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戰士們走到了對面,不見問候,只有長矛與刀盾在交談著;一桿桿軍旗挺拔在虛空之中,算沒有風吹,也會在那高處獵獵作響;將軍們騎著駿馬,揮舞著寶劍,在高聲喊著自己都聽不見的話。這里的一切都在慢慢的戰斗,慢慢的死亡。死去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存在的生命又終將死去。這是一個悖論,如果人們在這個悖論中求生,得到的只是在嘲笑中死。如果人們想死的高傲些,可死去了的高傲誰又愿意記得?
此時的筆墨,究竟是在書寫嘲笑還是在書寫靈魂?兩個軍隊、一個民族,明軍絕大多數是漢人組成的,八旗漢軍絕大多數也是漢人組成的,哪怕面對的是滿洲八旗,還不一樣是同根同種?可戰爭卻是仇恨和利益組成的。明軍中那些曾經的起義軍背負著仇,這樣背負著、砍殺著被他們仇恨著的人;清軍中那些被人仇恨著的人,為了利益和自保,也在力砍殺著自己面前的敵人;敵人與敵人間都相互藐視著對面的正義?芍圃炝顺鸷、滿足了利益、吹噓了正義的那些肇事者在哪呢?他們連看一看這場廝殺的時間都沒有。他們沒有這樣的興趣,也許他們此時的興趣是在忙著制造另一種仇恨。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他們應該正忙著滿足其他的利益、吹噓新的正義。
生不如意常*,人生總被訴成一段痛苦的記憶,也許痛苦了,才是經歷了?墒钦l又能想過,痛苦到底是我們此前的人生造成的還是我們每個人對自己日后的奢望造成的?
這場戰斗里的走卒或許希望成為大將軍,還有的可能希望自己成為無敵大元帥,比如王進才自吹的七十二路明軍大總管、或是孟喬芳自吹的——二百五十路大巴司機兼職‘追星逐日、降妖伏魔、威震南七北六一十三,手捧寶塔托著天!@塵世間的名與利,難道不是一個笑話嗎?
只是在笑話里,被嘲笑的永遠都是別人;只是他們誰也不知道,他們都只是一只又一只的蛐蛐兒,在玩家雕工精美的盒子里戰斗至死。蟋蟀們肯定不希望有人這么評價,他們會自己是為了大清的江山或是大明的皇帝?扇藗冇謺䥺,大清的江山究竟屬于誰?大明的皇帝又該是誰?
也對,大清的江山屬于大清的人,大明的皇帝是朱四---而朱四,也只不過是一只錦盒中的蛐蛐兒罷了。所以既然是錦盒中的蛐蛐兒,必須認真的、勇敢的掐架,生命不息戰斗不止。所以既然是戰斗,總會分出勝負,結果不論你肯不肯接受都不重要,實力接受了這份結果,那一切k了。可這次的實力好像在別人那里,所以哪怕明軍這次確實想在揚州城外、史可法的陵前為那些曾經被清軍屠殺了十日的揚州百姓報仇。
實力是決定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首先不得不正視清軍實力的是王進才所在的左翼,他的正面是李國翰的兩萬遼東精銳。而李國翰的正面,卻是王進才手中由起義軍組成的明軍。這些明軍相對于這個戰場來,只能用面團來比喻,**一下面團能否看出來出手的人是普通公民還是內家高手?答案很難回答。
而這些戰斗力低下的明軍不要面對兩萬遼東兵了,憑著李國翰手中那兩把黑旗雙刀的左右翻飛,出現在他眼前的這些明軍只能接受兩種命運,要么從天上飛--被砍的、要么從來路跑--被嚇的。難道明軍有這么多人,真的阻止不了嗎?是的,從這個戰場上明軍所具備的生產資料來看,能阻止李國翰凌虐的,應該只有大炮了,可城外的炮手已經都被趙光瑞的一萬騎兵殺光了。如果沒有了大炮的火力投射,明軍只能寄托于自己的陣營中能出現一把更重的刀和一個更猛的人。
不太好萬箭齊發這種事兒,據當年袁督師曾經在北京城外大戰過皇太極,那場大戰也據持續了一整天。然而袁督師都被清軍的弓箭射成刺猬了也沒死。筆者也不認為袁督師是什么絕世高手,他最初的身份是一個來自南方某地的老學究,可是人家是督師啊,督師的裝備那都應該是頂配,盔甲的防御力那是嗷嗷滴強吧。可等到袁督師得勝歸來,脫掉了一身盔甲,被土籃子從城墻上吊回到北京城內之后,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了。
袁督師的死可以足夠證明兩點:第一是,好盔甲可以保命,第二是,堡壘總會從內部被攻破?涩F在穿著重甲騎上戰馬的大內高手李國翰不是什么堡壘那么簡單了,他簡直是一輛重型坦克。而他眼前出現的明軍更像是拿著雞毛撣子在為他拂去盔甲上的塵埃。是替李國翰撓癢癢都是在夸這些明軍呢,因為他們根找不準李國翰的笑點。
兩國的統帥——多爾袞與朱四,賦予最初來到這個南直隸戰場上的明清兩軍各自的使命,是試探與吸引敵人火力的。在這一點上上,無論是左夢庚還是王允才和王進才,都已經做的很好了。多爾袞的主力大軍與南直隸僅僅相隔一條黃河而已,而大明的主力部隊也大部分都集中在九江以東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隨時都可以順著長江直下南京和揚州。
如果不是多爾袞的顧慮更多,這里應該有一場約定俗成的世紀大戰的,可是代替多爾袞來到這里的卻成了不倫不類的李國翰與孟喬芳。這讓明軍的主力不太好暴露,李國翰與孟喬芳雖然戰力較強,可對于整支明軍的主力部隊來,他們似乎還不具備讓自己出動的價值。
多爾袞不敢來,明軍主力不愿意來,揚州城外只能出現如今這樣的畫面了。戰場上明軍中的所有將軍,甚至包括朱四人都是武功平平、資質平平、履歷平平,沒有人能出現在李國翰的面前,并且同李高手大戰數百回合?峙略谡麄明軍的將軍序列內,大概也只有郝永忠、李定國、劉文秀和高必正李錦等人具備這樣的實力。
然而是這樣一群平庸的人,正在為史可法、為昔日的揚州之戰正名。(83中文 83)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