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試的考卷,并非院的老師評卷,乃是請來外來的書院山長或是先生前來,有些附近沒有書院,便請來幕友評卷,也是相對公平點。若是院的先生評卷,長久相處不部學生的字跡都識得,少記得大半。
試卷上并未注明署名,以座位號為尊,考試的學生并非坐在平日里常做的位置上,部打亂,依次排序下去。若是覺得文章不錯就會單獨用紅筆畫圓圈勾畫出來,然后再進行對比,再進行復試,而復試的內容不是別的,正是考生自己所學的文章背誦,不必部背誦,只要對了一半,或是意思如此便可得到秀才之名。
此時此刻,眾多學生的試卷部擺在案前,而他們的文章也單獨堆放在一旁,一遍遍不厭其煩的閱讀眾人的文章,時而歡喜,時而皺眉,時而憤怒。常年做一樣的事情,對此早已見怪不怪,不過眾人都聚集在一起,探討一篇文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
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以此為題做出一篇序文,也就是將這兩段話詳細的解釋清楚。這段話出自《中庸》第十五章,大致的意思也就是中庸之道猶如走路一樣,由近至遠,找尋正確的方法。
評卷之人皆是文采出眾,不也明白其中含義,要想真正解釋這段話也非常容易,要想理解其中意思就不簡單,尤其是后面重點提及要闡述如何去做,并非理解其意即可。
“這題出的有新意,是何人所為?”評卷之人稱贊道。
“哪里哪里,讓先生見笑了!”韓銘謙虛地回答,“這個題目乃是韓嘉彥所寫,他認為這是必考之題,不僅僅考核學生知識面,還有考生的臨場反應能力,要是死板回答,便被刷下。”
“學生們并不知情第一場考試的內容居然是一模一樣,還以為下午那場考試是一樣的,事實上恰恰相反。正因這道題看上去非常簡單,實際上暗藏玄機,稍有不慎便掉下陷阱。”
“果然,有半數以上的考試因為這道題直接被去掉,就算第二場考試成績較好,也是遙遙不及第一場就有成績的考生。看到有半數人都認為此題不簡單,雖是答案各異,不過也算是不錯了,懂得臨機應變。”
評卷之人贊同的點點頭,道:“韓六爺果然大智慧,以他的才能取得功名易如反掌;偏偏六爺志不在此,要不然韓家更勝從前,聲威顯赫啊!六爺不愧是韓相之子,不負韓家威名!”
評卷之人并非一院之長,也是官府幕僚,韓嘉彥的聲名看似沒有他幾位兄長那么響亮,不過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他也聽聞過韓嘉彥的事跡,而這個方法果然淘汰了許多考生。
即使平日里成績甲等的考生在這道題目面前束手無策的很多,就連趙構做這道題時都覺得有些怪怪的,深思熟慮后,趙構才決定反其道而行之,誤打誤撞居然讓他猜對了。
經過評卷之人的認真評判,終于挑出文筆出眾的人選,就連韓銘都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但是,下面的問題卻是他們要擔心的,那就是誰是第一名,誰是最后一名。
趙構赫然在列,而韓銘院長、評卷的幕友二人面面相覷,不斷地探討還是得不到統一的答案,而爭論的對象便是趙構與邵俊二人的文章到底誰才是第一名,后來就連其他先生都被喊來,眾人看來看去也不知孰好孰壞,半斤八兩,著實難以分出高低。
最后,那人道:“韓兄,何不讓六爺親自前來評判,我等都分不出好壞,此題乃是他所出,理應有更好的答案,不如由他前來更為妥當。”
韓銘皺著眉頭:“這……恐怕不符規定!”
那人道:“這個時候還有什么規定!規定是人定的,規定是死的,人是活得,豈能如此不知變通。再,大宋并無院試,乃是我等學院之間彼此篩選考生而舉辦的,朝廷并無法度,一切由學院自行處理。”
韓銘想了想,也覺得得對,就連其他人都覺得有道理,故而傳來韓嘉彥,讓他親自評判到底孰勝孰負,誰更勝一籌。
韓嘉彥匆匆而來,與評卷之人打聲招呼,便認真地看了又看試卷,眉頭緊鎖,沉思許久,終于舒展開來,會心一笑道:“韓某以為此篇更勝一籌,符合中庸之道。”
韓銘見韓嘉彥選擇另外一篇文章,并非他眼前的這篇,驚訝道:“六爺,為何你覺得這篇更勝一籌?”
韓嘉彥解釋道:“中庸之道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欲速則不達,效果適得其反。一切都需要從自己做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篇點明要義,是佳作!”
“但是,諸位請看,此子文筆皆是上等,奈何語言之中透露出雷厲風行的性格。雖然道出其中要義,卻心急如焚,豈能做到,也不過是嘴上罷了,如何言行一致。”
眾人再次看去,仔細品讀的確發現這點瑕疵,而韓嘉彥選取的這篇文章不必多,眾人都知道原因,的確符合中庸之道。于是,韓銘等人一致決定將韓嘉彥挑選的卷子作為第一,而第二場考試的題目與座位號一致,還寫了自己的名字,待眾人拆封后,赫然寫著“邵俊”二字。
韓嘉彥不喜歡的那篇則是趙構所寫,字如其人,趙構的字很是優美,唯一的遺憾便是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性格特點,就連韓嘉彥看出來了。眾人看到是趙構所寫,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韓嘉彥卻理所應當,氣定神閑,仿佛洞悉一切眼神若有所思的看著‘趙衛國’。
“雖平日里看不出什么來,不過以我的看法,此子定然隱藏了一些事情;字里行間不僅僅透露出雷厲風行,言語中帶著一絲氣息,宛如久居上位者姿態一樣,想必此子身份不簡單。”
韓嘉彥自然識得趙構的字跡,平日里趙構提的問題最多,而趙構這次回答與之前那日二人對答時相差無幾,故而不是趙構文筆差,而是韓嘉彥故意為之。另外,韓嘉彥也非常欣賞趙構,只是有些事情還無法確定,也不想讓趙構過于驕傲,想要借此機會讓他收斂一下。
于是,邵俊名列第一,趙構居于第二,而名單則在明日正式公布。
(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