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隆帝給的批復中,洪自良流放,涉案人員按律量刑。權墨冼破案有功,記上卓異的考評,以示褒揚。
在高芒的朝廷中,每一年都會有各級官員的述職考評。年度的考評成績相當重要,關系著每一個官員的升遷。
通常來說,地方官連續三年考評卓異,就可以進京述職,由吏部重新分配更高一級的官位。有底蘊有銀子的,再設法活動一二,就可能留京。
而京官,同樣滿足這個條件的話,就可官升一級。是否調任,吏部會擬出折子來,由皇帝批復。
“連續三年考評卓異”,這個條件看似輕松,卻極難達到。難,就難在“連續”二字,差一年都要從頭再來。
無論是地方官還是京官,評語都是由上司來擬定。為了避免溜須拍馬、卻無真本事之人升官,同僚和當地德高望重的人還可以提出反對意見。
這是一套相對嚴謹的制度。
當然,里面也有空子可鉆,但要做到也十分不易。
這還尚未入秋,慶隆帝就提前將“卓異”的評語給了權墨冼,對他的認可表露無遺。
顧尚書拿著批復,臉色鐵青。
洪自良如何,他已經不再關心。關鍵在于,拿到了今年的卓異,權墨冼就滿足了“連續三年”的條件,從目前的“五品下”,搖身一變成為“五品中”。
每一個官員品級,都有“上中下”三品。別小看這區區一品,其中的差別大了去。有些人,終其一生,也升不上去。
“五品中”,那就離四品命官只有兩級之差。而四品和五品之間,只隔著一品,卻猶如天塹鴻溝一般。
四品京官,若到了地方上,那就是三品大員,足可獨當一面;在京里,每日早朝參與朝政,在朝堂上有了直接與皇帝對話的權利。
三省六部的四品官,就已經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子。再往上,就是三品朝中重臣。而二品官,在文臣里,眼下只有宰相朱自厚一人罷了。
在前兩年,權墨冼表現突出,慶隆帝甚至還將他從六品的員外郎,擢升為五品郎中。顧尚書縱然心頭萬般不愿,也只得給他一個“卓異”的考評。
而今年,他多方加倍刁難權墨冼,就是盼著他會犯錯,順理成章地給一個“普通”的評語,斷了他“連續三年卓異”的路。
然而,權墨冼愣是抗住了所有的挑戰,生生沒有犯下任何錯誤,被他捏到把柄。
洪自良一案,他讓蔣郎中來搶功,也是存了不讓權墨冼露臉的意思。哪里知道,弄巧成拙,反倒驚動了皇上,直接給了“卓異”。
越想,顧尚書心頭越是郁結。
權墨冼真是一塊又臭又硬的骨頭,他堂堂三品尚書,還是他的頂頭上司,竟然奈何不得他!
這種事,未免也太過邪乎。
如果說在最開始,為難權墨冼是來自關景煥的授意。那么到了如今,權墨冼的存在,已經變成了挑戰他權威地位的一根刺。
在刑部,那些最底層的人員,見權墨冼在他的打壓下,始終屹立不倒,已經隱隱以權墨冼為首。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