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投稿賺錢,這真是一個匪夷所思的答案。
不過細想之,也可以理解。
中國歷朝歷代,唯有宋朝在文教上與眾不同,可以宋朝歷代先帝們,把宋朝的文教事業提高到后人難以想象的層次。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正是這個時代宋人們的精神寫照。據后世考證,宋人的社會識字率竟然接近百分之四十,能讓千年后的有些現代國家或許都趕不上,這是宋人的精神,也是宋人的特征,也恰是如此,宋人才創造了令后世人敬仰的璀璨的宋朝文化。
李哲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傳承了宋人的優秀傳統,在娛樂文化生活上,比之后世絲毫不遜色,而且對李哲這個穿者而言,又有一個便利,那就是這時代的宋朝竟然已經普及了白話文了。
這個時代的宋人的文化堪稱是百花齊放,基上什么都有,在文字寫作的行文文法上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不再是李哲印象中的文言文,由于商業社會對語言表達簡單通俗的要求,大宋朝朝野的白話文寫作已經早早的就完成了革命過程,甚至比另一個世界的民國時代的白話文革命更加徹底。
所以,在這個時代寫作,李哲跟不用擔心自己寫文會遇到風格有太大的不同,時人無法接受,而且就算是后世的白話文和這個時代的白話文風格稍有不同,現在的這個李哲畢竟也是接受了這個時代的原這個李哲的盤記憶,在字體和行文風格上融入時代完沒有任何問題。
后世的,李哲拿過來只需按照這個時代的風格重新翻譯抄錄一下而已。
再加上此時的宋朝的媒體也發達,甚至超過另一個時空的民國,不管是開放程度和接受度都發展到了一個相當發達的程度,所以李哲腦海中,那些屬于那個世界信息時代的那些記憶,到了這里,竟然成了一筆他個人獨享的巨大財富。
信息時代的社會讓他在信息富裕上遠超這個時代的人,現在他雖然還沒有將它挖掘出來,但無疑,從精神內容上,李哲是個十足的富翁。
這是他和這個時代的人最大的不同。
他可以不會工科,也可能記不得記憶中那些太過細繁瑣的知識,但是考慮到他腦中的那些超這個時代幾百年的那些知識財富,如果這些財富都能被李哲變到紙上,恐怕是真的僅憑寫作,就足以讓他衣食不愁。眼前的這條路對他來不正是一條最簡單、最便利、而且是零成的黃金大道么。
不過家里的老管家聽了李哲的打算,眼睛睜的跟銅鈴般大,怎么聽怎么覺得自己像是活在夢里,靠寫作來賺錢,不會吧!自己家的那個少爺,什么時候竟然學的這般事兒,這不可能啊!
能靠寫字來賣錢,在他們這些人的觀念里,那不是只有那些腹有詩書的鄉野大賢們才會做的嘛?這時代的宋朝雖然文化事業發達,識字率超高,但畢竟是封建社會,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每個人都有舞文弄墨的才能,大部分人也只是能看看,能讀懂報紙上的文字也就了不起了。
寫讓人看在這個時代那可是很了不得的一件事,哪怕是只言片語能讓人傳誦,那也很了不得,自家的少爺信誓旦旦的突然弄出這么一出可把九叔給嚇一跳。
這還是他老李家那生性頑劣的繼承人嗎?這還是他印象里的從抱到大的那個少爺嗎。
九叔道:
“老爺,能行嗎?那報社可都是文曲星老爺才能登得上去的,老爺您,雖然上了學,可是……”
九叔那話里未盡的意思很明白,就您那兩下子,也想要投稿登上報紙?恐怕比登天還難。九叔怎么想都覺得不可能,他總覺得今天自家老爺的表現太過讓人意外,怎么感覺都像是和平時完是換了一個人。
“哪有,想什么呢九叔。”李哲無語了,
“哎!我也不跟你爭辯,等書出來了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來這都怪先前李哲穿來的這具身體的原主人太挫,挫到別人都不敢相信了。
送走仍然滿臉懷疑的九叔,李哲這就打發胡適去先去報社打聽具體投稿的事,熬了半天,總算等到了胡適從外面再次回來,李哲一個箭步搶上前去就問,
“打聽清楚了嗎?那個《孟州日報》?”
胡適這個家生子臉色古怪的應道,
“回老爺!那家報社的編輯倒是沒有不接,不過卻是要看稿子的質量的,在這方面卻容不得通融。那人聽我,官人是州學出來的學子,才能必然是有的,您能有心投稿到他們報社,他們的編輯倒是有些高興,然后拉著我了很多寫稿的要點,要我轉告給官人。”
“哦,都是些什么?”
“就是要題材新穎,節奏鮮明之類的,另外,他還專門給我強調,官人如果投稿,最好是要投,那些老式的志怪傳奇,詩詞歌賦之類的都太老套了,客官們都不愛看,編輯們可是也不會接的。”
“哈哈,”一聽得這兒,李哲倒是樂了,一顆心放回到心窩里頭,笑道,“,當然是要寫了,你的那些志怪傳奇,詩詞歌賦什么的,講真,老子可還不會寫呢?”
李哲當然是要寫,這可是大眾娛樂時代,寫這可比寫其他的什么都要賺錢,李哲回到自己書房里開始考慮具體寫點而什么。
既然決定了要投稿,那么寫什么呢?李哲還得費心思思量一下。既然是準備抄,那么就要好好想一想,他腦海中的那些浩如煙海成千上萬的經典里面,究竟首先抄哪一部才更好呢?
是仙俠還是推理,是科幻還是言情,后世李哲記憶里那些耳熟能詳的隨便一部作品拿到這個時代很可能都會成為引動萬千人神魂顛倒的炸彈。畢竟后世的文娛文化產業比起這個時代來要先進很多。只要題材風格不是太離譜,就一定會有人看。
而李哲腦海里,很多的經典之所以被稱為是經典,那自是因為經典有廣泛的適應力,那些經典不管是拿到這過去的哪個時代,只要閱讀上沒有太大的障礙,那么就一定會被同為華夏后裔的宋人所接受,一定會成功。
起來李哲這一次抄書,唯一的目的就只是賺錢,并沒有成為文豪的打算,起賺錢,那就只能是通俗,而通俗里,對華人影響最大,在后世形成了一種獨特文化的毫無疑問只能是武俠了。
想來想去,李哲最終決定的還是一絕對的通俗經典,同時也是無數歷史穿的先行者嘗試成功的一,征服了無數時空,被炒的最多的一部名著——射雕英雄傳。
正好射雕英雄傳描述的也正是大宋朝最尷尬的那一段歷史,令后世無數宋人扼腕,后悔莫及的那個時代——靖康之變。在這個世界,后來幾百年后的宋人同樣也是對那個年代的那段歷史糾結不已,畢竟,那一段歷史,對宋人來,那才真的是切膚之痛。
李哲坐在自己家的書房,拿起這個時代的特色文具——鵝毛筆,這玩意兒卻是從海上從歐洲那邊傳過來的,因為書寫便利,已經風靡了大宋朝土和海外三藩。
不過宋人精巧的質當然不會只像歐羅巴人那樣簡單粗暴的就是弄上一管鵝毛就算了,宋人里精明的商人們選擇將這鵝毛精挑細選,按照芯管品質的不同,定不同的價格才到市場上販賣。
所以像是李哲手上用的這一管,算是其中的中上等,芯管更粗,盛墨水就更多,書寫起來更為便利,而且管壁上海畫滿了各種花紋圖畫,搞得跟個藝術品一樣,遠比那些低檔次的鵝毛筆價格高上許多,不管怎么這都是文人雅士,是貴族們專用的檔次。
這就是宋人做起生意來比白人更優勝的地方了。
李哲鋪開紙張,拎起鵝毛筆,回想《射雕英雄傳》的經典情節,正準備稍微醞釀組織一下,豈料這思路一打開,金庸老先生原作上的內容就如滔滔江水瘋狂涌現出來,在他腦海中盤旋縈繞。
這是穿的福利?莫非是金手指?
李哲來不及想太多,趕緊的手中鵝毛筆翻動,將內容迅速抄摹下來,
“第一章,風雪驚變,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臨安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江畔一排數十株烏柏樹,葉子似火燒般紅,正是八月天時……”
這一下,讓另一個世界影響了好幾代人,讓無數華人如癡如狂瘋狂傳頌的射雕英雄傳,就此借李哲的手,出現在這個世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