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慶的稻谷,是后世很有名的占城稻
當然雖然叫做占城稻,但實際上占城稻并不是占城特有的稻谷,也不是占城種的稻谷才叫占城稻它是中南半島那片普遍都有的稻谷
也是后世的南,老撾,緬甸,柬埔寨所在的那片位置
之所以后世叫做占城稻,是因為這種稻谷是從占城傳到中國的占城稻傳入中國時間大約是在五代北宋年間
占城稻畝產非常的高,是難得的一種高產作物,而且還非常耐旱,適應性強,不會擇地而生,在多雨高溫的中南半島可以種,在嶺南,江南也可以種,在缺水少雨的北方同樣也可以種
再一個,占城稻成熟時間還短,它早熟,在中南半島自種至收僅五十余日所以那里的人饑荒受的真的是很少的
后世,中南半島某國的女總理曾經因為大米受到過指控,被當局下了巨額罰單
起因是因為什么呢,是因為這個不算多大的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大大米出口國一個不算大的國家卻是排名第一的大米出口國,無疑明這個國家大米產量是相當高的,不然成不了出口第一大米產量高也是稻谷的畝產高,不然地方不大,稻谷產出也肯定高不了
然后大米產量高,自然價格也高不了,起碼在國內肯定是供大于求的,大米價格不高,農民的收入不高,所以這個女總理在位的時候一方面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同時也是鞏固她的執政基礎由政府出資以高出市價的一半價格從農民手里收購大米,另一方面她也打著囤積居奇的想法,試圖憑借國家作為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的地位,壟斷國際大米市場,推高國際市場的大米價格,讓國家從中獲利
但是這兩點想法都沒有實現,因為其他幾個中南半島國家放開了對大米的出口限制,導致大米價格下降,國家這出收購把戲是賠錢了,還是巨賠然后把大米賣給國家的農民也沒得了好,因為國家收購大米并不是錢貨兩清,而是先收購,然后過一段時間在結算,可是由于大米價格下降,國家收購的大米不好賣,出口額大跌,導致沒有足夠的錢支付給農民,出現了大規模的拖欠,農民是怨聲載道
所以,女總理是兩面不討好,農民農民恨她,是國家國家怨她,最后黯然下臺,還被繼任者清算
話題有些扯遠了,這些呢是想占城稻的確是非常高產的稻種,因為這些中南國家種的是這種蹈,哪怕是后來不斷改良的,但也是因為身的稻種可以才能不斷改良讓其產量更高,才能讓幾個中南半島國在后世壟斷國際上的大米出口,都可以通過限制出口來操縱出口價格
占城稻一引進中國,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嶺南,江南,南方基種上了占城稻
據記載,宋真宗因江淮、兩浙地區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達三萬斛,分別在長江、淮河以及兩浙地區推廣,并命轉運使張貼榜文“……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不擇地而生”。
出眾的優良品性使其成為長江流域占統治地位的糧食作物,而伴隨著地理環境不同,相繼演化出繁多的新品種。所以,占城稻對長江流域稻作系統產生深遠的影響。
武元慶對占城稻很是重視,因為之前的玉米,土豆這些東西都是耐旱作物,但是并不耐澇,雨水一多,土豆僵了,玉米的根爛了
隨意在南方玉米,土豆并不太適合種植,但是中國是這么大,大唐是這么廣袤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何止幾千里,跨過了多少經緯度溫帶,亞熱帶,熱帶,哪一種環境都有
大唐是如此之大,導致所種的莊稼各地都有不同,北方的大多不適合南方,南方的也大多不適合北方
想要找到一種莊稼既可以北方生長,又可以南方生長何其難,更何況是高產作物
土豆玉米都做不到,當然耐旱,成熟時間短的占城稻也同樣做不到,但是在北方種植,起碼產量比北方土的稻種畝產來的高是肯定的
這樣,對武元慶來已經足夠了,更何況有了占城稻,南方糧食產量不高的局面也能大大改變
北方有了土豆,玉米,南方有了占城稻,再加上南瓜這種南北皆可的亦糧亦菜的作物,讓大唐人基吃飽飯這么個即也大的愿望差不多是可以實現了
安排好了趙恒的工作,武元慶又趕到了鴻臚寺,王玄策見到武元慶后,表現和趙恒沒什么兩樣
給王玄策也升了官,同樣的官升三級,典客署丞這個職位干得是迎來送往的事情,凡朝貢、宴享、送迎,皆預焉。辨其等位,供其職事。凡酋渠首領朝見者,皆館供之。如疾病死喪,量事給之。還蕃,則佐其辭謝之節。
對于原歷史上出使過天竺的王玄策來是最合適不過了,誰讓這家伙能會道,嘴皮子溜呢
而上官儀那邊呢,武元慶不好插手,只好讓李承乾出面找孔穎達幫著給升了兩級,讓他做了校書郎
這個可和上官儀現在的直學士校書郎不是一個官職,他現在的校書郎也只是個叫法,實際的官職是弘文館校書,沒有郎的
校書是從九品上,校書郎則是正九品上
至于李義府,武元慶并沒有管他,一來門下省在皇帝眼皮下,武元慶不想犯忌諱,二來,一個注定是奸臣的家伙武元慶才不會幫他升官呢,這種壞種爛在最底層才最好呢,官升的高,他干得壞事多,被他害的人也多
請人幫忙是欠人情的,欠了人情是要還的,人情債大如天,更別是太子的人情了
這不嘛,剛讓李承乾幫了點忙,沒過兩天,李承乾找上門來讓武元慶幫他忙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