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西突厥分南廷北廷,與我大唐而言大為有利,現欲谷設勢大,且向來和我大唐不睦,前次攻滅西域之時雖將他所部嚇退千里,但此人必不甘就此放棄西域,日后定會為我大唐西疆之患而阿史那賀魯勢弱,且只有葉護之名,雖為南廷之首,卻無可汗之名,我大唐理該扶持冊封可汗與他,一來可為安撫,而來也可以讓阿史那賀魯牽制欲谷設所以,臣贊成冊封阿史那賀魯為可汗“第一宰相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第一個開口發表意見,切理由條理分明,一看就是早就考慮衡量過多時了
“房相之言老成持重,臣也贊成“長孫無忌第二個發言,表示贊成,只是一句老成持重的讓魏征,杜如晦等人紛紛側目
沒錯,房玄齡確實是年紀大了,六十多的人了,比起你長孫無忌四十多歲,大了十多歲,但你也沒必要這么直吧,贊成就贊成好了,什么老成持重
這里這么多大臣誰也不比誰多少,最年輕的也四五十了,任誰也是老成持重的人吧,任誰也不會是輕佻不穩重的吧,你特意這點一下,是想告訴皇帝房玄齡老了,該讓位了嗎?
不過只是一句形容的話,房玄齡都面無表情的沒什么,其他大臣自然也不會什么,只是心中都暗自想長孫無忌現在來不甘寂寞了,皇后娘娘這兩年年紀也大點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壓制這個哥哥了
看來,未來朝堂里邊還有的爭得
幾位重臣都表示贊同,李世民心里也是這么想的,大家意見一致,李世民當下就下旨命左領軍將軍張大師持旌節就其已得名位立沙缽羅葉護為可汗,賜給鼓和大旗。 rg
只是在李世民讓張大師多帶金銀到西突厥那邊的時候多買點好馬的時候,魏征魏明鏡又不干了
因為大唐現在根不缺馬,草原都是大唐的了,要什么馬沒有,再者西域也屬于大唐了,大宛良馬,汗血寶馬都送回來好多匹了好不好,用得著讓冊封使節去西突厥買馬嗎?
是買好馬,回來交配,提升大唐的馬匹質量,實際上魏征很清楚,皇帝這是覺得大宛馬,汗血寶馬送來的太少了
是男人就沒有不喜歡好馬的,將軍們更喜歡,一個馬上打下天下的皇帝更是喜歡,不但喜歡還能有能力弄來自己喜歡的馬
皇帝在長安皇宮中馬房里叫的出名字的極品好馬就有十多匹,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千里馬,去年西州那邊又送來二十匹汗血寶馬,以及稍次的大宛良馬
其實汗血寶馬就是大宛馬,不過是其中的一種,極品的大宛馬才是汗血馬,但除了汗血馬大宛馬還有其他的品種
在以前皇帝可能得到一匹兩匹的好馬就很高興了,但現在西域都是大唐的了,皇帝就不滿足于只能得到大宛馬了,好像得到更西處的西突厥那里的馬
據那里的馬,身高體長速度還要超過大宛良馬,只是耐力有所不如
但皇帝又不準備騎著馬行軍趕路,要的就是風馳電掣的短距離沖刺的那種感覺
所以,李世民就惦記起從西突厥買那種好馬回來了,當然的理由是改良大唐馬種
要是平日讓人去買馬,大臣們也不會什么,但讓使節去買馬大臣們就覺得不妥當了
魏征勸諫道:“阿史那賀魯可汗的位置還未冊封,未確定,卻先去買馬,阿史那賀魯還有他手下的人必然認為陛下的志趣只在買馬,立可汗只是虛名。立了可汗,他們感戴的恩德必然淺薄;如果沒有立可汗,他們的怨恨必然深。各國聽這件事,也會輕視我大唐。買馬也許買不成,即使買成也并非好事。如果能使西突厥安定,那么西突厥,甚至更西國家的好馬,不用買自然會送上門來。故,臣請陛下三思”
魏征完,其他大臣都出言贊成勸諫,皇帝一聽也是這個理兒,想了想取消了買馬的命令,不過皇帝并不打算放棄買馬,只是不讓使節幫著買馬了,而是私下派人去做這件事
就在左領軍將軍張大師持旌節帶著使節團趕赴西突厥的時候,皇帝朝臣以為的還在熊津江,漢江之間攪和的武元慶,卻已經從開城一路攻城略地殺到了平壤
尉遲寶林拿下平壤后并沒有焚城,不少逃散的高句麗百姓已經回到了平壤城里,甚至有三千多逃散的潰兵也回到了平壤城
結果,武元慶殺到平壤城后,不費吹灰之力**炸開城門,直接一通沖殺,三千多逃得性命,剛剛重新編排好的潰兵被一萬五千的唐軍堵著城門團滅了
然后將城中的高句麗百姓驅趕出城后,一把火將高句麗的國都燒成了飛灰
接著,武元慶率領一萬多將士和艦隊匯合,重新由陸軍變回了海軍
一萬多的海軍陸戰隊重新回到船上后,艦隊駛出浿水,右轉沿海岸線北上直撲鴨綠江江口,在那里第一個城池就是泊灼城
兩天后大唐艦隊駛入了鴨綠江,正午時分兵臨泊灼城,除派出部分船只接送尉遲寶林所部過江外,剩下的艦船部開足火力對泊灼城狂轟濫炸
當尉遲寶林所部渡江后,泊灼城面江這一面城墻上已經不見一個高句麗守城兵了
三丈高的城墻也已經殘破了許多,關鍵是沒人了,要么被炮彈砸死了,要么就是被不要錢的滿天落的炮彈給嚇的逃離了城墻
熟練的不能在熟練的水師派了十幾個士卒下船跑到空無一人把手的城墻下鉆到門洞里埋好**
轟
有一座城破了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尉遲寶林顧不上和武元慶打招呼,嗷叫一聲一馬當先的就帶頭殺向了泊灼城
是日,泊灼城城破,近三萬守軍只逃掉不足五千人,其余或者被殺或者被俘,城中百姓這次再沒機會往別的地方跑了
因為還在高句麗手里的城池已經沒幾座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