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朝會其實就是三四個趙晤信任的大臣,每次下了朝后留下來,跟他一起討論一下不能當著大臣們的面處理的事情。而這三四個大臣,都跟齊伯昆一樣是在趙晤做皇子時就跟著他的,都有從龍之功。
齊伯昆要送一份人情給趙晤,這些臣子自家又沒有子孫有資格爭那狀元之名,自然樂得個順水人情,紛紛附和齊伯昆的提議。
趙晤當時那叫一個開心啊,終于可以封他最喜歡的作者大大做狀元了。他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好好提拔齊伯昆最看重的孫子,以補償齊伯昆的這番好意。
殿試后的面圣,實際上就是再一次確認這些進士是否有真材實學的一個過場。尤其是一甲三位,皇帝通常是問得最多的。
此時面對杜錦寧,趙晤有一肚子的話要問她。
比如話本里所寫的再生稻、雙季稻和綠肥等問題,以及話本的后續情節;比如杜錦寧在策問里所說的農業問題、航海問題和國際貿易問題。
因為一直沉浸在話本的情節里,趙晤最想問的還是農業問題。航海與國際貿易不過是錦上添花,有也可,沒有對于大宋也沒多大影響。
可農業不同啊,那是國之根本。如果農業發展得好了,所有的百姓都有飯吃有衣穿,做土匪或想造反的人就少了,北邊的游牧民族也不敢對大宋輕舉妄動。如此一來,就國泰民安了。
做皇帝的,不就是希望盛世太平、國泰民安嗎?
趙晤掃視了一排十個低著頭的新晉進士,開口道:“杜錦寧,你的文章里提到要加強農事管理。那么你說說,如何管理?具體該怎么做?”
聽到趙昶的問題,排在后面五位的進士倒沒什么想法,而排在第三位的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兒,以及排在第四位的那位姓鐘的進士,都是心里一喜。
他們一直覺得杜錦寧是靠著家里的背景才能拿到第一名的。殿試雖在皇上眼皮子底下,不過因為試卷都是閱卷官批閱的,皇上不過是看一看前十名的文章,所以想要做手腳,也不是不行。
現在皇上問這么一個關于農業的問題,又具體到如何操作上,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兩人看杜錦寧這相貌這氣度,再加上會試、殿試都得了第一,下意識就覺得她是哪個大世家的子弟,家里手眼通天的那種。這從小錦衣玉食的公子哥兒,能知道如何種田?殿試的第一篇文章,還不知道是哪個做槍手替這小子寫的呢。
現在面對面問上了,要是杜錦寧答不上來,露出不學無術的端倪,就算皇上看在他家的背景上不治他的罪,他的狀元名頭也肯定沒有了。到時候第三名就成了榜眼,而第四名也擠進了一甲,他們的好運就來了。如果那叫齊慕遠的也露了怯,他們一個狀元,一個榜眼都是有可能的事。
兩人都豎起了耳朵,就等著看杜錦寧出丑。
這頭杜錦寧卻是樂了。這是問到了她的老本行上了啊。這話題要說起來,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呢。最重要的是,現在能把趙晤忽悠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