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圖》堪稱為華夏預言第一奇書,民間傳它是唐太宗李世間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由大唐欽天監正天相家李淳風和其師父袁天罡編寫的。
相傳李淳風接受命后,用周易八卦奇門遁甲算術進行推演,沒想到這一推演起來便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后華夏兩千多年的命運,直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傳其師父袁天罡見其一發而不可收拾,便推他的背,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預言奇書便歷此而得名為《推背圖》。
自此后《推背圖》廣為流傳,其間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未來世界大同發生在華夏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估計袁天罡與李淳風是怕泄露天機而怕遭天譴,所以這六十幅插圖與對應的六十段讖語和詩,但是它的預言和相對應的歷史年代之間并無一定的規律。林靈素奏請歸隱奏疏上的那首“兩朝天子笑欣欣”的詩句便是引自其中。
身體里有著從后世穿來的靈魂的人,樂天自然知曉這推背圖的厲害,知曉前世絡上更是有數個版的推背圖,但所記錄之事卻可以和華夏歷史上發生的大事連系在一起。
就在樂天在家中為這推背圖之事思慮之時,前任平輿知縣、現任侍御使陳凌元派家仆來與樂天送信,朝中一眾知交們相邀于天香樓為貶謫外放的李綱送行。
清流們相聚,接到請柬的樂天欣然赴約前往,樂天知道自己的出身有些駁雜,但與這些清流們在一起,顯然能撥高自己的出身。
……
天香樓中,朝堂中幾多知交好友相聚一堂,為李綱這位即將遠赴偏遠之地當個稅官的名臣送行。
“李兄為國仗義直言,未想到受落得貶謫異鄉的下場!”有人嘆道。
眾人見面,眉宇間不見往日的激憤豪邁,盡是嗟嘆之色,所有人都知道李綱被貶之事意味著天子對清廉忠正之臣的打擊,預示著朝堂之上再有言忠正之事都,免不得要落得與李綱一樣的下場。
有人會問徽宗朝年間,童貫、蔡京當權,忠正之士多受打壓,朝中更多奸佞,似李綱這等忠正之臣又為何能在蔡京當權時期做到御史這等官職?
這與蔡京三上三下不無關系,蔡京前兩次為相時排擠傾軋異己,似張商英、陳瓘等人這樣清臣皆受打壓,使天下皆喚為其奸佞,三度為相后蔡京不得不為了自己的聲名著想。
在這樣的背景下,才使得李綱等一批人得到敘用。
又有人搖頭:“真是想不到,那神棍林靈素也會上表稱童貫、蔡京為奸佞,這倒也是滑稽的緊!”
“素以妖言邀寵,今與太子爭道,又激起民憤,這林靈素知曉自己將為不保,自然要為自己刷刷聲名了!”旁邊又有人嗤笑道。
李綱聞言,只是苦笑搖頭,向諸人拜道:“李某不幸觸怒天顏被貶,日后朝堂之上忠言勸諫,就仰仗諸位了。”
眾人立時回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此乃我等為臣者的份!”
稍做敘談,還沉浸在推背圖中的樂天出言問道:“林靈素用那推背圖來警示陛下,諸位又持何等看法?”
“子不語怪力亂神!”陳凌元搖頭,又言:“我等儒家子弟,當遵守圣人訓誡,且莫因些怪力亂神失了心神。”
眾人都知道陳凌元與樂天的關系,所以陳凌元也有這個資格來訓誡樂天。
“陳大人此言差矣!”這時有人笑道:“推背圖雖然涉怪力亂神,但卻令人不得不嘆服,陳兄可還記得大宋立國之前那五十三年否?
前唐為逆臣賊子朱溫所篡,前后五十三年間共歷五朝,然推背圖中卻用五個圖像,來預示這五個王朝,這豈不是為天意?”
大宋的士子除了經學,歷史類的明經也是要考一些的,在熙寧王安石變法之前,科舉是分為經學與明經學取士,故此前曾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對于歷史,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們又豈能不知。
送別太過傷感,既然樂天提了這個頭,這些人的談興也就上來了,那人又言:“據傳現存推背圖有兩個版,一為前朝袁天罡與李淳風所著,一為朝初年所寫!”
“何意?”聽那人話,一眾人來了興致。
見眾人來了談興,那人接著道:“朝太宗時,民間曾流言推背圖預言朝要亡于太宗皇帝手中,一時間人心惶惶,太宗皇帝更下令禁此書,但是卻屢禁不絕。
后有臣子向太宗皇帝建議,出版假版的推背圖與百姓隨意購買,一時間導致推背圖真假混雜,百姓便不再相信,天下才得以安寧。”
“太宗皇帝圣明!”一眾人贊道。
“這位大人是?”聽那人話,樂天見此人面生的緊,看年紀約近四旬,忍不住問道。
“樂大人,我來與你介紹一下!”聽樂天話,陳凌元為樂天介紹道:“這位大人復姓宇文名虛中,朝大觀三年進士,原名為黃中,當今天子特賜名為虛中,曾歷官州縣,政和五年入為起居舍人,今為國史院編修官,為你我二人之前輩是也!”
完,陳凌元又笑著對宇文虛中道:“這位便是那個年少幸進,現居中書舍人的樂天。”
樂天年少幸進,這是舉朝皆知的事情,雖然年少幸進對于官員來是個貶意詞,但樂天在東南、西北所為,究古今足以與被漢武帝封于“狼居胥”的霍去病相擔并論,所以這“年少幸進”四字對于別人是貶意詞,但對樂天來卻算是殊榮了。
聽聞是樂天,那宇文虛中拱手道:“下官編修國史,尋常極少上朝,故無緣得見樂大人,不過對樂大人于東南剿匪平逆、西北抑夷攘敵展我大宋之威,卻是知之甚詳,大名可謂是如雷貫耳!”
宇文虛中是修史的,自然要將大宋舉國上下之事盡詳記于書中。
“宇文前輩折煞樂某了!”樂天忙回禮,口中謙虛道:”樂某做為后學末進,對宇文大人也是仰慕的緊!”
宇文虛中的大名,落在擁有兩世為人的樂天耳中卻如雷貫耳,縱觀其人其史似乎在上下五千年中并不矚目,但在兩宋交替的史上著實可以大書特書一筆。
宇文虛中,南宋愛國的政治家、詞人,歷仕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三朝。出生于成都廣都(今成都雙流),先祖為河南人,于唐末入蜀。南宋建炎二年,出使金國被扣押軟禁,強行讓其事于金國。后金熙宗繼位,加授禮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封河內郡開國公,加特進。
后因圖謀南奔而被殺,有史云是宋時之宰相秦檜告密,被金國發現宇文虛中是南宋的臥底,家慘遭金熙宗殺害。宋孝宗淳熙六年,追贈開府儀同三司,予謚肅愍。
宇文虛中身為國史院編修官,自然博覽群書,今日又得見樂天,何況樂天又是身負盛名,也來了談興,言道:“這推背圖究其質是歷史宿命之論,認為天命大于國命,圖命大于人命,國命與人命必須從于天命,但其宿命論并沒有完將人的能動性與修為淹沒。
其所構建的體系之上,所采用的是象數易學和易學的、是以甲子、八宮和后天八卦組成的天道模型,融天命、國命、人命于一體。雖我儒家有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其在這一點上依舊是為我儒家的政治理念,其體系依舊屬于道家易學范疇之中。”
聽宇文虛中這般,李綱嘆道:“我等入仕之后只忙于紅塵俗務,相比之下,宇文兄才是真正做學問之人,心中實慚愧爾!”
宇文虛中忙道:“今日是為李兄送行的,宇文實是有些喧賓奪主了,慚愧,慚愧!”
“你我皆為知交,又何出此言,諸位惟有談論盡興方為歡喜,宦游之人自此一別,又不知何年何月方能再見!”李綱又是一嘆。
“李大人敢言敢諫,為當世名臣,此雖為貶謫,然不久后當會再還汴都!”樂天安慰道,又言:“想當年仁宗朝時,范文正公也曾數度起落,也不是名滿天下,李大人今日被貶出京,他日還京必能青史留名!”
“借樂大人吉言了!”李綱無奈苦笑。
樂天又言:“當前朝中妖孽甚眾,似李大人這般敢正言直諫之人,實不宜在朝中為官,李大人豈不聞‘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內而亡’之事。”
聽聞樂天之言,李綱正色道:“我等之人讀圣賢書,是為江山社稷是為黎民百姓而讀,為官當忠君直諫,又豈能有惜身保命之私念!”
李綱話音落下后,連同陳凌元在內的一眾人紛紛附和。
聞言,樂天心中不由苦笑,華夏的讀書人自從王介甫時就開始刷聲望,使得刷聲望這個惡習在士子官員中保存下來,到了后世更是愈演愈烈。
大宋的讀書人與官員顯然是得了選擇性失明。林靈素在奏疏上所言遠比李綱更有針對性,直接劍指童貫、蔡京,然而卻沒有引起官員士子們應有的注目與尊重,反倒是相對言論比較模糊、更沒有明針對是誰的李綱,雖被貶外放,卻落得清正之名。
這時,李綱直視樂天,正色道:“樂大人,你雖年少卻居高位又得圣眷,下官走后,望樂大人為國為民,直言進諫,當不負多年寒窗苦讀!”
“李大人所言甚是。”未待樂天話,宇文虛中也道:“吾觀樂大人之舉止,于西北外攘敵夷,近幾日水患又撫黎民百姓,遁我儒家外王內圣處世之則,樂大人身為中書舍人,伴君左右當行勸諫之責,以不負李大人所托!”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