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 夫妻又開始拌嘴了,朱四笑道:“得了吧你,不知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么,這都是老朱家的門風(fēng),你總會適應(yīng)的。咱們家不缺木匠、不缺守財奴、不缺愛使喚槍棒的皇帝,單単少了你口中的詩禮傳家。大宋的趙姓官家到是詩禮傳家,最后徽欽二帝還不是被金兵抓回東北老林子里圈養(yǎng)了起來。同樣是末代皇帝,漢唐的末代皇帝到了大臣和宦官的手里那都是被人家折騰的死去活來的,可你看看咱們朱家的皇帝,幾乎每一個都能折騰得那些大臣和宦官們死去活來的。”
蘇裴帶著妥協(xié)的意思道:“好好好,咱們朱家的男人都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成了吧,妾是想讓你管一管炫兒,你卻在幫他話。”朱四也自我解嘲的:“哈,當(dāng)然了,總是把大臣和宦官們折騰的死去活來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兒。”蘇裴又:“算了,妾是管不了這個孩子了,剛剛想一兩句,當(dāng)?shù)膮s把老朱家的門風(fēng)搬出來彈壓。”
朱四:“朕是在跟你們一個朱家人的特點,咱們老朱家從來都是不喜歡聽他人擺弄的,其實咱們才是中華歷史最尚武的皇族,比起大秦的嬴氏來也不承多讓啊。來就連朕的那位木匠皇兄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不單一手好木工做的已是極致,皇權(quán)更是把握的牢牢的。那魏忠賢世間號稱‘九千歲’,可他就算是九千九百歲,到頭來也還只是個隨時可以被殺掉的奴才。”
每到有話題需要爭論的時候,其實最有興趣的是穆清,蘇裴總是會讓著朱四,而穆清更喜歡的是刨根問底。這時,在旁邊一直做聽眾的穆清笑盈盈的問道:“四郎,您天啟皇帝是個好皇帝?那他老人家的謚號為什么會是‘熹’呢?而且據(jù)他是個從不讀書的,被稱為文盲也不為過。”
看到朱慈炫早就飛的無影無蹤了,朱四便色瞇瞇的把穆清摟過來,上下?lián)崦骸斑希瓦B這許久以前的皇家的秘史你也知道些?朕的那位皇兄啊,確實是個文盲,大臣們的奏折從來都是讓別人給他讀的,他自己就幾乎從不動筆,只動鋸子,可也沒見他把誰一鋸子鋸成兩段兒啊?”
看著她們幾個都聚精會神的聽,朱四不由的來了興致,摟著穆清坐在自己腿上,同媳婦們侃了起來:“朕這么跟你們吧,天啟爺應(yīng)該不算是個好皇帝,但是如果他再長壽一些,大明也絕不至于那么快亡國。其實咱們老朱家的樂子事兒真是多了去了。就這位皇兄的故事吧,話有一天,幾個海外番邦來朝,紛紛進貢了許多金玉器玩,并各自都列了長長的幾張貢品單子呈上。那一天可是個大朝會啊,咱家的文武大臣們少也有千八百人吧。藩國的進貢單被呈上來后,先到了魏忠賢的手里,結(jié)果魏忠賢一個大字兒也不認(rèn)識,就鄭重其事的將單子送到了咱皇兄的面前。可皇兄也是倆眼一抹黑,他也不認(rèn)識,又看到那魏忠賢的氣色凝重,就以為是番邦下的戰(zhàn)書呢。結(jié)果把貢品清單甩了一地,然后就拍案而起呀!大怒著:‘汝等番邦國,好沒道理!何敢欺朕?明日便揮師討伐爾等不臣!’給那些國的來使都聽傻啦,也嚇壞了,趕緊的跑回家又把貢品增加了許多。他們都認(rèn)為咱的皇兄高明啊,這索賄要是都到了這個份兒上,那也是沒誰了。可大臣們都知道皇帝和九千歲不識字兒啊,可是誰又敢捅破呢,最后都只是眼睜睜的看著皇兄又發(fā)了一筆橫財,而且這財發(fā)的好沒道理。”
看到朱四心馳神往的樣子,幾個媳婦都齊齊的投來鄙夷的表情。穆清摟著朱四的脖子在他耳邊道:“婦寺竊柄,爛賞**邢,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朱四心中驚道:這些話應(yīng)該是《明史》里的,可《明史》是清初修訂的,里邊的話怎么會從穆清口里出來呢?
大概是一種巧合吧,于是朱四搖著頭道:“何可得哉?確實無可得哉,但是朕并不完認(rèn)同你剛才對天啟爺?shù)纳w棺定論。比如,孫承宗、袁崇煥、袁可立那都是天啟爺提拔的。孫承宗是大才,袁可立是鬼才,他們一個可為一國統(tǒng)帥,一個可以鎮(zhèn)撫一方。尤其是袁可立為登萊巡撫的時候,被毛文龍頗為依仗,如果沒有袁可立,就沒有毛文龍,也沒有大明火器的發(fā)威。那袁崇煥后來坐鎮(zhèn)寧遠,也是連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叫他守寧遠和山海關(guān),那是再適合不過了。雖然咱那位皇兄的**母客氏與魏忠賢玩兒對食兒,又禍亂了朝堂,然而孫承宗和袁可立作為天啟皇兄的兩位帝師,被皇兄重用為薊遼、登萊之兩大要地,足以明天啟皇兄還沒糊涂到家,還是有些識人用人的事的。”
因為剛剛穆清口中出了應(yīng)該是《明史》中對天啟皇帝的評價,所以朱四不能把對這句話的看法的更完整一些。然而明史中有三位大明重臣不被立傳,其中之一便是袁可立,歷史上水兵先習(xí)陸戰(zhàn)便是由他最初倡議的,縱觀袁可立在任登萊之時,對遼東開疆復(fù)土,打得老汗王多年不敢西進。另兩位不被明史立傳的人物都是和他有極大關(guān)系的,一位是劉興祚,那是愛新覺羅家的姑爺子,因為被袁可立招降了,所以清人覺得跌份兒不予立傳;另一位一定就是毛文龍了。而袁可立和毛文龍不被立傳,原因就在于大清皇家對他二人徹骨的仇恨。有袁可立和毛文龍在,八旗即使再勇武,對他二人的軍隊也是敗多勝少。別西進入關(guān)了,能否最終守住遼東都是問號。
筆者這么絕對靠譜,先不毛文龍和袁可立的戰(zhàn)功,筆者就為什么后金決定遷都后,會定都沈陽而不是大明的遼東首府遼陽。有一種傳言沈陽城是建立在一個大烏龜?shù)谋成系模蜿柍堑臇|塔、西塔、南塔、北塔就是這只烏龜?shù)乃闹荒_,是當(dāng)時的堪輿家謀劃,清太宗皇太極下旨建造的。然而現(xiàn)代地質(zhì)學(xué)家勘測也確實如此,沈陽城地下的地質(zhì)結(jié)構(gòu)確實是一顆巨大的巖石。然而遼陽距離沿海的距離太近,明軍海上的威脅。然而即使是沈陽,皇太極也是在數(shù)次被罷官的袁可立死后的次年,即164年才敢于遷都,而此時,毛文龍也已經(jīng)死了五年。然而來自海上的威脅,依然是后金不肯定都遼陽而最終選址沈陽的一大原因,至于錦州與遼陽距離過近也算一個原因吧。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