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明末之虎 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

作者/遙遠之矢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李大人,在下有個建議,卻想和李大人一下。 ”臺灣拓殖團副團長馬華興,向李嘯拱手道。

    “但講無妨。”

    “李大人,現在我軍在臺中之地,由于新來了55萬流民,到現在為止,部已開辟的田土為33萬畝,以每畝八斗稻米收稅的話,則每季可收186萬石糧食,一年二季共可收37多萬石稻米,再加上每年466萬石的馬鈴薯產量,哪怕不算山東、濟州等地出產的糧食,便足以支撐供應我軍部的軍民百姓了。故在下認為,在現在糧食生產足夠富余的情況下,可將其余土地辟為棉田、煙田、甘蔗田等經濟作物,卻可為我軍增加更多經濟收入呢。”

    馬華興完這番話,便一臉期待地望向李嘯,卻沒想到,李嘯卻是沉吟不語。

    其實,李嘯在心下,也認為馬華興所的話語十分有道理,只不過,現在的他,卻已完不在滿足于現狀,更多地,要著眼局。

    如果,今后猛虎軍的數量還要進一擴大,地盤還要繼續增多,治下的百姓與流民還要不斷增加,那么,雖然現在部的糧食產量,能供應現在的猛虎軍體量的數倍不止,但真到了地盤與百姓大幅增加的時候,李嘯卻絕不希望,會生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再想想現在明朝國內,有多少饑民百姓因為吃不上飯而造反從賊,又有多少軍兵士卒因缺糧少餉而嘩變投敵,在這些血淋淋的現實面前,這糧食的重要性,實是不言而喻。

    軍以糧為,民以食為天,在任何時候,糧食生產都是第一緊要事務,故滿足現狀的思維,卻是要不得的。

    “馬副團長之話有理,只是伯以為,還是需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準備方好。畢竟在將來,我軍的軍兵與百姓數量,只會不斷增加,所需的糧食數量亦會不斷上漲,故保證充足的糧食供應是十分必要的。哪怕就算現在糧食太多,皆可暫時貯存起來,無論是將來應對災荒或救濟貧民,甚至支援售賣給他部明軍,都是可以的。”

    李嘯完這番話,眾人亦是點頭,平南營營長李定國就附合道:“李大人得是!民以食為天,哪里還有嫌糧食太多的道理。李某不怕對各位,想當初李某之所以成為流寇,還不是因為沒糧食吃活不下去,而不得不加入流賊以圖活命啊!再直白些,就算這糧食真到了我軍民百姓吃不完的地步,還可以售賣出去嘛。現在我大明國中糧食這般缺乏,只要我軍肯賣,相信各地的米商,皆要來我軍中蜂擁而購了。”

    馬華興見眾人這般話,一時臉上訕然,不過這時,李嘯卻微笑著對他道:“馬副團長,以伯看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論,你的意見亦是有相當的可取之處。故官認為,兩者折衷,以糧食生產為主,經濟作物生產為輔,當為最好之方式。”

    李嘯頓了下,繼續道:“官初步規劃一下,從今之后,臺北地區那6萬畝可開土地中,萬畝作為普通耕地,另6萬畝田土品質較差者,部改為棉田生產各類布匹。而臺中地區的3畝可開土地,因現在已開33萬畝田地,可再開到6萬畝耕地,其余的6萬畝低品質土地,則部改為桑田,養蠶織綢。而臺南的5萬畝可開墾荒地,則將其中4萬畝土地,部開成稻田,另外1萬畝荒地,因臺南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則部開成甘蔗田,用于榨糖制糖。而至于煙田,因其產量一年大一年的特點,則等各地的稻田開完畢后,再進行輪作產出即可。”

    從歷史到今天,白糖一直和茶葉一樣,都是一個需求極多緊銷產品,無論是販到日還是歐洲,利潤均是極高,而臺灣南部這樣濕熱平曠的土地,卻是最適合種植甘蔗,并展制糖業的。象在真實歷史上,被鄭成功尊為“當世臥龍”的陳永華,他就曾教人們在土質稍差的荒地上,大量種植甘蔗,用來榨糖,然后販賣到國外,賺取利潤。

    在陳永華主持下,臺灣總共開了大約1萬畝的蔗田。由于臺灣氣候濕熱,光照充足,環境特別適合甘蔗生長,新種植的蔗田,每一年里,能平均畝產16擔左右的甘蔗。壓榨蔗糖并提純脫色后,出糖率約為1:1左右,也就是,每畝蔗田可以生產16擔白糖,總計就是16萬擔。而據《明末清初貿易史》一書資料,這白糖一旦運到日,一擔糖的出口價格是6兩多銀子,若是運到呂宋轉販歐洲,還可更多些,可達7兩至8兩。因此這將近1萬畝的蔗田,每年可以為鄭氏臺灣換為1多萬兩銀子。

    “李大人,那棉田與桑田皆有前例可循,但這種甘蔗制糖,李大人打算要如何經營呢?”一旁的拓殖團長丁佑問了一句。

    “各位,這甘蔗田,因其產品特殊性,且為了盡快擴大種植面積,官打算讓每戶蔗農可分得田土二十畝,并把糧稅亦折合在其中,可給要收購的甘蔗定價為,每擔甘蔗1錢5分銀子,這樣的話,每戶蔗農一年可產3擔甘蔗,總共可獲銀錢48兩,除去成,利潤可最少有35兩銀子,這樣一來,足可讓這戶家庭的生活優裕有加了。”

    李嘯笑著繼續道:“而且,據官了解,那榨完汁的蔗渣,還可以作為肥料用來肥田,從而改良土質,讓甘蔗土地出產量,能更進一步增長。再過幾年,這甘蔗田的產量只會更高,蔗農獲利也會更多。”

    聽了李嘯這么,丁佑臉上頓是滿是希冀之色,他接話道:“如果這1萬畝甘蔗田開出來,每年可生產19萬擔白糖,若以6兩銀子的銷售價計,則是115兩銀子呢。刨去成與損耗,一年可獲純利8多萬兩,實在是一筆相當可觀的利潤啊。”

    丁佑完,頓是滿座歡笑起來,每個人都為這誘人前景,所深深打動。

    談完甘蔗,接下來,李嘯要規劃開的,便是另一項大頭利潤所在,茶葉生產。

    自萬歷三十八年開始,荷蘭東印度公司將第一批中國茶葉,從福建販回歐洲,有荷蘭作榜樣,諸如英國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等,便紛紛開始通過海貿從中國大量出口茶葉。

    這些茶葉,堪比除了絲綢之外,另一項可獲重大暴利的中國產品。

    以《英國海外殖民史》書中的數據為例,在1687年,也就是英國的“光榮革命”前一年,英吉利東印度公司規定,每艘從孟買到廈門的商船,回航時都應該運載15擔茶(注:英擔,11磅,58公斤),以每年5船計,這就是15擔,約76噸。

    據史書記載,1磅中國茶葉,在英國的售價可以高達1英鎊,約3兩白銀。這個數字換算過來,就是每擔茶葉336兩白銀,相當于每市斤中國茶葉賣價39兩白銀。也就是,在1687這一年,英國每艘商船回航后,就會載回價值54萬兩白銀的茶葉,以每年五艘船計,就是價值5萬兩白銀,總價達84萬英鎊的茶葉。

    當然,從中國這邊的出口價不會那么高,根據《廣州府志》記載,以清朝廣州為例,一擔茶的出口價約在~3兩白銀左右,均價約5兩銀,而產地采購、運費、稅金等成卻只有每擔1兩不到,其余部分就是純利。也就是,歐洲人將這些茶葉賣到土,轉手就是134倍的利潤!

    這簡直是販毒般的暴利!

    即使后來18世紀中期后,因為印度和東南亞也開始大量產茶,導致茶葉價格大幅下降后,這相關的利潤,也從未低到1倍以下。有道是,資家只要有3%的利潤,就能出售絞死自己的繩索,更不要1~134倍的利潤了,這也就是為何一批又一批的歐洲商人,愿意前仆后繼的往東方趕來的原因。畢竟,用孟子的話來,那就是,利之所在,無往而不上。

    在第一次英荷戰爭后,被英國人打敗的荷蘭人,不得不放松對海權的控制,英國東印度公司得以更進一步地向遠東拓展,以更方便地從中國進口商品。從永歷二十四年,也就是康熙九年開始,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臺灣鄭家簽訂通商條約,并于大員港設立商館,從此開始從臺灣采購各類產品,其中的一項大頭商貨,便是茶葉。

    此后,英國從中國與臺灣購買的茶葉數量持續攀升,到了177~1774年,英國平均每年從中國輸入茶葉4萬擔(約噸),18~184年,平均每年增到萬擔(11萬噸),到了186年,英國自中國輸入的茶葉更達到驚人的44萬擔(萬噸)之多。

    作為比較,18世紀中期英國一艘一級主力戰列艦造價不過1萬英鎊,而目前17世紀的戰列艦造價,則不過6萬多英鎊而已。也就是,17世紀時,英國人每年用來買茶葉的錢,可以拿來造14條戰列艦!

    只不過,由于清朝前期的強大,英國不敢輕舉妄動。因為這個時候,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才剛剛在世界范圍內確定統治地位,雄霸天下的大英帝國才不得不咬著牙,讓這些被他們看不起的黃皮猴子們,剝削了一百多年。

    也就是,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內,英國人用槍炮壓迫剝削殖民地,而中國人竟僅用茶葉瓷器絲綢之類的高檔商品,就把英國人用血腥野蠻手段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財富轉手拿過來,這實在是一種更為高明的剝削方式。要知道,一百多年的時間,那可是幾億兩的銀子啊。

    直到英國在世界范圍內再無敵手,且因為美國**戰爭讓英國大傷元氣,在白銀快要耗完之際,英國人才決定鋌而走險開始向中國販賣鴉片,以改變這種貿易逆差的態勢。

    后來的結果,各位讀者自是都知道了,清政府查禁鴉片,英國遂向清廷宣戰,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但已然衰敗腐朽的清朝,無論是在作戰意志上,還是戰爭能力上,根不是英國人的對手。從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后,中國被列強們按倒在地輪流蹂躪撕咬,開始了那段充滿屈辱與血淚,遍布彈痕與傷口的百年近代史。

    而在現代的臺灣,已是每年的茶葉產量,將近萬噸的產茶大省,尤以凍頂烏龍茶最為珍貴和著名。雖然直到現代,茶葉一直是臺灣的主要出口項目,但茶葉真正在臺灣廣泛栽植,還是在鄭成功收復了臺灣后,才在陳永華的主導下,開始大規模種植。

    向與會官員介紹完茶葉的利潤并充分挑起各人胃口后,李嘯復道:“各位,官想告訴大家,這茶樹,它有個特性,就是從播種到采收,視品種而定需要3~5年的時間,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時,茶農是沒有任何收入的。”

    李嘯到這里,故意停頓了下,看到周圍的官員臉上,頓時明顯露出思慮的神色。

    李嘯繼續侃侃而談:“因此,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和開耕作稻田一樣,讓移民用家庭承包的方式來經營的話,這些移民根沒有辦法等這么久,畢竟這3到5年的時間里,移民要吃飯養家,官府也不可能免費供養茶農這么久的時間。因此,官認為,這項工作,就只能經工廠經營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由農牧司牽頭,招募雇工,建設經營茶園,才是唯一可行之策。”

    “李大人,依你之意,這些茶園,卻是在何種開墾經營為好?”趙文采從一旁問了一句。

    “這個么,伯曾向茶農了解過,茶園最好開辟在緩坡丘陵處,以向陽采光為好。這樣,官安排農牧司官員,前往各地合適地帶堪測,盡量不要占用可開墾為良田的荒地,看看至少開辟出萬畝茶園出來。”

    李嘯后世看過資料,知道如果以做蒸青綠茶這樣的標準,到茶葉可供采摘的年份時,一畝茶田可以產干茶3斤。當然這是后世的種植水平,而在現在的臺灣,一畝茶園大致能產茶葉兩擔,萬畝茶園,當可產6萬擔茶葉,以平均出口價每擔5兩銀子來算,可就是15萬兩的收入啊!

    聽李嘯分析到這里,與會各人都十分欣喜,每個人皆是一臉興奮之情,對未來愈充滿期待。

    見眾人皆是欣喜,李嘯亦十分高興,他繼續道:“各位,這臺灣之地,除了要讓它成為我軍的巨大糧倉和經濟作物基地外,伯還想把它打造成為,與山東同樣重要的的經濟基地。諸如生絲廠、織布廠、紡綢廠、榨糖廠,卷煙廠、水泥廠、采石場、磚廠等工坊皆要部大臺灣各地建立起來。另外特別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在臺灣找到鐵礦出產地,然后與山東單縣的鐵龍城一樣,制鐵煉鋼,大力出產武器盔甲和各類鐵器,實現臺灣當地的鐵制品能自給自足,甚至還能大量出口。”

    李嘯的話語,各人又自是贊同。

    如果李嘯這個計劃能成功實施的話,那就相當于李嘯在南北兩地各建了一個經濟中心。在北方戰亂頻仍的環境下,這已基具備和平環境的臺灣,甚至會有比山東更大更好的展前途呢。

    接下來,李嘯又制定了一條手筆闊大的修路計劃。那就是,要修建一條從臺北、到彰化,直至高雄,貫穿臺灣南北的水泥大道。且在這個明朝官道基只有一丈來寬的現狀下,李嘯決定,自已要建的這條水泥大道,至少要有三丈寬,讓南北兩處的商貨與人員運輸,更加方便快捷。

    最后,李嘯的又一項重大計劃,充分展示了他的勃勃雄心

    “各位,除以上內容外,官還決定,不惜花費人力與錢財,定要大規模增筑高雄城。以現有的原赤嵌城為內城,在外面拓建周長達二十四里的外城,便其成為我軍在臺灣真正的商貿與政治中心,讓世界各國的商人們,均能在這里自由買賣商貨,交易物品。官要讓這座高雄城,成為整個東南亞地區,最為宏偉,最為雄峻,也最為包容的第一城池,從而廣納四海商貨,笑迎八方賓朋。更要讓世界到此的商人與官員,好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華夏威儀,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朝氣度!”

    李嘯這番話語,擲地有聲,一雙濃眉英目中,滿是灼灼的光采。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芜湖县| 思南县| 红安县| 凌海市| 延吉市| 桃园市| 饶平县| 太湖县| 华阴市| 菏泽市| 延庆县| 巴东县| 诏安县| 澄城县| 天津市| 杭锦后旗| 克什克腾旗| 乌拉特后旗| 泰安市| 甘孜| 北安市| 昌邑市| 小金县| 石棉县| 巴林右旗| 云浮市| 大安市| 乐山市| 河东区| 阆中市| 衡水市| 山阴县| 墨竹工卡县| 手游| 腾冲县| 绥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安康市| 花莲市|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