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汝君開始思考,人民需要些什么,如何能讓大漢朝廷和人民幸福之間取得平衡。
百姓不能被當成豬狗,如果人只有活下去一個念頭,那么,錢汝君還真的不知道活下去,還有什么意義。
再次見到皇帝的時候,這一次,錢汝君變得有點火爆,不像之前,總是給皇帝帶來好消息。
“工匠都被大漢朝廷聚集起來,沒有自由活動的權利。
朝廷需要很多工匠來維持活動。
但是民間的生產也需要很多工匠。
如果工匠在民間發展出一個可以增加農產的物品,那么朝廷的稅收,將因此增加百分之二十。
用這百分之二十的錢,支付給工匠薪水,興建現在興建的各種工程,還措措有余。
工匠體系,也能夠納入稅收,這樣到最后,稅收還能增加。
金麥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民間幾乎沒有成熟的工匠,除了金麥城竭力培養的以外,他們也不是真正的工匠,只是上班族。
所以,不算在其中,何況我也沒有把他們當為工匠。
擁有工匠這個身份,在大漢是一種悲哀。”
錢汝君偷偷的在心里說道,在傳統朝廷統治的歷史上都是一種悲哀。
“我不愿把他們視為的匠籍,他們也只有制造分解部分的能力。
我更愿意叫他們上班族。
因為工匠都會被朝廷收編,雖然他們可以憑自己的技藝賺到錢,但是替官方做事可沒有錢可以賺。
但是依照規定,他們卻必須聽從指令,隨時出發替朝廷做事,路上的路費還要自己出。
這對他們來說,何其不公。
他們要遠離家里,在路上耗掉半年,結果只有工作三個月。
剩下三個月,他們回家又能做什么?
但是在外面,生活費這么高……
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為困苦。
所以很多工匠都想要逃出大漢。
這是最為可悲而且可嘆的事情。因為,附近的國家能夠給他們優渥的生活。
他們承載著的是我們大漢的光輝,與讀書人所研讀的典籍沒有差別。
但是對于大漢來說,工匠卻是最珍貴的資源,如果我們的技術外流,那么對我們來說將是一種災難。
或許你們不會認同,工匠外流是一種災旱。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我的槍支制造,應用了非常多工匠的技術。
如果這個制造技術外流了,那么別的地方的工匠就能夠制造很多的槍支,如果對方擁有比我們更多的槍支,他們將打破我們的河山。
兒臣請父皇三思,給予工匠們自由。”
皇帝劉恒的臉本來并不在意,這種危言聳聽的話,朝中大臣已經說太多了。
最后,他發現一樣日升月落,似乎日子沒有什么不同。
但是錢汝君舉的例子對皇帝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工匠這么多,而且他們也不愿意把他們手頭的技術傳給別人。
甚至把他的生命拿走也要守住。
只要他們家里人能傳承下去就可以了。
不是工匠的人,學的不認真,工匠教的也不認真,如何讓工匠變多?
而且我們要工匠,最主要是朝廷有需求,民間哪里需要工匠?
如果朝廷要請工匠,將平白多出多少開支。”
錢汝君發現,她剛才說的話,皇帝沒有辦法理解,所以在皇帝的耳朵被忽略了。
人們雖然看的出來,金麥城富裕,但是對金麥城富裕的原因,卻看不出來。
最后,他們把金麥城富裕的原因,歸到錢汝君身上。
也歸到錢汝君對皇權給予的特權,加以充分應用。
但是他們覺得,就是具有稀少性,才有這種效果,如果每一個人都得到特權,效果就會不見了。
“打制鍋碗瓢盆不需要工匠嗎?父皇知道民間為了取得這些生活用品有多么艱難嗎?
就少府的那些人,能夠替天下百姓打制農具嗎?
他們連朝廷軍方的需求,都不見得能夠滿足。
一份農具就要耗費他們非常多的時間,如果沒有足夠的工匠,可以發展技術的話,我們打制農具的速度永遠快不了。
工匠要有積極性,我們會得到許多幻想中的東西,例如,兒臣獻給父皇的床墊,坐墊,使用起來,是不是比以往更為舒服?”
錢汝君有信心,她給皇帝的東西,皇帝一定會拿來用。
這些,都是能讓人過的更為舒適的物品。
“我們需要打造許多新的農具,成立農會組織,讓農民能夠使用到這些新農具,取代以往繁復費力的工作,并且節省大量的工作時間,讓他們可以耕作更多的土地,或者能有時間替土地施肥,收集肥料。
農會組織,能夠提供工具,并且教會他們現在最重要的耕作新知。
并且代替官吏來照顧農民,收稅。
如果農業工具種類永遠是那些,我們的生產技術沒有辦法提升,糧食就不會增加。
現在生產的糧食實在是太少了,是單位面積太少,土地在適當的維護之下,再加上農業器械,至少可以增加五倍。”
錢汝君雖然想要放大來說,但是想到皇帝下的命令,可是軍令,必須做到。
皇帝有坑她的想法,并不稀奇。
如果說到土地的最高產量,那錢汝君是找死。
有太多條件,現在沒有辦法做到。
萬一這個地方出了一點什么狀況,生產力沒有達到,那她的人頭或許就交代了。
雖然皇帝不見得想在這個時候拿到她的人頭,但是錢汝君也不想給皇帝一個口實。
她知道,她對皇帝來說,一直存在威脅。
“匠籍必須開放,少府工匠如果成為皇帝雇用的對象,就像百官一樣,生產力一定會倍增。
他們的薪水可以象征性的給一般人的薪水。
但是我認為,工匠的作用不輸給百官,給他們的薪水少,或許必須開放他們接一些私活。
要不然,替國家工作沒有好處,他們就不愿意替官方工作了。
而且只有農業生產增加我們才有革新商業的機會。
人要離開土地,必須有足夠的食物配合。
當大部分的人可以從事工商業,并且給朝廷繳稅,朝廷將會更富裕起來。
因為只有少數能人能夠做的事情,永遠能夠領更高的薪水。而人們領到的薪水,賺到的錢,就必須繳納一部分給國庫。
人們在賺到錢的時候,就會產生消費,增加產業,而這些產業的從業人員,也應該交稅,這樣我們的商稅將可以說非常的多。
商人才能取得足夠的地位。
大漢為什么重視農人,因為大漢的錢糧來自農人。
為什么商人沒有地位,因為商人對朝廷沒有幫助,那么對朝廷來說,就是蛀蟲。
商業的危害,在于他太有吸引力,但是如果人人不種田,人們就會缺乏糧食。
百官將是第一個受害者。
但是更多底層勞工將沒有辦法拿工資來種田。
市場將重新產生一個機制。會有大量人回到農田,只要保證農人有吃的。
奢侈品的稅收跟一般日常生活用品的稅收,不應該一致,也就是商稅應該做出區別,要不然就是惡政。
商稅應該要有專門的人來收取,并且嚴防貪污。
商人的生意,我們可以注意到,有些人是賺大錢的,有些人是賺小錢的。
先不論這個人有沒有這個方法賺到大錢,這個賺小錢的是不能收高的稅收。
甚至,他賺的錢只能夠維持生活,也不應該收錢,收錢的目標,應該是那些大商人。
掙大錢的,如果收低維的稅收,將讓它快速的膨脹,或許他的錢財將威脅到大漢。
他一半的錢財應該繳稅給朝廷這樣,他的錢就永遠不會超過朝廷。
要知道,他們的錢,可以再投資,也可以大部分留下來享受。
更令人害怕的,是他們能夠把賺到錢武裝自己,來保護自己的財產。
而給商人這種負擔的,是朝廷。
而朝廷有了錢,能夠大興建設,如果建設的是付錢的,百姓就有錢,有錢就會增加消費,增加稅收,大部分的錢,又轉了一圈,回到政府身上來。
要知道我們的錢不是自己要用而是要替百姓制造各種東西,有些東西一般人不會去制造,因為這個東西是關于到大部分的人,人都有自私的,心里,總是想著自己的東西自己可以做,但是別人的東西就等別人做,而這個最適當的別人就是朝廷。朝廷不能夠什么都不做,那不然人民就可以問你朝廷為什么有資格取得稅收?
而朝廷做了,卻能夠讓更多百姓賺錢,變成稅收,回到朝廷。
這個圈子會越滾越大圈,朝廷能夠運用的錢糧也會變多好多倍,花更多的錢,你會發現,當朝廷富有了,百姓也會富有起來。”
“人民百姓,無知無識,只知道穿衣吃飯,如果沒有朝廷的指派,進行各種事務,都不知道要做事。
如果沒有人挑撥他們怎么可能作亂?”
皇帝對于錢汝君的這個概念,其實真的一時想不通,他還維持著舊有的概念。
“這個世界最不缺乏的就是挑撥者,只要有人認為有必要,他就會開始進行挑撥。
父皇,你真的對朝廷以及自己的錢袋能夠變出更多錢,還不用殺死那么多人,不感興趣嗎?”
“我覺得,百官會反對,商人也會反對。”
先不管錢汝君說法是否正確,但是皇帝首先想的,是運作的可能。
當運作中,會遇到那些困難。
那些困難,必須突破,不突破則大漢會有立即的危險。
錢汝君可以接受皇帝認為朝廷沒有足夠的經費,所以沒有辦法進行接下來的建設,因為這個缺乏經費的問題,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會發生。
因為想做的事永遠比較多,但是能夠做的事永遠比較少,這時候就必須挑選最應當做的事來做,只不過這是理性的選擇,往往不會被實踐,只有在最初最平等的狀況下會做到。
更多的實踐是來自于各種妥協,如果你住的地方有強大的支持者,那么你的地方就能夠得到更大的福利。
你住的地方,公車亭就會變得比較豪華,但是別的地方的公車等車的地方就只有一個破舊的柱子。
錢汝君發現她這一想,又想到一個必須要有的東西,那就是公車,如果能夠減少路途上的花費時間,人們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甚至到其他城市去軌道交通其實就是因為這個目的而存在的。
但是軌道交通并沒有辦法擴充太遠的地方,最主要是土地的問題。
因為有更多的地方沒有辦法建設軌道交通,但是如果公共馬車成立的話,他能夠到達的地方就很多。安全的公共馬車的事情,金麥城其實已經建立了。
甚至,金麥城已經建立了主城和衛星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系。
只要找到乘車點,就能保證你有安全的車可以坐。
但是除了經金麥城成立公共交通體系以外,整個大漢,包含長安都沒有人模仿。
本來錢汝君認為,只要一個地方有好的舉措,那么這個舉措就能夠促進這個地方的發展,并且讓其他地方開始模仿學習。
但是錢汝君發現,這個舉措其實沒有打到地方官員們的心。
對地方官員來說,替人民謀福利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想要的是士林風評,如果士林風評好,那么他就可以升官。
當然還有一些基礎考核項目,只要達標就可以。
但是這幾個考核項目沒有一個跟在土里刨食的平民百姓的福利,跟他們有關系的是從他們身上獲取稅收,并且讓他們服勞役,以及當兵。
都是要從他們身上拿走部分的時間或者金錢。
可以說,只有索取而沒有提供他們更好的福利。
至于這個官評價好不好,看的是地方士紳對他的評價,而地方士紳,對于地方老百姓來說,好的會照顧人,但是在不好的方面,那就是欺壓老百姓的人。
對士紳來說的好事,對老百姓來說可能就是大大的壞事。
錢汝君發覺,如果把別人的想法,別人的作為納入自己的思考空間,什么事情就不能做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