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返途
忽忽經(jīng)年,曲指算來,周志重此漁村已是三載,兩個孩子都已過了周歲,那楊行淵性子似龍女,沉靜寡言,與楊過大是不同;而周蘭芷卻野得沒了邊,剛會行走便四處亂跑,村中那什么雞啊犬啊她然不懼,往往大人一不留神便叫她給溜了出去,令人頗是擔心,那楊過卻是大笑道:“侄女倒是象我,不錯不錯。”好村地處偏僻,并無外客來往,村民淳樸熱情,蘭芷往往跑不出多遠便給領回家去。周志重屢欲責罰,都給楊過護了過去,久而久之,蘭芷也知道楊叔叔和自己貼心,見到楊過便呀呀要抱,把自己的親生爹娘倒拋一邊,二人哭笑不得。
這日周志重海邊吞吐罡氣,打了一套拳腳后,放目天際,見流云向北,忽心生北歸之意,自他自創(chuàng)若水功后自感內力真氣貫穿頂心、膻中、氣海,先天功中第四層“三田既濟”竟是隱隱有快要練成之相,只是近日來他雖多番運氣沖關,卻數(shù)次險些走岔了氣,心知欲速則不達,道家武功講究隨緣,自己如此這般苦練卻是落了下乘。
如今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距當日所定五年之期中秋華山之約只剩下半年多的時間,遂決意北返。午膳時提出,眾人相處多年,皆是戀戀不舍,楊過道:“不如我們一同回去罷?”周志重道:“你神功未成,若是就此離開海邊,只怕還有所退步。”楊過笑道:“周大哥又執(zhí)妄了。做人但求從心所欲,練武不必強求,何況那華山之會若能見識眾多高手切磋,對武學大有裨益,而且我與義父他老人家多年不見,心中甚是掛念。”
周志重一想也是,程龍二女皆無異議。四人遂決意北返。村中居民得知,皆是依依不舍。眾人灑淚而別,有感于此地民風淳樸,皆道來日還要來此隱居。
淳佑九年的春天,分外明媚,風和日麗,蒙古自大汗貴由去世后數(shù)年仍未推選出地大汗,由皇后斡兀主海迷失攝政。此時正亂成一團,無暇顧及南宋,江南得以偏安。富饒的江南生產力是驚人的,當年摩尼教造反所帶來的影響早已消失不見,一座的富麗堂皇的臨安復又出現(xiàn)世人的面前。周志重數(shù)人自南而北,看江南達官貴人尋歡作樂依舊,皆是暗嘆。
不及一月,眾人已來到長江之濱。路過嘉興時卻沒遇到陸無雙和張一氓,聽人道他二人年前結伴外出未返,周程二人相視而笑,心下甚慰,這命運多坎坷地女子如今這時空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改變了自己地命運。
度過長江。蒙古數(shù)年未南侵,江北百姓生活倒是有所起色,面上也不似以前般菜色,周志重知眼前的美好只是鏡花水月想來蒙古下一任的大汗想必是那蒙哥罷,大概他登位后不久便要將征伐的重心自歐洲轉向南宋,蒙古人的兵鋒一來,此處必將重成*人間地獄,為了眼前這裊裊的炊煙,周志重忽心生一個念頭:要不去蒙古將那蒙哥除了,減緩幾年戰(zhàn)事?只是這蒙古驍將甚多。去了蒙哥還有忽必烈。去了忽必烈還有失烈門、甚或拔都,卻是殺不勝殺的。看情形再決意是否要到北方一行罷。此時地終南山還蒙古人的控制下,周志重遂邀楊過前往武當真教。
武當山上,金鐘玉磬長鳴,久別的游子又回到了家中。周志重多時未歸,卻不料這五龍觀已經(jīng)大是變了模樣,屋舍擴建甚多,大殿修葺一,看那廣場上練武道人比以前是增了一倍,早有掌教真人尹志平迎將出來,握住周志重雙手道:“師弟,你總算回來了,愚兄太高興了。”二人放聲大笑。及至看到身后的楊過夫婦,尹志平卻是頗為尷尬,“這個,楊兄弟,龍,龍姑,啊不,楊夫人,今日來武當,敝教蓬蓽生輝,請進請進。”
楊龍二人卻早就和周志重好,不去道觀,住到紫蓋峰上周志重所搭建茅屋內,此時卻是淡淡道:“尹道長多禮了,貴地不敢高攀,愚夫婦二人去周大哥住處即可。”罷不理尹志平,竟是自行去了。
尹志平大窘,他適才忽喜忽怔,平日里督導弟子習道練功的威嚴早已拋諸九霄,周志重忙拉著他進了大殿,方免去一番尷尬。旋即乖巧機靈的蘭芷卻是引起了眾位師兄弟的注意,眾人爭著上來抱,自然,什么飾物、玉墜什么的禮物也送了一大堆。眾人坐下寒暄,周志重道:“如今真頗為興旺,諸位師兄功勞不啊。”王志坦笑道:“周師弟,當年那皇宮鬧劇只怕和你脫不了干系罷,史老賊原對我真不善,多次派兵來我武當騷擾,限制我真收徒人數(shù),五龍觀香火也大受影響,只是后來史賊重病身亡后,加之朝廷對鄂北控制愈來愈弱,我等才脫了掣肘,重振真。”周志重笑著將當日經(jīng)過敘述了一番,眾人皆是驚嘆。尹志平嘆道:“史老賊雖去,朝廷任了謝方叔為相,卻仍是毫無起色,這謝相雖不似史老賊那般可惡,卻也只是個無能之輩,整日除了爭權奪利,對朝政也沒什么辦法,眼看蒙古日盛,四川丟失大半,鄂北防線也步步南撤,我武當山也基無宋兵活動了。”
提到朝政,眾人皆是嘆息,練武人單對單,技擊搏斗無所畏懼,然到了千軍萬馬之中,卻是無甚作用,難挽狂瀾于即倒。言至如此,尹志平道:“練武之人,憑己身武力、血氣之勇自然無法有助于國家,然襄陽郭大俠憑胸中所掌握武穆遺書兵書戰(zhàn)策,力守襄陽,為大宋保半壁江山,才是我武人地典范。”提到郭靖,周志重問起詳情,這數(shù)年中雖無大的戰(zhàn)事,然襄陽邊境卻也不算太平,戰(zhàn)不斷,然蒙古人卻始終無法占到便宜。郭黃二人主事下,襄陽精兵甲于天下,比之蒙古也不遑多讓,郭靖大俠之名是風傳天下。這些都是真外行游歷江湖的真弟子所聞,軍情不斷,消息不通,襄陽與真卻是已經(jīng)多時未有消息互通了。
數(shù)日來,周楊諸人攜手游歷了整座武當山。這武當山以真武得道,“非真武不足以當之”得名,七十二峰俊秀,諸多道家圣地,令人流連忘返。兩個孩子也手舞足蹈,不過這次眾人可心了,不比漁村,那險崖峻坡上摔下去可不是鬧著玩的。周志重常常出手指點觀中弟子練武,以他此時的修為,已是一代宗師,尋常的一招真武功,他手中使出足以化腐朽為神奇,令眾人獲益匪淺。尹志平喜道:“周師弟武學已是登峰造極,來日華山論劍之約必能奪得魁首,重振祖師聲威。”周志重心中實對此不甚意,道:“周師叔祖功參造化,遠我之上,論劍之約應由他去才好。”尹志平道:“他老人家神龍見首不見尾,這些年我派出弟子四下找尋,卻始終找不到他老人家。”周志重暗自思,老頑童此時還沒至百花谷么?自己倒是要去尋上一尋。武功到了他這個地步,要尋找相當之人,舉世寥寥,心中一些疑難問題也找不到人問,他心中找尋老頑童地念頭卻是愈來愈烈。
過得數(shù)日,龍女思念古墓舊居,楊龍二人便向周志重辭行,周志重挽留不住,便送二人至山下,約期再會。那楊行淵也揮舞著胖胖的手道:“伯伯再見。”周蘭芷與楊行淵向來形影不離,此時也是扯著楊過的袖子哭著不肯分離,周程二人安慰再三,出了法寶,好不容易方才放手。
半月不到,武當山上卻收到了郭黃二人發(fā)來的英雄貼。原來,近日北方探子傳來消息,蒙古韃子匯集于蒙古斡難河、怯綠連河一帶,四大汗國精英大多赴會,大軍云集,似乎要有大的軍事行動。郭靖得信大驚,蒙古人早幾年已北方積存糧草,這數(shù)年來攻城強度也一次比一次來得厲害,如今這舉動正是攻宋的前奏,是以發(fā)下英雄貼,召集四方英雄到會商談對策。真教自然派遣周志重前去,周志重亦知自己身系真重責,便即領命前行。蘭芷年幼,行走江湖不便,便和程英留武當山。程英與周志重相濡以沫數(shù)載,二人早已心心相印,萬事不需多,程英只是溫柔的為周志重系上披風扣子,只道了一句“心。”
周志重復踏入襄陽西門,想起上次之行,自是感慨萬千,他到過襄陽數(shù)次,一次遇上宋蒙大戰(zhàn)、一次遇上金輪法王追逐,皆遇兇險,然險境之中也令他的武功突飛猛進,正所謂“禍兮福之所依”,實難得清楚。
此番事情緊急,郭靖只是召集了就近得鄂北群豪商議,周志重來到郭府,郭靖喜出望外,親自出府迎接,二人攜手入內。周志重“中神通”之名鄂北甚是響亮,雖三年不出,座群雄仍是聽聞,有些人還參加過當年的真喜筵,當下紛紛上前寒暄。
待得商談至正事,郭靖道:“近日探子來報,蒙古人云集王庭哈喇合林,西方欽察汗國之主拔都是派遣弟弟脫兒哥摔軍衛(wèi)三萬,那拔都西征數(shù)年,打得西方各國聞風喪膽,所統(tǒng)之兵是兇悍,如今若是一并來襲,我大宋危矣。”
周志重腦際忽的靈光一閃,笑道:“下卻是知曉那蒙古人匯集地意圖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