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魯肅來到南屏山,俯瞰整個江東,只見大江東去,白浪滔天。江面上船只林立,桅桿密密麻麻,像是在江中的樹林。
諸葛亮手指一塊平坦之地道:“子敬,就在這里建筑七星壇吧。”
魯肅道:“一切但請先生吩咐。”
“建筑七星壇必須用赤土,就是紅色的土,還必須從東南方取來,意思就是要借東南風(fēng)。”諸葛亮著,拿出了一張七星壇的草圖來,魯肅看去,只見這座七星壇一共三層,每層高三尺,方圓一共二十四丈,在下面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是七面青旗,按東方七宿,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總名叫蒼龍,布出蒼龍之形;北方是七面皂旗,按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總名叫玄武,有的是龜,有的是蛇,還有一種法是龜蛇合體,是北方的神,所以布出玄武之勢;西方是七面白旗,按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總名叫白虎;南方是七面紅旗,按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布成朱雀之狀。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八八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
上邊一層用的是四個人,這四個人頭戴束發(fā)冠,身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方左邊這個人,手里拿著長竿,長竿的尖上用雞羽為葆,就是扎上雞毛,以觀察風(fēng)的動靜;后方左邊立著一個人,捧著寶劍;前方右邊立著一個人,手里也挑著長竿,竿上系著一條七星號帶,以表示風(fēng)的方向和強(qiáng)弱;后方右邊站的人手里捧著香爐。七星壇下還有二十四個兵士,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在四周環(huán)繞。
諸葛亮詳細(xì)為魯肅解釋一遍,魯肅佩服不已:“諸葛先生,我以為借東風(fēng)只是妄談,但此番看了圖紙,又聽了先生一番解釋,真是大開眼界。奇門遁甲之術(shù)果然玄妙異常。你放心,我一定安排好士卒,聽從先生調(diào)遣。”
魯肅很快便令人去準(zhǔn)備一應(yīng)物事,并調(diào)用了五百士卒建造七星壇,不過短短三日功夫,七星壇便已建好。
十一月二十日甲子辰時,
諸葛亮換上道袍,道:“子敬,我今日便借東風(fēng)。請你立即回營,讓大都督調(diào)兵遣將,東南風(fēng)起時便是大破曹兵之時,萬萬不可有誤!”
“孔明先生,能否破曹在此一舉,就拜托你了。”魯肅深深一躬。
“嗯,”諸葛亮道,“子敬請回,這里交給我了。”
魯肅辭別諸葛亮,回去面見周瑜。這邊諸葛亮傳令,讓這一百二十名軍校換好衣服,每人按照自己的方位站好。
諸葛亮沐浴齋戒,身披道衣,光著腳,披散著頭發(fā),走到七星壇前。諸葛亮傳令:“所有的將士聽著,不許擅離方位,不許交頭接耳,不許失口亂言,不許大驚怪。誰要違反了我的命令,借不來東南風(fēng),可別怪我手下無情,定斬不赦!”
一百二十名軍校齊聲喊道:“謹(jǐn)遵先生之命!”
一切安排妥當(dāng),諸葛亮緩步登壇,然后焚香于爐,注水于盂,仰天暗祝,念念有詞。旁邊士卒聽著,覺得諸葛亮話語奇怪,可誰也聽不出來他嘴中念的到底什么意思。
其實,連諸葛亮自己都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反正嘟嚕了半天,旁邊的兵士以為自己跟蒼天祈求東南風(fēng)呢。諸葛亮隨后慢慢走下七星壇,到帳中休息一會兒,讓一百二十名軍士倒班兒吃飯。這些士卒知道此事關(guān)乎東吳安慰,連個噴嚏都不敢打,精神高度緊張,就盼著東南風(fēng)起。可諸葛亮一天上壇三次,下壇三次,不見風(fēng)起,這些兵士都著急。
再魯肅回到大營,周瑜和程普早已升起大帳點將,三江口體將士嚴(yán)陣以待,就等著東南風(fēng)起。魯肅先將諸葛亮設(shè)七星壇借風(fēng)之事情稟報給了周瑜。周瑜立刻命黃蓋準(zhǔn)備二十只火船,船上裝滿蘆葦、干柴,里邊灌滿魚油,在上邊鋪上硫磺焰硝引火之物,然后蒙上青布,這些青布都用油浸了,即使經(jīng)歷了風(fēng)浪,見火就可燃燒起來。
船頭上插著青龍牙旗,這是事先跟曹操聯(lián)絡(luò)的暗號。
黃蓋這船并非是一般船只,而是依照公輸羽送來的圖紙重新打造而成。船頭都有一顆大釘,釘子前頭有尖兒,尖兒上還帶著鉤。這些船去撞曹操的船時,只要撞上,船頭這些特制的大釘子扎到曹操的船上,再一鉤,曹操的連環(huán)戰(zhàn)船就無路可逃了。
在每只火船的后邊,還拴著一只快船“走舸”,船體輕靈,用來運輸士卒。一旦燒起了曹操大船,“走舸”便能脫離大船及時加入戰(zhàn)斗。
另一方面,讓甘寧和闞澤嚴(yán)密監(jiān)視蔡中、蔡和,防備他們給曹操通風(fēng)報信。
東吳精銳盡出,長江南岸布滿戰(zhàn)船。整個水寨、旱寨,上至都督,下至士卒,各守其位,誰也不許亂走亂動,氣氛緊張。
周瑜猶自不放心,還下令眾軍備好干糧水袋,不許造飯,一旦東南風(fēng)起,便馬上出擊。整個江東大營磨刀擦槍,殺氣陣陣。天地肅殺,所有人眼睜睜地仰望天空,看著身旁的旗號,等著東南風(fēng)。
“報!”探馬到中軍大帳,跪地報道:“主公已經(jīng)親率大軍,在三江口之南扎營,以待大都督佳音。”
周瑜點頭道:“好,知道了。”
接著又有人報:“陸遜率領(lǐng)精兵一萬,離三江口八十五里已扎下水師大營,準(zhǔn)備隨時接應(yīng)。”
周瑜再次道“知道了”。
周瑜畢竟是三軍統(tǒng)帥,盡管此時沒有絲毫東南風(fēng)的征兆,但依然鎮(zhèn)定自若,站在帥字旗下,盯著眼前的旗號,就盼著旗角和飄帶飄起來,刮起東南風(fēng)。
可旗角跟飄帶紋絲不動,就是稍微一動,也是西北風(fēng),不見東南風(fēng)。江東的三軍從初更盼到二更,二更盼到三更,沒有動靜。周瑜身披掛,躺也沒法躺,坐也沒法坐。周瑜急了。拉著魯肅走進(jìn)帳中。
“子敬,諸葛亮是不是騙人呢?”
“不會吧。據(jù)我觀察,諸葛亮此人雖然看上去不太靠譜,但沒把握的話,他絕對不;沒把握的事,他也絕對不做。”
“子敬,你也太相信諸葛亮了。這隆冬季節(jié)只有西北風(fēng),哪兒來的東南風(fēng)?”周瑜嘆息道。
“大都督,切莫要著急,等等再看。”
兩人正之間,忽然大營外襯鈴一響,風(fēng)來了。
周瑜慌忙起身奔向帳外,只見帥旗在猛烈的寒風(fēng)中嚯嚯作響。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