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聽到這個消息,李隆基一口老血好懸沒噴出來。
突厥攻受降城也就罷了,反正突厥人的目的是賣羊毛,雙方就是爭一個面子,算不得什么不可調和的矛盾。
但吐蕃不同,雙方爭的隴西之地。長安距離隴西不遠,朝廷根就后退不得!
還有最關鍵的,對于能否打贏吐蕃,他著實沒有把握!
當初太宗年間,朝中包括李靖、薛仁貴在內,所有名將都跟吐蕃交過手,但也就個勝負參半之局。到了則天朝前期,朝廷更是勝少敗多。
后來大唐走運,吐蕃贊普赤都松贊自毀長城,殺了名將論欽陵,赤都松贊身又在征六詔之地時病逝。以至于吐蕃太后赤瑪類和車騎長遲扎陸爭權,無暇對外出擊,大唐才占了上風。但不管怎么吧,吐蕃的實力尚在,真打起來,大唐占不著多少便宜。
好死不死的是,原來負責抵擋吐蕃的是大唐名將郭元振和唐休璟。現在唐休璟死了,郭元振反了,熟悉地形擁有豐富對付吐蕃人經驗的一萬安西軍投了嶺南道,他靠什么抵擋吐蕃的四十萬大軍?
李隆基思前想后,也沒什么對策,只得道:“快,快去宣眾宰相來議事。”
遵旨”。
半個時辰后,大唐諸宰相齊聚甘露殿。
先天政變后,崔耕和郭元振反了,原來投靠太平公主的宰相蕭至忠、岑羲被李隆基斬首。唯有姚崇、宋璟、崔湜、張、陸象先還繼續為相。
陸象先是李旦的人,李隆基之所以留下他,主要還是在大殺特殺之后,起個千金買馬古骨的作用。要不然,原來朝中大多數官員效忠的是李旦而不是李隆基,他能把所有人都貶斥了?
新補上來為相的,則是劉幽求、崔日用、和張仁愿。
當初劉幽求、張暐謀反一案,來就是李隆基和李旦父子為了麻痹崔耕,演出的一出戲。如今李隆基為帝,劉幽求自然復相。
崔日用和崔耕談判有功,官復原職。
張仁愿替李隆基收攏了南衙府兵,此時為相也是理所應當。
所以,如今的大唐宰相分別為:姚崇、宋璟、劉幽求、崔日用、張、陸象仙、以及張仁愿、崔湜。
……
……
李隆基命太監將安西都護府的奏折,在大家手中傳遞一圈兒,然后道:“安西副都護解宛上奏,吐蕃太后赤瑪類設計殺了車騎長遲扎陸貢,誅遲扎陸貢黨羽三千余人。如今吐蕃重新一統,大相韋乞力徐尚、大將勃盆達延共將兵四十萬,攻打蘭、渭二州,不知眾卿何以教朕?”
姚崇沉吟道:“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郭元振既去,不如就請張相為安西大都護,抵御吐蕃如何?”
張仁愿當然不樂意,在長安當宰相多好啊,位高權重還有各種享受,不比去隴西吃沙子強得多?
當然,盡管是這么想的,張仁愿卻表現的慷慨激昂,道:“微臣愿為陛下效力,抵擋吐蕃。只要兵餉俱足,若不能勝,微臣愿提頭來見。”
李隆基高興道:“好,張相果然公忠體國,那朕就任命你為……”
“陛下且慢!”
見李隆基沒明白自己的意思,張仁愿趕緊挑明道:“還請陛下明示,戶部能為這場大戰籌集多少錢糧?微臣也好依據這些錢糧調兵遣將。”
李隆基看向崔日用道:“崔愛卿,你身兼戶部尚書之職,給張相個準數吧。”
“戶部只能出兩百萬貫。”
“這么少?”盡管之前就有心理準備,張仁愿還是驚呼出聲。
崔日用雙手一攤,道:“陛下調幾十萬大軍前往受降城,教訓突厥新可汗闕特勤。這人吃馬嚼的,一天得多少錢?而且,誰知道薛納什么時候和突厥決戰?戶部不把錢糧備足了,糧餉不濟,薛將軍打了敗仗,算誰的責任?”
李隆基著急道:“但隴右也不能不管吧?”
崔日用道:“微臣最多能再拿出一百萬貫來,再多了真沒有了。”
“三百萬貫夠干什么的?”張仁愿可算找著理了,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只有三百萬貫錢,微臣可沒把握對抗吐蕃的四十萬大軍。”
李隆基咬了咬牙,道:“朕出內庫三百萬貫給張愛卿,總共六百萬貫呢?”
張仁愿斬釘截鐵地道:“那也太少。”
“你……”
李隆基真恨不得一茶杯糊在張仁愿的臉上。
他強忍怒氣,看向其他宰相道:“其他愛卿的意思呢?”
“……”眾人面面相覷,都沒吱聲。
李隆基可真急了,不悅道:“朕就不明白了,中宗朝韋后亂政,朝廷烏煙瘴氣。父皇在位,太平弄權,朝廷權威當然無存。盡管如此,突厥、吐蕃都不敢犯我大唐天威。怎么朕繼位為帝王,我大唐就兩面受敵?到底是朕德行不足……還是諸位宰相不稱職?”
這話的語氣就相當重了,皇帝總是沒錯的,當然是眾宰相尸位素餐!
別人還好,都是官場老油條,唾面自干的事練的爐火純青。
但崔日用不同,他從就心高氣傲,受不得氣。就是走宗楚客的門路升官之時,宗楚客都對他客客氣氣的。
更關鍵的是,他并不覺得李隆基多么英明神武。
唐隆政變前,崔日用覺得韋后實在賴泥糊不上墻去,才轉而投靠不那么爛的李隆基,對其根就沒少敬畏之心。甚至于,他內心深處,很有以李隆基恩人自居的意思。
當即,崔日用陰陽怪氣兒地道:“當然是微臣等人是尸位素餐之過了。在中宗皇帝以及太上皇在位的時候,遇著這種“巧婦難為無米炊”的事兒,都是嶺南王崔耕來解決的,微臣等人只是在一旁輔助而已。”
好么,這話明著是群臣尸位素餐,實際上還是把鍋扣在了李隆基的身上。
你要是德行夠,讓崔耕來輔佐。那還用得我們勞心勞力啊?
“你……”李隆基氣的滿面通紅。
崔湜趕緊提醒道:“日用兄,還請慎言!”
“慎言?”崔日用眉毛一挑,道:“怎么?相得不對?其實我這還是往輕了呢。若是崔耕在,那闕特勤吃了熊心吞了豹膽,敢殺同俄特勤?赤瑪類能不顧忌崔耕,驟然和吃扎陸貢翻臉?我咱們尸位素餐有什么錯?”
“好,好,好!”李隆基怒極反笑,道:“既然你知道自己是尸位素餐,就退位讓賢吧!傳朕的旨意:崔日用恃功而驕,著貶為常州刺史,欽此。”
“啊?罷相?”
崔日用之前只是想發發牢騷而已,萬沒想到,李隆基竟然如此不留情面。
他先是一愣,隨即跪倒在地,脖子一梗,道:“謝陛下隆恩!崔耕早就過,微臣性子清高,這宰相當不了幾天,果然是料事如神呢。”
其實崔耕之前的是,崔日用性子清高,一定會要中了張、姚崇之計,被貶官出外。但反正如今已經被罷相了,崔日用干脆痛快痛快嘴了。
然后,他磕了三個響頭,道:“今日乃是宰相議事,微臣這個常州刺史就不摻合了,微臣告退!”
李隆基語氣生冷地道:“去吧。”
崔日用起身,出了甘露殿,大殿內的氣氛加沉凝。
鬧到這一步,雙方都有責任。崔日用是性子太過高傲,李隆基則是方寸已亂。
在沒有崔耕出現的歷史上,李隆基初登位時,大唐的境況比現在要差上許多。但那又如何,擇忠臣良將,慢慢扳回場子不就得了?國勢一天天的變好,李隆基也沉得住氣,乃是標準的圣明之君。
但是現在,李隆基登基之后,倒霉事兒一件一件的來,處處不如意,好像大唐離了崔耕就玩不轉似的,真令他無比火大。如今這個尷尬的事實被崔日用挑明,他也就難免氣急敗壞,行事操切了。
罷了崔日用,李隆基才算稍出了心中一口惡氣。
他看向四周道:“到底如何應對吐蕃,咱們今日必須商量出一個結果來。朕就不信了,沒了張屠戶,我大唐朝廷就得吃帶毛的豬?”
崔湜眼珠一轉,道:“啟稟陛下,微臣倒是有一計,不但能解隴西之危,而且……可以給崔耕一個大大的難看!”
李隆基眼前大亮,道:“好!臨危節乃現,板蕩識忠良,這才是朕的真宰相!但不知……計將安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