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東北醫學院之外,中國七所大學已經開設醫學課程,今年會有更多。 培養醫學人才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政府還將在五月份在北京投入巨資建立中國醫療研究中心。這里將不光將對各種醫學科目展開研究,同時也將負責國藥品的審查。
楊林來想讓方聲洞來當這個中心的主任的,但是方少爺最近正在談對象,他對這個主任的位置沒有絲毫的興趣,而且他這個工作他也做不好。他那兩下子當個大夫沒問題,在醫學院當教授也不至于誤人子弟,可讓他負責整個中國的醫學研究就不行了。
方少爺向楊林推薦了一個人,一個從法國來的猶太人,叫梅契尼科夫。方少爺,如果醫學是一門武藝的話,他只是入室弟子,而這個梅契尼科夫則是一派宗師。
這個推薦真的在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研究中心的主任雖然不是什么重要位置,卻也算的上是政府高級官員了,拿中國的工資,享受國家福利。讓一個俄國出生的法國國籍的猶太人進入中國政府的高級部門當領導,這是很多人的觀念中無法接受的事情。
楊司令專門見了這個梅契尼科夫一次,這老頭六十多歲,看上去有一種做學問的人特有的那種呆滯的模樣,好像隨時他都會走神一樣。他是去年才來到中國的,中國話都還的不標準。
楊林來想問問他對于就任中國醫療研究中心主任有什么想法的,結果發現這老頭根不在意這些,沒兩句呢他就開始向自己要錢,讓自己掏錢支持他的什么乳酸桿菌與人類健康之間必然聯系的科學研究。
他從各類炎癥的比較和傳染病的免疫開始,一直了一個時,楊司令一句沒聽懂。
不過到最后楊林還是決定支持方聲洞的這個提議。不為別的原因,就因為這老頭在零九年搞出了青霉素,而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就算楊林對于醫學方面的知識是一片空白,青霉素這個東西他還是知道的。
人家能把這個發明出來。就證明方聲洞的沒錯。人家在醫學領域是宗師。不這個資格在中國目前無人可以比肩了,讓他來當。那是中國的一種姿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清朝還能讓南懷仁做二品工部侍郎呢,難道我們連清朝的胸懷都沒有么?發展起來的中國要想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就必須有容納世界的肚量。
那些打著漢族正統的旗號排除外國人,甚至排斥少數民族的家伙,喊出口號雖然嘹亮,但那是他們不自信的表現。
楊司令也調查過這老頭,估計讓他當主任也就是一個名義上的。這老頭去年來北京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北京這里的環境相對于法國好一些。不是科學研究環境,而是猶太人的生存環境。
西方對于猶太人排斥的非常厲害。梅契尼科夫的好多親屬都是在尼古拉二世對俄國猶太人的清洗中死去的,他先是只身逃亡意大利,結果在那里也遭受到排擠,后來去了法國。雖然法國政府看上了他的事。給了他保護讓他可以安心工作,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他都能感受到周圍人對他的不友善。
梅契尼科夫很害怕有一天法國會像俄國一樣發生對猶太人的清洗運動,這事情不是不可能,所以前年和幾個教授來北京之后,發現中國人壓根對猶太人沒有絲毫的歧視,他就動了這個心思。
去年的時候中國局勢穩定了,他就帶著家人到了中國,找到方聲洞和北京幾個知名醫學教授,方聲洞馬上給他安排了工作。
這老頭的生活很簡單,研究,教書,睡覺。這其中研究是第一位的,一天二十四個時,他有二十個時都在實驗室里面,整夜不回家是常事,忘記了而已,甚至有的時候他會忘了去給學生上課。
對于他來,給錢讓他進行研究,他寧愿呆在實驗室里面,沒人打擾他最好不過。
楊林想讓他當個掛名的主任,主要是想通過這件事情讓其他的猶太科學家或者其他國家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來中國。二十世紀猶太科學家很牛的,不別人,愛因斯坦要是能來加入中國國籍,楊司令愿意為他專門建一個實驗室。
至于中國的醫療保障體系的建設那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了,而且這個事情并不好辦,不是你肯把錢投上去就能辦好的,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制度和完善的監督體系才可以。
這方面楊林沒什么經驗,二十一世紀我們國家的社會保證適不適合現在的中國他也拿不準,陳天華他們也都沒有可實施的方案。所以楊林最終決定先培養人才,不管體制是什么樣的,人才都必須先到位才可以。
而且,這幾年在民間對于醫療需求的增長也讓有些地方的老百姓自己想出了辦法。比如河南北方就流行一種做法,他們自己聘請郎中。
一個村子兩百多人,他們會找一個郎中商議,每個月給你多少錢,然后我們村子里面的人只要生病了,你馬上要去給我們看病,不管刮風下雨。
這個做法有兩個好處,每家只要拿出并不多錢,就可以保證在目前郎中很少的情況下自己村子里的人看病有一定的保障,當然,耽誤別人就沒辦法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請的郎中往往是醫術比較好的,能看的了病的。
那些看一個死一個郎中,沒人請你。
郎中也愿意,這筆收入相當不菲,而且是除了診金藥費之外的額外收入,醫術好一點在當地有聲望的郎中帶著幾個徒弟能包下七八個村子,每個月坐在家里不動不搖的幾百大洋就到手了。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郎中少。特別是西醫,在中國鄉村非常少見。
楊林和陳天華商議后決定,既然我們自己現在沒有辦法,那我們就不亂指揮,培養醫學人才解決了醫務人員缺少問題之后,看看下面的發展,也許用不了多長時間老百姓自己就想出一個好辦法出來。
有的時候勞動者的智慧要比決策者高出很多,因為他們是直接利益者,他們走出的路一定會最符合他們的利益。所以這一次河南的兩所大學部都開設了醫學專業,同時更專業的河南醫科大學的建設報告也提交到梁啟超的手里。
就是以河南的民間模式為試點,我們要做的就是關注著他們,發現他們現在的麻煩是缺醫生,我們馬上為他們培養醫生,當他們的模式成型的時候,我們就把他們的模式變成國家體制。
郝伯特首相的訪華迅速的改善了中英之間的關系,這首先是雙方都想靠近對方,借著這個機會雙方的媒體大肆的宣傳郝伯特訪華的成就。特別是中英關系備忘錄的簽訂,使得中國和英國很多方面的矛盾都得到了化解,最少在最近幾年之內如果局勢沒有太大的變換的話,中英之間的曙光是明亮的。
郝伯特先生離開中國的時候中國政府又組織盛大的歡送儀式,天津碼頭上到處飄揚著“中英友好”,“友誼萬世長存”這一類的條幅。而郝伯特首相更是紳士,在登上艦船的時候五次回頭沖送行的中國人群摘帽鞠躬,當真讓氣氛被渲染到了頂點。
不管從哪一方面來看,中國和英國之間的關系好像就差一紙盟誓了。
法國人為此欣喜不已,印度支那那里面對著西南集團軍的裝甲部隊顫抖了好一陣子的法國士兵終于松了一口氣,法國總統在巴黎對中英發出賀電,祝賀郝伯特先生訪華成功,同時稱贊中國和英國進行一場劃時代的會談。
當然不高興也有,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報紙對英國人和中國大臣協議是一陣冷嘲熱諷,他們譏笑英國人,居然和那個禽獸坐在一起談判,當初那信誓旦旦要剿滅轱轆山的誓言到哪里去了?
讓所有國家感覺到意外的是,意大利人這一次居然也對英國人訪華是高度的贊揚,要知道他們現在可是同盟國的一員,更何況英國和中國之間不管發生什么,和他意大利屁關系都沒有。
德奧對此很是憤怒。
當初意大利加入同盟國可不是德國邀請的,是他們在和法國爭奪突尼斯的戰爭中失敗了之后來尋求德國保護的。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意大利加入同盟國,因為意大利人的情況大家都清楚,他幫不了什么忙,還附加條件自己只針對法國,任何對英國的行動他不參與。
要光對付法國德國一個就夠了,還用得著你?同盟國真的想拒絕他的。
德國宰相俾斯麥當時力排眾議,意大利戰斗力不行沒有關系,不想英國交戰也沒關系,只要我們和法國開戰的時候,在阿爾卑斯山上有一個打著三色旗的鼓手就行了。
俾斯麥的決定是相當的英明,從戰術上看確實是這樣的。但是這位鐵血首相聰明一世卻糊涂一時,估計他做夢都想不到,那場盛宴一開始,打著三色旗的鼓手就為法國人敲鼓去了。
意大利現在做出這樣的表態,靠近協約國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白了,英國人知道,意大利放出了信號,現在在等著協約國去拉攏他。
拉攏就拉攏吧,不就是要點錢么,英國不差錢。雖然你曾經是同盟國的一員,但是大英帝國的胸懷是能夠容納意大利了。 三t
ᝧ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