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給嫡孫取名叫李厥,厥字意是憋氣發力,采石于崖,也可以理解為是石塊,花費大力采來的石塊,表示很重要很厲害的意思
這個字意,引申義都很有寓意,但李世民取這個名字關鍵想要取的意思是荀子里的一句話,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為天子寶。uukla
李厥,李家的和氏璧,未經琢磨看起來是塊井里的石塊,但其實是塊璞玉,雕琢以后就是極品美玉和氏璧,當為天子寶
這個寓意相當配李厥太子嫡子的身份
古代人取名字最重寓意,就和李世民名字一樣,取濟世安民之意,人家這名字就是妥妥高大上的感覺,
再比如李承乾,李世民的兒子眾多,但都是都是單字名,唯獨李承乾是兩個字的名字,雖有他是出生在承乾宮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取得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乾坤就是天地,天地就是江山社稷
李厥的名字代表的就是他祖父,他爹對他的殷切期望,希望他能成為一個如和氏璧一般的極品美玉,和氏璧就是傳國玉璽,玉璽就是代表的皇位,希望他成為和氏璧,也就是希望他未來能當皇帝,當個好皇帝
給嫡孫取了個寓意殷切的好名字,李世民又大赦天下,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
這還不算完,給囚徒降罪一等后,還給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
勛官和爵位是不同的,和實職也是不同的勛貴勛貴,這里邊的勛就是代表的勛官,也就是散官,文武散官
這就跟后世的勛章一樣,代表的是身份地位,有品級卻沒有實權
一開始勛官是授予有軍功的人的,是軍職像木蘭辭里的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就是這個
立軍功立了多少,都有規定,多少是一轉軍功,多少是二轉軍功
這種記錄軍功以及封賞的制度源于南北朝時期,如同木蘭辭里的策勛十二轉,這勛官總共就十二轉
一轉為武騎尉,比從七品;二轉為云騎尉,比正七品;三轉為飛騎尉,比從六品;四轉為驍騎尉,比正六品十一轉為柱國,比從二品;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
像李淵的祖父,李世民的太祖李虎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被封為唐國公
大唐國號的由來就是因為李虎的封爵,然后李淵也是襲爵的唐國公
然后關隴貴族就是由和李虎并列的那八柱國等軍事團體組成的,也是李淵能爭得天下的一個重要原因,支柱
在那時候爵位是文武都可得,而勛職卻是只能有軍功才行的,所以那時候勛職可比爵位含金量要高的
所以那時候的柱國,上柱國個個都是手掌軍權的一方諸侯
但后來因大量升授有功軍人,這種實權軍職就逐漸演變成了沒有職掌的勛官散官
李世民下令內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加的就是這種有名無實的散官,只是身份提升了,實權卻并沒有多少
也正是因此李世民才能一下把五品以上夠條件的都升一級這個條件就是子為父後者
什么意思呢,就是繼承家業的兒子才夠這個資格
比如你是嫡長子,家業是由你繼承的,你的官職夠了五品以上,那你的勛官就可以升一轉,如果不是由你繼承家業,那不好意思你就沒資格升了
比如你是庶子,沒有資格繼承家業,可你家沒有嫡子,必須由你繼承家業,那你品級夠了五品,這次也能勛官也能升一轉
也就是,這次勛官升一級的資格不是按嫡庶分的,而是按會不會,有沒有繼承家業分的
就拿武元慶來,他是武家嫡長子,原他是繼承家業的,可他封爵以后李世民基就是讓他另立門戶了,那武家的家業,以及武士彠的爵位以后都是他弟弟武元爽繼承的
那這次勛官就沒武元慶的事兒了,他弟弟武元爽倒是夠這個資格,還的是五品以上官員才行
除了大赦天下,以及升了一批五品以上官員的散官外,高興的不行的李世民還下令天下大酺五日,就是允許天下人聚飲五天
嗯,就跟過節日一樣,普天同慶的意思,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慶祝一下
并且李世民親自于東宮宴請五品以上官員,宴請官員李世民長干的,關鍵是宴請的地方,自從李世民搬出東宮以后,就再沒有在東宮宴請過官員了,要宴請也是李承乾在東宮宴請,因為東宮是太子的地盤
現在在東宮宴請,就是告訴百官宴請你們是因為皇太孫出生了不是因為其他,是李世民表示對孫子很重視的一種手段
宴請的時候,李世民賞賜了房玄齡,杜如晦還有魏征每人一把佩刀,并且:“貞觀年以前,跟隨朕奪取并治理天下,以玄齡,克明的功勞最大。貞觀年以來,糾正朕的過失,主要是魏徵的功勞!
到這里沒什么問題,但后邊李世民酒一喝多就有些得意了,很自傲的問魏征:“朕治理國政與往年相比如何?”
李世民的意思是你看這幾年大唐來強盛了,開疆拓土幾千里,朕不但守住了祖宗的家業,還大大擴張了許多,而且國富明強,百姓安居樂業,邊疆也沒什么威脅,朕是不是比以前厲害了很多,你老東西一直朕這里不對,那里不對的,現在看到這些是不是該夸夸朕了?
李世民是從想從魏征處尋求認同,贊揚的,可惜他忘了魏征是個什么性子
結果,自食惡果,魏征給他添堵了,魏征:“威德加于四方,則遠超過貞觀初年;人心悅服則不如從前。“
李世民臉黑了,可自己問的問題,跪著也得問下去,于是憋氣的:“遠方民族畏懼皇威羨慕圣德,所以前來歸服,如果不如以前,則何以致此?”
魏征淡淡的到:““陛下以前以天下未能大治為憂慮,所以注意修德行義,每天都有新的作為,如今既得到治理又較安定,所以不如以前勤勉了!
李世民又問:“如今所做的與往年相同,有什么區別呢?”
“陛下在貞觀初年惟恐臣下不行諫,常常引導他們進諫,聽到進諫便樂而聽從。如今卻不然,雖然勉強聽從,卻面有難色。這便是區別。陛下以前曾想殺掉元律師,孫伏伽認為依法不當處死,陛下賜給他蘭陵公主的花園,價值一百萬。有人:‘賞賜太厚重了’,陛下:‘朕即皇位以來,未聽到行諫的人,所以要重賞’。這是為了引導眾人行諫。司戶柳雄假冒隋朝所授官資,陛下想要殺掉他,又采納戴胄的諫言而作罷。這是樂而聽從的例子。貞觀八年皇甫德參上書諫阻修繕洛陽宮,陛下內心憤恨,雖然因為我直言相勸而作罷,但只是勉強聽從啊。”
魏征的話有理有據,的李世民面紅耳赤,當然也可能是喝酒喝的,畢竟皇帝嘛,臉皮應該很厚的
但魏征所不如道理,房玄齡他們都暗自頭呢,再剛剛才了貞觀年以來,糾正皇帝的過失,主要是魏徵的功勞,現在人魏征了,也不能人家的不對或者不予理睬啊,不然不是自己打臉嗎?
無奈,李世民只能擺出很誠懇聽勸諫的樣子道:“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嗯,又是一派君明臣賢的融洽場面
感謝冬天的冷不是冷書友1幣打賞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