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張居正 正文 第 二 回 說龍袍李太后動怒送奶子馮公公示敬

作者/熊召政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第 二 回 龍袍李太后動怒送**馮公公示敬

    馮保從白云觀回來,徑直去了乾清宮。皇上朱翊鈞在孫海、客用兩個貼身太監的陪侍下,正在東暖閣練書法☆太后則坐在花廳里,同尚儀局女官容兒有一搭沒一搭的閑聊。馮保先去拜會李太后,行了禮,李太后給他賜座,問道:

    “馮公公,聽你今兒個去了白云觀?”

    “是的,今日是燕九節,奴才去白云觀主祭。”馮保畢恭畢敬回答。

    “祭誰呀?”

    “丘處機。”

    “啊,咱知道,丘處機是個大神仙,該祭,該祭!”李太后瞅著馮保汗兮兮的樣子,著就笑起來,“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如今你馮公公享盡人間富貴,又想往神仙堆里插一腿,這才叫吃在碗里瞅在鍋里。”

    幾句風趣話,逗得容兒失口笑了出來。馮保似笑非笑,他在揣摩李太后的話意兒是否有嘲諷的意味☆太后接著問道:

    “白云觀還像往常一樣熱鬧么?”

    “依奴才看,較之往日,更添了幾分熱鬧勁兒呢。萬歲爺登基,風調雨順,民們哪個不是自里向外冒喜氣兒。”

    馮保幾句拍馬屁的話,李太后聽了熨貼,回道:“入宮前,咱跟著爹也曾去白云觀趕過燕九節,各種雜耍吃有盡有,瘋玩一天也不覺著累。”

    “奴才今日在白云觀里頭,還見著國舅爺了。”馮保趁機稟道。

    “你是李高?”李太后問。

    “是的,他扮成個道人模樣,穿著件黑色大氅,手中拿著根‘替天行道’的幡竿兒。”

    李太后聽了雙眉一蹙,道,“這李高終究是一個不成器,他跟你了些什么?”

    “他了兩件事,一是為武清伯晉封的事,后頭又武清伯看中了一塊吉壤。”

    馮保接著就把李高與他談話的內容一五一十地稟報☆太后聽過,沉思了半晌。她記得去年秋上,父親與弟弟兩人還為晉封的事專門進宮找她談了一次,并禮部右侍郎王希烈愿意辦成這件事。對于這樣伸手要官討封,李太后心生反感,當時就把他們申斥了幾句↓了幾天,王希烈自殺,父親與弟弟自知理虧,也就不再糾纏此事了。如今跨過了年頭兒,李高又轉彎那求馮保帶話兒重提舊事,李太后感到不妥善疵,父親與弟弟還會無窮無盡地糾纏下去,但究竟如何辦,她心中也沒有底,于是問道:

    “這件事,不知道張先生是怎么想的?”

    “奴才不知道,”馮保覷了一眼李太后,試探著問,“要么,奴才去問問張先生?”

    “不要問了,馮公公你先查一查,像這類晉封的事,國朝有何規定,老國丈封侯有無先例。如果沒有,有無特例可行,前朝又有何故事可循,總之,你要查細一點。”到這里,李太后又轉到第二個話題上,“關于武清伯選吉壤的事,倒是要快辦,他也是六十開外的人了,選吉壤選了七八年,總是定奪不下。這次選了一塊,不知算不算得吉壤,一生一死,都是大事,萬不可糊涂。”

    “奴才已同李高講過,要讓欽天監派人去復勘。”

    “這些事如何辦理,你是行家,要快辦。”

    “是,奴才這就去辦。”

    馮保著,裝出一副要走的樣子,卻是不挪步,他心里頭一直惦記著工部不肯移文的事,想在李太后跟前告朱衡一個刁狀,又一時轉不上話題。看他磨磨蹭蹭的樣子,李太后問:

    “你還有何事?”

    “奴才去看看皇上。”

    馮保答非所問正欲退下,李太后又把他喊住,道:“咱們一道兒去東暖閣,看看皇上的字兒,又進步了多少。”

    馮保與容兒,便陪著李太后挪步到了東暖閣。還沒進門,就聽得蹲在紫檀架上的那只被皇上賜名為大、r環的白鸚鵡,伸著脖子喊道:

    “太后,太后。”

    正在臨摹王右軍《蘭亭序》的朱翊鈞,一聽白鸚鵡的叫喚,趕忙擱筆☆太后一行已是挑簾兒走了進來,孫海與客用趕緊跪了下去。

    “母后。”

    朱翊鈞走前兩步垂手躬立,柔聲喊道☆太后疼愛地拍拍他的肩,又把他拉回到書案跟前,看了幾張剛剛臨摹的書法,問馮保:

    “馮公公,皇上的字,合不合法度?”

    “哎喲,豈只合法度,萬歲爺照這么練下去,書法肯定要獨步千古呢,”馮保一張面團兒似的臉上,堆滿了媚笑,“太后,你看萬歲爺臨摹的這個永字,點勾撇捺,都恰到好處,精氣神無一不佳,縱是王羲之再世,也不過如此。”

    馮保這些評論,李太后似懂非懂。但她眼角眉梢都掛滿笑意,牽著皇上的手坐到繡榻上,道:“立春已過,再過幾天就是雨水節,天氣一天天暖和,今年春上的經筵也該開了。馮公公,你和張先生要趕緊會商,把El期早定下來。”

    “奴才遵命。”馮保應道。

    李太后瞥了一下幾案,問:“今兒個有折子遞進來么?’’“有,”朱翊鈞指著幾案上的紅木匣,“有三道折子,兒等著與母后一起覽閱。”

    “都是些什么折子?”李太后問馮保。

    大凡給皇上的奏折,都由通政司交給司禮監,再由司禮監轉呈皇上。今日上折的內容,馮保自白云觀回來就打聽到了,這時候從容答道:

    “今日共有三份折子,一份是漕運總督王篆就漕軍編制及漕船建造事上奏,一份是戶部申請增修通州糧倉,這都是例行公事,疵有定例。”

    “既是例行公事,也不用念了,先送內閣票擬。”李太后吩咐,接著問,“第三份呢?”

    “是工部尚書朱衡具名上奏。”

    “啊,他所言甚事?”

    “為杭州織造局申請用銀一事。”

    “他怎么?”

    “戶部不肯分擔由該衙支出的那一半。”

    “是四十萬兩嗎?”

    “正是。”

    李太妃一下子沉默了∝于今年杭州織造局為皇上制作冠冕服飾鞋襪一事,馮保去年底就向她請示過。當時雖然她也覺得馮保的預算造得太大,但慮著皇上自登極以來,也從未認真做過幾套衣服,因此還是答允了。沒想到此事又在工部尚書朱衡那里卡了殼。她雖沒有見過朱衡,但對他的聲名卻知道得清楚。去年冬上發生的一件事情,更讓她對這位老尚書沒有好感。卻她當了太后以后,心里頭一直記念著當年從澈縣逃難到北京,途中曾在涿州娘娘廟投宿一晚的事。那時一家四口盤纏已盡,又累又餓,虧得廟中老尼收留賜給茶飯,第二天上路時,老尼還送了幾十個銅板。她顯貴之后,曾派人去涿州娘娘廟進香,使者回來,那位老尼已經故去,廟也殘破不堪,她聽了就發愿捐資重修。在馮保的建議下,皇上諭旨工部派員前往涿州踏勘,制訂重修方案,朱衡接旨后立即上奏,言既是太后“捐資”重建,此事就不該工部負責:由于朱衡的作梗,這事兒就擱下了,到現在都未解決,李太后心里一直怫然不樂。前思后想,她斡著的下巴突然往上一挑,慍色問道:

    “這個朱衡,怎么老是作對?”

    馮保趁機攛掇:“依奴才看,朱衡這是自恃三朝元老,不把萬歲爺放在眼里:”

    “哼,”李太后秀眉一豎,露出潑辣勁兒,“倚老賣老,再老也是個臣子,皇上做事,未必還要看臣子的臉色?馮公公,這朱衡有啥能耐?”

    “他是個治河專家。”

    “啊,難怪,”李太后頓了頓,又伸手撫了撫皇上一身半新不舊的龍袍,道,“可憐鈞兒,雖然當了皇帝,穿的衣服都是舊的:讓工部撥四十萬兩銀子,朱衡都不肯,煌煌天朝,當個皇帝還這么背氣!”

    一直陪侍在側一言不發的容兒,這時忽然搭訕著:“啟稟太后,有句話不知奴婢當不當。”

    “吧:”李太后點頭。

    容兒微微聳了聳巧勻稱的鼻翼,不緊不慢地道:“奴婢偶觀閑書,有記載唐安樂公主織了一條裙子,花錢一億緡,這價值聽了讓人咋舌:傳這條裙子上織滿了花卉鳥獸,都只有粟米一般大,大圖案套著圖案,怎么著瞧都栩栩如生。而且這裙子從正面看是一種顏色,從旁邊看,在日頭底下,月光底下都呈現不同的顏色。每逢朝會,安樂公主穿出來,真個兒是傾城傾色。比之安樂公主,萬歲爺花八十萬兩銀子制作龍袍,又算得了什么!”

    容兒是李太后跟前最為得寵的女官,她未曾開口話前,馮保心里頭直打鼓,他怕容兒打橫炮攪黃了局,卻是沒想到容兒講出這么一個絕妙的例子。他頓時覺得這容兒比什么時候都嫵媚可愛,不由得贊嘆道:

    “看不出容尚儀還是個飽讀詩書的女才子,這安樂公主的裙子,記載在哪書上?”

    “忘了,”容兒半是認真半是撒嬌地,“但我的確看到過,因事兒特別,看過一次也就記住了。”

    李太后問道:“這一億緡是個啥數目,比起八十萬兩銀子,是多是少?”

    “多老鼻子了,”馮保扳著指頭瞎諞一通,“億底下是千萬,過了千萬是百萬,過了百萬才是十萬。緡是銅錢,現在十五吊錢值一兩銀子,這一億緡往低處也值幾百萬兩銀子。”

    李太后抿著嘴唇想了想,搖搖頭: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而且也不是發生在朝,雖可比較,但不足為憑。朱衡的折子如何疵,看來還得問過張先生。”

    “太后,您怎么什么事兒都得問張先生呀?”話剛出口,容兒就感到失言,嚇得一伸舌頭,趕緊用手捂住了嘴。

    幸好李太后沒有費怪她,只是柔聲道:“張先生是先帝親自選定的顧命大臣,又是皇上的老師,內閣的首輔,不問他問誰呀?”

    善于察言觀色的馮保,早就看出李太后對張居正存有一份異樣的眷顧之情,便道:

    “要不,讓張先生找朱衡談一談,張先生滿肚子主意,只要他想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

    “張先生是有主見的人,”李太后贊同馮保的意見,轉向皇上,“鈞兒,你應召見張先生,當面聽聽他的意見。”

    “母后也一起參加召見嗎?”朱翊鈞懇切地問。

    “當然。”

    李太后極輕地回了一句,完,豐腴白皙的面頰上忽然飛起了兩片薄薄的紅暈。馮保看在眼里,心里頭麻酥酥的,問道:

    “啟稟太后,奴才是不是現在就去傳旨?”

    “慢,”李太后輕輕地擺了擺手,,“等把折子送到內閣,看張先生如何票擬,然后再作定奪。”

    “朱衡那邊怎么辦?”

    李太后深深嘆一口氣,道:“這倔老頭子,看來還得對他薄加懲戒:”

    天色黑盡,馮保才乘轎回到家中。客廳里先已坐了三個人,一個是孫隆,一個是內官監掌監吳和,一個是尚衣監掌監胡楊:這三人都是馮保出任司禮監掌印后提拔起來的,都是他的心腹:如今大內中官上至掌印太監下至內使火者,虜有一萬二千余人:人役囂雜衙門眾多,常設機構有二十四監局。內府衙門竟是比政府衙門還要多。這二十四監局分別是司禮監、內官監、神宮監、尚寶監、尚衣監、尚膳監、值殿監、內承運庫、司鑰庫、巾帽局、針工局、織染局、司苑局、司牧局、外承運庫、甲字庫、乙字庫、丙字庫、丁字庫、戊字庫、廣源庫、皮作局、兵仗局、寶源局、鐘鼓司等。在這些監局之外,還有外派如杭州、蘇州、松江等地織造局,南京鰣魚廠,應天順天兩府及各處皇陵守備太監,派駐九邊替皇上督軍的中使以及東廠掌爺等,都是些要緊的肥缺:這一應監局的級別,有高有低。當初洪武皇帝定制,各監設掌印一人,稱為令,正六品銜。令之下設監丞二人,從六品。丞之下設典簿一人,九品銜。各局、庫級別要低得多,掌局稱為大使,正九品,底下還有兩名副使,從九品。但自正德之后,特別是劉瑾專權的那幾年,內府監局的級別大為提升,各監令掛四品御,監丞從四品。就連一個掌庫大使也掛了六品銜。凡內使有品級者,稱為中官,四品以上的中官,方能稱太監。余下雜役,統稱為火者。凡內使火者掛烏木牌,頭戴平巾,不得穿圓領襕衫。只有正六品以上中官方可穿補服,有牙牌官帽。四品太監穿斗牛補服,若再晉升則穿膝裥飛魚服,再往上升方可腰系玉帶穿蟒朝天的極品補服。混到這個份上,威權相當于外廷的二品部院大臣,在紫禁城內可以騎馬。不過,騎馬的路線有嚴格規定,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招搖的』騎馬資格的太監,不過一二十個。再往上就是可以在紫禁城內乘坐肩輿的,眼下能享受這份特權的,惟馮保一人。總之,宮內衙門眾多,其等級之森嚴,比之外廷政府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各監局分工極細,只要用心鉆營,每個衙門都有油水可撈。外廷政府銓選官員由吏部負責,內廷則由內官監掌其事。再往上就是馮保一人拍板定奪。司禮監掌印歷來就有“內相”之稱。再加上馮保擅于弄權,又深得李太后寵信,因此一萬二千名內使,無論貴賤尊卑,誰見了他都像老鼠見了貓。

    今天到他府上的這三位,都是比較得寵的,特別是內官監掌印吳和,最得馮保信任。馮保當秉筆太監與掌印太監孟沖爭權奪利時,這吳和還是神宮監的一個典簿。他如同賭徒下注,看準了馮保日后能夠騰達,于是拿身家性命作賭注,一寶押在馮保身上。那段時間他成了馮保的包打聽,每天峙耳朵到處聽動靜偵伺孟沖的行動,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向馮保稟報。實話,他這種明目張膽的作法在當時冒了很大的風險,一旦馮保失勢,他就會死無葬身之地。偏偏該他走運,馮保斗垮了孟沖并取而代之,投桃報李,馮保把內廷中最為重要的肥缺內官監掌印賞給了他。如此平步青云,無異于天上掉金子。吳和感激涕零,干脆認馮保作義父,馮保也樂意接納這個干兒子。

    馮保一走進客廳,三位太監都趕忙站起來垂手侍立。馮保抬抬手:“你們先坐著,老夫進去換換衣服。”馮保這一進去差不多又是半個時辰,他換了衣服后,又去餐廳用了晚膳,然后才打著飽嗝回到客廳。三位太監是交了酉時才接到通知讓來馮保府上,誰也不敢怠慢,顧不上吃東西就趕了過來。如今過了兩個時辰,一個個都饑腸轆轆,餓得前心貼后背,但誰也不敢吱聲要點吃食兒馮保慢悠悠走到南墻下正中鋪了貂皮褥子的太師椅上坐下,漫不經心地問道:ttp9lne

    “你們來得很久了?”

    “是的。”吳和畏謹答道。

    “都吃過了?”

    “吃……吃過了。”

    吳和掩飾著吞了一口唾沫,看看孫隆和胡楊二人,也都在那里干舔著嘴唇。

    了幾句客套話,馮保言歸正傳:“今天找你們三位來,還是為杭州織造局的工價銀一事·部拒不移文,你們看看有何辦法,迫使朱衡這倔老頭子就范。”

    孫隆估摸著找他們來十之**是為這件事,故在客廳閑坐時就已議論過了:由于慮著是自家分內之事,故孫隆首先話:

    “稟老公公.奴才去工部同這朱衡打過幾次交道,這糟老頭子油鹽不進,要想扳倒他,除非請皇上發下諭旨。”

    “這是你的主意?”

    “是的三人一起商量的。”

    “這也叫主意?猴頂燈!”馮保一拍椅子把手,沒好氣申斥道,“皇上若肯發旨,還要你們來商量個啥?朱衡這老屎橛子,早已把折子遞到皇上那兒去了。”

    “呈上怎么?”吳和緊張地問。

    “皇上什么也沒。”馮保并不想把東暖閣中李太后的談話給手下人聽,只是言道,“這朱衡也占了個理兒,這八十萬兩工價銀事先沒有同工部磋商,壞了辦事的章程,故可以頂著不辦,胡楊!”

    “奴才在。”胡楊趕緊屁股離了凳兒,站起身哈著腰回答。

    “你,尚衣監里還存了多少件龍袍。”

    “奴才去年底才清點過庫房,有不少呢。”

    “不少是多少,具體數字。”

    “當今萬歲爺的龍袍,僅大朝的章服就有八套,平時接見大臣的龍袍有八套,出經筵時穿的縹裳也有八套。”

    “一樣八套,太少了。”馮保加重語氣道。

    “是,是少了,但不敢多做。”

    “為何?”

    “隆慶皇帝在世時,就定了個規矩,各式龍袍,每年定做不得超過兩套。”

    “啊?先帝爺定了這章程,咱怎么不知道?”馮保挖了胡楊一眼,這位老實話的太監頓時好像短了一截舌頭不敢應聲兒。馮保又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接著問,“制作一件章服,要花多少銀子?”

    “這也沒個定數。”胡楊一緊張,額上冒出虛汗,他用手揩了揩,哆嗦著道,“尚衣監庫房里頭,還存有正德、嘉靖、隆慶三位先帝的龍袍,有數百件之多,最貴的一件龍袍是正德皇帝的,那年他親率神策軍出大同口外征剿也先虜子,命織造局造了一件,競花了八萬兩銀子。最便宜的也有,隆慶皇帝大行前一年制作的龍袍,只花了八千兩銀子。當今萬歲爺,去年出經筵趕制了兩件,都只花了二萬兩銀子。”

    “皇上多節省呀。”馮保感嘆著,接著用手指著三位太監,動情地.“皇上的龍袍貴重不貴重,不在于皇上人,而在于咱們這些內廷辦事兒的人會不會張羅。正德皇帝能穿八萬兩銀子的龍袍,憑什么當今萬歲爺只能穿二萬兩的?隆慶皇帝的龍袍價碼兒那么賤,還不是孟沖不會辦事?萬歲爺穿得寒酸了,咱們這些辦事兒的,臉面往哪兒擱?百年之后,讓后世的人比較起來,咱們侍候皇上不周,還不讓人戳著脊梁骨罵?這樣的惡名聲,你們肯背,老夫可不敢背!”

    馮保著著眼圈兒競紅了,三位太監從未見老公公如此動情,莫不大受感動,吳和想擠幾滴眼淚與干爹同悲,怎奈眼眶兒不爭氣,澀澀的來不了半點潮潤,只得搶著表態:

    “干爹,您老人家發個話兒,這件事兒該如何去做,的們就是跑斷腿,也在所不辭。”

    馮保狠狠地瞪了吳和一眼,惡狠狠斥道:“吳和,老夫真是眵目糊迷了眼兒,怎么就收下你這么個不長心眼兒的干兒子,這事兒不是跑斷腿就能辦好的!”

    “干爹罵得好,奴才是榆木疙瘩腦袋不開竅,是酒囊飯袋,是一盞沒捻子的油燈,干爹罵一回,奴才就長一回見識。”吳和見巧放巧,把自己臭罵了一通,接著把腦門子一拍,嚷道,“咱們得使點招兒,把朱衡整一整。”

    “唔,開始有點譜了,”馮保眼眶里突然射出兩道兇光,挑唆著,“瘟神既擋了道兒,只有一個字,搬!”

    吳和心領神會,他脧了胡楊與孫隆一眼,興奮地:“有于爹這句話,的們就知道該怎么作了。咱想了一個招兒,雖然陰損,倒是能把朱衡整得趴下。”

    “什么招兒?”孫隆湊趣地問。

    “你們聽聽,外頭刮起了老北風……”

    吳和著聲音就低了下來。三個人都把腦袋湊過去聽他嘰嘰咕咕完想法,第一個表態的是胡楊,他擔心地:

    “這樣會不會弄出人命來?”

    “死了才好。”孫隆一臉幸災樂禍的神氣。

    馮保對吳和出的主意沒有明著贊揚,只是囑咐道:“李太后的懿旨,對朱衡薄加懲戒,你們就按這個懿旨行事,不要到時候弄得羊肉沒吃上,反惹一身膻。”

    接了馮保的話,吳和大包大攬道:

    “干爹你放心,這事兒包給咱了,保準到時候整垮了朱衡,還沒有誰來擔這個干系。”

    “如此甚好。”

    馮保贊揚了一句,接著打了一個呵欠。這樣子是要送客,三人知趣,一起作揖打拱辭了就要出門,剛走出客廳門口.只見徐爵追出來喊道:

    “吳和.老爺讓你回來一下。”

    見馮保要單獨留下自己,吳和受寵若驚.在門口與孫隆、胡楊兩人拱手作別,’復又蹙了回來,在原先的凳子上坐下。

    馮保坐久了腰疼,站起身來在客廳遛圈兒,把吳和晾在那里不看也不問。急得吳和抓耳撓腮,滿腦子胡思亂想卻又不敢表露出來。馮保蹈夠了,坐回到椅子上呷了兩口熱茶,這才看了吳和一眼,慢悠悠問道:

    “聽你有了對食兒?”

    吳和一聽,頓時頭皮發麻‖里頭的閹官,雖然都去時挑了卵袋兒,但一應常人的七情六欲都還存在。白天忙忙碌碌倒不覺得什么,一俟夜幕降臨獨守空床,就自嘆孤獨可憐。久而久之難免胡思亂想,于是找一個同在深宮空老紅顏的宮女做伴兒。雖不能行云播雨得床笫之歡,但抱抱摟摟摸乳咂舌的事兒卻還做得。不知從何時起,閹人們對這種影子夫妻取了個妥帖的名稱:對食兒。大凡宮中有權有勢的太監,都有自己固定的對食兒。這種伴當雖然不能名正言順,但也無人禁絕,故自古至今一直在宮中悄悄兒流行:吳和還不到四十歲,又驟為新貴,于是在紫禁城中也博了個“花哥”之名。見了容貌姣好的宮女,難免顧盼生情。馮保不止一次聽到議論,一直找個機會當面問問。吳和知道馮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好阿堵之物卻從不“貪色”,因此上也從不敢在于爹面前談論這種事。現在干爹問上臉來,心知支吾不開,只得老老實實回道:

    “啟稟干爹,奴才是有個對食兒。”

    “在哪兒?”

    “尚功局。”

    “干啥的?”

    “是尚功局的掌制,八品的女官,管一些裁縫針線女紅之類的事。”

    馮保“啊”了一聲,又不話了‖中除了太監二十四衙門,還專為大量的宮娥彩女設置了六個局,依次為尚衣局、尚食局、尚功局、尚服局、尚寢局、尚宮局。六局掌印也都是五品銜。女官們專為皇上皇后及眾多的嬪妃服務,名義上雖然也歸司禮監統一管轄,但因女官們都是皇室近侍,想管也難得管。再加上女官的任命,多由皇后作主,司禮監也不大插得上手。但凡事因人而異,慮著馮保深得李太后寵信,女官們也莫不畏他三分。此刻,吳和的腦子在飛速打轉,他揣摩馮保突然問起對食兒的事情來,是不是驚動了“上頭”惹出麻煩來,因此也不敢亂話,坐在那里暗暗跌腳。

    馮保善于引而不發震懾手下,見吳和悶頭悶腦癡坐著,又追問了一句:

    “怎么不呀,啞巴了?”

    吳和大氣不敢出二氣不敢伸,佯笑著答道:“干爹,奴才不知道該些什么,要不,干爹您指點指點。”

    馮保覺得吳和在耍貧嘴,便有心收拾他,問道:“那個尚功局的掌制,叫趙金鳳是不?”

    “是,是的。”

    “宮里頭人都喊她鳳兒?”

    “是,是的。”

    “聽這鳳兒生得標致,一雙杏眼兒又黑又亮,煞是好看,你怎樣摞上的?”

    “這鳳兒心氣高,多少人想對上她都弄不成,我弄了一顆祖母綠送給她,事兒就成了。”

    “一顆祖母綠,你花了二千兩銀子呀。”馮保皮笑肉不笑地刺了一句,“這么貴重的禮品,不要是一個八品掌制,就是五品尚儀,也難免不動心啊!”

    “是,是的。”吳和的舌頭不靈便了。

    “聽你在城東白馬巷還買了一所大宅子?”

    “買了……剛,剛剛買下的。”

    “花了一萬多兩銀子?”

    “是,是的。”

    “你當內官監掌印多少年了?”

    “一年半。”

    “啊,才一年半。”馮保忽然長吁一口氣,嘆道,“這么短的時間,你就弄了這么多的銀子置家置業,花大價碼兒玩起對食兒來,吳和,你子有事啊!”

    話到此,吳和才知道馮保查他對食兒的真正目的乃是清他的資產,頓時如同雪獅子向火酥了一大截,他一抬屁股離了凳兒撲通一聲跪到地上,哭腔哭調地訴道:

    “干爹,奴才是弄了些銀子,但奴才從不敢糊弄干爹,奴才只得了自家名下的。”

    吳和話出有因:內官監掌著內府各衙門的中官薦舉提拔,是紫禁城中第一等肥缺。內使們為了弄個一官半職,若攀不上司禮監掌印,莫不都削尖腦袋變著法兒給內官監掌印送禮。馮保久居宮中深知個中貓膩,因此甫一就任司禮監掌印,就把他認為最忠實可靠的吳和提拔到這個位子上。在宮中二十四衙門,幾乎沒有一個官位不是用錢買的,不同的衙門不同的官位.收受的賄銀也不相同,到后來也就約定俗成:凡送銀三千兩,可獲一等衙門的掌印,二千五百兩可獲二等衙門的掌印,監丞典簿副使等一應官職,都明碼實價,多至二千兩少至二百兩多少不等。這馮保雖然貪財但明里還要博一個“清廉”的名聲,自出任司禮監掌印后,從不接受請托而賣官鬻爵,而把薦拔的權力盡數交給吳和。因此,這吳和一夜之間就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所有求官的內使,都爭著巴結他。而吳和也不忌諱收受賄銀,且明碼實價,銀錢到位官袍加身,這在紫禁城里頭已成了公開的秘密。中宮們背地里都罵吳和是“吳剝皮”。但誰也不會想到,吳和只是一個傀儡,真正的幕后操縱者仍是馮保。每賣一個官,所收銀錢吳和只得五分之一,大頭兒都得如實交給馮保。吳和剛才話的意思,是表白自己只得了應該得的那一部分。至于馮保的那一份,他是一分一厘也不敢侵占。

    馮保對于吳和的辯解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雖然他內心相信吳和不敢誆騙他,但覺得吳和過于張揚,節不察則生大隙,長此下去后果難以設想,于是尋這機會敲打他,當下言道:

    “你是否吃了黑食兒,這個只有你自家知道,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古理兒誰不懂得?老夫今兒個把你留下,也不是找你算賬的,我只問你一句,一年半之前,你在神宮監當典簿,家中蓄了多少銀子?”

    “回干爹,奴才那時候窮得屁股搭兩腚,翻箱倒柜搜不出五十兩銀子”

    “這就是了,一個窮光蛋當了一年半的內官監掌印,就變成了大闊佬,又買宅子又買祖母綠,隨手甩出去就是一萬多兩銀子,這叫外人怎么看,嗯?”

    “這……”吳和語塞。

    “這,這個屁,”馮保瞪他一眼,怒氣沖沖斥道,“你如此孟浪,等于是站在大街上向人表白,你吳和在內官監坐了把金交椅。你是生怕別人不知道你貪了大把的銀子么?老夫這一輩子夾著尾巴做人,放屁都怕打出米屑子來。你倒好,踩著銀子當路走。”

    經這一罵,吳和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忌諱,他跪在地上篩糠一般,額上粘達達盡是冷汗,話聲音打顫:

    “奴才的確沒想到這一層,往后再也不敢了。往后,奴才一定雅干爹,夾起尾巴做人。”

    “往后,哼,往后你再敢胡鬧,做那些花呼哨兒的事,心我扒了你的皮!回去吧。”

    “是,是。”

    吳和諾諾連聲,從地上爬起來,倉促中自己踩掉一只鞋子,也顧不得再穿,拾起來提在手上,一溜煙地跑了。

    吳和一走,馮保才感到身子骨兒乏累得很,徐爵忙叫人來給他捶腰捏腿。馮保閉目養神,不覺迷盹起來。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又忽然驚醒了,女婢還跪在地上在他腿上揉捏著,徐爵迸一只壺站在旁邊。

    “好了,去吧,”馮保朝女婢揮揮手,又問徐爵,“抱的可是**?”

    “正是,”徐爵恭謹答道。“天煞黑時**府送來的,奴才想著老爺快醒了,派人去溫了一下,現在還是熱的。”

    徐爵著就把那只精致巧的陶壺遞了過來。馮保欠起身子接過陶壺啜了幾口,愜意道:“和牛乳比起來,這人奶要好喝得多。”

    “這個肯定,”徐爵淫邪笑道,“**府的奶娘都年輕健壯。吃得又好,**格外的濃∠爺喝的這壺奶,是從一個十五歲奶娘身上擠出來的,最嫩了。”

    “十五歲,”馮保鮮鮮地打了一個嗝,問道, “是不是最的?”

    “是最的。”

    “難怪味道這么好。”

    馮保著笑了起來,徐爵也咯咯地跟著大笑。

    卻皇城東安門外北頭,有一處戒備森嚴的大宅子叫禮儀房,俗名**府,是一座專為內廷皇室供應人奶的常設機構。這**府直接歸司禮監管轄,掌印的官名叫禮儀房提督。提督之下,還有掌房貼房等官職,掛的卻是錦衣衛指揮銜。按規定,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季選奶娘四十名,一季一換。征選奶娘要求非常嚴格,年齡須得是十五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已婚婦女,身材要豐滿,長相要端莊,生下頭胎三個月后方可候選。、屆時集中到指定地點,先脫得一絲不掛接受穩婆查驗,身上有無異味,是否有隱疾。若是這一關過了,便梳取高髻穿上宮衣正式住進**府,每天由光祿寺支付米八合肉一斤雞蛋兩只,吃好睡好奶水也就充足。一天擠奶兩次,及時送到宮中。原先規定奶娘只在大興宛平兩縣征選,后因人源不足,遂又擴大到京城市民。隆慶皇帝在位時,只喜歡吃驢腸而不喜喝人奶,這**府常年只養了二十名奶娘。萬歷皇帝一登基,馮保稟告李太后,皇上年紀應滋養身體,故又把奶娘擴大到四十名。自去年冬季開始,又提高到六十名:除供應兩個皇太后和皇上享用外,一些位高權重的大珰也沾恩啜飲。每天,**府派專人給馮保府上早晚各送一壺。長期飲用,馮保已是上了癮,用他自己的話,是“**一壺,勝過人參一斤”。

    啜完了一壺**,馮保問:“六十名奶娘,一天擠出的奶,少也有幾大桶,太后皇上才喝多大一點,都是誰喝了?”

    “喲,喝的人可多了。”徐爵憤憤不平地答道,“**府提督韓公公,恨不能一天喝一桶。就連吳和一天也喝好幾壺,打一個嗝,噴出的都是**味兒。”

    馮保皺皺眉沒有接腔,頓了一會兒,又轉了話題問道:“那個郝一標,今天離了白云觀后在忙什么?”

    徐爵謹慎回答:“的在白云觀山門前與他分手,就一直沒見著。”

    “他要多少只船?”

    “他只要船,具體要多少只還沒。”

    “明日個你問他,究竟要幾只船,再有個把月,鰣魚廠的船就該出河了,要早作安排。”

    “是,的明日就到郝員外府上去。”

    “價碼兒要談好,”馮保盤算著道,“這郝一標精兔子一只,裝一船倭國的洋布來,一路免稅,要賺多少銀子?”

    “是,老爺。”徐爵一臉狡黠地答道,“的和他打交道,從來是先交錢后辦事。”

    “這樣就好,”馮保點點頭,又道,“還有,你知會**府,從明天起,開始給張先生送**,也是早晚兩次。”

    “是,奴才這就派人去**府通知,”徐爵著忽然陰笑起來,言語間也就冒邪氣兒, “張先生是該啜啜**,補補元氣了。”

    “此話怎講?”馮保一瞪眼睛。

    徐爵四下里看看,壓低聲音:“張先生弄了個相好的,如今正熱乎著呢。”

    “啊?”馮保一下子挺起了身子,急切地問,“張先生有相好的了?是誰?”

    “叫玉娘,那姑娘風情萬種,唱得一手好曲兒。”徐爵著吞了一口口水。

    “有這等事!”

    馮保腦子里忽然閃出李太后脈脈含情的眼神,頓時心里頭像被什么東西螫了一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临猗县| 洪洞县| 沁源县| 长武县| 上饶市| 柳江县| 哈尔滨市| 克什克腾旗| 镇坪县| 红桥区| 大连市| 云梦县| 桑植县| 长沙市| 大竹县| 米林县| 九龙坡区| 滦平县| 榆林市| 应城市| 英山县| 郯城县| 锡林郭勒盟| 蓬溪县| 通城县| 肇东市| 龙游县| 沁源县| 连州市| 阳泉市| 资阳市| 大同市| 桂林市| 顺平县| 万源市| 遂昌县| 阳江市| 湟源县| 新河县|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