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二有對李日知是很尊敬的,李日知可是商陽書院里課業最好的學生,而且家中又有些勢力,所以幾乎可以肯定,李日知以后是可以進入仕途的。
學習好的人,有前途的人,無論在哪里,在哪個朝代,都是會受人尊敬的。
李日知走到武二有的近前,他笑道:“那咱們正好可以順路走一段,對了,我也很久沒有見過你的兄嫂了,他們還好嗎,蒸餅的生意做得如何?”
提到武大有的生意,武二有便高興起來,他道:“自從我兄長聽了李同學的建議,去縣里邊境的地方開店,生意是真的一天比一天好了,這些年來,不但新蓋了房子,還存錢買了幾畝地,現在街坊鄰居見了我兄長,也會親熱地叫他一聲大郎了!”
唐時商人身份不高,商販尤其受人輕視,以前武大有搭草棚子賣蒸餅,別人對他自然不會有什么尊重,但武大有賺了錢,買了田地,身份就開始轉變了,算不上地主,但也是自耕農,別人當然也就會高看他一眼。
武大郎也算是有事的人,能給子孫后代,留下些田產的啊!
李日知笑道:“那便好,他生意做得好,你讀書也能省點兒心,不用總是擔心家里面。”
武二有神色一黯,低頭道:“前幾日,山長找我去談話了,勸我放棄進士科,改考明經科,或者,斟酌一下,別的雜科也成,但總之不要選進士科了。”
他表情上沒有多少失望,但很難受,因為他可能也知道自己考不上進士,其實明經科他也幾乎考不上,沒有希望,自然也就談不上失望。
但武二有讀書這么多年,由兄嫂做生意供給,著實不易,他沒能念出個明堂來,心中自然是難過的。
李日知聽了,皺了皺眉頭,想要安慰一下武二有,但武二有確實成績不佳,所以他也想不出什么安慰的話來,與其一直苦讀書,最后一事無成,還不如早點兒想著出路呢!
李日知道:“武同學,其實讀書科舉是一條明路,不過,我估計你自己最擅長什么,恐怕你自己也不知道吧?”
武二有大感尷尬,他確實如此,寒窗十載,可自己最擅長什么,卻一直不知道,大唐科舉考試,開考的科目是很多的,足足有五十幾科,而進士和明經不過是其中兩科罷了,可他要是報別的科目,報什么呢,他自己的心里都是沒有譜兒的!
李日知又道:“如果你報別的科目,又不知道該報什么,那我勸你,你不妨一邊讀書,一邊去鎮上,或者回家幫兄嫂做生意,不要只讀書,這樣你做過的事情多了,不定就會發現自己喜歡哪一個方面,那時再做決定也不遲,不定,一旦發現了自己擅長做的事,功課反而會突飛猛進呢!”
武二有啊地一聲,他以前卻是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只知道死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傻讀,結果自己擅長什么,自己喜歡什么,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現在聽到李日知的勸告,他頗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武二有喜道:“不錯,李同學所言極是,我這次回家,便和兄嫂商量一下,看看以后能不能一邊做事,一邊讀書,不再只坐在屋子里念書了!”
兩人邊走邊,不知不覺便已到了山下鎮上,因為所走方向不同,兩個便在鎮上拱手告別。
李日知返回縣城,這條路八年來他早就走得習慣了,甚至走到哪里就該休息,哪里有飯鋪,他都一清二楚,只要不是雨雪天,那么天黑之前,他必定可以進城,回到六分醫館,見到父母。
且武二有,離開山下鎮子之后,走得飛快,但因為兄嫂的店鋪距離尚遠,今天他可能都無法到家。
但武二有心中有事,這次不象往常走走停停,走上二里地就要歇息好一陣,他走得飛快,比平常快了許多,看看天色,估計天黑之前,一定可以趕回兄嫂的蒸餅店鋪。
果然,就在太陽即將下山之時,武二有走到了邊境的一個集鎮上,這個集鎮,便是武大有開蒸餅店的地方。
來,這里沒有集鎮,只有幾戶人家,而且也都是務農為主,只因武大有聽了李日知的話,跑到這里開了家蒸餅店,往來行人走到這里時,幾乎都會買上幾個蒸餅,生意來紅火,終于別人也發現了商機,再加上這里地價便宜,于是很快就有了別的店鋪開張。
經過幾年的時間,形成了一個的集鎮,集鎮里足足有三四十家店鋪,雖然規模都不大,但衣食住行卻都包括了,集鎮也算是麻雀雖,五臟俱了。
因為武大有是第一個在這里做生意的,而且又在這里買了田地,所以在這個的集鎮上,就算稱不上是德高望重,但也絕對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如果這里設里長的話,估計武大有都有一爭之力。
武二有進入了集鎮,見這里愈發的興旺了,可以預見,再過幾年,這里會更加興旺,一個新的大鎮就會形成。
武家的蒸餅鋪子算是鎮的中心位置,一幢蓋好不久的二屋樓,一樓是做生意的店鋪,二樓住人,二樓房間有好幾間,足夠住七八口人了,而一樓的鋪子也不,在客人多的時候,往往能坐滿四五十人。
武記蒸餅,在集鎮上的人眼里,真的是賺錢的好買賣。
武家的二層樓上,潘氏正在關窗,她里拿著撐窗的竹竿,正要把窗戶放下來,卻看到了武二有,她叫道:“二郎,是二郎嗎,你怎么今天回來啦?”
武二有抬頭看到了嫂子,心想:“嫂子待我不如以前了,以前見我回家,遠遠的就要招呼,讓我進屋,哪象現在,竟然還問我怎么是今天回來的。”
武二有現在是靠兄嫂生活,聽嫂子問他,當然不敢不回答,他道:“前幾天山長找我事,我考慮了幾天,所以今天回家,有事要和哥哥商量!”
潘氏手抬著窗戶,并不放下,她叫道:“可是要漲紙筆錢嗎?你哥賺錢不容易,你可不能糟蹋錢啊!”
聽話里的口氣,潘氏對于武二有只花錢,不賺錢的讀書行為,早就有所不滿了!
這時,武大有從下面的店鋪里走了出來,沖著武二有招手道:“二郎回來了,快快進屋,正好,晚飯剛剛做好,咱們哥倆吃點喝點,有什么話你就是!”
講完這句,武大有抬頭,沖著樓上的潘氏喝道:“關個窗戶你都關不好么,胡咧咧些什么,快點兒閉嘴,沒看到我兄弟回來了么,還不快去打洗臉水,只知道啰嗦,欠抽的貨色!”
隨著生意做大,武大有脾氣也是來大,地位在家中來高,已然是一不二了,潘氏怕他怕得厲害,見武大有不高興了,潘氏再不敢話,趕緊把窗戶關好,下樓去給武二有打洗臉水去了。
武二有進了門,還聽他哥哥低聲道:“這只不下蛋的母雞,存心是想讓我斷了香火,早晚有一日得休了她!”
武二有雖然聽到了,但卻不敢吱聲,他早知武大有對潘氏不滿,因為潘氏無法生育,當然,到底是因為誰生不出孩子,這個他們并不清楚,但以武大有強勢的脾氣,那就必須,也只能是潘氏的錯了!
武大有問道:“怎地今天回來了,山長到底和你了什么?”
武二有嘆了口氣,道:“一言難盡!”
“那就二言三言,直到把事情清楚為止!”武大有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蒸餅店現在雇了兩個伙計,都是歲數不大的半大子,算是學徒,不給工錢的那種,武大有對兩個學徒包吃喝,但卻不包住,也不用包住,因為都是地的孩子,蒸餅鋪關門上板,他們吃完了晚飯,回自己家住就行了。
蒸餅店里的活兒已經差不多干完了,就算是剩下一點活兒,武大有自己也能干得完,他便對還在店里的兩個學徒道:“你們今天早點兒回家吧,把飯菜拿些回家去,自己回家吃!”
兩個學徒很是高興,武家的飯菜還是相當不錯的,每頓都能見到葷腥,而且蒸餅管夠,他們平常只能自己吃完回家,卻是不能帶一點回家去的,今天師傅開恩,讓他們帶些飯菜回家,那家里人也能分食一些蒸餅了!
武記蒸餅遠近聞名,要想天天吃,那可是花費不的,兩個學徒家里都窮,哪可能吃得起!
這時候,潘氏從樓上下來,給武二有打了洗臉水,她看到兩個學徒拼命拿蒸餅,每個人都拿了十來個,她頓時大怒,對兩個學徒喝問道:“拿這么多,是想撐死自己嗎?你們,你們除了會吃,還會什么?”
“會餓!”兩個學徒異口同聲地答道。
潘氏拿起搟面杖,一人賞了他們一記當頭棒,罵道:“好吃懶做的東西,竟然還敢頂嘴,還不快滾,明天早點兒來干活兒!”
給別人當學徒,挨打受罵那是常事,兩個學徒早就不在乎了,習以為常,他們各自抱了十來個蒸餅,跑出去回自己家了,把蒸餅多拿些回家,這才是實惠事情!
潘氏把店門關上,把飯菜擺好,伺候武家兄弟吃飯,武大有拿出了一瓶酒來,和武二有喝起來,武二有這才把話了出來。
武二有話,武大有只是靜靜地聽著,當聽到武二有要一邊做工,一邊讀書,潘氏有好幾次想要出言打斷,可她又怕惹武大有生氣,一直沒敢真的打斷。
直到武二有講完了,潘氏才道:“二郎是要回店里幫忙嗎?可這店里只是做蒸餅的,卻是沒法讓二郎懂得,你最擅長什么了。要是你擅長做蒸餅,那豈不就是和你哥哥一樣了么,還用得著考什么功名!”
很明顯,潘氏是不愿意讓武二有回家來的,這個店只是武大有的產業,武二有回來,那這份家產,豈不是有要傳給弟弟的可能,要知道,潘氏可是沒有兒子的!
武大有瞪了他一眼,喝道:“又胡咧咧什么,二郎要是回家幫忙,我兄弟二人聯手,豈不是能賺下更大的家產來,再二郎也不一定非要做蒸餅。”
武二有嘆口氣,道:“只是讀書十載,卻一事無成,心里頭難受,希望能通過邊做事,邊讀書的方法,找到我擅長的方向啊!”
他完這話,又道:“我吃飽了,要出去轉轉,散散心!”
武大有奇道:“你今天不是走了一天么,趕了這么遠的路,用的時間卻少,你必累得很了,而且這也沒吃多少啊,喝的酒比吃的蒸餅都多,還是早點兒歇息才對!”
可武二有不聽,背著手,出了武記蒸餅,往街上走去。。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