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庚在汴梁不認識什么人,張叔夜給了他另外一份任務,去襄陽面見李綱,服他支持太子即位。與他承擔類似任務的,還有張仲熊去西面范致虛部,張伯奮去東面至今沒動靜的東道總管朱勝非處,劉子羽則去拜訪宗澤。
呼延庚回到張崇家中,向張崇講述了張叔夜的決定,問道:“兄長,你真的不在勸進表上列名嗎?”
“我不列名了,我們家有你成為太子的心腹,已經足夠,我可以安心的做一個學士,做一個直臣,萬一被康王翻過局面來,也有一個挽救的余地。”
張崇頓了頓,又:“你們要注意鄭太后!
“兄長何以教我?”
“官家尚在人世,朱皇后便棄之,另立新主,雖有種種權變處,總歸以妻代夫,不合禮制惹人非議,若是此事有太后主持,便會一些阻力!
“那如何去勸鄭太后呢?”
“你去見圣人,讓她如此這般……”
“我未必見得到圣人啊。”
“呵呵,為了太子的皇位,她必見你。”
呼延庚接著了要去見李綱的事情,張崇道:“這件事情你要心了,李伯紀素有官聲,而且無論誰為皇帝,李伯紀都是當然的宰執之一,你一定要把他拉過來。”
“李少常素來剛健,只怕不好勸。”
“李伯紀這樣的名臣,極有主見,你是勸不動他的,只有如此如此……”
第二天早上,呼延庚便道宮門去求見,現在宮中戍衛是徐寧總管,見是呼延庚求見,便請內侍為他通稟了。朱皇后又在睿思殿隔著屏風召見呼延庚。
呼延庚到了殿中,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開口,然道,我們要擁戴你兒子當皇帝,鄭太后這個難關,你要搞定?隙ú荒苓@么嘛。
朱皇后等了一會,見呼延庚沒有動靜,偷偷的透過屏風木板上的縫隙望了一會呼延庚,輕聲問道:“呼延庚,金兵都退了吧!
“是,都退了!
“張相公、王節帥、折相公、劉知府安好?”
“都安好!
“呼將軍家中可安好?”
“謝圣人垂詢,她們都好。”
“庶康,你找我何事?”見呼延庚回答得這么木然,朱皇后終于忍不住了。
“呃,特為太子登基事來!
“昨日張相公已經提過了,庶康,我們之間話可以爽直些。三請三讓,總要一步步來,是張相公讓你帶話嗎?”
“不是,是末將想建議圣人,請鄭太后出來主持公道。”
朱皇后長年在深宮中,這類宮斗的心思一點就透:“好主意,我知曉了,庶康,你有心了!
呼延庚道:“太上皇北狩,鄭太后最擔心的便是往后沒了依靠……”他想建議幾句,朱皇后咯咯咯笑了起來,打斷他:“你們在宮外亂猜,聽起來真有趣。慈圣的心思,我比你清楚,我自會請她站出來,你放心吧!
“末將獻丑了,圣人沒有別的事交代,末將就告退了。”
“稍等,你這次立下諾大功勞,要什么封賞?只要張相公肯報上來,宮都照準。你只管找張相公要。”
“謝圣人!
朱皇后等了等,沒聽到呼延庚再什么表忠心的話,便輕聲道:“庶康,愿你勿忘麒麟閣之約,去吧!
呼延庚又到樞密院,向張叔夜辭行,看張叔夜有沒有什么要交代的。
張叔夜嘆了口氣,遞過來一張軍報。
“致虛軍出武關,至鄧州千秋鎮,金將婁宿以精騎沖之,不戰而潰,死者過半。杜常、夏俶先遁,致虛斬之。孫昭遠、王似、王倚等留陜府,致虛收余兵入潼關!
呼延庚心想,前兩天聽范致虛收復潼關,感覺此人還挺厲害,沒想到被完顏婁室一支偏師殺得大敗,現在躲回潼關去了。
“洛陽我軍還未收復嗎?”
“叛臣高世由與完顏婁室一同棄城而走!睆埵逡沟溃骸拔乙颜埻豕潕浶迺环,讓彥修帶上,交給西河訪察使張灝。”張叔夜言下之意,范致虛已不重要,現在陜西實力派的代表變成了張灝。
呼延庚出了樞密院,叫上隨行的軍漢,打馬出城。
在路上他想:“張灝已經與另一個時空不同,至少從河東撈回三萬多敢戰的西軍老底子,張灝也有一份功勞,永興軍經略使范致虛戰敗,讓張灝的地位提升,而張灝對王稟又執子侄禮,看來范致虛之敗不完是壞事!
緊接著又責罵自己,怎么可以這么人行徑,宋軍的損失,就是絕對的壞事。
五天后,呼延庚正面迎上了李綱,原來李綱見到張叔夜派去的信使,便讓大軍慢慢起行,自己帶著親隨和衛隊,先行趕來,沒想到大家在官道上正面碰見。
“呼將軍,你是從太原沖殺出來的?”
“正是!
“快與我太原的情形。”救援太原失敗,一直是李綱的一個心結,他見到太原沖出來的人,便報了一線希望,期盼著真實的情形不像傳中那么慘烈。
呼延庚想起張崇對他的叮囑,李綱此人極有主見,要對他講實話,讓他認為擁立太子是真正的于國有利,讓他知道張叔夜、王稟都是國之棟梁。
“金賊圍太原八月,城中已經斷糧,軍民以老鼠、樹皮為生,戰馬只能吃樹皮和荒草。既便如此,也無一人要投降金賊。……太原城破,滿城軍民只有王節帥的數十人沖出重圍,其余數萬人都殉城了。”
李綱聽到這里,不由得嘆了口氣:“也是我李伯紀無用,空有二十二萬援軍,卻無統御之將,解不了太原之圍。”
“幸好汴梁有張樞密,王節帥主持大局。”呼延庚又講了汴梁的戰局,李綱和金兵交過手,自然知道能夠擊退金兵,張叔夜等人的功勞有多大。
“當時二帝棄城,張樞密當機立斷,擁立太子監國,總算穩住了滿城人心!焙粞痈_始講到正題。
李綱一拍桌子:“王宗濋這奸賊,官家真是被他誤了!
金兵第一次南下,王宗濋就帶著趙桓逃跑,被李綱攔回來了,結果這次王宗濋還是把官家給害了,李綱心中暗想,是不是天意如此,王宗濋就是來害趙桓的。
“請太子登基,勸進?”李綱聽呼延庚建議他勸進,盯著呼延庚上上下下看了一遍,呼延庚感覺像被兩道電光掃過。
趙桓對李綱是有知遇之恩的,但李綱沒有怫然作色,只是嘆了口氣:“唉,要放棄官家了,官家終被奸臣所誤,也是他自誤啊!
呼延庚什么話也不敢,李綱道:“先回汴梁,待吾面見張相公,再做打算!
呼延庚躊躇了一下,才道:“康王也要回汴梁了!
李綱一聽就明白了,張叔夜想在趙構回汴梁之前,將趙諶推上皇位,造成既成事實。如果要等李綱回到汴梁再商議,時間上怕來不及。
“康王、康王!崩罹V回憶著趙構的形象,他跟趙構接觸并不多。他現在腦子里反復思量,到底誰當皇帝對大宋比較有利。
呼延庚道:“末將聽御史中臣秦檜,太子與康王登基,各有三利!逼鋵嵑粞痈颓貦u沒打過照面,但分析皇位競逐的利害關系,這種奸臣形象還是秦檜擔任比較合適。
“秦檜?”李綱對秦檜印象還不錯,宣和年間,有一個剛從太學出去的官兒宋昭上了一道奏章議論伐遼戰爭的失策,受到朝廷嚴厲處分。引起了太學生的公憤。
秦檜也跟著聲色俱厲地譴責當道者“鉗塞言路”,表示要和太學生們共禍福。
所有的學官都與學生對立,只有秦檜明顯地站到太學生的立場上,這使他在同僚之間受到譏刺、指斥,日子不很好過,但因此獲得學生們更多的信任。也讓李綱注意到這個“同路人”。
“不知秦中丞各有哪三利!
“太子登基,名正言順,人心安定,此其一也;太子與皇后危難之時堅守汴梁,深得民心,登基順應民望,此其二也;太子幼年經歷危難,深知民間疾苦,有利于社稷,此其三也!
“不錯,太子登基,續正統、順民望、利社稷。的確有這三利。那如果是康王繼位呢?”
“俗話,國有長君,社稷之福……”
“呼將軍,你不用再了,李綱不樂聞也!崩罹V聽都不愿意聽了。當年太宗趙光義繼承太祖之位,隨后相繼逼殺了趙廷美、趙德芳、趙德昭三位潛在的皇位繼承人,這類事情,日常臣下們提都不會提,更遑論拿出來舉例。
呼延庚看到李綱這個態度,心里有數了:“李相公可再行斟酌,末將先回復張相公,李相公不反對立太子!
李綱笑道:“天家承續,豈是我等臣下反對得來的。”
“末將告辭!
呼延庚回到汴梁,向張叔夜稟報了李綱的態度。
又過了幾天,張伯奮、張仲熊都帶回了張灝與朱勝非的回信,張灝唯張樞密馬首是瞻,而朱勝非則,他和朱皇后是同宗,不便表態,不過,他也給了另一條消息,康王趙構先不到汴梁,而是去南京應天。
呼延庚記得在另一個歷史上,趙構也沒有回汴梁,而是把宗澤派到汴梁擔任東京留守。
求紅票、月票、收藏。祝大家除夕之夜闔家美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