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都拿下來之后,皇帝大臣又被一網抓住了大半,金國基本上算是垮了,剩下一些散兵游勇已經不足為慮。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王金龍安排郭靖、楊康各領一支部隊,再配備上參謀,去征討金國境內不肯降服的勢力。他們雖然還很年輕,但為了鍛煉他們的能力,王金龍還是這么安排了。 至于抓到的那些王公大臣,只要不是罪大惡極,或者心懷不忿,還想著找機會復辟的,就放了他們一馬,甚至允許他們保留部分財產,讓他們得以安度余生。 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完顏洪烈都不在赦免的范圍之內。這家伙這次終于無處可逃了,自知不可能在王金龍手中活命,干脆自己點了把火,將自己燒的面目全非。他企圖讓王金龍無法確認自己已經死亡,還要下大力氣滿天下去追捕他,平白的浪費人力財力。這算是他最后的報復了。 可惜他太高看自己了,以前他是金國的六王爺,手里好歹有些權勢,才能給王金龍造成一些麻煩。現在金國都沒了,他這個六王爺也就成了廢物,還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何況他行事還不夠周密,在自殺的時候,恰好被一個宮人看到了,確認死的就是他,王金龍還費那么大力氣干嘛? 在王金龍大肆跑馬圈地的時候,蒙古和南宋也都動了起來。金國皇帝送出的那幾封請援詔書還是起作用了,兩個國家都決定出兵增援。即使金國已經被滅了,也不能讓王金龍順順當當的接收金國的遺產。 接到這個情報,王金龍不敢怠慢,立即派陸乘風去南面,抵擋南宋的入侵,郭靖、黃蓉輔助。自己則親自迎戰蒙古,帶上了楊康、許大錘、丁立。穆念慈則依然坐鎮后方,總攬所有的后勤事務。 南方沒什么好說的,臨安小朝廷明明有錢有人,可打仗從來打不贏。何況王金龍的生意大部分在南方,布下了無數商業節點,關鍵時刻都能轉變成情報機構使用。再加上還有史彌遠這個天字第一號的內鬼,打起來真是不要太輕松。除了一開始突然出兵占了點便宜之外,陸乘風、郭靖、黃蓉一到,立即打的他們鬼哭狼嚎,甚至一口氣達到了臨安,嚇的皇帝、大臣們集體出逃。 從某個方面來說,南宋朝廷的血性,比金國要差得遠。當初王金龍包圍中都的時候,金國的皇帝、大臣們,不是沒有機會逃跑。可他們選擇了留下堅守,等待四方援軍。這個決定在事后看來是錯誤的,可也不能否定他們的勇氣。 而南宋就正好相反了,被金國打斷過一次脊梁,再次出現都城被圍的情況時,立即撒丫子就跑,毫不猶豫。這么做雖然暫時保住了朝廷的存在,可也讓全**民的士氣一落千丈,大批大批的投降也就順理成章了。 南宋朝廷一路南逃,他們逃到哪里,陸乘風他們就追到哪里,一邊追一邊順手接收地盤。由于這次推翻朝廷的不是外族,而是同為漢人的王金龍勢力,接收了地盤后也不會大肆殺戮,而以安撫為主,所以地盤接收的很順利,基本上沒出什么亂子。逃亡的南宋朝廷也受到影響,越逃隊伍越小,最后只剩了了幾個死忠之人跟隨。 和南方的順風順水相比,北方的戰事就比較艱難了。成吉思汗出于對王金龍的重視,臨時取消了對花剌子模的征討,將所有兵力都集中起來,足有三十萬大軍,南下攻打王金龍。 如果王金龍只有一個人,他完全可以不和蒙古大軍正面對抗,用游擊、騷擾的方式進退自如。但現在他是一國首腦了,手下也有二十多萬大軍,就沒法到處跑了,只能用兵法來應付。 幸好王金龍早就將《武穆遺書》當成了教材,教出了不少軍事人才,又用參謀制度集合所有人的智慧,對付起蒙古大軍來倒也不落下風。只是兵力上的劣勢不是那么好抹平的,尤其蒙古大軍都是騎兵,來去如風,即使打贏了也很難殲滅,因此王金龍一直落在下風,但短時間內也沒有落敗之虞。 王金龍手下的軍隊,雖然訓練非常刻苦,裝備也很精良,但有一個弱點無法掩蓋,就是從沒經歷過真正的大戰。之前打金國時太過順利,也就比武裝越野稍微麻煩點,真正的硬仗都被收攏的雜兵打了。現在遇到蒙古大軍,可就是硬碰硬的大戰了,這個弱點讓他們損失不小。 要是繼續這么打下去,王金龍手下的軍隊當然能鍛煉成百戰精銳,可到時候還能剩下多少人就不好說了。因此王金龍決定換個戰術,直接對成吉思汗進行斬首。 成吉思汗也知道王金龍的武功極高,早就防備他玩兒刺殺,所以即使在軍營中,也設置了種種防范措施。親兵日夜守衛是常規手段,帥帳也被立在那當幌子,真身不在里面,而是躲在另一處不起眼的帳篷里,有事稟報也是用銅管傳聲,像打電話一樣。至于銅管通到哪里,只有極少數幾個心腹知道,別人都不清楚。 這已經是最嚴密的防御手段了,如果再躲的遠點,就沒法指揮大軍了,也只能如此了。 手段雖然粗糙了點,可王金龍也不是精通刺殺的殺手,武功高不代表做什么事都能一帆風順。第一次刺殺就失敗了,殺穿了不知道多少層防御,好不容易沖進帥帳,才發現成吉思汗根本就不在這里,白費勁了。 第二次有了準備,抓住一個剛從帥帳匯報完出來的大將,用移魂**詢問成吉思汗是否在帳內,才知道這個大將是通過銅管和成吉思汗對話的。 用銅管通話,距離肯定不能太遠,于是王金龍就在周圍挨個帳篷找了起來。可惜還沒等找到,就再次被人發現了,只能大戰一場后撤退。第二次刺殺,依然失敗了。 第三次刺殺,終于讓王金龍找到了成吉思汗的藏身之處。這家伙確實詭詐,他藏身的地方不在其他營帳,而是臨時挖出的一個地下室。一般人只會在地面上找,誰想到他會躲在地下? 然而這一次依然沒能殺掉成吉思汗,因為前兩次刺殺,已經給他提了醒,早早的轉移了,頂替他在這里指揮大軍的,是手下大將木華黎。王金龍只能取了木華黎的性命,總算是沒有空手而歸。 木華黎是歷史上蒙古開國四杰之一,是成吉思汗重要臂助。把他干掉,足夠成吉思汗心疼好久了。接下來的大戰也顯示出成吉思汗暴怒的情緒,驅趕著大批擄掠來的雜兵瘋狂進攻,像是要用尸體活埋了王金龍一樣。 這種殘酷的戰斗,是最鍛煉的軍隊的,也是傷亡最慘重的。王金龍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手下傷亡的太多,于是白天披掛上陣,始終戰斗在最前線,晚上則繼續刺殺,試圖阻止成吉思汗的瘋狂。 也不知道是誰給成吉思汗出的主意,以前的蒙古軍營雖說還算有序,但實際上依然有不少漏洞。王金龍幾次刺殺后,成吉思汗也學乖了,竟然按照漢人的扎營方式布防了。 和蒙古人粗放的扎營方式不同,漢人的軍隊再扎營時,是非常講究的,不但要注重防御,還要兼顧交通順暢、防火防盜、層次分明等等。這么做的好處,別的且不說,起碼讓王金龍的潛入變的幾乎不可能了。每一排帳篷都是一道防線,要從最外圍進入到最中心,至少需要越過十幾道防線。在這么多眼睛的情況下,就算是王金龍,也很難無聲無息的越過。 當然,這樣的扎營方式太繁瑣,連漢人軍隊都很少有能做到的,而且也不適合蒙古人。他們原本的扎營方式雖然粗陋,但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出擊方便。只要一聲令下,可以直接將營地當做出擊陣地。現在就不行了,必須先出了營地,才能排開陣勢,否則就會擠成一團。 但為了防備王金龍的刺殺,也只能如此了,否則成吉思汗睡不安枕,仗就不用打了。 既然刺殺成吉思汗變的不可能了,王金龍只好改變目標。殺不了最大個的,殺小的總可以吧?木華黎之類的大將找不到,萬夫長、千夫長什么的也可以。實在不行,百夫長也不介意順手干掉。 這么做顯得有點跌份兒,王金龍堂堂一國首腦,弄好了將來是要當皇帝的,居然充當刺客去刺殺百夫長,太沒面子了,說出去讓人笑話。然而王金龍是個不在乎面子的家伙,不但不覺得跌份兒,反而興致勃勃。.. 王金龍這么做當然有他的道理,早在當特種兵的時候就學過這一類的理論,一支軍隊中,最高指揮官固然重要,下面的中層、基層指揮官同樣重要。沒有了中低層指揮官,再高明的戰略戰術都實施不下去。 十幾天之后,王金龍大肆刺殺蒙古軍官的效果顯現出來了,蒙古大軍有些調動不靈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