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赤心巡天 第一百七十二章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

作者/情何以甚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b>最新網址:</b>    并不很廣闊的東華閣里,蓄著恰到好處的暖意。

    這里的每一縷風,每一種貼于肌膚的感受,都有專門的人打理。

    不使帝君為任何無關緊要的事情分神,就是他們對大齊帝國最大的貢獻。

    齊天子坐著。

    姜望躬身。

    李正書安安靜靜地立在一旁,也不說話。

    丘吉守在閣門外,遠處并沒有什么多余的聲音。

    連房里的燈光也是本分的,不敢有一絲搖曳……

    這種等待的時候最適合用來修行。姜望心中莫名其妙地想。

    但畢竟也只是想想。

    時間的意義在此刻很難度量。

    不知過了多久,又一次翻頁聲后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

    天子的聲音像是從九天之上垂落,明明如此之近,卻又如此之遠。

    姜望一瞬間反應過來,立即接道:“太祖以為不詳,逐于青丘。乃立商華。”

    勤苦書院大賢司馬衡所編著的《史刀鑿海》,是記載道歷新啟以來天下列國歷史最為完備的一部史學巨著,是天下公認的信史。

    司馬衡周游天下,拜訪各地舊址,溯古追今,搜集舊聞、秘史、歷代名人的只言片語……

    各國的史書、各地的地方志、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氣候的變化,山河的變遷……這些全都是他的素材。

    一定要在互相驗證之后,得到可信的歷史資料,方才落筆。

    司馬衡筆鋒簡練、精準,行文不偏不倚,幾乎不表露任何個人的情感傾向。

    如史刀鑿海開篇的那一句話

    “司馬氏名衡者,魯鈍之人,唯觀史而得自知。無舟可渡,削刀鑿海。”

    他說他這樣的蠢人沒有什么天生的才情,沒有與生俱來的洞察和智慧,他只有遍覽歷史興衰,才能夠認識自己。

    他說歷史本身就是最真實的評價,他沒有資格置喙前人。

    他說他只是歷史的記錄者,而非評述者……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整部《史刀鑿海》洋洋灑灑千萬言,但那些棄置刪減的文字,又何止千萬字。為這千萬言所下的工夫,更何止億萬言!

    他用長達三百年的時間,前后修訂四十三次,方才成書。此書一立,即成天下信史!

    《史刀鑿海》記錄的歷史自道歷新啟而始,至道歷三九零零年而終。國家興衰,王侯將相,使天下人知古今事,人道洪流,盡涌其中。

    根據司馬衡的說法,此后每過一甲子,會再增補一次內容。如今是道歷三九二零年,所以道歷三九零零年后的列國歷史還未成書,不過他的門下弟子也早就開始搜集可信的相關資料。

    全千萬言,結成三百零七卷。有的國家史料自成一卷,有的國家只能跟其它國家合訂一卷。

    而卷一至卷十,皆為《景略》!

    那些一直屹立至如今,或者曾經煊赫一時的霸主國里,景略十卷,旸略六卷,秦略八卷,楚略九卷,牧略六卷,荊略七卷,齊略三卷……

    齊天子所誦“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正是《史刀鑿海》卷二的內容。

    而下一句,便是“太祖以為不詳,逐于青丘。乃立商華。”

    這一個部分,講的是景太祖廢立太子的歷史。

    姜望接得非常熟練,當然的確是下過苦功的。

    “青羊子不要拘禮了。”齊天子隨口道:“坐著說話。”

    姜望心想,原來真的要抽查。幸好自己背了……一部分。

    轉念又想,大齊天子還是很仁厚的,只考這么前的篇目……

    他松了一口氣,但這口氣畢竟沒有完全松開。

    他直起身來,很端謹地道:“歸齊已是休憩,得天子召見更是天幸。臣站著說話就很好。”

    開玩笑呢,東華學士李正書都站著,他怎敢坐下?

    這馬屁拍得畢竟直白,天子毫無波瀾,當然也沒有繼續賜座,只又問道:“你說說看,景太祖為何視之不詳?”

    姜望愣住了!

    當初向您告假,離齊赴楚的時候,您只說要背書,沒說要全盤理解啊!

    我怎么知道景太祖為何視之不詳?我又不能去問他!

    為何?為何!司馬衡也沒有寫呀!

    當然這些話他是沒膽子跟齊帝說的。

    有心硬著頭皮強行理解幾句。

    最后只是道:“臣魯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姜望拍馬屁的時候,李正書皺了一下眉,因為實在是沒有什么水平可言。但這會魯鈍二字出口,他眼睛里卻是有了一絲笑意。

    司馬衡在《史刀鑿海》的開篇,也是以魯鈍之人自居。

    這恰恰是一種對待歷史的態度!

    可以不懂,但不能裝懂。

    可以不解,但不能曲解。

    世間治史者千千萬,何以唯獨司馬衡編著出了天下信史?

    答案正在書名中。

    無非四字,“史刀鑿海”!

    在一尺一寸,在一筆一劃,在實事求是。

    不管姜望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魯鈍二字,用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再是巧妙不過。

    李正書心中贊許,但默不作聲。

    只聽得齊天子笑罵:“果是不敏、無智又少識!你讀的什么書!”

    姜望低頭道:“臣慚愧,今后自當發奮!但臣少無良師,長無余暇,短時間內恐怕不能讓陛下滿意。”

    天子轉頭看向李正書:“你看看,現在說話還知道給自己留后門,這是魯鈍之人嗎?朕看他十分狡猾!”

    李正書笑道:“狡猾或者魯鈍,也都在帝君彀中!”

    天子道:“你也是個狡猾的!”

    這位‘玉郎君’只道:“李正書豈非王臣?”

    天子用手指了指他,終是又笑了:“那你這個大狡猾,便教教這個小狡猾!”

    齊天子與李正書之間的親近,實在是非同一般。

    難怪說東華學士近些年幾乎是李正書一人的頭銜,也難怪李正書明明并不掌握什么實權,卻在齊國有相當的影響力。

    姜望心里琢磨著,行動上卻并不慢。趕緊行禮道:“這是姜望莫大的榮幸,有勞學士指點!”

    李正書笑了笑。

    “指點”有時候是一種很犯忌諱的事情,尤其是他這種不正式在朝堂任職的大儒,向來對麻煩敬而遠之。

    但姜望是可以參與摧城侯府家宴的晚輩,于情于理他指點一下都沒有什么問題。:.

    也不做什么準備,張口便道:“要理解這段史料,只需要理解一個地方‘青丘’。”

    “青丘是個什么地方?”

    “這地方在萬妖之門后,乃狐族圣地。景太子射殺龍狐,景太祖卻將他放逐到青丘,這不是簡單的放逐,這是讓他去死。這種程度的懲罰,絕不是簡單的‘視之不詳’可以解釋的。何至于此?”

    “我們再來看這件事情的起因。”

    “景太子親赴萬妖之門后,射殺龍狐,以其皮毛制成裘衣,送呈景國皇后。一則夸耀武功,二則表現孝心。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甚至應該是值得夸贊的事情。為何景太祖竟會恨成那樣、要他去死呢?”

    李正書語態從容,娓娓道來,很善于啟發聽者的思考。一言一思,實在是有一種時光賦予的魅力。

    “我們應該注意到。在《史刀鑿海》卷一的部分,司馬衡記有一筆,曰‘太祖鎮妖,分而化之,聚而殲之,七年逐虎,九年退柴胤。’”

    姜望當然記得這一段,背是背得滾瓜爛熟了,但的確想不到它跟景太子射龍狐有什么關系。

    李正書十分耐心地道:“萬妖之門構筑于上古時代,徹底隔絕了妖族返回現世的希望,實在是人皇的無上功業。但萬妖之門后的廝殺,卻是從未中止。妖族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反攻現世。

    萬妖之門不是說立起來就可高枕無憂,需要有人不斷地維護、加固。

    一真時代的覆滅,宣告近古時代結束。

    景太祖立天京城于萬妖之門上,由此建立景國,號為天子守國門,一度有人皇之望。

    他也的確在萬妖之門后,建立了不凡的功勛。

    萬妖之門后,是另外一個廣袤的世界,對我們來說,現在還有太多的未知和危險存在。當然最大的危險始終是妖族。

    人族大軍和妖族在那里廝殺,跨越中古、近古,一至于如今,從未停歇。

    《史刀鑿海》所載‘七年逐虎’,是說景太祖用七年的時間,驅逐了當時盤踞在戰場最前線的虎族,大大推進了人族在萬妖之門后的陣線,為人族大軍贏得了更多的戰略空間。

    而柴胤乃犬族第一強者,景太祖用九年的時間擊退了他。

    這處記載的重點,在于景太祖對待妖族的政略……在于這個‘分而化之’。

    景太子射龍狐的年代,狐族就是景太祖分化妖族的主要目標,龍狐則是當時最有名的狐族強者。”

    姜望有些恍然了。

    李正書繼續道:“這件事表面上的原因,是龍狐乃萬妖之門后景國正在爭取的妖族強者。景太子魯莽的行為,毀掉了景國分化妖族的努力。所以景太祖‘以為不詳’。”

    姜望若有所思:“非不詳也,是不智?”

    李正書又道:“但在當時的形勢里,分化妖族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關于那個年代的妖族形勢,很多史料都有記錄。龍狐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角色,索求無度,根本沒有誠意。不然景太子射殺它,也不會引得軍中歡呼‘永壽’這件事情在史刀鑿海里沒有記載,景史不聞,楚史里卻是有記載的。”

    他說著,順便就背了一段:“伯庸射龍狐,乃得軍心,山呼永壽。”

    “原是如此!”姜望恍然大悟:“短短一段文字,不意有如此波瀾!”

    李正書微笑道:“能于青史留名者,自然都有壯闊一生。”

    伯庸即是那位射殺龍狐之景太子的名字。

    一般來說,只有敬賀天子,才會用到“永壽”一詞。

    軍中歡呼“永壽”,既不合禮,又顯得伯庸有收攏軍心之嫌疑,實在太過僭越。

    如此說來。

    景太祖以不詳之名,逐殺伯庸,恐怕還是天家爭權那一回事。

    景國史書對此當然要有所避諱,楚國史書則完全不會替景國遮掩。

    而司馬衡之所以在《史刀鑿海》里并不收錄此事,大約是對楚史記載的景國歷史并不能夠完全信任……

    讀個史書真是復雜!

    姜望覺得比什么觀自在耳之類的道術修行,可難太多了。

    李正書旁征博引,信手拈來,真大儒也!

    不愧是青崖書院大儒……嗯?青崖書院?

    姜望莫名有一種不妙的預感。

    果然聽到李正書又道:“但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景太祖早有廢后之意!”

    他那俊逸非凡的臉上,表情無辜得緊。好像在說,你自己腦子不夠用,忽左忽右,可不能怨我。

    他微笑道:“我只說一件事,當時的皇后,乃是大羅山出身。之后立的皇后,卻是玉京山出身。”

    在整個“教導”的過程中,姜望的觀點完全是隨波濤起伏,跟著李正書的講述不斷游走,七上八下,頻頻轉彎。每每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接著就發現自己并不知道……直到最后,其人才忽以真相宣告!

    倒不是說有什么壞心思,但這惡趣味,也是太有青崖書院的感覺了……

    真夠無聊的!

    而由此推及……齊天子故意問這樣一個復雜得讓人頭炸的問題,哪里是什么仁慈天子?分明有意看我姜某人出丑!

    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頭?

    姜爵爺也只能配合地疑惑道:“事涉道門三脈的斗爭?關乎景國皇室和道門三大圣地之間的暗涌?”

    李正書笑了笑:“你如果讀完了景略,那你應該知道。景太祖之太子,先立長子伯庸,伯庸之后立商華,商華之后立子昭。但最后等到景太祖退位修行,繼承大位的,是符仁。所謂景文帝。”

    他說到這里就打住,自然是不太方便細說,同時也不必再細說了。

    姜望若有所思。

    若有所思了一陣,道:“我實在糊涂!”

    他對齊天子道:“陛下您也看到了,姜望實在不是讀書的材料!我認得那些字,但它們湊在一起,我便難得明白。”

    對他急于擺脫讀書枷鎖的小心思,齊天子只回以漫不經心的眼神:“你去楚國之前,朕跟你說過的話,你可記得?”

    姜望道:“臣自不敢忘!”

    “自己說吧。背了多少了?”

    “臣,背了一些……”

    “一些?”

    “約有三分之一。”

    “約有?”

    姜望斬釘截鐵:“確有三分之一!”

    “玉郎君,你來替朕抽查,就抽查前一百卷的內容。”天子隨口說罷,又問道:“時間可夠?”

    李正書含笑回道:“朝議還早。”

    齊天子于是一揮手,懶散之中,也真有山河獨斷、定鼎千秋的氣勢:“開始吧!”

    這一章寫完,人禿了。 為你提供最快的赤心巡天更新,第一百七十二章 是年三月,太子射龍狐免費閱讀。:.

    <b>最新網址:</b>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莱西市| 淮南市| 商城县| 日照市| 翁牛特旗| 古蔺县| 同心县| 崇仁县| 南溪县| 新民市| 肃南| 德化县| 房山区| 祁门县| 蓬安县| 柳林县| 武汉市| 富顺县| 仪陇县| 万山特区| 无极县| 如东县| 交口县| 榆树市| 大关县| 伊宁县| 蓝田县| 历史| 庆城县| 翁牛特旗| 兴海县| 罗平县| 凤凰县| 恩施市| 天长市| 辽源市| 若尔盖县| 桂平市| 通河县|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