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聞所未聞的“共籌”與“義賣”等賑災計策的一一落實,經過國子監大儒潤色過的災區百姓與旱情作斗爭的故事也是傳遍了大街巷,反響熱烈。
沒幾天,就募集到了一批災款,除此以外更有民眾聽除了捐錢也可以捐物資來幫助災民,積極性更是空間高漲,相互之間呼朋引伴尋了家中不少衣物棉被等東西,將雙手塞的滿滿當當,一大早就去衙門排隊捐助。
細細算下來,短短數天的功夫籌集到的賑災物資與款項數目之大讓景和帝與負責募捐的官員都笑得合不攏嘴,再加上秦曜幾名朝中肱骨帶頭捐了俸祿,也競相引得不少王公貴族紛紛傾囊相助,著實解決了國庫空虛這一燃眉之急。同時關于提出這賑災妙法的陳寶兒也成為了近期街巷坊間最新的談資。
“那陳大姑娘當真是一個妙人,這種新奇的法子是怎么想到的?到底是貴人,這腦袋瓜跟咱尋常老百姓到底不一樣。”
“這陳寶兒就是之前聽風明月樓的花魁寶兒,早年流離失所最近才被找了去。這跟貴人不貴人沒關系,人家來腦袋瓜就好使,你看那青
樓自從更名后生意不知好了多少,都是這寶兒姑娘的主意呢!”
“哎呀,真了不得啊。”
“那可不,寶兒姑娘之前以一己之力將那倚翠樓(聽風明月樓)的生意起死回生,現在又替咱大周做了這等好事,這等心善有聰慧的女子當真是奇人啊。”
“是啊,這次要沒了她的法子,指不定會如何呢……”
悉悉索索又是一陣互相攀談嘀咕,諸如此類的話題已經成為京城里屢見不鮮的談資。陳寶兒的名字某種程度上比之前她在聽風明月樓當花魁時打出的名聲招牌還要響亮。雖然其中不乏拈酸吃醋的嫉妒之聲,但更多的仍然是贊譽有加的褒獎之辭。
常言道,者無心,聽者有意。剛才那兩名市井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熟不知被一旁心血來潮僅帶著高公公便微服私訪的景和帝一字不落聽了進去。
看著面沉如水的景和帝,高公公如坐針氈,心里為那二人出的話叫苦不迭:“什么叫‘沒了她的法子’,這讓陛下情何以堪吶!”
果不其然,景和帝淡淡的念了一句,“沒了她的法子,指不定會如何?”眉梢便是一挑,怒色不假于面,冷笑一聲,道:“看來朕在朕的子民眼里是這般不經用了。”
景和帝慣是個多疑的,平時最愛面子,如此明顯的吹捧之辭還的是一女娃,而現在的京城中的不少民眾儼然對陳寶兒反響熱烈的很,帝王之名向來是容不得他人置喙的,更何況景和帝就多疑的性子。
高公公早知會如此,心里也暗罵那些人沒個眼力見,這賑災計策若非后續有朝中眾多大臣鼎力相助,單憑陳寶兒一張檀口就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是怎么都不可能的事情啊!
他趕忙恭敬的側首,低聲勸慰道:“哪能的話,皇上您莫跟那些個粗人一般見識,他們不過是……”
景和帝不耐煩地擺擺手,“行了朕還不至于如此昏聵。”他笑了笑,眼底卻是森寒一片,看著不遠處仍在攀談的二人像是喃喃自語:“既然這奇人當如是,那便索性落實了罷。”
######
忠義公府秦家
上完早朝剛回到家中的秦曜再次將秦朝歌叫入了書房,秦曜用稀奇的目光上下掃視著秦朝歌,片刻后抵掌大笑,笑聲中豪氣頓生,一時震得秦朝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用“你不是傻了吧”的眼神望著他爹。
“仙樂什么時候成了皇上肚里的蛔蟲了,今天陛下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決定將那什么‘義賣’活動交給了陳德那女兒去負責。”
秦朝歌嘴角一抽,下意識覺得哪里怪怪的,這景和帝何時這般魯莽了,思慮片刻后她試探著問道:“陳寶兒被罵的很慘吧?”
按照她的想法,近期對于陳寶兒的捧殺一定會引得景和帝的不喜與猜忌,屆時礙于自己的龍顏,景和帝多半是會借他人之口將后續部分賑災的工作下放給幾個世家,而對于這次賑災有功的秦、陳等世家定然會在內,并且景和帝多半會這些后續工作安排給他們這波年輕的王族世家子女,美名曰鍛煉,其實就是一種震懾手段。
做好了顯得景和帝慧眼如炬,做不好了只能明他們能力有限,比不得旁人,某種程度上來景和帝那股郁郁不平之氣也會消散。只是她以為景和帝會借他人之口含蓄地將這個工作安排下來,為何會直剌剌提出讓人看笑話呢?景和帝不會這么心眼吧,自己不能一個姑娘什么不好的話,就借著臣子的話頭聽著解解氣?
“陛下將陳寶兒大贊了一通后指名讓她去負責,你覺得讓一個女娃去負責這樣的事情有幾個老臣能看得過眼?”秦曜笑了笑,“最后當然是不行的,但陛下執意這般,所以最后的結果跟你爹當初建議的差不離,讓你們幾個輩去搞這什么‘義賣’,算是鍛煉。當然這后續的賑災款項……”頓了頓,望著秦朝歌的眼中飽含深意,“這后續的賑災的款項如何送到災民手里怕才是重頭戲。”
“爹爹您是想咱家分杯羹?”秦朝歌蹙起好看的眉,這后面賑災款必定會有人動手腳她是知道的,但前頭景和帝剛雷厲風行處置了一批貪官污吏,按理這事兒忠義公府最好是不要參手為好,橫豎出了事也怪不到她家人頭上。
秦曜點點頭后又搖搖頭,“陳家不能獨大。”
他這些天暗自調查了陳寶兒的底細,奇怪的是查出來的生平竟然跟陳德的一一對得上,嚴絲合縫的巧合讓人暗自咋舌。為官多年的直覺讓他覺得陳家背后貓膩頗多,甚至陳家還對他們忠義公府有著若有似無的窺探,他想不對勁,陳家這時候提出這聞所未聞的賑災方法的是造福百姓他是怎么都不信的。他與陳德同僚多年,屢有政見不合的時候,是以對于對方什么德行他也能猜個七八。提出這新穎的法子,前人聞所未聞,若想如何施行定是要問陳家的,若屆時陳家再表現好點引得景和帝龍心大悅,這后續災款的經手問題定也會讓他們負責。
這怕才是陳家的重點,他們對救災款的心思不純啊。
作者題外話:65更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