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打開車門的李青山喊到“等等!好像是兩個字。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 “什么字?”胡建民很自然的回過頭看著。 看著字,胡建民瞇起眼睛,一字一字的說到“小……河……!這在石頭上都能刻出河來?” “老哥你再看看!”李青山調整了一下紙張,盡量讓紙透過的光線多點。 “哦!這不是‘河’字,倒像個‘海’字。小海是什么鬼東西?”胡建民說到。 “小海……!小海……?是個人名嗎?不對,應該是個地名。小海?唐朝的時候,哪里叫小海呢?這個地方還不能是小地方,得作為地標建筑存在的地方。” “北海!是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就是漢朝的北海,唐朝的時候叫做小海。貝加爾湖!”胡建民肯定的說到。 “如果真是那里,這幾個點就有用了。等到了武漢,找一根白色的筆連起來,我們看看能得到點什么?”李青山說著坐到了駕駛位上。 “這也太能扯了吧?都進入到蘇聯境內了。寶藏還能在哪里?怎么覺得不靠譜呢?不會是你說的,白走一趟了吧?”胡建民拿著那張拓印的紙張說到。 “你不是說了嗎?唐朝哪里叫小海,那個時候的疆域可是很大的。我記得那些教授說過,莫斯科那里沒有幾個人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在那里經營了。我看這事兒,靠譜!”李青山說著,掛上檔,開始往九江方向駛去。 胡建民閑著待不住,索性研究起那些個字來了。 從九江到南昌,李青山一陣狂飆,在天黑的時候到了武漢。一進到武漢,胡建民就把車接了過去。在這里,胡建民可比任何地方都熟悉。大革命時期,他就在這里工作了。只不過,那個時候他跟的人是武漢國民政府的人。 胡建民開著車,徜徉在武漢的大街上,對著李青山說到“二十多歲的時候,在這里忙忙碌碌的,感覺比在軍統那里好。沒想到,二十多年就這樣一晃過去了。還是你說的對,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啊!” “嗯!你們那個時候尋求救國救民之路,把一腔的熱血,都傾注在了這個民族身上。可是后來,因為道路的不同,兩黨相互殘殺,這一點我覺得老蔣做的有點過了。”李青山開始把拓印的紙張,往背包里面裝了。 “是在黃埔軍校那里,**的一些干部太顯眼了。最后,讓老蔣下定決定心清除異己。武漢這里也是緊隨其腳步,沒少殘殺**人。要不是你說過,以前的事兒既往不咎,我都不敢說這些。誒……!都過去了!塵歸塵,土歸土。到了最后,受苦的還是老百姓啊!我們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說了,找個地方先吃點。”說著,胡建民把車靠邊,一個很大的飯店到了。 “你先進去,我停好車就來。”說著,胡建民停下了車子。 李青山下了車,抬頭看,只見幾個霓虹燈的大字‘喜來登大酒店’,就在這個有十幾層樓高的上方掛著。 “嗯!老胡哥應該是這里的常客。”李青山暗暗想到。 單肩背著挎包,李青山信步走進了酒店。一個服務生跑上前說到“先生幾位,住店還是吃飯?” “兩位,住店、吃飯一起!找個靠街道的單間,謝謝!”李青山說著,扔出了一塊大洋。 “好勒,前臺,給這位貴客登個記。”服務聲喊到。 “等等!”胡建民停完了車,從大門進來說到。 “先生……您這是……?” “用這個登記!”胡建民不客氣的對著服務生說到。 說著,胡建民把那本軍統的證件拍在了桌子上。前臺的一個女服務員一見,立刻說到“您這證件是免費的,把他們領到三樓,有政府專門給留出來的軍人房間。” 李青山沒想到,胡建民那本軍統的證件在這里還能有用。他以為,胡建民早應該讓軍統除名了呢。不過轉念一想,一個東北不大個小城的特派員,估計早讓軍統保密局給遺忘了。 收回證件后,胡建民邊走邊解釋到“這就是現在的國民政府,一切都有特權。要是什么時候沒有了這樣的特權,這個國家才算完善了。” “嗯!確實是這樣。看一些書,明朝末年就是特權橫行,飛揚跋扈。再加上旱災連年,才有了農民起義。一個朝代在內憂外患下,就那樣滅亡了。特權不除,國家早晚遭殃。走吧!” 兩個人說著話,隨著服務生上了樓。 住進了喜來登酒店,二人趕緊開飯。在這里,他們沒有別的什么事兒,只是專心的等著米哈伊的來電就可以了。所以,晚上八點的聯系時必須的。另外就是找黃鶴樓的舊址,去找猜測中的藏寶圖。雖然有了那個碑拓,可是還是弄不明白。特別是在當時,唐玄宗是往四川跑的,可是為什么要藏寶到北海那里,也就是貝加爾湖北側。這里面有什么秘密嗎? 想去黃鶴樓,就必須到武昌城,因為黃鶴樓舊址就坐落在武昌城的蛇山的黃鶴磯頭。現在,它被一個現代的消防樓所代替。距離它不遠處,有一座樓。那是張之洞為了彰顯自己的政績,建的一處功德樓。不過,現在那里的墻就被認作是黃鶴樓的一部分。一些古代的石刻和文拓就在上面。而且,作為消防用的那個西洋樓,下面也有不少的文物,都被政府保護了起來。不保護不行,一些文人怎么能允許武昌沒有黃鶴樓呢? 這就是胡建民為李青山介紹的黃鶴樓的現狀。李青山可不管誰毀了黃鶴樓,他只找唐朝那段歷史的真相。 聯系了米哈伊,知道他剛到新義州那里,已經接上了段飛等人,正在往這里趕。李青山放心了,胡建民去北平的事兒,有了人員陪同。 九點多,兩個人開著車奔著武昌城而去。武昌城到武漢,只是一條江岔,要說近只有三十幾華里。遠,就是得擺渡過江。沒橋,人們都是乘坐渡輪。這里,胡建民比較熟悉,因為它是不分黑夜和白晝,總有人在這里擺渡。 過江很快,一條小船乘坐二十幾個人,就到了對岸。往蛇山上去,就要走一段時間了。蛇山上,那個消防樓的燈光,像是給長江上航行的船指方向一樣,晝夜的亮著。 半個小時后,二人到了黃鶴樓的舊址。這里收拾的還是比較干凈的,沒有什么垃圾。不遠處,一座三層的小樓出現在視線里。 “對!就是那座樓,現在是這里的人的辦公樓。那個高出它很多的雙尖的建筑,就是原來黃鶴樓的舊址。咱們先看石拓,還是先去舊址?” 胡建民指著那座小樓問到。 “先去那里的院墻,在這里我都看到了那些字。走吧!”李青山說著拿著手電就走了過去。 別看小樓不大,院墻圍著的四周可不小。在院墻的上面,有不少名家的手記被印在了墻上。可是在這些手記里面,就是沒有看到李陽冰的小篆。 “估計人們認為不重要,不是給扔了,就是讓人賣了。”李青山說到。 胡建民看著那個消防塔說到“那只好去里面看看了。我應該能進去,你在這里等會。” 說完,胡建民就開始往消防隊那里走。來到了消防隊的大門處,胡建民拿出了自己的證件,讓看門的人放自己進去。 消防隊有值班的人員,很自然的就讓胡建民進到了值班室。當聽說胡建民領著個文物鑒定專家來看石頭時,值班的人員告訴胡建民,想看那些倉庫的石頭、板子什么的可以,但是得等到明天。那個倉庫保管員上班時,才能看到。就這樣,李青山和胡建民二人第一趟來黃鶴樓,算是無果而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