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張居正 正文 第三回 主事鉆營買通名妓 管家索賄說動昏官

作者/熊召政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第三回 主事鉆營買通名妓 管家索賄動昏官

    酉時剛過,掛在夫子廟檐角上的夕陽,已經一縷一縷地收盡了。秦淮河一曲碧波,也漸次朦朧起來。胡自皋坐著一乘四人暖轎,興沖沖地來到倚翠樓。

    自從燕王朱棣篡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把個皇城遷到北京。這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欽定的首都南京,便成了留都。但因為明太祖的皇陵在南京,龍脈之所出的安徽鳳陽也離南京不遠,朱家后代的皇帝,出于對祖宗的尊敬,至少在名分上,還是保留了南京的特殊政治地位。除了內閣之外,一應的政府機構,如宗人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國子監、太常寺、鴻臚寺、六科、行人司、欽天監、太醫院、五城兵馬司等等,凡北京有的,南京也都保留了一套。北京所在府為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為應天府。不過,北京政府管的是實事兒,而南京的政府,除了像兵部守備、總督糧儲的戶部右侍郎、管理后湖黃冊的戶科給事中這樣為數不多的要職之外,大部分官位,都形同虛設。由于實際的政治權力掌握在北京政府手中,南京的政府官員,大都是仕途失意之人,或者是為了照顧級別,安排來南京當一個“養鳥尚書”或者“蒔花御史”。盡管兩府級別一樣,但是,同樣品級的官員,由北京調往南京就是一種貶謫,由南京調往北京則被視為可喜可賀的升遷。因此,一大批受到排擠或者沒有靠山的官員都聚集在南京,盡情享受留都官員的那一份閑情逸致。

    享受閑情逸致,出門有禪客書童,進屋有佳肴美妾。對月彈琴,掃雪烹茶,名士分韻,佳人佐酒,應該是人間第一等的樂事。但官場上的人,除了白發催人晉升無望,或疾病纏身心志頹唐,一般的人,又有誰不想奔奔前程呢~務之暇,可以由著性子,怎么玩得開心就怎么玩。話又回來,當官沒撈到一個肥缺,又哪有錢來玩得開心呢。就為著這一層,南京政府里頭的官員,大都削尖腦袋,使出渾身解數鉆門路巴結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權有勢的大臣,以圖在省察考核時,有個人幫著話。常言道人在朝中好做官,椅子背后有人,就不愁沒有時來運轉、升官坐肥缺的時候。

    眼下這位走進倚翠樓中的胡自皋就正是這樣一個人。今晚上,他準備在這里宴請京城里來的一個名叫徐爵的人吃花酒。

    胡自皋現任南京工部主事。他是嘉靖三十五年進士。合該他走運,甫入仕途,就被任命為戶部府倉大使。別看這個府倉大使,雖然官階只有九品,卻是一個天大的肥缺。大凡國家一切用度,如永安南邑等州的銀貨,云南大甸等州的琥珀、癟和象牙,永州的零陵香,廣州府的沉香、藿香,潤柳鄂衡等州的石綠,辰溪州的朱砂,楠州的白粉,嚴州的雄黃,益州的大黃白麻紙,宣衢等州的宣紙,蒲州的百日油細薄白紙,河南府的兔皮,晉汾等州的貍皮,州的竹管,涇州的蠟燭,鄭州的氈,鄧州的膠,虢州的席,州的麻,凡四方所獻金玉珠貝珍奇玩好之物,都得由他這個承運庫大使驗收入庫。他各地繳納的貨物合格,那就百無一事。他若挑肥揀瘦,偏要在雞蛋中尋出氣味兒來,得,你這貨物就交不出去。須知一州之長,除了守土安民的職之外,第一號重責,就是按規定每年向朝廷交納這些地方上的珍品出產。一旦這些貨物不能按質如數交納,等于是違抗君命,你這頭上的烏紗帽還戴得安穩么?因此,為了上繳貨物能順利驗收,各個州府前來送貨時,都要預先準備一份厚禮送給這個府倉大使。胡自皋在這個肥缺上干了數年,等于家里開了個錢莊,連解溲的夜壺,都換成了一把銀制的。手頭有錢,就好照應人。他使出大把大把的銀錢,把個戶部和吏部的頭頭腦腦們招呼得服服帖帖。隆慶元年,又升遷到鹽運司判官的任上,這又是一個肥得流油的差事。但天有不測風云,正當胡自皋官運亨通大扯順風旗時,卻沒想到母親病逝。按明太祖訂下的律條,父母雙親去世,官員必須卸職回老家丁憂三年。胡自皋回到鄉下守制,好不容易捱過三年,回到京城,上吏部等待復職。不想這時候,家鄉的縣太爺給他奏了一上來,他守制時違反天條,居然和族中子弟飲酒作樂,還吹吹打打納了一個妾。這樣不守孝道,哪里還能復官?這真個是禍從天降,但責任還在胡自皋自己。他自恃京官出身,又有的是錢,回到家鄉守制,然不把縣太爺放在眼里。他不主動去縣衙門拜訪不,縣太爺來看他,他居然當著族人的面,數落縣太爺的不是。不怕對頭事,就怕對頭人。因此,當他回京時,縣太爺便奏上了這么一個兒。在以孝治天下的明朝,這可是一件十惡不赦的事。平空落下這么一個禍來,胡自皋只好自認倒霉。出事的時候,內閣首輔正是高拱。高拱同時還兼著吏部尚書,其權勢,已達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胡自皋也是一個極會鉆營的主兒,他人上托人,保上托保,居然認識了一個人稱邵大俠的人物。這邵大俠非官非儒,非文非商,不知為什么,跟高胡子的交情卻很深厚。他給了邵大俠一萬兩銀子的厚禮,邵大俠居然把事兒給他辦成了。不但照除補,還由從六品升到了正六品。只是位子挪了,由鹽運司判官變成了南京的工部主事≠雖然升了,卻是一個清澈到底的閑官。胡自皋哪里吃得住這個,到任一年,進部府辦事只當是點卯,一門心思都用在巴結京城有權勢的官員上頭。99b?n

    北京來的這個名叫徐爵的人,是前天到的南京。他一來,就受到了應天府官員們的關注,因為他一不是什么官員,二也沒什么功名,卻居然是拿著一張兵部的勘合馳驛而來。而且來的當天,權傾一方的南京守備太監孫朝用就在稻香樓上為之擺筵接風。這么一個神秘人物,立刻引起了胡自皋的興趣,經各方打聽,才探知這個徐爵是當今秉筆太監兼東廠掌印馮保的大管家——如今也是簪纓之人,馮保出錢為他捐了一個從六品的錦衣衛簽事。馮保的大名,胡自皋哪有不知的?他考中進士那年,馮保就已是秉筆太監,經歷嘉靖和隆慶兩朝,他上頭的掌印太監已換了五個,他卻巍然不動。中間雖聽他與高拱不和,卻也不見他倒牌子,挪位子,可見根基之深。若能攀上這個高枝兒,或許是一條晉升之路。于是他通過一個平素有些來往的南京內府的管事牌子,和徐爵交換了名帖。今天夜里,又包下了這座倚翠樓,讓當紅名妓柳湘蘭陪陪這位馮公公的大管家。明朝的司禮太監,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班子,被人稱作“各家私臣”。這些私臣各有名銜,各掌其事。如掌家,實乃一家主管≤家負責辦理食物,出納銀兩。上房管理箱柜鎖鑰,司房一職則負責批發文書,謄寫應奏文書一應事項。這些私臣,既可以是閹人,也可以是正常人↓如這徐爵,便是一個有著妻兒老的人物。在馮府中,他擔任掌家之職,深得馮保信任。

    南京為六朝故都,素有“北地胭脂,南朝金粉”之譽。衣冠文物,甲于江南,白下青溪,桃葉團扇,冶艷名姝,不絕于史。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敕令建造輕煙、淡粉、梅妍、柳翠等十四樓以容納官妓,風流天下,盛極一時↓了一二百年,到了隆慶年間,這秦淮河畔的鶯花事業,發的蓬勃了。從武定橋到利涉橋,再延伸到釣魚巷,迤邐以至水關臨河一帶,密簇簇兒地一家挨著一家,住著的莫不是艷驚江南的名妓。這些女史們的居所稱作河房,亦稱河樓。鳳閣鸞樓都構筑得極為精巧華麗,雕欄畫檻,絲幛綺窗,看上去宛如仙家境界。這一帶出名的河樓,雖然有幾十家,但其中最叫響的,莫過于停云、擎荷、倚翠三家。皆因這三座樓的主人,都是色藝雙佳、技壓群芳的當紅名妓~子王孫,豪門巨賈,到了南京,都想登門造訪,一親芳澤。因此,想得到她們的眷顧,都得提前預約。單這倚翠樓的主人,叫柳湘蘭,與她的約會,都訂到一個多月以后了。虧得胡自皋事大,硬是臨時擠了進去。

    天盡黑了,倚翠樓中,已點起了亮麗的宮燈。胡自皋和柳湘蘭坐在樓上廳堂里,葷一句素一句地扯著閑話兒。為了掩人耳目,胡自皋卸了官袍,換了一身便服。不過,從頭到腳,一招一式,還是那官場的作派。柳湘蘭十七八歲年紀,眉如新月,膚如凝脂。穿著一身西洋布面料制成的潔白衫裙,還梳了一個別出心裁的高高的發髻,一朵嫣紅的玫瑰斜插其上,站在窗前,猶如玉樹臨風。一顰一笑,無不嫵媚動人。

    胡自皋與柳湘蘭,也是第一次見面,開始話時,還是有些生分,不過,一盅茶后,兩人話就無遮無擋了。

    “胡大人,你北京來的老爺,姓什么來著?”柳湘蘭嬌聲問道。

    “嗨,剛的,你怎么又忘了?”胡自皋故意裝做生氣的樣子,“我再一遍,你記清楚,姓徐,徐老爺。”

    “徐老爺多大的官兒,值得胡大人這樣地巴結他。”

    “你怎地知道我巴結他?”

    “這還用問哪,”柳湘蘭兩道細長的眉毛輕輕一挑,咯咯地笑起來,“到我這兒來的人,都是只顧著自個兒消魂,哪有像你這樣兒的,巴心巴肝進了倚翠樓,卻是幫北京來的那位徐老爺跑龍套。”

    柳湘蘭伶牙俐齒,一邊一邊笑。聽了這番挖苦,胡自皋倒也并不覺得怎么難為情,也陪著笑起來。

    “玉兒,給胡大人續茶。”柳湘蘭喊了一聲侍立一旁的丫環。

    胡自皋呷了一口茶,文謅謅地:“湘蘭女史,你以為卑職,啊不,你以為在下沒有憐香惜玉之心?那你就錯了。從一進你的門兒,我就悵然若失。”

    “那你為何要讓給別人?”

    “人家是遠道的客人,我總該有點君子之風?”

    “好一個君子之風,”柳湘蘭揶揄地一笑,“你一個六品官兒,也不算了,拿著女子去巴結北京來的大老爺,這也算是君子之風?”

    “你?”受了這一頓搶白,胡自皋臉色有點掛不住了,悻悻地,“你打著燈籠訪一訪,官在南京的名聲,哪容你這樣胡。”

    “喲,看看,官不高興了,”柳湘蘭雅胡自皋的腔調,流鶯一樣掠起,走到胡自皋跟前,彎腰施了一禮,道,“奴家話多有冒犯,這廂賠不是了。”

    看著柳湘蘭不勝嬌羞的神態,胡自皋又轉怒為喜,自己轉彎:“就你這個柳湘蘭,害得有事的男人,到了你這兒,骨頭都稱不出斤兩來了。”

    “胡大人,奴家聽不出,你這話兒,是抬舉奴家呢還是貶損奴家。”

    “當然是抬舉,”著,胡自皋對玉兒丫環,“你去樓下,把我的管家喊上來。”

    玉兒去了不一會兒,便領了一個半老不老的人上來,手里提著一個禮盒。

    胡自皋接過禮盒,雙手送到柳湘蘭面前,道:“這是幾樣首飾,作為見面禮送給女史,望笑納。”

    柳湘蘭接過禮盒,打開一看,只見是一對玉鐲,一對耳環,一只佩胸,綠熒熒幽光溫潤都是上乘的翡翠。看到這么貴重的禮物,連見慣了大場面的柳湘蘭,也不免驚訝。

    “胡大人,這么貴重的禮物,奴家怎么消受得起。”

    “我想著女史的樓號叫倚翠樓,所以就選了幾樣翡翠,意思。這里還有一千兩銀票,算是送給你的脂粉錢。”

    胡自皋出手如此闊綽,倒真令柳湘蘭感動了。她囁嚅著:“胡大人,你如此耗費,叫奴家怎樣報答你才好。”

    胡自皋揮揮手,管事退了下去。

    “只要你今晚上把徐大爺陪好,讓他滿心歡喜地回去,你就算報答我了。”

    “這位徐老爺,究竟是什么人?”柳湘蘭又問。這回,她不再是打情罵俏,而是鄭重其事地打聽了。

    胡自皋略一沉吟,問:“你知道馮公公么?”

    “馮公公,哪里的馮公公?”柳湘蘭茫然地搖搖頭。

    “就是當今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掌印馮保。”

    “不知道。”柳湘蘭還是搖頭。

    胡自皋看她一問三不知,心里頭有些窩火。但一想,她一個南京的青樓女子,不知道北京官場的顯要人物,也屬正常。于是又提高嗓門問:“當今的皇上是哪個,你總該知道吧?”

    “這個倒難不倒奴家,當今皇上是隆慶皇帝。”柳湘蘭認真地回答。

    “這個馮公公,是隆慶皇帝身邊的秉筆太監,大紅人兒。”

    “啊,皇上身邊的人,”柳湘蘭的神情立刻就肅穆了,“胡大人,你今晚上就是他來?”

    “不是他,我的是馮公公,今晚上來的是徐老爺。”

    “徐老爺和馮公公有什么關系?”

    “徐老爺是馮公公的管家。”

    聽到胡自皋繞了半天彎子,才兜出這層關系,柳湘蘭在心中道:“到底是龍尾巴上的一只蝦子。”但在表面上,她卻恭維,“我胡大人怎地這等虔誠,原來是個踩得皇城晃晃動的人物。”

    “明白了就好,”胡自皋長出一口氣,,“這會兒,徐老爺也該到了。”

    柳湘蘭又恢復了輕松活潑的神態,她:“請胡大人放心,今兒晚上,我要讓徐老爺在奴家這里玩得開心,不過……”

    “不過什么?”胡自皋盯問。

    “跟徐老爺是逢場作戲,奴家現在,倒實實在在有些喜歡胡大人了。”

    這時,只聽得樓下一聲大喊:“徐老爺駕到!”

    胡自皋陡地站起,準備下樓迎客,臨出門時對柳湘蘭道:“如果你真的喜歡我,也要等把今天晚上的這一場戲作完。”

    胡自皋還沒有走到樓下,徐爵已奔著樓梯口兒上來了。只見他五短身材,蒜頭鼻,魚泡

    眼,走路鴨子似的搖晃。看他這副尊容,胡自皋不免心里頭犯嘀咕,“馮公公家的大管家,怎么就這德性,十足一只癩蛤蟆。”但轉而一想,“人不可貌相,福在丑人邊。馮公公看中的人,必定還是有一番能耐。”想到此,胡自皋便迎著上樓的徐爵喊道:“徐老爺,下官胡自皋在此恭候多時。”

    “你就是胡大人?”徐爵上得樓來,來不及進得廳堂,就一邊喘粗氣兒一邊嚷開了,“中午多灌了幾口黃湯,睡過了頭。”

    進得廳堂,先是讓座兒,接著寒暄敘禮。胡自皋把柳湘蘭介紹給徐爵。柳湘蘭彎腰蹲一個萬福,道:

    “徐老爺,多謝你賞臉,肯到奴家的寒舍里來敘敘話兒。”

    徐爵色迷迷地盯著柳湘蘭,噴著酒氣:“聽胡大人講,柳姑娘的花酒,都訂到一個多月以后了。”

    “多謝眾位老爺扶持。”柳湘蘭打心眼里頭膩味這個什么公公的大管家,只是礙于胡自皋的情面,不得不強顏歡笑,“其實,奴家是徒有虛名。”

    “唔,這句話聽了受用。”徐爵把丫環遞過來的茶,咕碌咕碌一口氣喝干了,接著:“在京城,干你們這行兒的,我見得多了,剛出道兒時,有只爛梨子吃也就滿足了,權當是解渴。一旦走紅了,嗨,就開始架起膀子,自稱是圣是賢了。俗話,皇帝的女兒狀元的妻,叫花子的老婆一樣的……”

    徐爵的話粗野,眼見柳湘蘭紅暈飛腮,兩道柳葉眉蹙做一堆兒,胡自皋情知事情不好,于是干咳一聲,硬著頭皮打斷了徐爵的話:“徐老爺,你看,是不是把酒擺上?”

    “再喝會兒茶吧,”徐爵趁著酒意,故意一陣粗話,這是他尋花問柳的慣用伎倆,看著美人兒粉臉氣烏,他心里才有十二分的快活。他瞟了一眼還在遺嘴唇慪氣的柳湘蘭,指著掛在墻上的琵琶問,“柳姑娘想必是曲中高手?”

    “談不上。”柳湘蘭冷冷地回答。

    徐爵哈哈一笑,:“我徐爵生平有一大愛好,就是喜歡看美人兒生氣。今天,又過了一把癮。柳姑娘,你暫時下樓去消消氣,我和胡大人談點正經事,待會兒,再一邊喝酒,一邊聽你唱曲兒。”

    柳湘蘭如釋重負地下樓去了。

    聽著柳湘蘭在樓下指桑罵槐地訓斥丫環,胡自皋心翼翼地:“徐大人,你的憐香惜玉的方式,好像和一般人不一樣。”

    徐爵眨了眨眼睛,狡黠地:“再好的女人,也不能寵她。否則,她就會把你纏得透不過氣來。”

    “好哇,”胡自皋稱贊,“你這是溫柔鄉中的孫子兵法。”

    “胡大人,我這個人快人快語,有話喜歡明,現在請你告訴我,你見我有何事?”

    比起剛才與柳湘蘭講話時的瘋態,徐爵已是判若兩人。胡自皋這才領教到此人并非等閑之輩。他下意識抬眼看看這位大管家,只見他的兩道犀利的目光也正朝他射來。

    胡自皋畢竟是官場老手,他很自然地閃過那目光,微微一笑:“徐大人這樣子,倒像是個審案子的。”

    “官場復雜,我不得不心啊。何況我家主人,一向潔身自好,始終恪守大明祖訓,不與外官交往,因此也總是告誡我等,不可在官場走動。”

    聽了徐爵這番話,胡自皋在心里忖道:“不在官場走動,你那兵部的勘合是怎么來的?”但出口的話,卻又是肉麻的奉承了:“馮公公的高風亮節,在天下士人那里,是有口皆碑。徐老爺在他身邊多年,耳提面命,朝夕熏染,境界自然高雅。”

    “你還沒呢,找我究竟何事?”

    徐爵又開始追問。胡自皋看看徐爵盛氣凌人的樣子,心中已有幾分不快。心想這人怎么這么不懂規矩,自己好歹是朝廷的六品命官,哪容得你這樣盤三問四。但一想到馮保,窩囊氣也只好留下自己受用了。

    “下官倒也沒有什么特殊的事,只是仰慕馮公公的聲名。”胡自皋。

    “我雖然與胡大人今日見面,但早有耳聞,”徐爵,“金榜題名后,一路放的都是肥缺,守制三年,雖然讓人奏了兒,但有驚無險,依然升了個正六品。這事兒,你還應該多多感謝高閣老。”

    高拱與馮保的矛盾,胡自皋早有耳聞。聽徐爵故意點出高閣老來,知道他對自己有所提防,于是輕描淡寫地:“下官與高閣老也并無交情,只是托人求他了一次情。”

    “這話倒實在,”徐爵點點頭,“像你這種六品官兒,在京城衙門里,哪間房里都坐了好幾個。高閣老哪里都認得過來?你一不是他的門生,二又沒有鄉誼,他哪能格外照顧你?遇上什么事兒,拿銀子抵上,抬手放你過去,送個順手人情,總還是可以的。不過,話又回來,只要舍得花銀子,順手人情哪個不會做。鹽運使判官你做也是做,別人做也是做,就看誰會辦事,胡大人,你是不是?”

    “是,是,”胡自皋連聲附和,“有錢能買鬼推磨,這是千古至理。”

    “我看高閣老就不成心幫你。雖然升了個工部主事,還是南京的,這是個什么官兒嘛,窮得家里連老鼠都跑光了。你花了多少銀子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花了錢買來一股子窮酸,這不明明是捉弄人么?”到這里,徐爵頓了一頓,看到胡自皋在勾頭思考,又接著,“胡大人,鄙人有句話想提醒你,又想到初次見面,難以啟齒。”

    “但無妨。”胡自皋抬起頭來。

    “那就恕鄙人無禮了,”徐爵看了看窗外,壓低聲音,“你雖然也算是個老官場了,但其中的道道兒,你還沒有估摸透。”

    “不才愿聞其詳。”胡自皋來了興趣。

    徐爵:“會用錢者,四兩缽斤,不會用錢者,千斤換來一毛。”

    胡自皋問:“何為會用錢者,何為不會用錢者?”

    “會用錢者,燒冷灶,不會用錢者才去燒熱灶。”徐爵見胡自皋神情疑惑,索性捅穿了,“比方吧,你大把大把銀子送給高胡子,這就是燒的熱灶,他那里來就火焰熊熊,還差你這把火么?你趕著去投柴禾,人家并不領情。倒是那些冷灶,靠你這一把火,撲騰撲騰燒出熱氣兒來,人家才會記得你。”

    “理是這個理兒,”胡自皋思慮了一會兒,緩緩道,“只是人家熱灶辦得成事,若是個冷灶,終究討不來便宜。”

    “胡大人此話差矣,”徐爵冷冷一笑,“既作官,就是一生的事業,哪能在乎一時的成敗得失。你燒了三年冷灶,看似吃虧,到了第四個年頭兒,不定時來運轉,冷灶成了熱灶。你豈不也跟著鯉魚跳龍門,落進了金窟窿!”

    胡自皋聽出徐爵弦外有音,就索性抄直:“徐老爺,不才還要請你指點,現在去哪里找尋這樣的冷灶呢?”

    徐爵看到胡自皋已經著了道兒,也就不再遮掩,脫口便:“我家主人就是。”

    “馮公公,他?”胡自皋一下子驚愣了,“他這么大的權勢,還是個冷灶?”

    “南北兩京的內侍太監,總共有兩三萬人,比起那些一般的管事牌子,他當然是大大的熱灶,但……”到這里,徐爵故意賣了個關子,眨了眨魚泡眼,搖著腦袋:“算了,算了,還是不的好。人心隔肚皮啊。”

    “徐老爺與我初次見面,信不過我,倒也在情理之中,”胡自皋悠悠一笑,接著,“不過,徐老爺吞進肚中的半截子話,就是不,下官也猜得出來。”

    “是嗎?”徐爵挪了挪身子。

    “您要的是,馮公公的頭上,畢竟還有一個司禮監掌印太監孟沖。”

    這回輪到徐爵吃驚了。他盯了胡自皋一眼,心里想:“可不能瞧了這個六品官兒。”嘴里道:“是啊,現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孟沖,論資歷,論才情,哪一點比得上我家主人。”

    胡自皋一笑,神情矜持起來:“徐老爺方才問我,為何要請你,現在可以回答了。”

    “請講。”

    “為的是燒冷灶。”

    話音剛落,兩人同時大笑起來。笑畢,徐爵嚴肅地:“胡大人,君子無戲言,你話可當真?”

    “當真!”

    “好!”徐爵顯得頗為高興,一臉橫肉松弛下來,蒜頭鼻子也泛起了紅光,“有您這句話,回到北京,我一定在我家主人面前替大人多多美言。”

    “那就多謝了,兄臺,”胡自皋改了個稱呼,問徐爵,“這樣稱呼,您不介意吧?”

    “早該這樣,顯得親熱得多了。”徐爵點頭首肯。

    “兄臺打算何日離開南京?”

    “事情若辦得順利,我明日就回。”

    “您走時,我預備一份厚禮,請兄臺轉給馮公公,兄臺處我也另備薄儀。”

    “我這兒就免了,我家主人處,您倒是要好好兒孝敬一下。”

    “如何孝敬,還請兄臺指教。”

    “既然不是外人,我就索性直了。我這次來南京,是為了替我家主人覓一份寶物。”

    “什么寶物?”

    “你知道菩提達摩這個人么?”

    “知道”,胡自皋點點頭,接著就賣弄起來:“他是從印度來到中國的大和尚,被稱為中國禪宗初祖。”

    “聽他從印度來時,先到廣州,后從廣州來到南京拜見當時梁朝皇帝梁武帝,并贈了一掛佛珠給梁武帝。這掛佛珠是用一百零八顆得道高僧的舍利子綴成的,被梁武帝奉為國寶。梁朝到如今,已過了一千多年,但這掛佛珠卻仍在南京。”

    “這可算得是國寶了。”

    “是呀,這掛佛珠如今落到一位師爺手里,我找到他商量轉賣,他開頭一口咬定不賣,這寶物留在他家已經五代了,不能在他手上消失,落下個不肖子孫的名聲。好歹,連南京守備太監孫朝用大公公也出面了,人家看我有些來頭,這才松了口答應轉賣,但出價五萬兩銀子。按理,這樣一件國寶,五萬兩銀子也不算貴,只是我家公公,平常為人清正,哪里湊得出這大一筆銀兩。我還是和那師爺扯葛藤,討價還價,今天下午才算敲定,三萬兩銀子,明兒上午去寶門旁的藕香齋,一手交銀,一手交貨。”

    聽徐爵了前因后果,胡自皋感嘆:“沒想到馮公公敬佛如此虔誠。”

    “佛就是他的命根兒,每年他都要做大把大把的善事。”徐爵一到“我家主人”,便是一臉的恭敬,“但這次,我家主人差我十萬火急地趕來南京收購這件寶物,卻不是為了自己收藏。”

    “哦?”

    “當今皇上病了,你知道么?”

    “知道,早有邸報過來,內閣也發來咨文,命各衙門每夜都留人守值。”胡自皋到這里,頓了一頓,接著,“我正想問兄臺,皇上的病怎么樣了?”

    “皇上的病是朝廷最高機密,我輩哪會知道底細。但從我家主人這一段行跡看,萬歲爺的病,恐怕不輕。我這回來尋那串佛珠,也同萬歲爺的病有關。”

    “此話怎講?”

    “皇上最寵的李貴妃,也就是當今太子爺的生母,是個極為信佛的人。平常就吃花齋,所住的慈寧宮里,還布置了一個大大的佛堂。每日里抄經念佛,宮女都稱她為觀音娘娘。這回皇上病了,她更是吃了長齋。前幾天,馮公公去給李貴妃請安,無意中提到南京城中有這么一串佛珠☆貴妃頓時就盯問起來,接著嘆一口氣,國中還有這樣的佛寶,應該能保皇上萬壽無疆。者無心,聽者有意。回到家來,我家主人就差我火速來南京。無論如何,也要把這串佛珠弄到手,孝敬給貴妃娘娘。”

    “兄臺帶的銀票不夠?”

    “是呀,”徐爵點出李貴妃這一層,原是想胡自皋爽快地掏銀子。看到胡自皋還在盤算,就故意激將,“不過,只要我肯張口,這三萬兩銀子也不是什么大事,多少人想巴結我家主人,只愁找不到門路呢?”

    胡自皋點點頭,他承認徐爵的是實話,馮公公再不濟,在皇帝爺身邊滾了十幾年,三萬兩銀子還是拿得出手的。這次差徐爵來南京,壓根兒就沒想到自己掏錢買那串佛珠。他胡自皋舍不得花這筆錢,自然會有人搶著出。徐爵固然狡黠,但還是托出了底盤。但轉而一想,三萬兩銀子畢竟不是一個數目,若被徐爵假借馮公公名義,騙走私吞了,自己豈不就成了天大的傻瓜。但若徐爵所言當真,三萬兩銀子結交馮公公,還搭上李貴妃的線,又是一件天大的便宜事。皇上的病,已經折騰了一兩個月,假如那些太醫們不能妙手回春,一旦龍賓上天,太子爺接任,李貴妃就是一個大大的熱灶了。想到這一層,胡自皋心頭一熱,開口道:

    “兄臺,這三萬兩銀子,我出了!”

    “好!”徐爵一拍茶幾,臉上綻出了難得的笑容,“胡大人果然爽快,我先替我家主人感謝你。”

    銀子雖然出了,但胡自皋還是留了一份心,緊接著徐爵的話:“等明天那串佛珠到手,我派一個人和兄臺一起進京,面呈馮公公,以示鄙人的一片孝心。”

    徐爵一愣,他知道胡自皋是在擔心自己從中做手腳,心中已有些不愉快。于是沒好氣地:“也好,三萬兩銀子雖然不多,但既然胡大人看重,派個人和我一塊見見馮公公,鄙人也就卸開了嫌疑。”

    胡自皋聽出話中的骨頭,連忙賠笑臉:“兄臺不必多疑,下官只是擔心路上,怕萬一有個閃失。”

    徐爵勉強一笑,起身踱到臨河的窗前,只見各處河房前的大紅燈籠都已點燃,把個秦淮河照耀得如同白晝。河上畫船相接,岸上樓閣參差。香霧繚繞,燭影搖紅,簫鼓琴箏,不絕于耳。他伸了個懶腰,**難以自制,于是迫不及待問胡自皋:

    “柳姑娘呢?叫她上樓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川县| 渝北区| 平山县| 北流市| 汕尾市| 黎川县| 长垣县| 临沭县| 宁波市| 洛阳市| 松桃| 攀枝花市| 婺源县| 万宁市| 澎湖县| 黔东| 阜阳市| 阜平县| 海南省| 元谋县| 绍兴市| 平顶山市| 女性| 溧阳市| 清水县| 静海县| 衡东县| 凭祥市| 涟水县| 洞头县| 怀宁县| 三台县| 遵义县| 那曲县| 芦山县| 红原县| 卢氏县| 菏泽市| 涟水县| 武邑县| 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