靜等。”

    永盛大帝起身,他知道顧錦年不說的原因,所以直接前往養心殿,他也想知道,顧錦年到底有什么辦法。

    “遵旨。”

    顧錦年不啰嗦,直接離開大殿,前往養心殿內。

    而隨著顧錦年走后。

    大殿內也瞬間開始了爭議。

    “若不講清楚,豈能胡鬧?”

    “江中郡之難,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是最難的,下官相信侯爺,但這件事情影響大夏未來之大變,還是要說清楚啊。”

    “恩,要說清楚一點。”

    “相爺所說,的確不錯,若是與大金王朝結盟,可定江中郡之難。”

    “侯爺所說也不錯,大金王朝必然會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只不過,侯爺有一點沒有想到,如今中洲王朝如日中天,國運龍珠即將要歸位。”

    “大金王朝也恐慌,如若沒有國運龍珠,大金王朝必然會漫天要價。”

    “但有了國運龍珠,大金王朝也慌,會提出一些不應該的要求,可不會太漫天要價,雙方都有衡量的。”

    他們開口,你一句我一言,開始爭議。

    爭議的核心,無非就是顧錦年不說明情況,有人支持李善,畢竟李善的計策,的確能安定江中郡。

    當然也有人相信顧錦年,只是希望顧錦年將辦法說出來。

    但不管如何,眼下就只能等陛下回來了。

    而大殿內,李善面色平靜,他閉上眼睛,也不知道在思考什么。

    半刻鐘后。

    養心殿內。

    大殿當中只有永盛大帝與顧錦年兩人。

    “錦年。”

    “你有什么良策,你就說出來吧。”

    永盛大帝很直接,這個時候不要藏藏掖掖,也不要耽誤時間,有什么就說什么,若是辦法好,他直接采用。

    若是不行,另做打算。

    “陛下。”

    “可還曾記得,聚靈古陣嗎?”

    顧錦年問道。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微微皺眉,隨后出聲道。

    “你難不成是說,讓工部立刻建造大量的龍舟寶船,運輸糧食嗎?”

    “可這一來時間趕不上,二來沒有這么多糧食可以運輸啊?”

    永盛大帝下意識認為,顧錦年是要建造龍舟寶船。

    可聽到這話,顧錦年卻搖了搖頭道。

    “陛下,臣并非是此意,臣的意思是,當初獲得天地賞賜,還有一樣東西,臣沒有告訴陛下。”

    顧錦年說話之間,將真龍稻穗和真龍寶米取出。

    “稻穗?”

    “糧米?”

    “這?”

    永盛大帝有些看不懂了,天賜寶物,這事他記得,只不過賞賜稻穗糧米是什么意思?

    不過永盛大帝還是接過這兩樣東西。

    仔細端詳一二,永盛大帝眼神就變了。

    “居然能生長出這么多稻谷?比大夏稻谷多了兩倍有余啊。”

    “此物可大規模種植嗎?”

    永盛大帝顯得十分激動,大夏每年都會花費接近五百萬兩白銀,去研究稻穗,甚至不惜花費重金,打造寶船,就是為了去海上尋找一些糧種物。

    畢竟大金的龍米,是各大王朝都眼紅的東西,誰不想要?

    可惜的是,大金龍米到現在都是一個秘密,誰也不知道大金王朝是如何種出龍米的。

    “回陛下,臣已經嘗試過,此稻穗可以大規模種植,并且具有一定抗旱性,而且適應大多數土地,無需良田。”

    “陛下,這是成熟后的稻谷。”

    顧錦年將裝著真龍寶米的小袋遞給永盛大帝,至于這個抗旱性,是得到龍米時,就有的信息,具體如何,蘇懷玉還在試驗。

    按理說不能如此直接,可現在非常時期,顧錦年也只能夸下海口,定下軍心,這也是文景先生的意思。

    “抗旱性?”

    “適應大多數土地?無需良田?”

    永盛大帝接過袋子,隨后將袋子打開,剎那間一股清香味彌漫。

    “顆顆飽滿,怎么與大金龍米有些相似?”

    永盛大帝驚訝了。

    身為大夏帝王,他自然見過大金龍米,甚至大金每年都會贈送一部分龍米過來,但他不會去吃,畢竟誰能知道這龍米有害無害?

    如今看到顧錦年的真龍寶米,自然感到驚奇。

    “一樣嗎?”

    顧錦年也好奇了,兩個都叫龍米,誰好誰壞,顧錦年還真不知道。

    “你等下。”

    永盛大帝走出大殿,也不知道做了什么。

    大約小半刻鐘,魏閑在殿外送來一些東西。

    很快殿門關閉。

    永盛大帝將一個袋子放在玉桉上,而后直接傾倒出來。

    很快,大金龍米出現在顧錦年眼中。

    大金龍米,看起來更為晶瑩剔透一些,香味濃郁,不過大金龍米的核心有點點金光,其余還真的很相似。

    永盛大帝一語不發,直接拿來兩個水壺,一個倒入大金龍米,一個倒入真龍寶米,隨后運轉真氣,當場水壺沸騰。

    很快。

    米香味彌漫。

    永盛大帝直接以手為刃,削掉一半的水壺蓋子。

    兩種散發不同味道的米飯出現。

    大金龍米偏有一點藥香味。

    而真龍寶米偏有一些清香味。

    “嘗下。”

    永盛大帝直接挖了一塊,也不顧任何皇帝形象,咀嚼品嘗。

    顧錦年同樣如此。

    兩人品嘗完不同的龍米后,瞬間不一樣的感覺襲來。

    大金龍米,有些霸道,瞬間讓自己精力充沛起來,相當于是一團火焰一般,瞬間炸開,蘊含著能量。

    不過顧錦年是武王強者,也一瞬間消化完畢。

    然而真龍寶米不一樣,吃完以后,如同江河一般涌入體內,有些霸道,但沒有大金龍米這么霸道,是以一種身體所能適應的方式釋放能量。

    不過真龍寶米所帶來的能量,的確不如大金龍米,差了至少三分之一。

    可遠勝東荒境所有米種,除了大金龍米。

    “好東西!”

    “此乃神物。”

    “此乃朕大夏之神物也。”

    “雖有些不如大金龍米,可這米更能適應不同人進食,改善肉身。”

    “大金龍米,雖為天下第一米,可大金龍米,如同藥物一般,不是武者,進食龍米,反而會因承受不住龍米所蘊含的靈氣,從而筋脈爆裂而死。”

    “故而大金王朝的龍米才有剩余,才可以交易給諸國。”

    “可這種米種,卻可以讓百姓進食,可以讓大夏將士進食,假以時日,大夏將士的體魄,將遠超天下所有人。”

    “那個時候,大夏將士,人人都是武者啊。”

    這一刻,永盛大帝是徹底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與興奮了。

    身為皇帝,他瞬間就知道這真龍稻穗意味著什么,此物可以改變大夏格局。

    十年。

    二十年。

    亦或者三五十年后,大夏將士都會是武者,而且還不是那種普通武者,十八歲入伍,吃個十年,就能成為一境武者。

    吃個二十年,成為二境武者。

    吃個三五十年,指不定就是三境武者。

    想想看啊,五十萬大軍,全部都是三境武者,這有多恐怖?

    五萬可破三千甲。

    指的就是三境巔峰武者。

    五十萬三境武者,即便是面對十萬匈奴鐵騎,也能百戰百勝,因為整體實力太強了,配合一些陣法,將會是無敵之師。

    而大夏王朝,有幾百萬將士,若是五十年后,全部都成為三境武者。

    先不說這當中會誕生多少個四境武者,至少四百萬將士,誕生四百個武王不過分吧?

    萬里挑一,配合大夏王朝其他資源培養。

    五百個武王。

    五個武皇。

    假以時日,誕生一位武道至尊?這有沒有可能?

    恐怖的數量之下,一切皆有可能啊。

    “錦年。”

    “這稻谷當真好種嗎?”

    永盛大帝深吸一口氣,看著顧錦年如此問道。

    看著永盛大帝如此,顧錦年深吸一口氣,他本來是想要謙虛一二。

    可想到文景先生說的話。

    顧錦年也就不藏什么了。

    “回陛下。”

    “只要不是在荒漠當中種植,這稻穗都能生長出寶米,無論是暴雨還是寒冬,都不會影響其半分。”

    “當然,品質可能會有所影響,如同大金龍米一般。”

    “可絕對要比大夏王朝任何米種強百倍。”

    “臣已經測試過。”

    顧錦年斬釘截鐵道。

    而得到這個回答。

    永盛大帝愣在原地。

    呆若木雞。

    片刻后。

    嘶!

    嘶!

    嘶!

    永盛大帝連抽三口冷氣。

    他徹徹底底不知道該說什么了。

    他相信顧錦年說的話,這種米比大夏王朝所有米種強百倍,這點母庸置疑。

    可他震撼的是,這稻穗的生長能力,竟然如此恐怖?

    只要不是荒漠?

    就都能種植?

    這他娘的,大夏王朝不得起飛?

    大夏王朝荒漠雖然也有不少,可還有更多的平原山川啊。

    如果真的什么地方都可以種植。

    十年。

    不。

    五年。

    只需要五年的時間,甚至三年的時間,大夏王朝將永遠不會缺少糧食了。

    家家戶戶都會有存糧。

    百姓們再也不擔心吃不飽的問題了。

    想到這里,永盛大帝有些熱淚盈眶啊。

    “錦年。”

    “你立大功了。”

    “你他娘的立大功了。”

    “他娘的,朕,朕,朕都不知道該賞你什么好。”

    “朕給你封個王吧,給你封塊地,等朕死后,你地位與后代皇帝平起平坐。”

    永盛大帝激動到語無倫次,他眼睛都紅了。

    既興奮又激動,更多的是喜悅和幸福啊。

    說實話,大夏天災的事情,讓他受到巨大的打擊。

    根本開心不起來。

    說難聽點的話,就算是自己延壽一百年,他都不會開心什?

    ??。

    可現在,他開心的想哭啊。

    他要給顧錦年封王。

    封個大大的王。

    “不要。”

    “陛下,您要是給臣封王,臣立刻就走,帶著全家人跑。”

    “侯爵到頂了,以后繼承爺爺的國公稱號就行。”

    “真別給我封了,我不要。”

    聽到封王,顧錦年直接拒絕。

    開什么玩笑?

    古今往來什么人死的最慘?

    異姓王啊。

    雖說自己帶著皇室血脈,可那又如何?

    終究不是皇帝的兒子啊。

    而且皇帝的兒子,下場就不慘?

    侯爵可以了。

    國公到頂。

    多一點都不要。

    而且自己必須要六十歲才繼承國公之位。

    六十歲之前,侯爺夠了。

    “你這個小王八蛋,真不知道為什么,就這么怕。”

    永盛大帝氣笑了。

    他擦了擦眼角的淚水。

    隨后又深深吸了好幾口氣。

    努力的平復自己內心想法。

    過了一刻鐘。

    這才開口。

    “你想去江中郡,將這稻穗推廣,以安百姓的心嗎?”

    永盛大帝問道。

    “對。”

    “不過,這件事情,意義極大。”

    “絕對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除了陛下和臣。”

    “而且,臣不打算直接推廣,等暗中的人全部出現后。”

    “一網打盡,再推廣這真龍稻穗。”

    “陛下,這次雖是大夏的天災,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何嘗不是大夏一次機會?”

    顧錦年聲音略微冷冽道。

    聽到這話,永盛大帝點了點頭,他明白顧錦年的意思。

    “不要喊陛下,叫老舅,生疏了。”

    永盛大帝提醒了一句。

    “行,老舅。”

    “說句大不逆的話。”

    “該削藩了。”

    “寧王也該殺了。”

    “借助這次機會,徹底解決內患,剩下的就交給外甥。”

    “外甥還想早點退休,安安心心讀書。”

    顧錦年認真說道。

    而聽到這話。

    永盛大帝負手而立。

    沉默了一會后。

    永盛大帝不由再深吸一口氣。

    “錦年。”

    “朕給予你無上生殺大權。”

    “竭盡全力支持你去江中郡。”

    “接下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認為怎么做是對的,就怎么做。”

    “災情你來解決。”

    “其他的事情,朕來解決。”

    “你我舅甥聯手,平定大夏之亂。”

    “一錘定音。”

    “一勞永逸。”

    永盛大帝神色篤定道。

    在這一刻。

    他賦予顧錦年,至高無上的權力。

    顧錦年。

    得到了永盛大帝。

    百分百的信任。

    以及百分百的期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超越了太子。

    說句不好聽的話,現在的顧錦年,如果提出要廢太子,永盛大帝都會毫不猶豫,直接廢除太子。

    只因,顧錦年一人,抵滿朝文武。

    為大夏第一功臣。

    也為千古第一功臣。

    --

    --

    --

    --

    多的不說了。

    第一更送上。

    熬到現在沒睡。

    兄弟們,就沖著這更新,能不能把月票投一投?

    就這么勤奮的更新,能不能投一投月票。

    下一章,等醒了以后看情況更新,來得及就加更,來不及就.....尬住。

    然后....盟主目前39位,有沒有大老補全第40位啊?

    贈送七月寫真!

    <b>最新網址:</b>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旬阳县| 元谋县| 女性| 海安县| 枣阳市| 柳州市| 眉山市| 永丰县| 长海县| 金阳县| 都安| 昌邑市| 鄂伦春自治旗| 沁源县| 彰武县| 英吉沙县| 吐鲁番市| 自贡市| 宁海县| 民丰县| 麻江县| 图们市| 环江| 金堂县| 突泉县| 长寿区| 安西县| 农安县| 穆棱市| 海阳市| 合山市| 盐山县| 高唐县| 定安县| 三穗县| 萨迦县| 石楼县| 泰来县| 新干县|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