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虎山,翌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正是陽春三月,春風起,山花開,景色迷人的時候,山里有不少游客。 景區有大峽谷、正一觀、天師府、崖墓等諸多景點。 來往游人既能賞山水美色,又能去正一觀或者是天師去上三炷香,祈福求安。 天剛剛清亮的時候,江小白便坐在一家早餐店里,叫了一碗咸豆花,就吃了起來。 他坐的方向正對著店面門口,時不時往外面瞧上一眼。 他瞧的方向,是昨日一老一少兩位道士住夜的旅館。 江小白來龍虎山上求道,但對此地完全不熟悉,摸不著北。 現在遇到了兩位天師道道士,就想著跟著對方上山,看能尋出一些什么由頭來。 有人帶路,總比自己在偌大的龍虎山撞來撞去來的強。 而且,他知曉跟著這兩個天師道道士,多半能見到天師道真正的宗廟之所。 原因是他昨日深夜,陽神入夢,從那位少年道士口中得知的。 他還記得那少年道士夢中沉迷漫畫書而走路撞到樹的呆呆模樣。 這讓江小白忍不住想到了小些時候,被爺爺江淮子趕去山林里撿柴,自己卻追著林間飛鳥蟲蝶,樂不自知的記憶。 他看到了自己當初修道的依稀影子。 而從少年道士的夢里,江小白知道了一些信息。 老少道士是師徒,跟他相似,之前在一片青山中潛修。兩人可以說是天師道道士,但又算不上天師道道士。 原因可以總結成一句——修得是天師法,卻未授篆證身。 授篆,對正一道(天師道)道士來說,就如同普通人的身份證一般,可以證明自己的身份。 有了授篆,便是天師道中人,是正兒八經地經過天師道傳篆壇開法證身,記錄在名冊的。 而這一老一少師承于天師道法,卻是長久流落在外的道士,連老道士都沒有授錄,說明他們這一脈在外面流落已久,并未歸入天師道門。 這只是道門數百年來漸漸走向衰落的一個縮影! 數百年的長生路斷,修行不通,神法不顯,不僅道門衰敗,其他百家都如此,后來這清凈之地慢慢被世俗之氣腐蝕,諸多門人出走,流落四方,慢慢就沒想過回山。 到后來,有了傳道后人,也就自然沒經過授篆證身,成了修了天師法,卻不是正一人的無名道士。 而在靈氣復蘇后,龍虎山天師道正統開始清除混雜在里面濫竽充數的假道人,并廣召流浪在四方的天師后人回山入門。 靈氣復蘇后,這是一種大勢趨向,其中隱約可見有上面出力的影子。 而龍虎山廣召流落在四方天師道后人同時,卻設置了一個門檻。 降惡鬼,證己身,便是少年道士在夢中說給江小白聽的“入山禮”。 龍虎山驅趕了許多有授篆,記載在名冊卻不守戒律的道士,很多道士不服,就鬧。 于是,便有了這一招。 你要是有本事,便可以去降鬼證身。 光這一點,便能將那些沒修到本事,卻喊著自己是天師道正統的假貨給攆走。 其中手段,不可不妙,一是能召回真正有本事的天師道道士,迅速恢復殘破的道統元氣;二是能堵住那些假道士的口。 江小白甚至在想,這個主意是不是上面也參與了。 靈氣復蘇,鬼怪作亂,天師道這一手“入山禮”能解多少麻煩事。 有些時候,不得不佩服一些人的手段。 …………… 天剛清亮,早餐店里并沒幾個客人。 江小白吃著一碗咸豆花,徐徐吞吞,花了十多分鐘,一碗還沒吃完。 “老板,再來一碗。” 過了一會,他叫了一聲。 這個時候,對面的旅館,一老一少兩個道士提著黑壇出來了。 兩人站在門前張望了一會,看向了江小白的方向,然后走了過來。 兩人看來是奔著店來的。 進了店,老道士叫了兩碗面,便坐下了。 店里的老板對道士見怪不怪,倒是多望了那黑色壇子一眼,也沒多問。 看來,這個店老板和昨晚的中年老板不一樣,并不知道坊間傳聞。 一老一少兩個道士進來,江小白算是終于等到了人,卻也沒什么異色,又徐徐吞吞地吃著第二碗豆花。 過了一會,兩個道士吃完面,結賬走人,江小白便悠悠地跟了上去。 一老一少兩個道士出了店后,徑直奔著山上走去。 山道上,這個時間點,游客稀少,但也不是沒有。 江小白遠遠跟著兩道士,隔了七八米,倒不引人注意。 跟著走著,穿山道,走過橋,越溪澗,倒漸漸偏僻起來,就剩下三人了。 到了一坐索吊橋時,走在前面的老道士突然停了下來,轉身,灰百的眉毛微挑,看著后面五六米的江小白。 江小白也在橋上停了下來,淡笑地打量著對方,并未有閃躲的意思。 “居士為何跟著我們二人?” 老道士略帶疑惑地打量著江小白,問道。 “我想拜訪天師道正門。” 江小白也沒說你怎么知道我跟著你這樣的拙言濫詞,自己跟了一路,對方也不傻,笑了笑,直接點明白了。 “居士是道友?不知出身哪路家門?” 老道眉梢閃過一絲詫異,出聲問道。 “修的是道家法,行的是尋常人,沒有家門。” 江小白這意思說的是,自己并無家門,不是道教門人,只是道家中人。 而道教和道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簡單點說,江小白修的是道家法,卻并無宗門神祗信仰,不信諸天神佛,不信道家諸神,只修自在。 道教,就是道家人修門規,清戒律,明信仰,設道統而創立的宗門教派。 創立道統的道家祖師,各有所道,所以才會有諸多道家門派,各有所信仰,有所長。 更簡單點說,道教是道家人在修行過程中,悟道明法而設下的道統,傳承后世,發揚光大,船渡世人。 所以說,兩者雖并無高低,卻是不同。 “那道友是來參加開壇授篆,入天師道門的?” 老道士聽江小白沒有家門,是一介散修,再加上最近龍虎山開壇授篆,他自然想到上面來了。 畢竟,這可沒有不收散修的硬性規定。 江小白沒有搖頭,也沒有點頭,默笑不語。 “道友跟著來吧,最近這世道貧道有諸多不明白的地方,不妨交流交流。” 老道士這時爽朗笑了笑,邀請江小白同行。 江小白自然欣然受之。 一路上,兩人相互報了姓,老道士姓謝,少年道士跟著他姓,叫苦生,江小白是知道的。 這謝老道士性子頗為爽朗,并沒有如尋常人一般,輕視江小白的年齡,交談很客氣。 老道士與江小白交談時,說了自己近些日子的感想。 謝老道士對天地靈氣復蘇這事也是頗為驚奇,以及近些日子的所聽所聞。 “貧道并不知曉這靈氣是何物,只在經書上見過字眼,也不知道具體長啥樣子,怎么才能看見,就感覺這世道突然一下子就亮了些,修行比往日有了明顯的不同,之后,就聽說靈氣復蘇了,也不知道是誰傳出來的,貧道還真想抓住這人問問,靈氣這玩意到底是啥樣子。” 荒草山道上,江小白與謝老道士同行。對方先是面色疑惑,說到后面轉而眉眼笑了起來。 “再之后,這世道真正的變化體現出來了,我當時居住的山下的一個隔壁村,聽說鬧了鬼。貧道當時就驚訝了,老朽自打跟著我師父修行,就沒見過道經上的鬼怪,很多年前我與師父行走江湖,聽到了諸多這種事,但都是子虛烏有。于是貧道就去看,還真有,然后和那鬼打了一架,結果發現那鬼一點本事都沒有,被我一掌給拍沒了……” 謝老道講著從下山出世到來龍虎山認山歸門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想法和驗證都說了出來、 例如鬼魂的出現,肯定是與靈氣有關,他猜想對方的存在是依托靈氣才能生成,而且能借此修煉。 而且靈氣還未在人道昌盛的城市里出現,謝老道肯定將來會有,到那時候就是真正的妖魔亂世了。 也是修行中人開始爭鋒揚名的大時代。 謝老道士說完,就望向江小白。 “江道友,該你說說了,你難道就沒點感覺變化?” 江小白笑了笑,眉梢挑了挑。 “鬼怪現世,妖魔也不遠了。白龍雪山這座山謝道友可曾聽過?” “野獸咬人的那個地方?” 這新聞沒過幾天,謝老道士有所耳聞,一時疑惑。 “我曾見這山上的百獸吸食一種奇怪黑氣,明智造化,有成妖之象,想來,這只是大世之勢的冰山一角,阻也無用!” “這是自然之道,順應就是了! 江小白說出心中所想,眉眼望著遠山,漸露悠然。 (一章三千字,今天碼了6000,相當于以前的三更,我盡力兌現我的諾言,每天三更,不對,現在應該換個說法,每天兩更三千字,還欠各位打賞和月票的四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