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憬慨然道:“比干,古之忠臣也,神而聰明,其知我乎?后、三思亂朝,虐害忠良,滅亡不久矣。可懸吾頭國門,觀其敗也。”
言畢,刀尖往前一送,一股鮮血噴出,頓時死于非命!
崔耕當然明白,周憬所謂的“可懸吾頭國門,觀其敗也”是取的,伍子胥眼懸國門之典,表達自己死不瞑目、忠貞憤慨之意。
但是,那豈不是同時表明,李顯跟昏君吳王夫差差不多嗎?雖然李顯那兩下子還不如吳王夫差呢,但你也別出來啊!
“唉,這幫子清流,空有一腔熱血,死諫都諫不好,憑什么跟武三思斗啊!”
崔耕暗暗腹誹了一句,命人把周憬的尸首裝殮起來,抬著棺槨前往含元殿復命。
來也巧,在皇宮門口處,整好和武三思的隊伍撞上了。
武三思皮笑肉不笑地道:“哎呦呵,這不是崔尚書嗎?怎么?陛下讓你抓的人犯呢?”
崔耕道:“人犯自盡了。”
“自盡了?恐怕是殺人滅口吧。嘖嘖嘖,我崔相,可真有你的,我剛才就,你可能殺人滅口,怎么著?你還真做了?這也太拿陛下的旨意不當回事兒了吧。”
崔耕有李裹兒護身,還真不太在乎武三思的這點攻訐,反問道:“怎么?聽德靜王的意思,是抓到桓彥范了?”
“不錯,正是,帶上來!”
他微微示意,就有人推推搡搡,把桓彥范帶了上來。
武三思有“賢王”之稱,必要的場面還是要做的,此時尊敬桓彥范曾經為當朝宰相,并沒有上刑具。
崔耕冷笑道:“長安縣尉周憬自刎身亡,宰相桓彥范忍辱偷生。桓相,您就不覺得羞愧嗎?”
其實,崔耕倒不是真的惱恨桓彥范沒骨氣,關鍵是這事兒也太氣人了——自己好不容易,促成桓彥范辭官不做,頤養天年的結局。現在可好,這位又主動回長安了,真是好良言難勸該死的鬼!一股濃重的挫敗感,涌上了他的心頭。
桓彥范卻不知崔耕的所思所想,傲然道:“崔二郎,老夫聽你做過一首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崔耕點頭道:“不錯,是有這么一首詩。”
“那老夫就告訴你,老夫現在還沒死,現在給我蓋棺定論,早了!”
言畢,傲然向宮門處走去。
武三思暗罵一聲,道:“莫非你還想憑三寸不爛之舌,讓陛下回心轉意不成?這老頭兒莫非是讀書讀傻了?搞不懂啊,搞不懂。”
崔耕也滿腹狐疑,隨著桓彥范往里走。
功夫不大,已經到了含元殿內。
出了這么大的案子,李顯也顧不得給武則天送葬了,正在這等著人犯呢。
好在這幫清流派也不是傻瓜,在張柬之的帶領下,叫起了撞天屈,聲稱自己別謀殺韋后了,就是謀殺武三思一事,都毫不知情。
當然了,完不承認也不行,現在王同皎準備行刺的心腹已經被抓了,桓彥范張貼揭帖的手下,因為鄭愔的出賣,也身陷囹吾。就是袁恕己,剛才也在情急之下露了口風。
于是乎,大家棄車保帥,聲稱參與這事兒的,就是桓彥范、王同皎和袁恕己這三位。其余人等,都是被武三思指使冉祖雍攀誣的。
韋后吵吵嚷嚷地要動大刑,御史大夫蕭至忠據以力爭。李顯一個頭兩個大,見崔耕和武三思來了,連忙問起桓彥范和周憬的下落。
崔耕嘆了口氣,道:“周憬自刎于比干廟中,臨死之前,托我給陛下帶個話:比干,古之忠臣也。倘神道聰明,應知周憬忠而死也。”
他終究是沒按照周憬的原話復述,用了比較溫和的法。
還是那句話,李顯身既有治國之能,又頗為聰明,只是一涉及到韋后和女兒們,就精神不大正常,非常容易做出昏聵的決定。
聽崔耕這么一,李旦默然良久,道:“人死如燈滅,葬了吧。”
然后,又道:“桓彥范呢?”
武三思回道:“就在宮外候旨。”
“宣他進來。”
“是。”
腳步聲聲,桓彥范昂首闊步,走入了殿內。
他跪倒在地,道:“草民桓彥范參見陛下,不知陛下宣召微臣,到底所為何事?”
“哼,你的心腹手下在朱雀街上貼了幾百張揭帖,都已經被朕的禁衛抓獲。人證物證俱,你還有何?”
“哦,您的是這事兒啊。”桓彥范老神在在地道:“不錯,這事兒是老夫干的。不過,宮闈秘事,老夫是怎么知道的,您就不好奇嗎?”
李顯當然知道,這些事兒都是真的,他猜測,可能是駙馬王同皎買通了部分太監,才能寫的這么詳細。
當然了,現在李顯總不能承認此事,他怒道:“這當然都是你這老賊胡編亂造的!”
“胡編亂造的?”桓彥范眉毛一挑,道:“不管陛下信不信,老臣要告訴陛下,這些宮闈秘事,都是出自鄭愔之手。至于鄭愔是如何得知此事的,陛下不難想到吧?”
“你是朕的皇后,自己拿起屎盆子往自己的頭上扣?實在是喪心病狂!”李顯勃然大怒,道:“來人,把這老匹夫拉出去,杖斃!”
“且慢!”
桓彥范忽然站起來了,抱拳道:“老臣自知今日難逃一死,但不想孤身上路。陛下,您就不想知道,我真正的同伙,到底是何人嗎?”
“到底有誰?”
“老臣愿與冉祖雍當面對質!”
“準!”
一股不祥地預感,涌上了冉祖雍的心頭,道:“桓老頭兒,剛才我的那些人,都參與了秘議謀亂之事,你有啥要跟我對質的?”
“部參與了秘議?”桓彥范一邊往前走,一邊冷笑道:“老夫可不這么覺得,比如,殿中侍御史王倫,就從未參加過什么秘議謀亂!”
冉祖雍微微一愣,道:“王倫是誰?剛才我沒啊!”
“你現在不就了嗎?”
“啊?”
就在冉祖雍一愣神的功夫,桓彥范已經飛身而起,沖著他撲了過去。
就在電光火石之間,桓彥范左手一托冉祖雍的下巴,右手掰住他的后腦勺,猛然間一用力。“咔吧”一聲脆響過后,冉祖雍身子一歪,倒伏于地,顯然已經不活了。
厲害啊!
崔耕心里一緊,陡然間想起一個自己一直忽略的事實——別看桓彥范一直坐大理寺少卿,但他是武將出身!
史載,桓彥范少年時,慷慨任俠,慷慨豪爽,以恩蔭調任右翊衛。右翊衛是干什么的?天下十二衛之一啊!
后來,桓彥范是受了狄仁杰的賞識,才棄武從文,被封為監察御史的。然而,就是棄武從文之后,他還“不甚喜觀書,所志惟忠孝大略。”,一個軍轉干部的形象,躍然紙上。
怪不得桓彥范都五十多歲了,趙履溫還要用兩個美婢賄賂他呢,人家老桓頭身體好,真能用得上。
怪不得他今天自己還沒到蓋棺定論之時,原來是早就打算好了,要拼了性命,力挽狂瀾!
崔耕心中暗想,好英雄,好漢子,桓彥范不愧是史上有名的“五王”之一啊,俺崔耕之前瞧你了!
控告張柬之等人的案子中,鄭愔不能露面,他一露面,就牽連到了韋后的栽贓陷害。李俊的消息,據是得自冉祖雍的口述,也不足為憑。
唯一的人證,就是冉祖雍了。
現在他這個關鍵證人一死,我倒要看看,李顯如何定張柬之的罪!
壯哉,桓彥范,今日之舉,實乃神來之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