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張居正 正文 第五回 姨太太撒潑爭馬桶 老和尚正色釋簽文

作者/熊召政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第五回 姨太太撒潑爭馬桶 老和尚正色釋簽文

    第五回姨太太撒潑爭馬桶老和尚正色釋簽文

    這幾天,駐扎在慶遠街上的兩廣總督行轅雖然外頭依然重兵把守戒備森嚴,里頭卻亂成一鍋粥。廳房過道屋里屋外東一箱籠西一挑子的盡是散亂物件☆延做夢都沒有想到他會被免職,一時間惱怒煩躁沮喪惶恐心里頭什么滋味都有,卻也無可奈何,只得吩咐親兵侍衛趕緊打點行裝收拾細軟,一俟殷正茂前來接職就拍屁股走路。這李延是那種“人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混角兒,從廣州出發到慶遠前線督陣作戰,居然帶了兩個妾,到桂林游覽漓江時看中船老大十五歲的幺姑,順手牽羊又納了一個。及至到了慶遠街,他覺得當地婦女把頭發揪到一邊歪著盤一個大花髻的發型特別好看,又動用軍樂吹吹打打把一個演儺戲人家的女兒娶進中軍大帳。慶遠街是廣西西部崇山峻嶺中一蕞爾之地,街頭撒泡尿流到街尾——再往前流就出城了。街上有頭有臉的人家無非是打制首飾的銀匠和刺刀見紅的屠戶之類,煙柳畫橋吟風賞月的樂事一概無☆延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千里迢迢自帶了“消魂散”來,每日里讓那四個婆娘陪著逗樂解悶,倒應了唐代詩人高適的兩句詩: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春去秋來光陰荏苒,彈指就是三年。韋銀豹、黃朝猛率領的叛民沒逮住幾個,總督行轅里卻多了兩個哭鬧的嬰兒,這是那個幺姑和儺戲人家的女兒“屙”出來的。“后搭船先上岸,足見我李延知人善任,眼力不差。”李延在中軍帳內接見三軍將領,曾這么自豪地過。誰知樂極生悲——如今削職為民,眼看就要黯然神傷風餐露宿回歸故里,這些“消魂散”連帶她們的產品頓時都成了累贅。

    卻這一日李延正在值房里監督兩名師爺清理官文書冊,哪些該移交,哪些該焚毀,哪些該帶走,他都要一一過目定奪。有的文書一自上架入屜,就很少翻動,如今已是積滿灰塵蟲屎,兩名師爺搬上搬下,弄得灰頭灰腦,不時被嗆得噴嚏連天。忽然,一名姓梁的師爺從專裝信札的柜屜里翻出三張田契來,一張來自浙江湖州,另一張是江蘇無錫,各載明水田一千五百畝,還有一張是北京近畿涿州境內的一千畝麥地。三張田契均把畝數、塊數、界樁連屬情況記載詳細明白,田主欄下填的名字是高福。梁師爺平日深得李延信任,卻也不知這三張田契的來歷。他朝在另一側整理書牘的董師爺擠擠眼睛,董師爺湊過來,梁師爺把那三張田契遞給他,低聲問道:“高福是誰?”董師爺搖搖頭,兩人鬼鬼祟祟的樣子被李延看見了,喝問一聲:“你們兩人搗什么鬼?”

    梁師爺趕緊從董師爺手中抽回田契,遞到李延面前,道:“在下看到這三張田契,不知如何疵。”

    “啊,是這個,”李延接過田契覷了一眼便趕緊藏進袖中,“這個不與你們相干,忙你們的去。”

    話剛落音,忽聽得院子里一個女人殺豬似的嚎叫起來:“天殺的賤貸,竟敢欺負到我頭上來了,你不就仗著老爺喜歡你的肥,才敢這樣放肆么。”

    “你呢,一條騷狗,一天到晚褲襠里流水,又是什么好東西。”另一個女人的尖嗓子也毫不示弱。

    李延頓時勃然變色,拔腿就往門外跑。慌不擇路被門檻絆了一下,差點跌倒。幸虧門口守護的侍衛眼明手快,趕緊上前一攙,才不至于摔個嘴啃泥。

    “成何體統,呃,你們成何體統!”

    李延剛剛站穩,就朝兩個吵架的女人大聲喝斥。這兩個女人,一個是從廣州帶來的二姨太,另一個是那個儺戲人家的女兒——四姨太。二姨太如今也才芳齡二十,高挑個兒鴨蛋臉,一雙滴溜滴溜大眼睛,兩片微微上翹的薄嘴唇,給人印象是既嬌嗔,又潑辣。原來她最為得寵,只因她嫌李延口臭,同房時總愛別過臉去不肯讓李延親嘴,久而久之李延也就膩味起她來。這四姨太古銅色的皮膚,身材豐滿,胸前兩只鼓嘟嘟的大**,后頭一個磨盤樣結實而又肥大的屁股,走起路來,前頭一突一突,后頭一翹一翹,處處散發出那種勾人的魅力。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二姨太如果是“海鮮”,這四姨太則是地地道道的“山珍”了☆延入鄉隨俗,竟覺得“山珍”更合口味。為此,兩個女人常常爭風吃醋,口角一番還嫌不過癮,隔三岔五還免不了花拳繡腿較量一回。

    李延開口大罵時,只見四姨太怒目圓睜,雙手叉腰,站在一捆行李旁邊,二姨太則歪坐在地,一只赭紅色的馬桶壓住了拖地的八幅羅裙。十幾位幫忙打點行李的士兵站在一旁看熱鬧,見總督大人跑出來發怒,都慌忙閃開,干各自營生去了。看到這幅景象,李延氣不打一處來,惡聲罵道:

    “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在軍機重地哭鬧,你們吵什么?,為什么吵?”

    兩個女人一個站著異唇,一個坐著抹眼淚,都不答話。

    “你們聾了,啞了?”李延唾沫亂飛,接著目光四下脧巡,喊他的管家,“李忠,李忠——”

    “老爺,的在。”李忠從一堆碼得高高的行李后轉出來。

    “他們為什么吵?”李延問。

    李忠囁嚅著道出事情原委:三天前,李忠按李延吩咐開始安排人收拾家私行李。這四房姨太太各有不少東西,一件也舍不得扔下。收拾下來,把個內院竟堆得滿滿的。從慶遠街出柳州,都是盤旋山道,運輸負重靠馬匹☆忠把集中起來的捆扎物件粗略統計一下,大約要一百匹馬馱運。便稟告李延☆延覺得用一百匹馬馱運行李太過張揚,指示李忠一定要壓縮到八十馱☆忠只好找四位姨太太一個個勸,把不太緊要的物件撤下一些。大姨太和三姨太好歹清了一些出來,二姨太和四姨太卻頂著不辦☆忠好歹,四姨太終于答應把不滿周歲兒子專用的澡盆撤了一個下來。輪到二姨太了,她的行李里頭有一只馬桶,李忠建議把這只馬桶扔掉,二姨太杏眼一睜,一桿笛樣叫起來:“喲,那怎么使得,這只馬桶是檀香木制的,我從廣州千里迢迢帶過來,用舒服,如果換了一只馬桶,我就拉不出屎來,扔不得,扔不得。”她這里犟住了,李忠搖頭,四姨太可不依,心想:“我連寶貝兒子的澡盆都扔了,你那只穢氣沖天的馬桶有什么舍不得的?”心到手到,這四姨太立馬就沖過去,把守護在行李馱前的二姨太猛地一把搡倒在地,順手扯起那只用油紙包好的馬桶,發狠摜到地上。

    李忠陳述時,兩位姨太太依然劍拔弩張,隨時準備沖過去廝殺。這總督行轅,原是慶遠街擒衛所,地方局促。前院辦公,后院為官廨,兩院加起來也不過三十來間房子。姨太太們住在后院,平日也還是講些規矩不來前院攪和的。現在皆因搬家,她們的行李都被搬到略微寬敞些的前院,為了清點物件,她們才來到這里。俗話家丑不可外揚,如今兩個姨太太當著師爺軍校侍衛管家這么多下級僚屬的面,為了一只馬桶打起架來,李延面子上擱不住。再仔細一看,想打架的是四姨太,這二姨太一向嬌貴,經這一摔,站都站不起來了☆延吩咐三姨太扶她起來,沒好氣地對她數落:“女人就是頭發長、見識短,甭是一個檀香木馬桶,就是金子制的,該扔時也得扔。”著又吼了四姨太幾句:“你若把二姨太一掌推成了殘廢,你就要服侍她一輩子。在家中撒潑成何體統,你果真有穆桂英的事,去把韋銀豹給我捉來。”李延在這邊罵,那邊大姨太已領著這幾位“消魂散”退到后院里去了☆延看著院子里堆積如山的行李,對李忠:“看來八十馱還是太多,減至五十馱吧。”

    回到值房,相跟著看了一回熱鬧的兩位師爺先已回來繼續整理文冊。這兩名師爺也是李延從廣州帶過來的,梁師爺四十多歲,主管總督府一應章奏文牘,董師爺比他了四五歲,主管錢糧往來冊簿,都是李延的辦事心腹。“先歇歇吧。”李延招呼他們。“文件太多,怕一時整理不完。”梁師爺回答。

    “殷正茂來了恐怕還得交接幾天,來得及的。”李延著,吩咐堂差備茶。

    三人在值房里分賓主坐定,飲了一會兒茶后,李延道:“常言道落毛鳳凰不如雞,我如今就成了一只落毛鳳凰,你們二位跟了我多年,如今我倒霉,害得你們也丟了飯碗,這也是我不情愿發生的事,還望兩位先生海涵。”

    梁師爺生性憨直,見李延傷感,連忙安慰道:“我們入幕這幾年,東翁待我們不薄,該照顧的也都照顧到了,人非草木,東翁的這份情,我們永遠記得,董師爺,你呢?”

    “梁兄得是。”董師爺隨話搭話,“這幾年我們跟著東翁,也得了一些好處,即使從此散席,也決不至于為生計犯愁。”

    兩位師爺的都是實話,他們跟著李延,每年撈的外快也不下四五萬兩銀子☆延也懂得他們的意思,但依然從袖子里摸出兩張銀票,一人手里遞了一張,道:“這是一萬兩銀票,回到廣州即可兌現,你們拿去收藏好,算是我奉送的安家費用。”

    兩位師爺免不了遜讓辭謝一番,但還是半推半就收下了☆延接著道:“兩位先生手頭掌握的文件,務必清理干凈,不要讓后來人看出破綻來,特別是董師爺,你那些賬目,能抹平的就盡量抹平。”

    董師爺會意,與梁師爺略一注目,道:“這個東翁盡可放心,您就是不吩咐,在下也知道如何疵。該掩飾的我都已掩飾過了,只有一宗最最要緊的賬目,恐怕難以抹平。”

    “什么賬?”

    “就是兵士的空餉。”董師爺蹙了蹙眉頭,聲道,“這三年來,我們給兵部具文,報的都是五萬兵士,實數其實只有三萬,其間有兩萬兵士的空額,新的總督來,我們斷斷交不出五萬名兵士來。”

    “是啊,這也是我最最擔心的事。”

    李延罷站起身,在值房里“橐橐橐”踱起步來。卻三年前李延來到慶遠街,不出一月,他就發現了一個大大的生財之道,這就是吃兵士空額。一名士兵每月馬草糧秣例銀衣被等各項開銷加起來是三兩銀子,慶遠前線來只有三萬士兵,李延求財心切膽大妄為,竟然謊報成五萬。那子虛烏有的二萬兵士,一年下來就給李延帶來了七十多萬兩銀子的進項☆延入駐之日經過籌劃,認為不出一年,韋銀豹、黃朝猛等數千蟊賊即可盡行撲滅。但李延為了多吃空額,并不認真追剿,在給朝廷的邸報中,往往還夸大叛民力量。他意是想吃滿四年空額之后,再活捉韋銀豹獻俘北京,這樣就可名利雙收。私囊大飽不,還可加官晉爵。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三年來他不斷派人進京,花重金打點吏部兵部戶部等要緊衙門的官員,加之又有“高拱門生”這一塊金字招牌,他滿以為按計劃行事,可以高枕無憂,誰知中途出了這么大的變故。他至今也不明白被撤職的原因,難道就為那一份縣城失守的邸報?須知過去這樣的邸報已經送過十幾份,從不曾出什么問題……這時院子里一片闃寂,臨午的陽光透過窗欞,白熾得炫人眼目。忽然,一只烏鴉飛臨院中的那棵女貞樹上,發出幾聲刺耳的叫聲,李延心中頓時升起不祥之兆。

    “你們兩個也知道,這些銀子也并沒有進我一個人的腰包。”李延又轉回藤椅上坐下,心事重重地道,“身邊的人不,好處自然都得了,還有京城幾個部衙門的要緊官員,也都禮尚往來,領了我的獻芹之心。只不知為何平地一聲雷,皇上來了這么一道旨意。”

    兩位師爺都是久歷江湖玲瓏剔透之人,哪能不知道這件事的嚴重性,只不過是李延自己不提,他們不好破就是。現在見東翁有討教的意思,幾天來一直憋在心底的話也就有了一吐為快的機會。梁師爺清咳一聲,首先道:“皇上垂拱九重,深居大內,哪能知道這慶遠街上的事。何況皇上的旨意,均采自內閣票擬,依在下陋見,東翁這次致仕,問題還是出自內閣。”

    李延垂下眼瞼思量一會兒,狐疑道:“這就奇了,內閣首輔高拱是我座主,我對他執門生禮,這是天底下人所共知的事,難道他會整我?前年廣西道御史上折子彈劾我,我排斥戚繼光,剿匪不力。結果皇上頒下旨意把戚繼光調到薊州,高閣老親來信札對我安慰有加,雖然也要我慎思篤行早傳捷報,但口氣十分體己。自后彈劾折子還上過幾道,都被高閣老一一化解。這回風云突變,真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畢,李延垂下一副苦瓜臉,兩手概腮幫,顯得煩躁不安。董師爺接著道:“東翁這幾年花大把的銀子,把京城各要緊衙門打點得路路通。照理不會落到這般結局的。事既至此,我看得分兩步棋走,第一是求平安,不要把這里的事捅出去,按《大明律》,我們干過的事怎么治罪都不過分,但事在人為,京城里那些得過東翁好處的高官為了自身安,也不會袖手旁觀見死不救。只要躲過這一劫,東翁的第二步棋就是活動起復,在下平常也讀點雜書,略通相術,東翁天庭飽滿,地角方圓,官運好像不會到此為止……”

    董師爺一向話多,好耍點聰明,眼看他又要東扯葫蘆西扯瓢擺龍門陣,李延一揮手粗暴打斷他的話,沒好氣地:“你那個相術我不止聽過一百次,不要了,你只,如今這一劫怎么度過。”

    受此搶白,董師爺也不氣惱,他反正看慣了東翁的臉色,知道如何應付。當下答道:“度過難關,就用那七個字,解鈴還得系鈴人。”

    “你指的是高閣老?”梁師爺插問。

    “正是,”董師爺轉向李延,壓低聲音神秘地,“東翁這兩三年花在京官們身上的銀子,少也有五六十萬兩,可是,你卻沒有在高閣老身上花過一厘一毫,東翁恕我冒昧,您這是失了門生之禮啊。”

    李延苦笑了笑,道:“董師爺你這見識就差了,不是我李延不懂規矩,而是天下官員無不知曉,高閣老是一等一的清正廉潔之臣,我若送錢給他,豈不就是備了棺材送禮。”

    董師爺不以為然搖搖頭,嘻嘻一笑回道:“東翁見識差矣,天底下我還沒見過不吃魚的貓,高閣老愛不愛錢,通過一件事可以得知。海剛峰海瑞大人,被人稱作天下第一廉臣,在嘉靖皇帝手上差點掉了腦袋。他在高閣老手上復官并升任蘇州巡撫,可是剛剛一年,海瑞頭上這頂還沒戴熱的烏紗又被高閣老摘了。你想想,高閣老如果真的不愛錢,他能罷海瑞的官么?”

    “是啊,老董言之有理,”這時梁師爺也插進來附和,“常言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單看高閣老門下那幫親朋門生,一個個都是在錢窟窿里翻筋斗的人物,就知道高閣老的真正為人。”到這里,梁師爺突然意識到李延也是高拱的門生,自覺失言,又連忙拿話來掩飾,“總歸是天下烏鴉一般黑,聽這次來接任的殷正茂,見了錢,連喉嚨管里都會伸出一只手來抓。”

    兩位師爺你一言我一語得起勁,李延默然坐聽,忽然間有了主意,心里一輕松,便打了一個呵欠道:“今天暫且議到這里,下午,你們隨我去一趟西竺寺。”

    兩位師爺退出值房,李延從袖子里抽出那張田契,又反復看了一遍,接下來是心翼翼地折起又打開,打開又折起,一時間又心亂如麻,呆呆地出起神來……

    這三張田契上的五千畝地,是他為座主高拱置辦的一份厚禮。盡管兩位師爺認為高拱不愛錢是假,但李延知道高拱平素的確很少收人禮物。這位性格倔犟的首輔大人,對自己的門生呵護有加,但一旦門生做出格非分之事,他的臉色也變得極快☆延心里清楚,沒有高拱就沒有他的官運財路。他有心報答,卻找不到表達心意的最好方式。送銀票不敢,送別的又顯不出孝敬。思來想去,他才想到干脆出銀子為座主添置些田產。主意一定,他連心腹師爺都信不過,差了管家李忠帶十萬兩銀票去湖州、無錫、涿州三處秘密購置五千畝上等田地。買主名字填的是高拱大管家高福——這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買好田產之后,他并沒有立即送給高拱,他是想等高拱致仕之后,再把這三張田契送過去。到那時高拱祿位盡失,為桑榆晚景著想,大致再不會申斥拒收。他自認為這個主意并不差,但現在事情有了變數,殷正茂一旦接任兩廣總督,立刻就可以從賬目上發現那個天大的窟窿……思來想去,李延決定冒險給高拱寫封信,坦白告訴他為之購買田產的事。高拱不愛錢是真,但兩位師爺的分析也并不是無道理。一千兩銀子他不要,一萬兩銀子五萬兩銀子他也可以不要,如果是十萬兩呢?面對這么一大筆數目高拱設若還不動心,那就是天要滅我李延,只好引頸認命。但是,如果高拱肯收下這三張田契,情況就不一樣了。即使這邊問題暴露有人上折子彈劾,高拱仍會一如既往竭力維護,那么多得過好處的官員更會看首輔眼色行事援手相救。這步棋雖險,但尚有一半成功的把握,不走這步棋,事情就會弄到一團糟不可收拾,甚至死路一條也尚未可知☆延想暈了腦袋,終于橫下一條心來,提筆給高拱寫了一信,告知代置田產一事,他想把那三張田契隨信附上,但臨時又動了個念頭:信件終究不太穩當,田契還是親手交上為好∈又從信封里把那三張田契抽了出來然后親手封上火漆,最后一次動用兩廣總督關防,采用八百里快報投遞方式,日夜兼程,把這封信送往北京。

    忙完這件事,不覺午時過半,李延就在值房里胡亂吃了一點東西,想到兩位妾為馬桶打架的事,也沒有心情去后院歇息,就著值房里的藤椅,把一雙腳擱在茶幾上寐了一會兒。醒來已交未時,正喊過兩位師爺一起前往西竺寺,忽然侍衛進來稟報:“大人,參將劉大奎求見。”

    “他回來了?請他進來。”李延吩咐。

    七天前,李延收到快報,言殷正茂已從江西南昌出發,取道柳州前來慶遠府接任。柳州距慶遠有三百余里路程,一過三岔鎮,便是崇山峻嶺的慶遠地面,為了安起見,李延命令參將劉大奎率一千兵馬前往三岔鎮等候迎接。如今既然回轉,想必新總督也隨軍來到了,李延正準備整衣出門迎接,只見一個七尺須眉黑臉大漢挑簾進來,單腿一跪,兩手抱拳高聲言道:

    “參將劉大奎叩見總督大人。”

    “起來,新總督呢?”李延問。

    “回大人,末將沒有接到新總督。”

    “這怎么會呢,按日程計算,兩天前他就該到了。”

    “可是末將猶如癡漢等丫頭,就硬是等不來他。”劉大奎一臉焦急,道,“我如今把一千兵馬留在三岔鎮,單騎回來請示,我是繼續等還是撤回來。”

    “會不會出了意外?”李延嘴上這么,心里頭卻并不著急,對劉大奎,“你立即回到三岔鎮一直等下去,不接到新總督就不能回來。”

    “是,末將遵命。”

    劉大奎抱拳一揖,又風風火火退了出去。聽得他的馬蹄聲得得而去,李延這才吩咐備轎,帶了兩個師爺,在刀兵馬隊重重護衛之下,威風八面來到城西兩里地的西竺寺。

    這西竺寺乃是唐朝天寶年間修建的一座古寺。初名西明寺,宋元年間重修時改名西竺寺,至今也有七百多年歷史。比起中原沃野黃河兩岸的那些恢宏巨剎以及江南春水秋山之間的瑰麗梵宇,這西竺寺就顯得規模狹不成氣勢,但在慶遠街它卻是名列榜首的古跡文華之地。當地僮瑤各族土著,雖然兇悍異常卻都虔誠信佛,因此這西竺寺才能七百年香火不斷☆延甫將離任心境惶,仍不忘來一趟西竺寺,其目的一不是拜佛,二不是游玩,而是專門跑來抽簽的。西竺寺的靈簽也遠近聞名,而李延更是親身體驗過。

    記得是三年前李延初來乍到慶遠街,一日得暇便動了興頭來西竺寺游玩,同行人告訴他西竺寺的簽靈,他也就隨喜抽了一支,抽的是第五十一簽,簽文是:

    朝朝暮暮伴嬌鶯雖敗猶榮拱近臣

    忽然一陣大風起金是沙來沙是金

    這是一支平簽,解簽也有四句話:急水狂浪,不可妄為,定心求佛,待時無憂。

    李延一看這簽文不妙,總督剛剛上任,還未開仗,就冒出個“雖敗猶榮”,心中老大不舒服,順手把那支簽往地上一丟,不屑一顧地:“什么靈簽,都是些擬兩可不三不四的話,我偏不信它。”

    西竺寺里有一個老和尚叫百凈,最會解簽。大凡抽簽之人都會請他講解一番,經他點撥,這簽文中暗含的玄機就會一一弄個明白☆延既不滿意這支簽,又拿著總督大人的架子,自然不肯屈尊去請教百凈↓了兩年,兩個師爺有一次陪著李延吃酒,趁著酒興,董師爺舊話重提,對李延:“東翁,您初來時在西竺寺抽的那支簽,還是很靈的。”李延不以為然,一臉稀松地:“簽文的什么,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董師爺答道:“東翁當時扔了那支簽,梁老兄把他撿了回來。”接了董師爺的話,梁師爺起身去值房找出了那支簽,李延接過又仔細看了一遍,頓時沉默不語。梁師爺覷著東翁臉色,謹慎道:“前些時,俞大猷的兵在荔波吃了個敗仗,東翁自劾,邸報到京,皇上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諭旨安慰,我就想到,這不就是簽上講的‘雖敗猶榮’么?”李延一聽有理,愣怔一會兒道:“這頭兩句倒是靈驗了,三四兩句是何意思呢?忽然一陣大風起,什么大風?金變沙來沙變金,倒來倒去又有什么玄機?”三個人就在酒桌上推測來推測去,也沒有個滿意的結論。董師爺:“東翁要想參透玄機,看來還得去找那個百凈老和尚。”李延當時答應下來,但日后手頭事情一多,這件事又擱下了。直到這次免職,李延才明白“忽然一陣大風起”的含義,心里頭也就急切地想去西竺寺拜見那位百凈老和尚。

    李延在西竺寺門前落轎,步出轎門。但見日頭已經偏西,四周山色蒼翠如黛,寺前兩棵高大的鴿子樹上如絹白花開得正旺。寺中闃無一人——在李延到來之前,早有軍士前來清場,轟走一應閑雜人等☆延步入寺中,應景兒也在大雄寶殿敬了三炷高香。兩個沙彌站在法案之側,在李延敬香時為之敲動鐘磬,完成這一儀式后,李延問沙彌:“你們的百凈師傅呢?”

    “在方丈室里頭。”沙彌答道。

    董師爺狐假虎威,朝那沙彌喝道:“兩廣總督李大人到,你們師傅為何不出山門迎接。”

    沙彌朝董師爺施了一禮,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家師傅年事已高,不見客已經一年多了。”

    董師爺還欲逞威,李延咳嗽一聲,對沙彌道:“煩請師傅進去通報百凈老和尚,就前兩廣總督李延求見。”

    沙彌跑進去即刻又回來,道:“我家師傅請施主李大人過去。”

    李延跟著沙彌走出大雄寶殿后門,來到緊掩的方丈室門前。兩位師爺欲同李延一起進去,卻被沙彌擋住了。

    “我家師傅只肯見李大人一人,請兩位施主留步。”沙彌罷,又是一禮。

    兩位師爺無法,只得回到客堂吃茶等候。

    卻李延走進方丈室后,只見當中藤椅上坐了一個身穿大紅袈裟、須眉皆白的古稀老人。他臉頰瘦削,雙目炯炯有神,仿佛一眼就能看透人的五臟六腑☆延不禁暗暗稱奇,這等地老天荒瘴癘夷蠻之地,竟還藏有如此超凡拔俗的高蹈之士,心中氣焰頓時矮了一截,抱拳一個長揖,道:“李延叩見百凈老師傅。”

    “李大人免禮請坐。”

    百凈一開口話,聲音雖不大卻脆如銅磬。沙彌給李延搬過椅子沏過茶后退了出去。百凈接著問道:“李大人來見老衲,可是為三年前抽的那支簽?”

    “正是。”李延欠欠身子,恭敬回話:“這簽中有許多玄機,還望方丈指點迷津。”罷從袖中摸出那支簽來。

    百凈并不接簽。問道:“李大人抽的可是第五十一簽?”

    “對,就是五十一簽。”

    “請問李大人今年貴庚?”

    “五十一歲。”

    “正好與簽數相符,這也是巧合。”

    百凈平淡來,李延發覺得深不可測,想探明究竟的心情更加急迫,于是身不由主地把椅子往百凈身邊挪近一步,急切地:“此中玄機,還望方丈明示。”

    百凈目光如電,在李延身上掃了一下,緩緩道:“李大人,若是三年前你不負氣把簽摔到地上,而是移過幾步,讓老衲給你開示如何趨吉避兇,情形也不至于糟到現在這種地步,臨時抱佛腳,恐怕為時已晚。”

    幾句話得李延驚悸十分,口氣也就變成央告了:“三年前求簽,李某心氣太盛犯了糊涂,如今如何補救,只要方丈指點出來,即使破財毀家,李某也在所不辭。”

    李延急得像烏眼雞,百凈看在眼里,笑在心里,仍是不急不慢地:“解簽十六個字,最要緊的是‘不可妄為,定心求佛’☆大人恕老衲直言,你在慶遠三年,是做盡了妄為之事,而心中無佛界,事既至此,你還要問什么?”

    “請教老和尚,金變沙來沙變金是何含義?”

    “妄為金變沙,向佛沙變金。”

    “既是如此,事情尚有可救之處,”李延自我寬慰,“我現在捐五萬兩銀子,把西竺寺翻修一新。”

    百凈搖搖頭,一口回絕:“李大人,你捐的銀子,西竺寺一分一厘都不能要。”

    “這是為何?”

    “你的銀子來路不正,都是橫財。”

    百凈此語一出,李延一下子臉色通紅,兩只魚泡似的大眼袋,竟漲出了黑氣,他在心里罵了一句“老禿驢”,恨不能上前一把捏死百凈。但從百凈的眼色中,他仿佛看到自己已經大限臨頭,于是強壓下心中怒火,哀求道:“救苦救難乃佛家根,老師傅既已看出李某有災,總不至于袖手旁觀吧。”

    百凈閉目沉思一會兒,又睜開眼來死盯著李延,直盯得李延背心抽冷發涼,這才開口話:“風流才子唐伯虎寫過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公案三生白骨禪’饒有興味,李大人可回去認真參悟。”

    李延覺得百凈這一指點太玄,正欲問得再仔細一點,忽聽得方丈室的大門被擂得山響,董師爺在外頭高喊:“東翁,李大人!”

    “什么事?”李延應聲詢問。

    “新總督已經到了行轅。”

    李延一驚,心中忖道:“剛才劉大奎還沒有接到,怎么一下子就到了行轅?未必從地底下鉆出來的?”也顧不得細想,起身朝百凈作了一揖,道:“李某告辭,另外再尋日子向方丈討教。”罷閃身出門,起轎回衙。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武县| 济宁市| 崇明县| 阿尔山市| 昭通市| 来凤县| 鸡泽县| 冕宁县| 洞头县| 保山市| 阿克陶县| 西华县| 衡阳市| 建宁县| 普格县| 仁布县| 和静县| 葫芦岛市| 青神县| 合作市| 奈曼旗| 朔州市| 苍南县| 嘉祥县| 永州市| 石城县| 泸溪县| 金坛市| 呼伦贝尔市| 密山市| 定远县| 繁昌县| 扬中市| 大田县| 屏东县| 日喀则市| 娄烦县| 班戈县| 文登市| 中卫市|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