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 近五十萬人的巨大戰場,散盡了硝煙后,風景依然是美的,只是這種美也只是一種凄美。三月的揚州,瘦西湖的煙花歌舞,該映襯在碧空萬里之下。然而長江之水卻卷走了人們的遐想,只留下一片肅殺之氣,埋葬成一片又一片的荒冢。走在這樣的揚州,朱四那里還會有心情去欣賞歌舞呢?更何況如今瘦西湖上的歌舞也早已落幕,換成那些妓子樓船破敗的停靠在凄涼處。
戰爭也和那曾經的歌舞一樣,雖然落幕了,但是依舊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朱四和剛剛一起戰斗過的戰友,陳友龍、王進才、王允才等人去了廣儲門外的史公祠,又在一條廢棄的樓船上擺好了酒席,準備在這湖光山色之中為清軍的再次遁去的慶祝一下。卻不料幾個人都被這揚州的見聞和景色中的凄涼所感染了,想要慶祝的心情不知所蹤,祭奠的酒和話語卻一次次的撒向了湖中。祭奠過亡靈后,酒杯卻再也端不起來了,幾個人枯坐在船中,心中的倔強與不甘則涌上心頭。
“圣上,此戰我軍以兩倍的兵力,背靠堅城應戰,卻險些落得個慘敗,而后又讓建奴大搖大擺的走掉了,臣真的是有些想不通!”王進才第一個打破了沉寂,他想要為這場會戰的結果找到一個原因。朱四想了片刻,要知道這樣的原因真的是不太好總結的,但是作為大明的掌舵人,朱四必須為國家的過去和未來做出一番總結,他有義務回答臣下心中的疑惑。
“朕自登基以來,面對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再記憶起昔日大明的強盛,也總是想不通。但是回憶過去只是一種慰藉人心的方式,朕和你們,還有我們的大明終歸要面對這個現實。我們要做的更應該是在現實中求生,在未來中找到一條讓大明重新崛起的道路。多年來,朕一直在認真的分析著清軍自打入關以來對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南明弘光朝、隆武朝、魯王還有對我們的數次南侵的所有相關戰役戰略的用兵部署。最后朕總結出了一個關于清軍作戰的主要習慣和方式,這個習慣幾乎同當年成吉思汗滅金的方式如出一轍。他們把己方處于人數上劣勢的主力部隊縮成拳頭藏在背后,然后用漢軍作為偏師向對手的防守薄弱區域實施掃蕩,或迫使對手龜縮到重要城市或必爭之地去防守、或迫使對手主動出擊尋找他們決戰。可他們的敵人無論是做出哪種選擇,最后都避免不了覆滅的下場,首先分兵防守主要城市和必爭之地會被清軍主力形成的拳頭各個擊破,這個可以參考清軍滅弘光朝以及蒙古對金朝北京和開封的作戰。如果對手出動主力尋找清軍進行決戰,那么他們也將在清軍精銳騎兵的攻擊下,落得個想跑也跑不掉,想打卻追不上的下場。這種戰例可以參考清軍與李自成的山海關之戰和清軍與張獻忠的鳳凰山之戰,蒙古與金的野狐嶺大戰和三峰山之戰。”
朱四出這些戰例,顯然王進才等人未必都知道,甚至應該聽都沒聽過,但是他們卻認真的在聽,努力的想,他們都希望能夠找出面對清軍時可以戰而勝之的法寶。
朱四繼續道:“怎么樣針對蒙古和滿洲軍隊的特征設計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斗爭策略是戰術上我明軍與敵人作戰的勝負所在;怎么深刻理解我們民族的優點和劣根性也是我們能夠屹立不倒的關鍵。然而朕還想讓大家認清楚我們在此前都做到了什么,從永歷二年初至今的數次作戰中,雖然每次戰役都令我軍損失慘重,可為什么我軍的主力卻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失呢?這是我們做到了的,我們雖然每次戰役都會有很大的損失,但是我們每次戰后都仍有足夠的實力同建奴繼續對抗。能保持這樣持續戰斗力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每次戰斗的初期,我軍的主力都令清軍無所尋覓。所以我軍還能夠在戰后一次次的擴充后,戰勇,總兵力也在一直不斷的增加。如果眾卿能夠稍微細心一些會發現,其實我們一直都在用建奴的作戰方法在同建奴作戰,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敵不動我動,哪里的敵人虛弱打擊哪里;敵若出擊,我留出一個寬大的戰略縱深,消耗、分散敵人;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為得失,不以一戰的勝負為勝負;將戰術重點放在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調動敵人為輔之上。雖然損失的兵力仍然巨大,卻總好過被建奴滅國的下場,也許這也是現實條件下我們能夠選擇的與建奴斗爭的最好方式。而這樣戰術的運用,敵我兩軍所應具備的基礎卻并不相同。我軍對于這種戰術的成功運用,必須建立在自身整體的軍心、民心團結穩固的基礎上,并以政府強大的向心力和財政力為依托,逐漸提高軍隊自身的戰斗力和規模,逐漸扭轉敵攻我守的戰略局面。”
到這里,朱四顯然已經有些心潮起伏,他起身來到了窗邊,憑欄遠望,做指點江山狀的:“淮揚會戰也再次暴露了我軍由于缺乏騎兵部隊,在野戰中所體現的劣勢,王允才和王進才兩位將軍幾次都差點兒面臨被孟喬芳和李國翰殲的命運,若不是背靠著揚州城,又有城內的援兵接連而至的話,軍覆滅將難以避免。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好的方面,首先是看到了我軍主力雖然經驗還有欠缺,可戰斗力切實的提高也是不爭的事實。若不是御營在這次戰斗中的關鍵作用,只怕最后的傷亡數字遠不止873人。正因為這樣,我軍如今的戰斗力也給朕接下來的戰略規劃提供了信心依據和技術方案。在朕的心中,從此以后的戰爭,才是真正事關我大明與大清兩個勢力生死存亡的戰爭。因為過去的危機只屬于我大明一個方面而已,可從此以后的危機也將同時屬于敵人,了這么多朕也是想讓眾卿知道一件事情,那是我們的這場面對當世最強大敵人的真正戰斗才剛剛開始”
統兵大將們聽得愈發認真,朱四的話題也愈發沉重,沒有一個民族愿意提及自身的缺點,怕被敵人深刻分析并且利用也好;民族自身的驕傲與自尊心也罷。總之可以華夏民族是這個世界上最有資格驕傲的民族,但是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一件事物是完美無缺的。所以話題到了最后,朱四也只有不得已的道:“朕登基以來,指揮了數次關系大明存亡的戰役。可要問哪一次戰役令朕反思的最深,朕會告訴所有人,是淮揚會戰。雖然這場戰役至今還遠未結束,還有南京等待我們去收復。但是今日在史可法的陵前,朕有一些話不吐不快。”
話到此處,朱四又向大地拋灑了一杯酒。然后道:“在華夏的土地上,禮教已經興盛了數百年,然而大家考慮過沒有,我們如何丟掉的漢唐遺風?是因為游牧民族掌握了生產技術,懂得了如何使用鐵器和馬鐙?還是因為我們崇文抑武?從戰術上來,在朕看來,兩宋時期帶給我們的屈辱,大體都是因為軍制問題,也是我們民族性的缺陷。我們這個民族一直以來都是宗法社會,以至于我們經常是勇于私斗,怯于公戰。所以朕以為,唐朝中后期取消府兵制是錯誤的。縱觀此次淮揚大戰我們也能夠看到,義軍雖然有心報國,但是他們長久以來被宗族、父兄做主的事情太多太多,磨滅了我們這個民族原一往無前敢于擔當的精神。我們如何將這樣的一個民族帶向強大?也許只有經由我們的帶領,讓百姓們自發的去保護自己的利益才可以實現。如果四萬萬漢家子弟能夠像保護自己的土地一樣保護自己的國家,我們何至于被一百萬蒙古人,四百五滿洲人所擊敗?戰爭的勝負取決于人和,揚州一戰已經告訴了我們,犧牲者的亡靈還不足以讓一個民族同仇敵愾。只有當大明百姓都能鼓起勇氣,將生命的價值等同于國家的興亡,大明才能真正的存續千秋萬代。朕最后還想一句話,武器裝備和戰斗力的優劣都是次要的,只有民的戰斗意志和決心才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