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奮斗在盛唐 正文 第34章:論功且封賞

作者/牛凳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來了!”

    衙門口的兩聲喧嘩,頓時將崔耕等人的注意力統統轉移了過去,諸人將眼睛齊唰唰地瞅著東門大街方向。

    車轔轔,馬蕭蕭!

    鑼鼓喧天,旌旗招展,領頭的是六名泉州府衙的衙役,走在最前的兩名衙差抬著一面碩大銅鑼,每走一段路,便連敲上九聲鑼,以壯聲威。而尾隨其后的四名衙差各有司職,兩人各扛一面“肅靜”“回避”牌,兩人各自扛著一面官銜牌,左右兩面官銜牌上各自寫著“長史”、“錄事參軍”的官職,可見泉州府衙的長史和錄事參軍兩名官員必在隊伍其中。

    六名衙差前邊開道,騎馬乘車的官員和朝廷儀仗緊隨其后,排在隊伍最后的是持戈披甲的軍士,約有四五十人,應該是負責此番出行安的泉州府駐軍。

    胡澤義看著漸漸逼近的長龍隊伍,細細打量了一番,暗自琢磨道:“這銅鑼開道響九聲,這是州府衙門司馬別駕公差出行的規格,看來此番朝廷派下來的內侍省宦官不過六品啊!”

    官員出行儀仗中的鳴鑼開道是有嚴格規定的,鳴鑼次數的不同代表著出行官員的階官品銜不同,最簡單的辨別之法就是聽銅鑼聲。依次由高到低,鳴鑼次數也分為十三道、十一道、九道和七道,各有寓意。

    比如此番儀仗中的最高官員只有泉州府衙的長史,在泉州府衙中的地位僅次于泉州刺史,品秩為正六品朝議郎。按照禮制,長史刺史出行規格只能鳴鑼九道。走上一段路,敲上一回鑼,這鑼聲只能敲九次,多一次便是僭,少一次則會鬧了笑話。

    再如胡澤義他自己,如果要到清源縣下轄的鄉寨去巡視,很公式化的出行,那他的規格只能鳴鑼七道。多一次也不行,少一次嘛,不倫不類惹人笑話。

    按照后世官員的行政級別來理解就是,省級領導、市級領導、縣級領導出行,都是有不同的規格。

    鑼聲漸行漸近,不消一會兒,隊伍便抵達了縣衙大門。

    前面六名衙役紛紛各讓左右,當頭一駕馬車停在了縣衙大門前,車中下來一名看似有些年紀,卻面凈無須的中年官員。此人雖然身著七品官員所穿的淺綠官袍,但戴得卻不是尋常官員所戴得雁翅烏紗帽,而是高七寸的巧士冠。

    乍一看上去,還真有幾分不倫不類的。

    “這就是傳中的太…太監?”崔耕輕輕嘀咕一聲。

    恰巧被胡澤義聽見了,不過他不以為意,而是面色莊重地低著頭,輕呼一聲提醒道:“朝廷上差在前,崔二郎且噤聲!”

    在唐時,太監可不是罵人的稱呼,而是在宮中有品階有地位的閹宦,才有資格被稱為太監,通常統稱宦官。

    這時,另外兩駕馬車上也分別下來兩名官員,年長者約莫五十開外,身著深綠圓領袍,正是泉州府長史宋廉;年輕的相貌周正,正是之前林三郎、徐虎等人口中所提及的泉州府衙錄事參軍沈拓。沈拓年不過三十,卻頗諳兵法,精曉棍棒,乃是當今武后開創武舉制度以來,第一批中舉的武舉人。二十五歲中武舉,不到五年的光景,便做上了堂堂泉州府衙的七品錄事參軍一職,加上這些年武后在朝中發得一不二,武舉人也發在州府縣衙中吃香。尤其是這兩年,武舉人出身的能力再不濟,也能做個一縣縣尉。由此可見,三十歲的沈拓端的是前程遠大。

    當宋廉、沈拓二人來到宦官身邊時,那宦官倒也沒有仗著自己是長安來的上差而自視甚高,相反,他先是沖沈拓笑了笑,隨后扭頭對宋廉道:“宋長史,按理一路舟馬勞頓,應該先進縣衙歇息一番。不過依照禮制,奴婢必須要先在這縣衙門口宣讀圣旨,也好讓鄉野僻縣的子民知曉,天子的皇恩浩蕩哩!”

    崔耕偷摸地瞅著下邊,發現貌似這宦官很敬重宋廉這種地方官,而宋廉也仿佛對這宦官的表現很受用,并沒有瞧不起的意思,相處的很是愉快嘛,并沒有聽人得‘文臣和官宦永遠都是死敵’的跡象。

    其實也不怪崔耕有這種認知,無論是在民間聽到的野史段子,還是他在夢中所見的后世朝野宮廷,宦官和文臣之間的確都是不死不休的。史上有秦末趙高指鹿為馬,還有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夢中有明朝大太監王振、劉瑾、魏忠賢等閹黨亂國,滿清有安德海李蓮英之輩。這些太監閹黨哪個是省油的燈?

    大唐也是無法避免這個歷史魔咒,安史之亂后,大唐帝國的太監宦官們也都跟抽了大麻磕了藥一樣,一個個不是想當宰相就想當皇帝的爹。最出名的太監就是李輔國,不僅矯詔驅趕唐玄宗出宮,還殺張皇后擁立代宗,最后讓代宗尊其為尚父,封其為大司空兼中書令,要跟代宗一起坐天下。這尼瑪就是典型的嗑藥磕傻了。

    當然,有了李輔國這個偶像在前,唐朝末期的太監們也就進入了最瘋狂的階段,因為他們不僅玩廢皇帝再立皇帝的游戲,還玩上了殺皇帝的游戲。唐后期的七位皇帝就是宦官所立,而有兩位皇帝就是宦官所殺。

    不過歷史也有例外,至少唐朝在安史之亂前,太監宦官貌似和文臣武將都很和諧。一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大唐帝國是最強盛的時候,唐朝文臣武將們也都很給力,這時期的宦官在他們眼里就跟雞崽似的,不夠玩。其次嘛,坐龍椅的那幾位素養很重要,無論是唐高祖李淵還是李二陛下,皇三代李治,哪怕是武則天,這些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因此唐玄宗在位時期,大宦官高力士再怎么受寵,再怎么權傾朝野,但他絕對不敢專權,必須老老實實地在唐玄宗身邊服侍著,做一個安安靜靜又貼心的無雞暖男。

    所以崔耕看著臺階下面這兩位主兒好的跟蜜里調油似的,不禁看著有些新鮮。

    只聽下邊宋廉微微瞇著眼睛,笑著搖頭道:“內典引言重了,你乃朝廷上差,口銜圣旨,不遠千里來清源。此番官過來就是做個陪客,你才是主客嘛!哈哈,國事為重,你且先宣旨!”

    內典引是內侍省(專門管理宦官太監的機構)的官名,品秩七品,掌宣奏、承敕令諸事。在內侍省有人罩的,自然就是在長安城中跑跑,不遠長途跋涉。如今這交通不發達,醫療條件也差,長途跋涉萬一死半道就真冤了。眼前這個宦官明顯就是在內侍省里頭沒什么靠山的主兒。

    現如今的太監可沒有明清時期那么吃香,跑外地一趟就能賺多少多少銀子。在如今宦官太監地位明顯不如文臣武將的大環境下,跑來外地宣讀圣旨就是苦差事,要撈外快是不可能的,了不起蹭幾頓飯,蹭點土特產,僅此而已。

    所以是七品宦官,白了也就在太監體系里裝裝大尾巴狼,除非他能爬上太監宦官體系的金字塔,能隨時在皇帝天子身邊上話,不然,壓根兒就沒有地方官員會鳥他。就是胡澤義這種縣的縣令,也完可以不將他放眼里。

    若不是因為他此番是宣旨而來,而且還關系著地方官員的人事調動,堂堂泉州府二把手的長史宋廉,壓根兒就不會陪他來!文官是很傲嬌的,你丫沒功名不,連個**都沒有,憑啥跟我站一起?這就是文人的傲嬌風骨!

    見著宋廉這般尊重自己,宦官險些感動地哭了,連連點頭稱好,隨后返身從馬車里請出圣旨,恭恭敬敬地雙手捧起,沖著縣衙大門上還集體站著侯旨的胡澤義等人朗聲道:“奴婢乃內侍省內典引官郭貴,奉上命前來宣讀圣旨,清源縣令胡澤義、清源酒坊崔耕,可在?”

    胡澤義拉了拉崔耕的衣袖,然后微微上前一半步,道:“在!”

    “你二人,跪下接旨!”宦官郭貴道。

    胡澤義二話不,跪了下去。

    倒是崔耕恍惚了一下,這才緩緩跪了下去。

    宦官郭貴唔了一聲,又用眼睛掃視了一眼在場前前后后所有人,尖著嗓門兒高呼道:“凡五十步之內聞聽圣旨者,皆跪!”

    好家伙!

    嘩啦一聲,無論是縣衙里頭的書辦曹吏,還是兩邊的衙差,就是此番儀仗中隨行而來的軍士衙差,都統統跪了下去。

    就連沈拓、宋廉二人,在圣旨面前都不敢托大,紛紛依足規矩,跪了下去。

    哪怕郭貴這個宦官在宋廉等人眼中無足輕重,壓根兒就不入宋廉法眼。但是在圣旨面前,宋廉也要跪下來。他跪得不是宦官,而是大唐天子的圣旨。

    這就是皇權!

    接下來,郭貴開始宣讀圣旨:“載元二年,欣聞清源有崔氏子弟名耕者,自研古酒秘方釀造木蘭春酒。有愛卿將此酒獻于宮中,朕偶嘗之……”

    這圣旨一開始就沒有如傳中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打頭,而是一通敘話,意思是,清源縣有個叫崔耕的良民通過上古秘法釀造出了一款新酒,名為木蘭春酒,然后有大臣將酒獻到了宮里,皇帝嘗后點贊稱好,絕對是他這輩子喝過最好喝的酒。而且這個叫崔耕的良民非常忠君,居然把這個秘方獻給了皇帝,皇帝讓宮里的御酒司根據這個秘方來釀造,果然是一等一的好。所以朕決定了,為了褒獎這個叫崔耕的忠君愛國,封木蘭春酒為御酒,并御賜‘御用酒坊’四個字給崔氏酒坊,欽此,就這樣……

    圣旨念完,郭貴代表天子讓所有人起身,并當著所有人的面,不僅將隨身從長安運來的牌匾賜給了崔耕,還將圣旨交到了崔耕手中,讓他記得一定要給圣旨早午晚上三炷香,表示向皇帝請早安午安晚安……

    崔耕如愿以償,既拿到了圣旨也拿到了御匾,代表著崔氏酒坊和木蘭春酒算是有護身符了,妥妥的沒人再來打他家酒坊的主意了。

    宣讀完圣旨了,接下來自然是招待泉州府官員和上差的事兒,這種事情有清源縣負責,胡澤義也不會給他這種拍馬屁的機會。

    就在他覺得此事應該告一段落了,接下來這些人應該開始陸續進縣衙的的時候,只見宦官郭貴跟變戲法似的又變出一道圣旨,道:“清源縣令胡澤義接旨!”

    胡澤義雖然昨日從陳子昂口中知道自己的升遷,但見著圣旨還是頗為激動,道:“臣…臣接旨!”

    噗通!

    又跪下去了!

    果然,這圣旨的內容就是清源縣出了御酒,即日起升格為上等縣,即上縣。身為清源縣令的胡澤義治下有方,故繼續留任清源縣,造福一方,擢升為從六品的奉議郎,任清源縣上縣令,然后是非常摳門的賞賜了一百匹絹布作為嘉獎。

    胡澤義很激動很愉快地接了圣旨后,郭貴這才完活兒,閃到了一側。

    這時,宋廉走了過來,道:“胡縣令,恭喜啊!清源能出御酒,你治下有功啊!”

    別看宋廉正六品,胡澤義從六品,貌似差不離兒,其實差遠了。兩人差的不僅是為官的資歷,還差在那一點點兒的品秩上,有的人終其一生恐怕也難以逾。所以,宋廉這個泉州府衙長史,依舊是他這個清源縣令的上司。

    所以,胡澤義還是很恭敬地拱手還禮,謙遜道:“長史大人謬贊了,下官實屬僥幸!”

    崔耕在旁邊聽著惡心,尼瑪的,你當然實屬僥幸了,這事兒跟你沒關系好嗎?如果沒有老子,沒有董縣丞,你上哪兒升官去?

    咦?

    突然,崔耕反應過來,董彥人呢?怎么今天沒出現?

    就在他張嘴要問時,又聽宋廉道:“是啊,此番木蘭春酒欽封御酒之名,清源縣能升為上縣,泉州府衙也跟著受朝廷嘉獎了一番,這一切都離不開你和董彥二人的治下有功!如今朝廷念董彥千里薦酒之功,吏部對他另有重任,也算是不枉他這番辛苦了。這不,他今日一早便急急趕往任上了。”

    董彥另有重任?

    崔耕聽著心里一愣,娘的,感情他被調出清源縣了?去哪兒了?這廝怎么連個信兒也不給我。靠了,那哥們在清源縣的靠山不是沒了嗎?

    就在他一陣暗里尋思時,又聽宋廉繼續道:“官和沈大人此番前來清源,除了陪朝廷上差之外,主要還是因為清源縣衙經此變動之后的位置空缺之事。如今吏部給派來子昂這個大才子出任清源縣丞一職,刺史大人也是很放心吶!哈哈,子昂,你我也算熟人了吧?”

    陳子昂聞言下來臺階,拱了拱手,一如既往的淡淡道:“見過宋長史,當年在長安詩會上,子昂與宋長史還一起飲酒賦詩過!”

    “哈哈哈,子昂還記得吶!”宋廉笑道。

    什么?

    陳子昂是接替董彥來出任清源縣丞的?

    不僅在場不知陳子昂底細的人詫異,就連宋溫也是有些意外,昨天醉仙樓晚飯時他怎么沒?

    宋溫再看胡澤義,發現胡澤義一副了然于胸的神色,沒有半點意外,看來是早就知道此事了。

    不過一想到陳子昂是胡澤義的同年好友,宋溫整個人又慶幸起來,此番縣尉的空缺,有胡澤義保舉,再加上新任縣丞陳子昂的推薦,哈哈,自己絕對是十拿九穩了。

    這些人里就屬崔耕最郁悶了。

    你想,縣令是胡澤義,而縣丞變成了陳子昂,這廝自己剛才還得罪過,以后在清源的日子,恐怕有些難過了。

    突然,一直默不吭聲的錄事參軍沈拓走上前來,道:“諸位,咱們還是進縣衙再吧。快些將縣尉的人選圈定下來,也好讓郭內典引順到帶回吏部去啊。”

    “對對~”

    宋廉撫額笑道:“瞧我這記性,既然清源縣升了上縣,那自然就要設縣尉一職。就我們這清源縣的縣尉人選,長安那邊都有人讓郭公公捎來了意見。昨夜聽了郭公公帶過來的幾方意見,可委實將老夫難住了!”

    聽著要開始圈定縣尉人選了,宋溫的心臟噗通噗通猛地劇跳了起來,雙眼冒著渴望之色。

    胡澤義做了個請的手勢,道:“好好好,先進縣衙,里邊商談。下官早早就讓人煮好了上等的茶湯,供諸位遠道而來的上官品嘗!”

    崔耕見著人家一副喜慶的模樣,再看自己雖然也拿了御匾和圣旨,卻是高興不起來。

    無他,以后日子不好混了!

    就在諸人紛紛進了縣衙大門,崔耕欲要偷摸黯然離去時,突然聽見宋廉扭頭大喊了一聲:“崔二郎莫走,你也隨我等進來。呃…這清源縣尉一事,跟你也有關系!少不了你!”

    啥?

    這你們圈定清源縣尉,跟我有關系?還少不了我?

    崔耕駐足定身,緩緩回過身來,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怔怔地望著宋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大足县| 贺州市| 临泉县| 缙云县| 沙河市| 三台县| 金坛市| 永德县| 新田县| 右玉县| 平和县| 天祝| 开阳县| 保康县| 广饶县| 宜春市| 定安县| 阿坝县| 海晏县| 松溪县| 开化县| 双鸭山市| 长葛市| 嘉祥县| 文登市| 北流市| 白河县| 喀什市| 柏乡县| 郧西县| 来安县| 娄烦县| 鸡东县| 阿克陶县| 晴隆县| 徐汇区| 重庆市| 鄢陵县| 鸡泽县| 井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