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六年,皇帝李世民的統治已經到了后期
當了十六年的皇帝其實并不算久,而且李世民的年紀也并不算大才四十四而已,但不管是朝中核心大臣還是皇帝李世民自己都不會認為還能執掌大唐多少年
皇帝的身體情況他自己感覺的到,百官也看在眼里,其他情況還都非常的不錯,但頭疾的毛病折磨的皇帝就要死要活的,長此以往再好的身體都抗不住,更別隨著年齡增大,每年頭疾的情況發的嚴重了
皇帝清楚這一點,他覺得自己年紀不大都這樣了,那那些年紀比自己打的大臣豈不是更加不堪驅使了,帶著這樣的想法李世民開始調整朝中官員,特別是可以參政議政的核心大臣的年輕化
進入到四月的時候,從薛延陀回調的部分大軍已經到洛陽接受了檢閱賞賜后開赴到了遼東,而騰出了手來的程處默,蘇定方兩部人馬配合著尉遲寶林以及水師開始對百濟殘余以及新羅發動了面進攻
而皇帝也在這時候頒布了人事調整的命令,任命岑文為中書侍郎,單獨執掌朝廷機密事宜
雖然岑文論年紀比起皇帝還是要大上四五歲的,但作為高級重臣已經算是年輕的,起碼比起武士彠,房玄齡等人要年輕的多的多
不但岑文升為了中書侍郎成為了中書省的副長官,副宰相,同樣年紀的褚遂良也升為了諫議大夫,仍然兼管起居注的工作
這諫議大夫也是相當于副宰相級別的重臣,褚遂良也步入了頂級大臣的行列
比起以前褚遂良的起居郎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但這就是在中央當職的好處,尤其像起居郎這樣的就是隨時跟著皇帝,記錄皇帝過的一言一行的工作,別看官職很,但重要性卻非同一般的,甚至可以這么,起居郎是對皇帝最了解的人,比同床共枕的皇后妃嬪們都要了解
正因為起居郎的重要性,也才能讓褚遂良如此大幅度的級提拔,而朝中都沒有什么人反對的
當然升官了也并不總是好事,就像褚遂良,皇帝是升了他官了,但隨后皇帝就要求查看起居注,也不知道皇帝提拔褚遂良當諫議大夫是不是就是為了給點甜頭然后好看起居注
不管是不是因為這個才提拔的官職吧,反正皇帝是要求看起居注的,他對褚遂良:“你還在兼管起居注的事,朕可以看看都記了些什么嗎?”
褚遂良聽后不干了,義正言辭的答道:“史官記載君主言行,詳細記錄善惡諸事,這樣君主才不敢胡作非為,我未聽君主可以親自看記錄的。 rg”
李世民心里有氣,心想你這樣好像朕這個皇帝干了多少胡作非為的壞事一樣,于是李世民問道:“朕有不妥當的事,你也記下了嗎?”
褚遂良答道:“臣的職責在于秉筆直書,不敢不記。”
李世民心里是更氣了,但拿褚遂良也沒辦法,這是自己剛提拔的諫議大夫,人家不光是掌管起居注,還是朝中大員,掌管的還是御史,這要想硬看,除非是先把褚遂良給免職了,不然是別想看到起居注了
連生氣都不能表現出來,不然褚遂良在那起居注上記載了什么鬼曉得,萬一要是把自己索要起居注不成而生氣也給記下來的話,那不是又添了一筆黑歷史嗎?
要,要不過來,生氣還不能生李世民這個憋屈的,有一天就在褚遂良沒跟隨的時候對黃門侍郎稍稍表達了些怨氣
結果皇帝的抱怨沒被人認同了,黃門侍郎劉洎反倒回懟到:“陛下,你的一言一行是會傳諸天下的,假使褚遂良不記載下來,國人,天下人也都總會有人記下來的。”
意思表達的直白點就是:皇帝你也用不著看,你做過好事情會給你記著,做過壞事情也給你記著,你也別想著起居注上不記,就能掩蓋掉一些你做過的不好的事情,天下人不是瞎子,總有人能會記下那些你不想讓人記下的事情
既然這樣,那褚遂良記不記的也就無關打緊了,不給陛下你看也無所謂了,反正你看了也不能對結果有任何的改變
皇帝聽后無語,你特么的很對,我特么竟然無言以對了
皇帝一副虛心受教的樣子:“愛卿的要多了,確實是這個樣子“
然后,然后皇帝轉過隔天就以褚遂良升為諫議大夫公務繁多不能兼顧為由免掉了褚遂良兼職的起居郎職務
奶奶的,你不是不讓老子看嗎?你不是很得瑟,自言秉筆直書,記下了老子的好的壞的一大堆事情嗎?
那好,老子不服你,但老子可以免掉你,老子不看起居注了,但老子也不想看你特么那么臭屁得瑟的給老子當起居郎了,老子看你也么不順眼,老子換了你丫的
大體,李世民心里的活動就是這樣的,反正褚遂良就這么被皇帝給免掉了起居郎的職務,這下褚遂良安穩當他的諫議大夫好了,再也沒資格每天跟著皇帝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了,他要敢記,那就是泄露禁中密語的罪名,直接貶官,就如同當年的王珪被貶一樣
五月十七日
大唐海陸近七萬兵馬縱橫半島,高句麗的土地就延伸到了半島漢江沿線,大唐從漢江往南打,而且漢江熊津江還被大唐清掃過一遍了,再次打過來那真是不要太輕松
加之滅掉高句麗后坐看新羅百濟打了半年,大唐是養精蓄銳,新羅百濟卻是人困馬乏,且國家都打爛了,后勤物資什么什么都缺,兵力也損耗了近半
大唐往南打基沒費什么力氣,就一路推進到了熊津江往南的區域,在將百濟和新羅兩國的軍隊擠壓在最南端的狹窄區域后,推進才稍微困難了起來
因為已經無路可退,因為困守的區域已經沒多大,相對的兵力在各個方面安排也就充分一點
但對于唐軍也就是稍微困難了一點
按部就班不急不躁的繼續推進,大唐用了一個多月時間,終于在五月十七日活捉了百濟和新羅兩國國王朝臣貴族,然后新羅百濟滅國,半島完納入大唐的統治
再之后大唐皇帝李世民再次下旨封禪泰山,要跟上上天報告一下自己這一年來的巨大成果,北邊東邊的威脅部消除,開疆拓土又是數千里,不封禪泰山,實在沒辦法表達皇帝的高興之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