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杜錦寧和齊慕遠,被人盯上的還有一直沒有成親的梁先寬。
不過作為當事人,這些事他們都不知道,大家在放了榜后聚了一次開了個小會,互相恭喜一通,又告誡還有一關,稍安勿躁,便又各自回去埋頭讀書了。
隔了幾日,便是殿試,殿試是在皇宮大殿里進行。
因為要面見皇帝,不能殿前失儀,天沒亮杜錦寧就起床了,把昨日準備好的衣服穿上,特意讓陳氏和青木看了看,發現周身沒有不妥之處,這才出了門。
殿試依然是黎明時分入場,要經過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一系列禮節,這才把策題頒發下來。
殿試的位置是以會試成績順序安排的,杜錦寧身為會元,自然是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位置,與坐在金鑾殿上的趙晤正好相對。
趙晤看著杜錦寧和齊慕遠、關嘉澤,十分好奇。
一般古人,六七歲啟蒙,讀《三百千》打基礎要花費起碼兩三年時間,接著把四書念通,再加上五經,總得六七年。這時候才能去參加縣試。如果縣試一舉得中,十六七歲的童生,就已是十分有出息的了。如果一路順利,考上進士,那也要二十五、六歲了。
所以這大殿里放眼望去,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的人,五六十歲的人也有,但卻只有一兩個。
說一句言外話,一般而言,五六十歲的考生,除非文章寫得特別特別優秀,否則閱卷官是不取的——年紀那么大了,取了他后,他能為朝庭效勞多少年呢?要是會試上取中的考生有一半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朝庭如何派官?這些人恐怕上任的時候走到半路就一命嗚呼了,更經不起官事案牘的操勞。所以取了他們這進士名額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嗎?
所以文章里有年老者的腐陳之氣的,閱卷官都直接黜落。
而像杜錦寧、齊慕遠、關嘉澤這三個坐在前排,面容青澀的,就十分少見了。
十五六歲的年紀,別人都還在為考秀才而奮斗,他們卻已經中了進士,要當官了。
尤其是,三人的容貌氣質還十分出色。
趙晤翻開官員們給他準備的考生資料,翻開封面,就看到會元杜錦寧的資料:杜錦寧,十五歲,原籍桂省漓水縣,何年何月考成為秀才,排第幾名;何年何月成為舉人,排名第幾。然后,那一排的縣案首、府案首,院案首、解元、會元的字樣,就閃瞎了趙晤的眼。
趙晤忍不住再一次抬起頭來,仔仔細細地打量杜錦寧。
大眼睛,高鼻梁,唇紅齒白,白凈的臉龐還帶著點嬰兒肥。目光清澈,神情專注,舉止從容優雅。身穿一件月白色錦袍,玉冠束發,坐在那里就仿佛一副畫一般,靜謐美好得讓人移不開眼。
這明明是風華卓絕的世家子,怎么可能是寒門出身呢?
趙晤的目光再一次落到桌前的資料上。
資料上明明寫著杜錦寧的祖上三代的履歷,就是漓水縣桃花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