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日,東海水軍掠吳之地,青壯錢糧盡歸定海,余姚、鎮(zhèn)海、嘉興、海寧、平湖皆無幸,唯余杭、會稽得水營翼護,無所傷。
——《資治通鑒-雍紀(jì)四》
煙雨樓上,諸世家家主皆被召來,還有嘉興名士數(shù)人,都被雍軍強行請來,原以為是雍軍大將相召,孰料主人竟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原這些家主心中都存了輕視不忿之心,孰料這少年言辭得體,對嘉興眾人底細均了如指掌,言談之中,更是流露出敬仰之意,不過片刻,就令眾人放下敵視之心。那少年便令擺下酒宴,向眾人詢問嘉興地理黎庶,眾人既在籬下,焉敢不答,再也有心一挫這少年銳氣,尋機出言問難,結(jié)果煙雨樓便成了高談清議之所。這少年雖然沒有什么明見識,卻是氣度從容,侃侃而談,極善調(diào)動氣氛,竟令樓中其樂融融,直到日落黃昏,這些家主名士也是意猶未盡。那少年又令秉燭繼宴,眾人竟也沒有十分拒絕。
荊信雖然是嘉興世家青年俊杰中佼佼者,原卻也沒有資格參與這樣的談話,但是荊氏聲言家主臥病,不便前來,奉命而來的卻是荊信的三叔荊遜卿,荊遜卿來憂慮這樣一來難免會得罪雍軍,但是見到荊信在此,而且霍琮對荊信似乎十分器重,荊遜卿靈機一動,假傳荊長卿之命,讓荊信替家主赴宴。霍琮聞后十分高興,更是特意讓荊信坐在身邊。若論荊氏地位,在嘉興雖然頗為顯赫,但是可以和其相提并論的就有兩家,霍琮這般對待荊信,固然是殊榮,但是荊信只覺得眾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都充滿疑惑,眾目睽睽之下,坐立難安,所以在席間也是沉默寡言。但是他看是驚心,霍琮雖然謙抑平和,卻隱隱控制著大局,嘉興世家已經(jīng)盡入其彀中而不自知。
夜色漸深,那些家主開始有些不安起來,一場宴會到了這個時候未免拖得太長了,可是往主位看去,那霍姓少年仍然神采奕奕,興致正濃,這些家主開始憂慮起來,再想想四周充做侍從的雍軍軍士,個個都是虎視眈眈,心中不免擔(dān)憂起來,他們也知道這少年將自己召來定是有所借重,可是不論是想要如何,到了這個時候也應(yīng)該宣布了,怎么卻拖著不肯散席。這樣一來,眾人不免開始胡思亂想,但是這些人又多半是老奸巨猾之人,自然不敢讓氣氛變得尷尬,更是費盡了心思尋出些話題來交談,困得呵欠連天也不敢表露出來。
直到第二日清晨,霍琮才起身笑道:“晚生和諸位賢達一夜長談,真是受益匪淺,只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長夜漫漫,終有盡時。”
嘉興世家中頗富盛名的君氏家主強行睜著紅通通的眼睛,起身道:“能與霍參贊共飲,是我等之幸,參贊年少英杰,若有指教,盡管暢言,我等必然盡力為之。”他卻也是忍不住了,與其不識抬舉等到雍軍翻臉,還是主動詢問價碼吧,在他心目中,若是送上金銀錢糧,應(yīng)該可免殺身之禍,雍軍是不可能在嘉興多留的。
霍琮早已得到回報,先生已經(jīng)離開嘉興,而一夜之間,雍軍已經(jīng)將嘉興世家平民部登記在冊,只待自己下令了,所以他也不虛言矯飾,肅容道:“霍某奉靖海侯之命,取吳之民填定海,諸位皆是嘉興賢達,尚請戮力相助。”
此言一出,眾人先是茫然,繼而眼中露出驚駭之色,瞠目結(jié)舌地望向霍琮,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這和善平凡的少年在他們眼中頓時成了毒蛇猛獸。霍琮笑道:“諸位族人,皆已束裝上道,嘉興車馬舟船已經(jīng)盡被我軍征用,各位一路上當(dāng)不致辛苦。”
荊信是沉默不語,聽到此處也是怒火填膺,起身揚聲道:“雍軍自稱王者之師,如何行此不義之事,擄民入海,此是盜匪行徑,擾民至此,何以對天下之人?”
霍琮平靜地道:“兩國征戰(zhàn),無所不用其極,若是盡屠吳之民,也可達到同樣的效果,只是我大雍天子仁厚,不愿殘害黎庶百姓,取吳之民填定海,已是定局,兩害相較取其輕,荊兄應(yīng)當(dāng)諒解才是。”他語氣雖然平淡,但是目光中寒芒閃現(xiàn),卻似乎動了殺機,荊信一滯,荊遜卿已經(jīng)輕拉他的衣袖,阻止他繼續(xù)話,荊信只得頹然坐下。
這一次雍軍侵入?yún)牵言谀铣邦A(yù)料之外,但是縱然定海被奪,吳兩郡的世家官員也并不覺得雍軍會登陸作戰(zhàn),畢竟雍軍在吳之地?zé)o根基,若是效仿海盜上岸劫掠,也未免有失大國風(fēng)范。孰料東海水軍主事之人就做過海盜,再有一位不拘禮俗的楚郡侯為謀主,竟然定下了取吳之民填定海的決策,用以和南楚長期對抗。若是換了大雍別的將領(lǐng)來主持定海,或者會換一種方式作戰(zhàn),但是姜海濤既對江哲信服,又秉政海盜作風(fēng),再加上他投雍之后,被雍帝賜以侯爵之位,卻是承襲父蔭,未立戰(zhàn)功,這在大雍來也是特例,所以他也很想用戰(zhàn)績證明自己,所以才會不遺余力地采用這種可能會受人非議的戰(zhàn)策。
片刻之后,煙雨樓下傳來嘈雜之聲,荊信聞聲不顧雍軍軍士執(zhí)刃在側(cè),到了窗前向下望去,只見街道兩旁都有雍軍進入民居,按照名冊將一些青壯男女用繩索縛住向外趕去,老弱婦孺跟在后面啼哭,卻被雍軍執(zhí)利刃逼退,嘉興城內(nèi)一片混亂,荊信只覺心中茫然。這時有人高聲喚他名姓,他回過頭去,只見煙雨樓上已經(jīng)只有那些垂頭喪氣的世家家主和雍軍軍士,那青衣少年霍琮已經(jīng)影蹤不見,喚他之人正是一個軍士,卻是催促他整裝上道。
南楚同泰十二年,大雍隆盛八年,對于吳之地的世家百姓來,可以是一場浩劫,余姚、鎮(zhèn)海、嘉興、海寧、平湖被擄走五十萬青壯,其中包括了各地世家宗族,寒門名士,各類工匠,雍軍的手段可以十分果決狠辣,五府縣人口近三百萬,卻被雍軍擄走六分之一,其中包括近五萬世家族人、寒門名士,十萬工匠,其余皆是青壯男女,按冊索人,百不余一。待到陸燦率領(lǐng)九江水營經(jīng)江南運河至嘉興之時,雍軍離開不到六個時辰,陸燦另遣部將前往接管余杭水營,自己率軍追擊雍軍,無奈雍軍早已計劃周詳,行動迅速,陸燦直追到鹽官,卻只能眼看著雍軍從容渡海而去,只余下陸燦扼腕嘆息,也不禁驚嘆雍軍主事之人手段狠辣高明,要知道雍軍撤退可不是輕身離開的,隨行的既有劫掠的錢糧也有被脅裹的民眾,雍軍居然能夠毫不拖泥帶水的撤入海中,怎不令陸燦驚佩。
站在岸邊,望著雍軍揚帆遠走的船只,陸燦恨聲長嘆,卻也無可奈何,而此時,得到他諭令的余杭水營才姍姍來遲,陸燦知道余杭水營向來自成一系,而且耽于安樂,早已沒有了出海作戰(zhàn)的勇氣,卻也只能輕輕責(zé)備幾句,事已至此,重整余杭水營還需這些將領(lǐng)協(xié)助。接下來的日子,陸燦只能一邊整編水營,一邊重整沿海寨壘,防止雍軍再度登岸劫擄,吳之地遭此重創(chuàng),留下無數(shù)殘破門戶,失去親人的苦痛和擔(dān)憂親人遭到報復(fù)的吳之民,對于組建義軍并不支持,若非陸燦聲威赫赫,又勸服吳幸存的世家自保,更有武林俠士振臂一呼,力協(xié)助,只怕組建義軍一事將事倍功半。就在陸燦著手吳海防的時候,一個消息傳入他耳中,令他雙眉深鎖,這消息便是大雍楚郡侯江哲竟然身在定海,而且曾經(jīng)親赴嘉興祭拜亡母。
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不脛而走,不過數(shù)日已經(jīng)流傳開去。江哲前往嘉興祭靈,此事雖然隱秘,但是也并非是水過無痕,事后有見到蛛絲馬跡的人一參詳,便發(fā)覺了此事,更何況還有暗藏的南楚諜探,他們更是將江哲來去的行蹤都掌握了,只是不敢出面阻攔暗殺罷了,畢竟雍軍勢大,江哲身邊的侍衛(wèi)又十分厲害。
雖然南楚上下,對江哲是異口同聲地指斥辱罵,但是其實暗中卻有幾種不同的看法,有將之視為無君無父的貳臣賊子的,也有暗中羨慕他得此富貴榮華的,但是總的來,能夠知道江哲厲害的人卻不多。一來南楚上層刻意瞞去江哲之能,二來江哲雖有侯爵之位,多半人都以為是雍帝酬其奪嫡之功,或者以為是長樂公主的緣故,縱有明智之士,也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情報,不能正確評價江哲的才能。可是對于南楚軍政核心人物來,卻不會輕看江哲,就是執(zhí)意采用愚民之策的尚維鈞,也不會輕視于他。如今江哲現(xiàn)身嘉興,顯然是在東海軍中參贊軍機,這樣一來,雍軍的主攻方向一定是吳,否則江哲怎會在定海,縱然是陸燦,也不會相信江哲會為了祭拜亡母而至定海。
當(dāng)然這個消息傳開之后,南楚軍政各種勢力并沒有立刻確信,都是力收集相關(guān)情報,江哲身份不同,他若出現(xiàn)在定海,將顯現(xiàn)雍軍的下一步戰(zhàn)略,誰都能想到,江哲重入軍旅,必定是雍帝之意,若非是為了南楚之戰(zhàn),還有什么能令這位在大雍地位超然的寒園隱士來到江南呢?陸燦首先便是令人在嘉興尋找線索,抽絲撥繭,終于確定了江哲的確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嘉興。不提嘉興荊氏族人部消失,曾有村人看見一些黑衣雍軍來去,而煙雨樓的伙計掌柜幸存下來,更是將煙雨樓中發(fā)生的事情部相告,雖然不知那少年參贊是什么人,可是只聽他所作所為,陸燦就已隱隱想到此人身份,通過情報得知這少年參贊名霍琮之后,陸燦更是心中了然,霍琮年紀(jì)尚輕,大雍又是人才濟濟,除非江哲親至定海,霍琮隨行,才有可能讓這少年一展長才。
另一方面,南楚從大雍內(nèi)部得到的消息也確定楚郡侯江哲已經(jīng)消失許久,而雍帝親赴寒園相請之事更是沸沸揚揚,甚至有消息證實江哲的確去了東海,綜合各路消息,陸燦終于確定江哲果然是隨東海水軍來了定海。
等到尚維鈞得到同樣的情報之后,隨即傳來密令,暫時令寧海軍山接受陸燦調(diào)遣,要求陸燦力剿滅占據(jù)定海的雍軍,當(dāng)然還有一個要求,尚維鈞嚴令陸燦鏟除心腹之患——江哲。尚維鈞平日雖然明里暗里指責(zé)陸燦對江哲有師徒故舊之情,不過是為了爭權(quán)奪利,實際上他內(nèi)心深處并不認為如此,陸氏數(shù)代輔佐趙氏王族,絕無背國的可能。對于江哲在大雍的地位,尚維鈞也是心知肚明。尚維鈞雖然爭權(quán)奪勢的私心,可是他畢竟不是然無能,對于江哲的厲害之處他清楚得很,若非如此,從前也不會對嘉興荊氏留情,如果不是如今已經(jīng)沒有挽回的余地,他也不一定會對荊氏下手。
如今他既然認定了大雍的主攻方向乃是吳,也就顧不上寧海的軍權(quán)了,雖然只是允許陸燦調(diào)動寧海水營,而非是將軍權(quán)部交付,但是對他來已經(jīng)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陸燦既不能辜負尚維鈞的“好意”,而且他也有相同的看法,想到雍軍在吳劫擄的手段,不似東海水軍原有的魯莽粗率,而是精密狠辣,陸燦也相信江哲定是在定海指揮吳水戰(zhàn)。既然如此,就不能按照原來的計劃放任雍軍占據(jù)定海,若是拖個三年兩載,只怕自己的精兵還未練成,雍軍已經(jīng)占據(jù)吳兩郡了。
因為江哲一人,原可能暫時陷入僵持局面的杭州灣掀起了滔天戰(zhàn)火,尚、陸兩人再次捐棄前嫌,一心對外,余杭水營和寧海水營聯(lián)手向定海發(fā)起了猛攻。
碧海之上,剛剛結(jié)束的一場惡戰(zhàn)留下了無數(shù)的戰(zhàn)船殘骸,海面上浮尸處處,隨著海流向外海漂去,敵我雙方的船隊向兩個方向駛?cè)ィ贿^旬日之間,雙方已經(jīng)大戰(zhàn)連場,卻是未分勝負,若論水戰(zhàn),能與吳水軍對戰(zhàn)的就只有怒海求生的東海水軍。
站在船頭,感受著冰涼的海風(fēng),霍琮青衣飄飄,面色有些蒼白,作戰(zhàn)之時的顛簸疾行對他來未免有些難耐,畢竟他不是常年在海上作戰(zhàn)行船的東海軍士。遠處天際之下,海鳥掠波飛過,海浪滾滾,掩去了方才海戰(zhàn)的痕跡,霍琮心中感慨萬千,想及行蹤不明的恩師,又是涌起無限煩惱。
劫擄吳是一件十分成功的壯舉,可是回到定海之后,霍琮便挨了當(dāng)頭一棒,差點被壞消息擊懵了,來早應(yīng)該返回的江哲居然影蹤不見,只有百余名虎賁衛(wèi)垂頭喪氣地回到定海,姜海濤和霍琮盤問之下,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卻原來江哲離開嘉興之后,不僅沒有返回定海的意思,還準(zhǔn)備由嘉興北上,經(jīng)江南運河至震澤湖,再經(jīng)運河至京口,渡江穿南楚控制的淮東,轉(zhuǎn)道徐州,奔赴襄陽戰(zhàn)場,這如何能讓虎賁衛(wèi)接受,此去千里迢迢,而且一路上多半都是南楚的勢力范圍,若是江哲的身份被南楚發(fā)覺,只怕性命不保。呼延壽出面諫止,卻是無濟于事。江哲得很明白,若是呼延壽想要強行阻攔,他就要讓邪影李順帶著他獨自上路。爭論糾纏了半天,最后呼延壽知道阻止不了,只得退讓一步要求隨行保護,懇求了半天,江哲才答應(yīng)帶上五個虎賁衛(wèi)士,呼延壽只得選了四個武藝高強的侍衛(wèi)和自己一同隨行,而其他的虎賁衛(wèi)士則被迫返回定海掩護江哲的行蹤。
得知詳情之后,姜海濤和霍琮差點氣暈,尤其是姜海濤,當(dāng)初江哲要先隨水軍南下,雍帝已經(jīng)是頗為擔(dān)心,臨行之前曾有書信給姜海濤,讓他保護江哲的安,想不到初到吳,就被江哲擺了一道,若是江哲有什么三長兩短,他如何向李贄、李顯和長樂公主交待。霍琮也是頭痛萬分,但是他畢竟是江哲最得意的弟子,倒是覺得江哲不是輕身赴險之人,這樣決定必有緣故,所以反而勸姜海濤不要擔(dān)憂。
那些虎賁衛(wèi)奉命暫時留在霍琮身邊,并帶了江哲書信回來,江哲信上囑咐二人,將他身在定海的消息傳出來,不要讓南楚軍發(fā)覺他不在定海,而且明消息傳出之后,南楚軍將對定海發(fā)起猛攻,讓姜海濤心。二人思索再三,只得遵行,為了作出江哲仍在定海的假相,甚至霍琮曾經(jīng)染了鬢角,扮作江哲模樣在船上出現(xiàn)。
而南楚軍的猛攻也讓他們吃盡了苦頭。幸而寶劍磨是鋒利,幾次海戰(zhàn),南楚軍都沒有占到身邊便宜,畢竟南楚水軍多半都在內(nèi)陸江河作戰(zhàn),對于海戰(zhàn),還是不如東海水軍。雙方便這樣僵持住了,幸而定海已經(jīng)在普陀建立了補給根基,又奪取了吳錢糧,雖然寧海軍山阻斷北上歸途,卻也占不到什么便宜。雖然陸燦也曾有意取普陀,奪回吳之民,但是一來普陀難攻,二來東海水軍屢次在其攻擊時從后襲擊,三來就是攻下普陀,想要將五十萬吳之民運回陸上,在東海水軍窺伺下也殊不可能,所以最終陸燦放棄了這樣的做法,只能以海戰(zhàn)為要,茫茫碧海,化作血火戰(zhàn)場,東南局勢,俱被東海水軍牽制住了,陸燦雖然善戰(zhàn),也無法分心襄樊戰(zhàn)事,只能部托付容淵負責(zé)。
http://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