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衣服上圖形是什么?”李美娘看到鳳凰標記的時候,覺得顯得有點刺眼的感覺。當時朱由校要在每件衣服上都繡上這個標志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朱由校告訴她,我們的衣服之所以能賣這么貴,這個商標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這個圖形叫商標,就是我們鳳求凰的商標,是皇上親手設計的,只有帶有這樣商標的衣服,才是我們鳳求凰出品的正品,其余的就算款式一樣,也只是贗品而已!苯忉尩。
“皇上設計的?!”聽到是朱由校設計的,瞬間就覺得沒那么刺眼了。
李美娘更是贊嘆道:“這個寓意好,常言道:女為悅己者容,我們每日打扮漂漂亮亮的,還不是為了吸引那些臭男人愿意在我們身上多花些銀子。”
眾人聽了李美娘的話,都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李美娘看了一眼,又補充道:“當然也有些是為了吸引自己心愛之人!
李美娘完又接著道:“今天的衣服店第一天開張,我來挑幾件,算是的一個開門紅!边@里的衣服價格對于李美娘來,根不算什么,作為一個花魁可以毫不夸張的是日進斗金的。
“在這里謝謝各位姐姐的捧場,這里的衣服你們可以任挑一件當做是今天的酬勞!蔽⑿χ馈
“,你請我們來已經是付了酬勞的,再要你這里的衣服怎么都不過去了!崩蠲滥锞芙^道。
“美娘姐得對,我們怎么能再要你的衣服呢?”眾人都附和道。
“姐姐們可別這么,你們平常穿著這些衣服對于衣服店來就是一個活招牌,還望各位姐姐不要推遲。”道。
……
鳳求凰衣服店的衣服的確有足夠噱頭,皇上設計的,妃嬪們穿的,這點算是最大噱頭,在加上的客套,當天整個衣服店衣服就被銷售一空。
剛開始眾人挑選衣服的時候,還看看是否合身,可眼看著衣服都要賣完了,她們也不管能不能穿,合不合身,都是先買了再,如果實在是穿不了還可以送人。
大明雖然對衣服用料顏色都有規制,但到明末,很多規制都已經名存實亡了,例如大明的法令曾經規定商賈不能穿紋繡的衣服,到了朱由校的時候,商賈無人不穿。在宮內,內官就不了,很早就開始制了,閣臣劉健就曾“內臣僭妄尤多”,孝宗有意管束,但“內官驕恣已久,積習相沿,不能止也”,到嘉靖時,穿衣就更亂了,甚至還有文官穿獸紋補服的。
這一切的變化都利于朱由校這個成衣店的成長壯大。也完沒有預料到衣服會這么好賣,她原以為這么貴的價格,每天能賣出一兩件算是頂到天了。這一下就賣完了,讓她根無法及時補貨,這個時候,衣服靠手工縫制,做一件衣服可都要幾天的時間。
不得不在門外掛出“衣服售罄,暫停營業”的牌子。還好朱由校從宮里撥了一批人給了,否則這一歇業可不止幾天的時間了。
設計的連衣裙融合了明朝衣裙和水田衣的特點,比朱由校的設計更貼合這個時代,同時也吸取兩名西洋美女的意見。所以這對于勾欄女子來,穿出來見客完不是問題。
青樓女子在這個時期可是引領穿衣風尚的一群人,當時還有“四方服飾,都仿京師”一,何況首先穿的這批人還是京師的名妓。
連衣裙就猶如當年的馬尾裙一樣迅速地在京師流行開來,青樓女子紛紛仿制,一時間整個勾欄院區處處可見連衣裙。只是連衣裙不同于馬尾裙,它在設計之初就專為女子設計的,男子無法穿著,不像當年的馬尾裙能男女同穿,導致滿京城都是馬尾裙。
“姐姐,隔壁的三娘今日也穿了一件和你一樣的連衣裙。”侍候王美娘的丫鬟輕聲道。她口中的三娘就是去年評花榜的第二名李三娘。京師畢竟是天子腳下,京師的評花榜無論是規模還是氛圍都不如南京的評花榜,但在北方還是很有影響力,而且評花榜的名次可是決定一個人的身價的。
李三娘去年惜敗給了王美娘。而這次的成衣展示,她又由于身體不方便并沒有參加。但李三娘沒想到的是在這次成衣展示之后,王美娘的人氣大漲,身價再次提升,一下就拉開距離。李三娘雖然沒去,但她也仿制了一件連衣裙。
“東施效顰而已,我的這件衣服可與她那件不同,你看這個商標了嗎?這可是皇上御筆親畫的。你看這衣服緞子,可都是宮廷貢品,光縫制在衣服上的緞子就比她那件衣服還值錢,這手藝也是宮里針工局的手藝,她那件破衣服怎么能和我這件比?她那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件贗品而已。”王美娘冷笑道。
“姐姐得極是。”丫鬟點頭道。
王美娘和李三娘在比,她們這些做丫鬟也在比,有道是: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做丫鬟的也是一樣的。
……
整個胡同也就這么大,有什么話,不需要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傳遍整個胡同。王美娘的話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傳到了李三娘的耳朵里。
李三娘果然是勃然大怒,她怒氣沖沖地問道:“王美娘的話都是真的?”
“是的,我問過胡同里的人了,她們都知道鳳求凰出的才算是正品,其余的都只是贗品,只不過鳳求凰的每件衣服的價格都非常貴,最便宜的都要上百兩!毖诀吖虻乖诘氐。
“贗品?!好一個贗品!崩钊镆黄鹬绿崞鸺舻毒蛯⒁路舻孟。
丫鬟見狀,更是不跟吭聲了,跪倒在地一動也不敢動。李三娘自從去年輸了花魁之后,脾氣變大了許多。
“我穿不起正品嗎?我李三娘難道不如她王美娘,真的只能穿贗品嗎?”李三娘冷冷地道。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