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心情,王浩然隨手套起床邊的黑色T恤,床底下的拖鞋樣式有點老,有點變形,穿起來感覺不是很舒服。
王浩然站在大門外,深呼吸,新鮮無污染的空氣吸進肺里仿佛能聽見身體的歡呼。
王浩然回過頭打量著現在的家。一排五間連在一起帶有明顯江南特色的紅磚瓦房,左右兩邊的外間比中間三間矮,左邊第一間是廚房,豎起一根長長的煙囪,第二間是父母的房間。
第三間是堂屋,這個名字城里人或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還有另一個常見的法,其實就是客廳,但是農村大多還是叫堂屋。
第四間就是王浩然和弟弟王浩杰的房間,兄弟倆共用一個房間。
最右邊的那間養雞就是雞舍,養鴨就叫鴨舍。
前一世直到自己高二上學期王浩然有自己**的房間。那年父母辛苦攢了點錢在鎮上買地皮自建了一棟二層樓房。搬到了十多公里外的鎮上之后,記憶里從此自己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倒是王浩杰回來過很多次和村里要好的兒時玩伴相聚。
王浩然向左邊走去,廚房前有一口專門請人打建的水井。
這個時候的農村,基一家一口水井,不管洗衣煮飯還是人吃馬嚼都是用的地下水,飲水機凈水器之類的還要好幾年才能進入農村。
就連鎮上也才剛剛可以通自來水,除非特別講究的人家,大部分人還是不樂意用的。
因為要錢,一個月十塊八塊也不算便宜,長年累積下來沒幾個人家舍得。自家搬到鎮上起初幾年也是不用自來水的,特意花錢請人打了井。
這個時候的農村,隨處可見墻壁上和路邊電線桿上寫著大大的“打井,建房電話。。。。”。
一般人看到這些廣告,第一反應不是反感討厭,是羨慕,一點不夸張,這個時候這些有手藝有頭腦的人比大多數人過好的多。
剛打上來的井水帶著絲絲涼意,流淌在臉上不出的舒服,擦了擦臉,感覺有點口渴,王浩然就用碗盛了一碗水,喝了個干凈,涼到心底帶著絲絲甜味,很爽。
農村出生的孩子,沒喝過生水那真叫稀奇事。
轉身進了廚房,王浩然想把已經沒有熱氣的早飯熱一熱,不過,瞧著這最原始的廚房,王浩然有點抓瞎。
煤氣灶,電飯鍋,什么的都是沒有的,微波爐那就想都不要想了。
紅磚砌成的老舊鍋臺,燒的就是木柴或者麥稈,王浩然早忘記應該怎么使用了。
一不心,重生回來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把家給燒了那可就笑掉大牙了。
看了看碗里的蛋炒飯,王浩然從熱水壺里倒開水泡飯湊乎著吃。
不用詫異為什么一大早吃蛋炒飯這樣的干飯,生活在農村的人基都知道,除非沒有農活,大多數時候家家早上吃的都是干飯。
不為什么,因為頂餓,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
一大早天不亮下田干活到中午回來,中間超過五六個時,不吃飽沒幾個人有力氣干的動農活。
所以早上和中午都要盡量吃飽吃好,到了晚間才煮點稀飯就著自家娘們腌制的各種咸菜。
瑣事結束,閑下來的王浩然就這樣坐在地上,眼睛看著前方寬廣平整的稻場。
一只身火紅色的大公雞像凱旋而歸的將軍,趾高氣昂的領著一群配偶和不道是不是親生的一群孩兒悠然從王浩然眼前走過,一邊走一邊啄。
大公雞時不時抬頭瞅一眼王浩然,雞心里指不定怎么對著眼前的單身狗主人炫耀著它成功的雞生贏家。
王浩然無聊的思維讓自己一陣啞然。
不管對未來多么有信心,不管未來能達到怎樣的高度,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讓這個一貧如洗的家漸漸的富有起來,哪怕是為了能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
這個家有多窮,王浩然是非常清楚的。
直到目前為止,王浩然都是屬于那種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初中成績一直是年紀第一,剛畢業過去的中考成績沒改變的話應該是鎮第一,縣第三,遠超鎮上中學的錄取分數線,再過幾天成績一出縣一中和市一中的領導就要親自上門來家里談王浩然的轉校問題。
學習優秀,性格也沉穩懂事這讓老爸老媽對王浩然非常信任。
家里放錢的抽屜鑰匙王浩然有一把,夏啟蓉有保管一把。
這把鑰匙是父親王國勤交給王浩然保管的,為了方便自己,從初二開始便歸了王浩然。學校里要交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王浩然就從抽屜里自拿就可以了,過后告知下父母就行。
把指尖的鑰匙插進鎖孔,抽屜中間放著父母的戶口和身份證,旁邊是一個黑色的錢袋。
拉開拉口,把里面的錢倒在桌上,寥寥幾張鈔票紅綠相間。
一眼便可默算而出,一共是1175元!人民幣!
抽屜里還有幾個硬幣,加起來便是這個家庭的所有積蓄!這個時候家里還是沒有存折的,更別銀行卡。
一直到今年底父親王國勤去了鎮上磚廠上班之后才辦了存折。
為什么會這么窮?有人要是不是太懶了,無關勤勞懶惰,這個時候的農家就是如此拮據。
據王浩然所知,整個王浩然所在的永祥村或許有一兩家有一萬塊錢,就算是非常了不得的有錢人了。
像是王浩然家,一家四口,村里分了十畝田,永祥村這個時候是按一人口兩畝田分的應得八畝田地,加上當初王國勤分家下所得兩畝正好十畝田,一年兩季,一季水稻一季油菜。
育苗插秧播種施肥澆水打藥秋收冬整田,一年四季都在忙,只有冬天有些日子算是農閑。
哪怕就是最勤勞的人,這十畝田能收入多少呢,這個時候水稻大概是1元左右一公斤,也就是六毛錢一斤,所以十畝田一年也就一萬元左右的收入。
這只是總收入,不是純收入!
別忘了,99年的這個時候,農業稅這個大頭都還沒有取消的,更別什么村提留、鄉統籌款了,不知在別的省份這個時候是怎么交的,反正就這三樣在王浩然的記憶中好像一年是不止三千元的,再算上什么化肥、柴油費之類的,你就可以想象這個時候普通的農民之家的年純收入是多少了。
算上家里開銷,讀書學費等等,農民年純收入為零也不是一笑話。
所以那個時候農村流行一句話“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農業真險“如果買到不好的稻種或者逢大旱水稻生病等等減產造成入不熬出都是常見的!
正因為如此不易,后來國家才取消了農業稅等等一些苛捐雜稅,才讓農民愿意繼續種田,日子過了下去。
收入低,物價也不高,這個時候豬肉也就五塊錢一斤,但還是改變不了大多數農家生活拮據的困難。
沒幾家舍得經常買肉吃,王浩然家兩個男孩子,父母更是很少舍得花錢。
家里也沒有老人幫忙拉扯,王國勤夫婦二人的日子過的更是比一般人家艱辛。
王國勤的父親王德才出生于建國前,有三子一女,王國勤排行老三,八年前王浩然上學一年級時,王德才把現在的三間屋子分家作價一千五百元賣給了自己親生兒子王國勤,然后帶著所有的家當去了一千多公里以外的粵省,從此了無音訊,絲毫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故土難離。
母親夏啟蓉是外地媳婦,從川省蓉城遠嫁至此。
這個年代的農村交通不便,村里大隊部目前都沒有安裝電話,離開娘家十幾年的時間里,夏啟蓉也只回去過兩三次。
娘家條件遠比丈夫這邊好的多,但女子出嫁從夫,加上性格里的驕傲夏啟蓉也從未開口要娘家幫襯。
所以父母二人只能靠著自己一點點的把王浩然兄弟倆拉扯大。
是含辛茹苦一點不為過。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