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絕不可能同意的“襄城斬釘截鐵的
武元慶贊同的了頭道:“沒錯,如果是別的公主或許還有一可能,但是長樂,陛下是絕對不可能同意的“
“那吐蕃人不懂,可長孫大人又圖什么呢,明知道父皇不會同意還給吐蕃人出這個主意“襄城不解,而后有些驚異的看向夫君不確定的問道:“難道,長孫大人心底是不同意這次求親的,所以才故意讓吐蕃人把求娶公主的目標放到長樂身上,為的就是激怒父皇來達到破壞此事的目的不成?“
對于襄城的善良武元慶深表無語,長孫無忌這種老政客,老陰人會干這種事兒嗎?
嫁不嫁公主在他眼里只看到里邊的利弊,不會看其他的
無疑的,吐蕃那么一個偌大的國家,交好吐蕃肯定會對長孫家大有裨益,別的不,單是長孫家做的那些生意都可以借機發展到吐蕃去,到時候又是一筆相當龐大的進項產生
至于對于大唐有沒有什么好處,長孫無忌是不會在乎的,破天了也不過就是一個公主的事情,反正皇帝女兒那么多,嫁出去一個又有什么呢
“長孫無忌當然知道陛下是絕不可能把長樂嫁到吐蕃的,他給吐蕃出這個主意無非就是惡心長樂還有我一下,再一個就是打著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主意罷了“武元慶淡淡道
“什么意思“襄城有些不太明白
武元慶解釋道:“就是長孫無忌攛掇吐蕃人一開始把他們的期許定的很高,高到完不可能的地步就是長樂,陛下絕對不會同意陛下一定會拒絕,而當陛下拒絕后呢,長孫無忌再讓吐蕃人把目標降低到比如南平,遂安,巴陵幾位身上到了這時候,有了長樂的那次拒絕,陛下肯定不太好意思再拒絕吐蕃人了,起碼不會直截了當的拒絕,這個時候長孫無忌再出馬幫著吐蕃人話,憑他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加上其他一些比如溫彥博,岑文等人的幫腔,陛下有很大可能會同意下嫁一個公主給吐蕃贊普“
聽了自家夫君的分析,襄城倒吸一口涼氣:“沒想到,我真的沒想到,這么一個看似很明顯的事情,原來里邊還藏著這么一層謀劃在呢啊“
“不然呢,你以為長孫無忌會有多好的心啊“武元慶笑著搖頭道,他了解歷史,所以對長孫無忌的為人是真的很清楚的
長孫無忌對外甥的無情在李承乾兄弟幾個身上就表現的很淋漓盡致
在來的歷史上,李承乾一開始太子之位很穩的時候,長孫無忌對李承乾那是關懷的無微不至的,就像現在這樣,雖然李承乾因為和武元慶的關系,對長孫家沒有像以前那樣親密了,但無論是長孫無忌還是他兒子長孫沖都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時時找機會就要表現一下對李承乾的親近
但歷史上當李承乾開始胡鬧,開始讓皇帝李世民對這個兒子不滿之后,長孫無忌起初還努力過幾次,想幫著李承乾穩固太子之位,但當發現作用不明顯之后,長孫無忌很快的就掉轉頭去尋找新的輔佐對象
但他沒有選擇胖子李泰,因為之前輔佐太子李承乾的關系,長孫無忌和這個二外甥關系鬧得很僵,哪怕李泰表現出想和她親近的意思,長孫無忌也沒有選擇李泰
最后長孫無忌選擇的是還年幼的晉王李治
反正對于長孫無忌來,大唐未來的皇帝只可能是在他的外甥當中選出來,而他妹妹長孫皇后生的嫡子有三個之多,不是這個可以是那個
最后選擇李治,除了因為李承乾在皇帝面前的失分,還有和李泰關系的僵硬以及李治一直表現的很孝順,讓李世民很喜歡這幾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因為李治年幼,在朝中沒有什么勢力
不像太子李承乾,名正言順的儲君,大多數的朝臣選擇站隊在他那邊,也不想胖子李泰,因為學問好,深的很多文官的喜愛,都能和太子李承乾分庭抗禮爭奪儲君之位,勢力之大可想而知
而李治呢,一直都不曾進入過大臣們的視線之中,沒有勢力就好控制,所以長孫無忌最后選擇了幫助李治當上儲君
而幫助李治當上儲君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先干掉褚位不穩搖搖欲墜的太子李承乾
具體長孫無忌在其中做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從李承乾謀反事后,李世民派長孫無忌主審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之后立李治當太子,命令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也能看出,在李承乾謀反被廢這件事情里長孫無忌絕對是有出過手,做過一些事情的
而當李治當了皇帝后,長孫無忌就開始了他的專權之旅,用高陽,房遺愛做的謀反案來牽連誅殺了和他有嫌隙的吳王李恪,再之后江夏王李道宗、駙馬都尉執失思力因與長孫無忌不和,也被流放嶺南
這些看起來只是一些挾私報復的事情,但也佐證了一件事情,就是長孫無忌仗著是李治的舅舅,在搞外戚專權的那一套,也正是長孫無忌為什么會在最后選擇沒權沒勢的李治當太子的原因
而長孫無忌之后被貶被逼著自殺,也正是源于這個原因
后世明清時期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是這么評價長孫無忌的:“長孫無忌曰:“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uukla”此佞者之辯也長孫無忌惡足以知仁恕哉?挾仁恕之名以欺太宗,而太宗受其罔,故曰佞者之辯也長孫無忌之決于誅殺,固非挾私以爭權,蓋亦衛高宗而使安其位爾。乃衛高宗而不恤唐之宗社,則私于其出,無忌之惡也唯無忌者,高宗之元舅也,而可與辨高宗與恪之廢立乎?房玄齡、褚遂良之贊立高宗,義之正也;太宗之疑于立恪,道之權也;無忌之固請立高宗,情之私也“
無論是開始的支持李承乾還是后來的支持李治,長孫無忌都是從私情出發,為的是私利
對親外甥都這么功利,更何況是對不是長孫親生的公主了所以,對于長孫無忌的算計武元慶看的很透徹,比所有人都看的要透徹
別看現在長孫無忌好像在朝中沒管著什么具體的事情,沒有具體的職務,只是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的虛銜,就這他還一直推辭不受,可是要知道那是有長孫皇后在壓著
正所謂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長孫無忌的壞是要等沒人壓住他的時候才會真正顯現出來的,現在能看清的只有武元慶一個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