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室被封為五品誥命,看在誰的眼中都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然而落在樂大人的耳中卻立時感到頭大無比。
前些時日,自家王妾的父親王員外曾鼓動自家阿姊,要自己在五房妾室中選一位立為正室,立時間家中后宅暗流涌動起來,若不是自己略施計將這股暗流壓制下去,家中不知要鬧成什么模樣,雖然掀不起大風大浪,但自己夾在中間肯定不大好受。
也不知道朝廷里這些官員是怎么想的,沒升自己的官卻賞了自家一個正五品的誥命,這奇葩圣旨都是些什么人商議的,又是怎么放了來的。
這等于讓自家后院起火啊!
“樂大人還不叩謝天恩!”就在樂大人心中胡思亂想之際,那傳旨的黃門早己經將圣旨讀完,見樂天一直不語,道。
謝恩接旨,樂大人也顧不上再多想些什么,將那黃門引到錢塘縣公館款待。
如何款待,樂大人自心中有數,送了那黃門不少好處,又托那黃門向遠在汴梁的梁師成問好并在回程的時候捎些禮品送去。
席間,樂大人才從那黃門的口中得知對自己這奇葩的封賞與任命是怎么一回事,按樂大人的功勞,七品遷到六品是理所當然之事,朝中不少官然也認為理應如此,然而阻止此事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理由,今年戊戌科狀元還在那做從八品的秘書郎,樂大人己經官居正七品,實在是顯的太過突兀了。
文官不同于武官,文官的地位尊號,升遷更是講究腳踏實地,武官升遷講究的是軍功,相比之下文官的升遷就顯得慢了許多。在朝中還有另一種聲音,認為文官升官不易,既然不能升遷,就應當升樂大人武官的職,六品武職遷為五品,此言一出便被以御使陳凌元為首的幾位官員否決掉,武職升遷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樂大人從文官轉為武官,要知道朝文尊武卑,樂大人由清貴的文官轉為武官顯然是在跌樂大人的身份。
這不是兩漢時期,文武并重,投筆從戎的事情時有發生,被士人引以為榮,在朝由文轉武意味著樂大人身份的跌落。
準確的來,樂大人的出身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樂大人這個進士出身不是正八經考出來的,而是官家賜與的特奏名,相當的沒有含金量,似這樣出身的人物在朝中怎么也有百八十個的,所以將樂大人轉做武職也是極具操作性的。
的再明白一點,樂大人可以算做讀書人,但卻是根不正苗不紅的進士。
想到這里,樂大人出了一身冷汗,多虧了陳御使出面阻攔,若自己由文入武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自己將來出了差遲過錯極有可能性命不保,要知道朝優渥士人,沒了文官身份的這張護身符,自己就等于沒了安保障,真要被拿捏到什么過錯,下場真的不可預料。
好大的陰謀!
樂天心中清楚,升遷自己武職的建議一定是蔡京的黨羽們提出的,這樣日后就可以尋個過錯拿捏自己,弄不好這條命就可能在陷害中交待掉,好在朝中不乏明白人看清了對方的意圖。事實上,當初樂大人也沒想出為什么朝廷會給自己一個正六品武官的職位,如今一想心中立時明白過來,這就是蔡京一黨當初給自己挖的坑啊。
想當初自己費了那么大的勁一心想考個功名,不就是圖的是文官身份這張護身符么,又怎么可以被人破了功。
至于那個正五品的誥命,是梁師成出的主意,樂大人有功勞是不假,但戊戌科的一甲同年們仍在向著正八品而努力奮斗,同科中的奇葩樂大人再遷為正六品顯的太過突兀,正五品的武職又不適合樂大人讀書人的出身,于是采取折中辦法,賜樂大人正室一個五品誥命,也算是給樂大人像征性的一個補償。
只是朝中的官員們都忘了,樂大人至今只納妾并未曾娶妻。
再者讓樂大人節制杭、秀、三州水軍,則是鄆王趙楷運作的結果,徽宗皇帝對此也是持贊許態度。一來杭州市舶司稅賦關乎國之命脈,兩千料銅錠一案己然暴露出三州水軍各自為政的弊端,由政績斐然的樂大人統一節制三州水軍恰可以去除這個弊病,畢竟樂大人在官家的眼中一個清廉的能臣干臣印象是揮之不去的,由別人去擔任此職做的未必有樂大人做的好。
除此外又給了樂大人一個奇葩的任命,同知杭州府事一職,完是給樂大人補償的。在官場中人的眼中看來,錢塘知縣樂天自從到任后連立功績,然而做為樂天頂頭上司的府尊王漢之卻接連出現失誤,先是莫名其妙的中了奸人的計謀將樂天下了大獄;此事過后,樂天在杭州灣外圍剿海匪,王漢之卻與地方士紳商賈上疏告樂天的刁狀,這與背后捅刀子不同。
看那派到杭州調查樂大人的官員遞上來的奏報,樂天不止是治軍有術,安撫民心刷政績也是有兩手的,讓杭州百姓子弟免費享受初等教育,給縣學生員發放稟糧,最后竟然不要朝廷撥錢,竟靠募捐修了錢塘江堤,自大宋開國至今,治下千余縣里唯有樂天這么一號人物能辦得到,在官家眼中這簡直就是能臣中的楷模。
但朝堂上袞袞諸公也不是瞎子聾子,樂大人對王府尊的反擊也是有所耳聞的,能使有錯在先的王府尊失去了管制樂知縣的能力,這樂大人絕非尋常之輩,如此一來錢塘縣的位置在杭州府里就顯的有些特殊了。
有人會既然王府尊接連失誤,又節制不了樂大人,換一位知府不就行了么,但朝中不乏明白人,樂大人能將王府尊折騰到顏面盡失,只要一言不合,也一定能將繼任者折騰到這般地步,再者樂大人身后還有鄆王的影子,便是有心謀取杭州知府一職的官員,在想到這些以后不由的敲起退堂鼓。
樂大人是能臣,但又與王府尊格格不入,其他官員又不想去杭州遭那個罪,倒不如讓王漢之接著當他的杭州知府。限于資歷,樂大人暫時又升無可升賞無可賞,索性便不升樂天的品階,給樂天以正七品同知杭州府事的虛銜,這樣一來,樂天的頂頭上司是兩浙置制司而不再是王漢之,倒也不再有府尊管不了治下的尷尬。
一府兩署,品階不變,樂大人掛著一個同知府事的頭銜,從名譽權力上來看,管制著錢塘縣,又節制杭、秀、浙三州水軍,名頭上相當的般配。
想通了一切的樂大人心中感嘆,這徽宗趙佶在后世常被冠一個昏君的帽子,此番看來對事情的分析也是透徹的很。
錢塘縣衙門前響起了驚天動地的爆竹聲,在一眾士紳商賈百姓的祝賀聲中,“錢塘縣縣署”的牌匾被摘了下來,被掛上去的是“杭州府同知分署”的匾額。
看熱鬧的百姓人山人海,錢塘縣衙成為杭州第二府衙的消息立時間傳遍了整個杭州城,連日間街頭巷尾酒樓茶肆又熱鬧了一番,共同的看法是樂大人在錢塘的所做所為是得到朝廷認可的。
除此外還有一個消息也在杭州府里流傳著,背地里捅樂大人刀子的王府尊受到了朝廷的申斥,正在杭州府衙后宅閉門思過呢。
更有內幕型的消息傳來,在王府尊閉門思過之時,暫由樂大人這個同知杭州府事的府尊來代理府衙事務。這個消息就有些意味深長了,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樂大人被朝廷當做棟梁之臣來培養的,只要在知縣的位置上熬滿三年不出差錯,或是升遷內調為京官或是調往他處稍些的州府當個太守也是極有可能的。
不過擴大樂大的權力對于王府尊卻未必是什么壞事,常言道:禍兮福之所倚,即然王府尊己經節制不了樂大人,朝廷將錢塘縣從王府尊的手里割出去,也算是將燙手山藥從王府尊的手里拋了出去,避開了與樂大人的糾纏,對于王府尊來也是樁幸事,要不然以王府尊這般年紀,被樂大人氣出好歹的也絕非是什么不可能之事。
自此以后,在杭州府的地面上,百姓們稱杭州府衙為大府衙,樂大人的錢塘縣衙被稱為府衙。
就在外界都以為樂大人春風得意的時候,在府衙后宅的樂大人卻對著那個五品誥命的圣旨苦著一張臉,正室虛席以待,現下一個五品誥命的封賞再次讓樂大人后宅家眷騷動起來,對著這個五品誥命感興致的依舊是秦姨娘與王妾,誰讓在五房妾氏中二人的出身最好。
雖然對這個五品誥命不存奢望,曲妾、盈姨娘、姚妾三人便對于樂大人立正室也是呈積極態度,言稱不論是秦姨娘還是王姨娘,只要老爺立一個便是,事實上三人更希望立秦姨娘為正室,畢竟三人與秦姨娘相處時間最長,深知秦姨娘是那種溫婉性子,歲數又比王妾大些,主理家中事務也是最合適的;反觀王妾是大戶人家的女兒,過慣了好錦衣玉食的生活,講究太多,歲數又是最,有些事情難免考慮的周到,所以三人覺得不大合適被立為正室。
自家妻妾的想法,樂大人心中清楚的很。眼下自己可以是春風得意,有了官家的贊賞,甚至可以是前途無量,甚至朝中有不少官員也是看好自己,這虛席而待的五品誥命更對那些真正的大家閨秀有著不的吸引力,自己難免不會被當做金龜婿來看待。
但話回來,樂大人真的娶了真正的大家閨秀,對于自家這些出身并不是什么大家大戶的妾來,絕不是什么好事。
事實正如樂大人所料,在得知樂大人未娶正室的消息之后,有不少官宦家庭開始聞風而動,著出媒婆前來媒。
看來,正五品誥命的誘
惑力不是一般的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