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夜,童貫三人在黃杰的黃樓中混了餐吃喝后,便也各自散去。
不過,梁師成是打著跑屁顛屁顛的跑回皇宮給趙官家報信去了,而童貫和高俅卻是一前一后進了蔡京太師府的后門。
如今,在蔡京的書房之中,十數只南方進貢的香油巨燭火頭正旺,一個老仆手腳麻利的用銀剪將燭芯修過一遍后,便也迅躬身告退了出去,但見書房之中,卻是站著一人,坐著兩人,蔡京他老先生則是表情恬淡的躺靠在一張名貴金絲楠木打制的太師椅上。
“呵呵!此子看來果然深得了老夫豐亨豫大之學的精髓啊!”
老蔡京微微瞇著眼,神色間絲毫沒有因為再次背了個大黑鍋,不得不辭官告老的倒霉樣兒,這樣的黑鍋他又不是背過一次兩次了,早就門清兒。
只是,如今聽了童貫和高俅兩人帶來的消息后,他卻在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這先就是,“金玉會”果然夠隱秘,若非童貫和高俅登門來,他至今也還不知道有此事。其次便是那黃杰膽兒夠肥的,這才剛聽他在升平樓的國宴上,當著趙官家的面弄死了兩個金國來使,且其中一個還是正兒八經的副使,這才眨了個眼,跟著又弄出個“金玉會”,居然要用他當年收拾西夏的“老套路”來收拾遼國和金國,想想就覺得有趣。
當年老蔡同志收拾西夏的絕招,便是赫赫有名的“當十錢”!
“當十錢”最早是出在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4年),當時宋軍攻打西夏,陜西供應軍費不足,所以奏請朝廷鑄造大銅錢與平錢并行,大銅錢以一兌十,后又造折十鐵錢作為輔助。
從表面上看,這當十銅錢和折十鐵錢無疑是一項惡政。
先就是官府通過錢政改革狂占老百姓的便宜,當時民間的平錢重量約在1錢(5-6克),而一枚當十銅錢的重量約在3錢(15-18克)左右,至于折十鐵錢雖然分量更重一些,可鐵豈能比了銅的價格。
其次是這般不公平的貨幣制式改革也引了民間盜鑄盛行,這鑄造銅錢在當時也不算是保密性很高的技術,只要弄出個模具,用個炭爐都能將銅料化成銅水自行澆鑄,于是民間自然有聰明人大量的去兌換平錢然后盜鑄成當十錢大賺特賺,甚至很多時候因為工藝不過關的緣故,某些民間盜鑄的當十錢在品相上居然比官鑄的還要好,甚至還一度出現了假幣驅逐真幣的奇怪現象。
這是因為官鑄的當十錢以為要兼顧出模率、耐銹蝕和成品率的關系,在化銅澆鑄的過程中要添加一定比率的鉛和錫,而民間的盜鑄者多是弄個爐子就開干,化的銅料也多是暗中收來的銅幣和各種低價銅器和銅料,光是胡亂盜鑄就已經是一萬利的好事了,那還有什么心情來研究什么配方改良。
再,這種盜鑄的銅幣雖然在實際使用中更易起銹和損耗,比顏色不好看的官錢更不易保存,但私幣看起來就是要比官錢成色好,老百姓可不懂這其中的道理,就知道成色好含銅純,比官錢還要真。
至于拿回家藏在地窖里,過上幾年再拿出來時,這種私幣的銹蝕的程度會非常嚴重,甚至能把穿錢的索子都給蝕斷,但這有什么關系,叫人拿了藥水去洗洗不就行了。
于是后來錢法大亂,搞得老百姓民不聊生,朝廷經過頻繁調整錢法,方才逐步平息了錢法的混亂。
結果,到了蔡京為相時,卻再次提出并施行了采用陜西大錢的形制鑄造折十錢,而他明面上看似托借祖制,取得貨幣改制合法性,可實際上卻是悄悄對西夏展開了一場異常慘烈的貨幣戰爭。
當時大宋的官家趙佶剛剛上臺不久,西夏的李乾順也剛剛借助遼國的力量將自己的親娘梁太后一氏滅掉而親政,正欲改善和大宋的關系,便也聯合大宋弄出了一個“崇寧開邊”的新政來。
當初天安禮定元年(186)七月,老梁太后(李乾順祖母)和李秉常先后去世,李乾順即帝位,年僅3歲,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輔政。
李乾順的親娘梁太后因為家族遺傳的原因也是個狠人,當時與親兄梁乙逋依仗梁氏家族“一門二后”的威勢,對內擴大母黨勢力,牢固地控制朝政大權,還對李秉常舊時親信和老臣,都設事陷害,打擊排擠。
為了緩和西夏國內的經濟和民生矛盾,便也效法前朝,仍推行窮兵黷武的戰爭政策,用不斷地對宋朝的用兵,以轉移國內危機。
從大安十一年(185年)到永安二年(199年)的13年時間內,夏對宋朝動的大戰事達5余次,有的一年內達六七次以上。梁乙逋一邊頻繁進攻宋朝,一邊還同宋朝貢使交聘,往來不絕。他往往在集兵進攻宋朝時對部下聲稱:“我之所以連年興兵南下,是想讓宋朝怕我,想要為國家求得安寧啊。”
梁乙逋逐漸擅權,到后來逐漸展到企圖控制梁太后,甚至圖謀篡奪自己親妹妹的權,
西夏天祐民安三年(19年)十月,宋夏懷慶之戰中,梁太后親自領兵作戰,不授予梁乙逋的統兵權,梁乙逋心懷疑慮與不滿,遂更加緊了篡權活動。
到了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94年)十月,梁太后得到了梁乙逋陰謀叛亂的報告,她在皇族大臣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的支持下,逮捕誅殺梁乙逋及其家屬。梁太后消除異己勢力,親自掌權,挾持年幼的李乾順,繼續對宋朝用兵。
天祐民安七年(196年)十月,李乾順在其母梁太后的圣命下,侍母御駕親征,集兵號稱5萬,進犯宋朝的鄜延路,攻陷金明砦。此戰還把擄獲的宋俘獻給遼。
永安元年(198年)十月,梁太后又使李乾順認可,由她親率號稱4萬之眾與宋朝爭奪平夏城(今寧夏固原境),強攻十三日,城終未攻下,梁太后在糧草缺乏的情況下,又遭暴風襲擊,大敗潰逃。又派人向遼求援。
永安二年(199年),遼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權專恣,已經不得人心,不能給予支持,遂遣人至夏,鴆殺梁太后,命李乾順親政,時年16歲。(未完待續。)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