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雙槍皇帝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七章 【邀 戰】

作者/寇十五郎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六月末,烈日炎炎,銅鼓山下,營寨相連,旌旗招展,鼓角相聞。

    站在山頭俯瞰,宋軍營寨沿銅鼓湖岸連營十余里,氣勢恢宏。營寨呈啞鈴狀,中間細長帶狀的是軍營,南北兩頭膨出,為防御砦寨,壁壘森嚴,遙相呼應。不時有背插信旗的小校從軍營兩頭馳出,或奔向北面的龍巖城,或馳向南面的銅鼓山。頻繁的信使往來,把龍巖城、宋軍大營、銅鼓山緊密聯系在一起。

    目光向西遠眺,隱隱約約可見二十余里外,有一片更大規模的軍營,遠遠看去,旌旗如云,寨柵如墻,仿佛拔地而起一座巨型城池,遙遙與宋軍營寨對峙。

    這就是一個多月來,宋元兩軍拼命在汀江以東,銅鼓山以西構筑的龐大軍事砦寨,也就是即將到來的大戰的大本營。

    “來來來,新鮮出爐的千里鏡,諸君人手一只,有這玩意,對面元軍大營的情況會看得更清楚。”

    當兩名侍衛將一個大箱子抬到黃羅傘蓋下的趙獵腳邊時,趙獵命人打開,揭去紅布,取出一只黃銅打造的精美千里鏡,熟練地拉開瞇眼瞄了一會,露出滿意的笑容。隨后吩咐侍衛把千里鏡給諸將官們一人分一只,一個不拉。

    每一個按照趙獵指點使用千里鏡的將官都驚異不已,大呼小叫。連文天祥那么講究儀范的人,都瞪大眼睛,一臉不可置信,總算養氣功夫到家,沒有像那些將領般失態叫出聲來。

    趙獵很清楚任何一個人在初次拿到千里鏡也就是單筒望遠鏡的反應與急于求解的心理。當下也不等諸將官們發問,就先開口道:“在場諸君不少人都知道我有一個瞄準鏡,可觀遠如近,其中有些人還看過。這個瞄準鏡確實是獨一無二的,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能造出類似的東西!

    趙獵五指靈巧轉動,千里鏡在指間如鉛筆般旋舞:“早在一年前,設立在萬安軍城的鐵屋就開始以瞄準鏡為藍本,以水晶為模具,研制千里鏡。只是匠人固手巧,卻苦于所知有限,屢屢不成。直至半年前,趙卿子恭的出現,才真正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趙子恭?原來是此君!”文天祥恍然,笑道,“若是他,此事必成!

    陳植也喜道:“原來是緣督先生的手筆,難怪難怪……”

    趙友欽,字子恭,自號緣督,宋室漢王十二世子孫,世居江西鄱陽。此公是宋皇族中少有的科學大家。在天文學、數學和光學等方面都卓有成就,平生多有著述,其中革象新書中曾提出“小罅光景”等幾何光學理論并親自驗證,遠遠早于西方,堪稱十三世紀末的光學實驗物理學家。

    趙友欽與文天祥同籍,都是江西人,一個是鄱陽,一個是吉安,相距不遠,素有交往。文天祥對趙友欽的學識才干也是極為推崇的,曾屢次向趙獵推薦,可惜戰亂之下,難覓其蹤。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人家已經不聲不響來了。

    而趙友欽雖然早在半年多前就入瓊面君,并被委以重任。但由于鐵屋的高度保密性,所以趙友欽本人也同樣列為機密,以至同朝為官,身為百官之首的文天祥竟不知摯友早已入瓊,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呆了大半年……

    厓山之戰后,宋室幾亡,元人請趙友欽出仕,友欽遂云游四方以避之。很快得知行朝猶存,并連連挫敗元軍的圍剿,甚至連厓山之戰的元兇張弘范都落敗身亡,宋室中興之象,輻照萬里。正在南方云游的趙友欽豈會不知,當即前往瓊州。

    正苦于沒有人才主持科研的趙獵得知,立即召見,一番交談下來,確定這是位很罕見的科研人才。趙獵或許沒有科學方面的專長,但從后世來的人,最起碼的科學素養是有的,什么樣的人是真才實料的專家,總能看出來。當即拍板,任命趙友欽為工部侍郎兼軍器少監,主持望遠鏡及炮鏡的研發。

    有這樣一個人物加盟并主持望遠鏡的研究,再有現代瞄準鏡做樣板,更有這時代最頂尖的工匠配合,豈有不成功之理?

    震驚歡喜過后,定下心來的諸將臣在山頂平臺上,一個個拉開千里鏡,調到合適自己的焦距,頓時二十余里外那邊巨型軍營一下拉近眼前,清晰可辨。

    與宋軍相比,元軍的營寨可就龐大多了。就在滾滾東去的汀江東岸,那連綿不絕的莽莽群山腳下,如同一只怪獸靜靜匍匐著的,就是元軍大營。大營分東南西北中五營,四方營寨略小,中央營寨最為龐大,營與營之間以甬道相聯,中間又有許多延伸的砦寨為聯接點。遠遠看去,就像一只有著四個大螯,又有數只節足的巨型螃蟹。縱使隔得那么遠,那種由千軍萬馬所形成的強大壓迫感,令人呼吸都不順暢。

    “二十萬人馬啊!”諸將臣心頭沉甸甸的。

    元軍征南元帥府號稱是五十萬大軍,聽上去令人腳軟。不過這五十萬大軍呢,說有也有,說沒也沒。所謂五十萬,包括了兩浙、江西、福建、湖廣、廣南以及伯顏從大都帶來的數萬精銳。別的不說,光是兩漸大都督范文虎的范家軍,就超過二十萬之多……只不過,這些兵馬能全拉到閩南這塊戰場上么?這好幾個行省能放空么?無數城池還要不要兵馬看守了?后方輸糧補兵還要不要了?

    所以,所謂五十萬大軍,用后世的話說,玩的就是個慨念,僅僅只是征南元帥府所能動員的戰爭潛力而已。元軍真正能拉上閩南戰場的,眼下就駐扎在那螃蟹般的大營里的,就只有二十萬!

    而且這二十萬人馬里,還得刨去大量民夫、雜役、軍匠等等非戰斗人員。這么七撥八拉下來,元軍實際作戰兵力,頂多十萬出頭。

    五十萬最后變十萬少不少?當然少。然而,當面之敵的宋軍,卻只有三萬。

    是的,就是三萬。

    如果同樣玩慨念的話,宋軍是三十萬北伐王師龍雀軍一萬余人馬、一路追隨北上的勤王義軍近十萬眾、閩南漢畬聯軍近二十萬。

    同樣,刨去非戰斗人員,宋軍大約能有個二十萬人馬,實力正好與元軍相當。宋軍雖然也一樣要守城,但閩南這塊地盤,撐破天也就才五六個城池要分守。只是與元軍不同,宋軍需要防守的面很多:銅鼓山至龍巖一線,宋軍主力要與元軍主力對峙鼓鳴山一線,要分出數萬人馬防御福州、泉州之敵潮州方向,也要留一支強力兵馬,防范有可能從背后襲擊的李恒、完者都的騎兵梅州一帶,也要放一支不弱的兵力,監視元軍,以防伯顏實施穿插戰術,從側翼突襲銅鼓山御營甚至連海面上也不可掉以輕心……

    如此處處皆防,分兵攤薄之后,銅鼓山主戰場最多只能拉出八萬兵力。

    最后御前軍議,趙獵提議,此次迎戰元軍,不要多,只挑選三萬精兵。這其中龍雀軍是必上的,再從廣南與閩南兵馬中挑選精銳敢戰之士二萬人,湊足三萬之數。余下五萬人馬,回轉漳州大營,居中策應,何處有警,即可馳援。

    三萬對十萬,在文天祥等人看來是少了,但在趙獵眼里,剛剛好。

    戰爭指揮是門高難度的技術活,如果指揮者沒有足夠的能力硬來,那就叫瞎指揮,兵馬越多越亂,反而壞事。正因為指揮大規模軍團作戰太考驗為將者的水平了,所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這句話,才流傳千年,令人贊嘆。

    趙獵沒有名將天賦,也缺乏豐富的沙場經驗滿打滿算,他只打過兩年的仗。他的自我評價,就是一個還算合格的將領。他之所以戰無不勝,不是因為外界所傳的“用兵如神”,而是他有一支裝備超前、戰法獨特的強大軍隊機器。

    面對一群真正的名將,面對強大如怪獸般的元軍,常規部隊再多也不好使。想要取勝,趙獵只需要認準一點緊握手里的“神兵利器”照“怪獸”的要害行雷霆一擊。

    勝敗,就在此一擊!

    銅鼓山上,趙獵緊握千里鏡,心潮起伏,神魂顫栗。終于,要對上了,這一次,對手的武力更強橫、更龐大,當與武器再度碰撞時,誰輸?誰贏?

    突然,一騎躍入鏡頭,騎士手里高舉著一支血色大箭,在陽光映照下發出令人心悸的妖異紅光。

    “嗯?那是……”趙獵不斷旋動千里鏡,聚焦那古怪的血箭,雙眉皺起,“元軍有動靜了。”

    不少將領也注意到了來騎,也在做同一調焦動作,紛紛猜測那血箭的意思。

    與元軍打交道最久的張世杰脫口而出:“血箭戰書!”

    “什么?戰書?”

    “我沒看見什么戰書啊,只看到一支血箭!

    “那就是戰書,他們用本族的古老方式邀戰!睆埵澜芫磁宓乜戳颂熳幽遣⒉桓叽蟮谋秤耙谎,道,“這意味著他們把我們當成真正的對手。某與韃子作戰多年,從未收到如此戰書!

    銅鼓山下,號角長長吹響,一騎卷塵,飛馳而至。隨后,翻而下馬,沿階飛奔而上,稟報聲遠遠傳到山頂:

    “報元軍血箭戰書,邀我朔日對戰!”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日土县| 漳平市| 同江市| 冕宁县| 乌审旗| 辽宁省| 建阳市| 邵阳市| 南召县| 泗阳县| 杨浦区| 都兰县| 遂宁市| 来安县| 军事| 娱乐| 偃师市| 睢宁县| 临夏市| 聂拉木县| 黄冈市| 安新县| 比如县| 金寨县| 孟连| 吉安市| 仁布县| 嫩江县| 高要市| 区。| 新竹市| 八宿县| 元氏县| 吉林市| 原阳县| 松滋市| 九龙县| 阿瓦提县| 武城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