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文急急忙忙檢查了馬棚的偽裝,又潑了些泔水后,便想法兒混出了日軍包圍圈兒。
據吳培文多年以后回憶,當時他藏在了村外的一片林子中。而日人在村中尋他未果之后,便到那林子中去尋他。
實話,那片林子并不大,也談不上茂盛?闪钊瞬唤獾氖牵瑤资畟手持刺刀的日兵在那林子中足足轉了幾個鐘頭兒,卻愣是沒能發現僅藏在一顆大樹后面的他!
并且有一次,幾個日兵已然離他藏身的那大樹最多只有兩米遠?烧斈侨毡鴮⒁l現他之時,林子中卻是突然刮起了一陣狂風,且是瞬間將整個林子都刮得東倒西歪!
那幾個日兵大驚失色,便趕緊的轉身跑出了林子
一直在村外待到天色擦黑,吳培文才聽到了日人收兵的哨聲,于是他立刻跑回家中,且是直奔西屋馬棚。
謝天謝地,大鼎仍在。
此時的吳培文當場大嘆——“大爐有靈,天助我也。”
要知道,當時這吳培文早已做好了打算,即使被日兵抓住,他也誓死不會出那大鼎下落!也就是,當時那陣匪夷所思的狂風,從某種意義上講,便正是救了他的性命。
并且,時至今日,這吳培文老先生都仍對當年林子里刮起的那陣罕見狂風表示百思不得其解
這之后,吳培文花又大洋從古玩商處買了一個青銅器贗品,藏在自己家炕洞里糊弄事兒,以防萬一。
果然,不久以后,吃了聰明豆兒的日兵和偽軍又進村了,且是直撲吳家后院,扒開吳培文的睡炕,搶走了那個贗品青銅器。
但由于日人天性多疑,于是此時仍舊盯緊了吳培文的行蹤,想要繼續對他搜捕。
為了保護大鼎安,吳培文將大鼎秘密托付給自家兄弟,自個兒便遠離家鄉避難直到抗戰勝利才再次回到安陽。
英雄在民間,吳培文等鄉親為保護國寶,在吳家大院三次轉移埋藏地,以此免遭日寇掠奪,直至抗戰勝利!要如此義舉,也絕對算得上是民族英雄了
1946年6月,當時的安陽政府有一位“陳參議”打探到了大鼎的下落,于是他勸吳培文等人把大鼎上交政府。
吳文培等人深明大義,于是便積極響應了號召。
于是,時任安陽縣古物保存委員會主任陳子明和國民政府安陽縣縣長姚法圃帶著一班警察,將大鼎從吳家大院東屋挖了出來。
而這一事件則登載于當時的《民生報》:“7月11日夜派隊并商得駐軍X部之協助,至該村掘至終夜,于天明1日早晨將古爐用大馬車運縣存放古委會內。”此文中“古爐”即司母戊鼎。
后來,由曾任國立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倡議創建的國主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通過收購、撥交、發掘等渠道,集中國第一流珍品約二三十萬件,而這其中便包括司母戊鼎
1948年,大鼎在當時的首都南京首次展出,據記載,蔣委員長曾親臨參觀,于是這大鼎便轟動了整個南京城。
1949年國民黨撤往臺灣時,原有意將大鼎運往臺灣,但由于大鼎過于沉重,便流落在了南京飛機場。
幸而,大鼎后被解放軍發現,并再次將其轉移到南京博物院。
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建成,司母戊鼎便被從南京調往北京,成為鎮館之寶!
后來,這司母戊鼎便一直存于國家博物館,成為了我們國家的鎮國之寶!
5年,大鼎回歸安陽“省親”,已經8歲的吳培文站在殷墟門口,時隔59年終于再次與大鼎見面。
而吳文培老人一眼就認出大鼎來,且是瞬間潸然淚下。
“分別時兵荒馬亂,再見時國富民強!”老人一直覺得,自己保護了大鼎沒有落在日人手中,是他一生之中做得最有價值的一件事!
并且,就在那一天,作為大鼎的發現人和保護人,吳培文老人被特許可以撫摸大鼎!
對他而言,這絕對是一種無上的榮譽
二磊下意識的模仿著萬三那裝比的神態,且是一口氣比比了這許久。
不過,要二磊這故事講得還真是不錯,既通俗易懂,又提人精神,絕對比萬三所講的那些五毛故事來的精彩。
或許,這就是那靈異與科幻的區別吧。
“哦敢情這司母戊鼎的背后竟然還有著如此曲折的故事?”老張撫摸著那鼎足道。
“嗯沒錯兒,要這還只是這大鼎在近代所發生的故事。誰又知道在那茫茫的歷史長河中,這司母戊鼎的身上還有著哪些驚為天人卻又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呢唉?不對呀?!這哪是那司母戊鼎呀?!”二磊指著眼前這個大鼎突然道,意思是差點兒被帶溝里了。
的確,眼前這大鼎,高近五米,長近五米,寬度也要超過三米!
而那司母戊鼎,長11厘米、口寬79厘米,壁厚6厘米,連耳高總共1厘米
要這二者的規格兒,壓根兒便對不上號,且是差距相當大!
況且,人二磊剛剛得明白,那鎮國之寶司母戊鼎,眼下正保存于國家博物館呢!
也就是,眼前這大鼎,絕對不是那司母戊鼎
“可是這大鼎咋跟那司母戊鼎一模一樣兒呢?”老張仍是糾結道。沒錯兒,此時這大鼎除了規格兒之外,果真跟他那學美術課上的司母戊鼎的照片一模一樣。
“那這既然不是那司母戊鼎,又會是啥鼎呢?”萬三也是相當糾結的道。
的確,此時一行人似乎都對這大鼎的身份以及來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大師,他那雙手自始至終都未離開過這大鼎的鼎足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