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ontent"> “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了。這竟然是真的。” 研究院的屋中傳來孫元化驚喜的叫聲。 扔下手中的碳筆,孫元化看著厚厚的一沓稿紙,滿臉不敢置信的神色。 孫元化真的真的沒想到,信王殿下給他的這幾張圖紙竟然會是真的。 軍國重器! 這圖紙所畫絕對算的上是軍國重器! 孫元化拿著圖紙的手都忍不住顫抖起來。 經(jīng)過幾的演算,孫元化發(fā)現(xiàn)圖紙上這款輕炮所標的參數(shù),理論上竟然大都可以達到。 這讓孫元化感覺太不可思議了。 孫元化知道,就算無法百分百達到圖紙上的參數(shù)。只要能達到圖紙上性能的三分之二甚至是二分之一,那這種輕炮也足夠遼東使用。 可以,只要鑄造出這種輕炮,大明何懼后金的八旗大軍。 只是這種軍國重器的圖紙,信王怎么會、也怎么能輕易的就拿了出來? 信王不知道這圖紙的真正價值嗎? 一眼撇到稿紙一旁的碳筆,孫元化一愣。 這碳筆好像也是信王做出來的。 很簡單的一個東西,雖然寫出的字不太好看,但省了書寫時的巨大麻煩。 用它寫字,不用頻繁的去磨墨和沾墨;更不用擔心寫的太快,紙上會洇的連字都認不出來。 這信王也頗有幾分才華啊! 心中才對信王做出一個評價,孫元化就想起老師徐光啟對信王做過的評價。 孫元化記得,徐光啟對朱由檢的評價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驚才絕艷。” “驚才絕艷”吶? 實話,孫元化還從沒聽過老師對其他任何人,有過這樣類似的評價。哪怕是對他們最尊敬的利瑪竇傳教士,徐光啟也不曾用過這樣的評價。 這份圖紙難道是信王殿下自己設計的? 孫元化心中忍不住冒出一個不太靠譜的念頭。 也許有這樣的本事,信王才配得上“驚才絕艷”這四個字吧! 當朱由檢同孫元化討論如何鑄炮時,孫元化對自己的猜想做出了肯定的判斷。 那輕炮的圖紙,十之**就是信王殿下親自設計的。 就算不提圖紙,就沖信王殿下那份異常寬闊的思維,他也真當?shù)钠稹绑@才絕艷”這四個字。 起鑄炮,前世的中把這描述的很簡單。仿佛這是個很容易辦到的事情。 從孫元化口中,朱由檢才知道這個時代鑄炮的具體步驟和難點。 拋開鑄炮所需材料所涉及的冶金方面不談。這時代鑄炮,單只所用的模具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 這個時代采用的是泥模鑄炮。 泥模鑄炮需要先制作一個炮膛內(nèi)芯,再倒模制作炮身外模。最后內(nèi)外模相合才能去澆筑火炮。 按孫元化的描述,泥模鑄炮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一般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鑄造出一門火炮。 為什么要消耗這么長的時間? 其實主要是因為反復倒模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成型的泥模更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做陰干處理。 泥模最大的缺陷,就在陰干處理上。 泥模需要的是陰干,它不能曬不能烤。因為黏土制成的泥模,曬和烤都容易干裂。一旦干裂,泥模也就廢了。 澆鑄火炮,泥模必須干透才行。一旦泥模中的水分沒能徹底干透,那鑄造時,受鐵水熱氣一逼,泥模中的水汽析出,鑄造的炮身就容易出現(xiàn)氣孔等蜂窩組織,導致鑄炮徹底失敗。 泥模鑄炮,鑄10門能成功3門,就已經(jīng)是很高的比例了。 對于鑄炮,孫元化是當之無愧的權(quán)威。 整個鑄炮的流程,從冶金、制模、澆鑄到最后的刨光炮膛,孫元化的頭頭是道。 聽完孫元化所,朱由檢才發(fā)現(xiàn),鑄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過,從孫元化所的程序中,朱由檢也明顯發(fā)現(xiàn)不太合理的地方。 “用泥塑模?鑄好在打碎取出炮身,那豈不是每造一門炮就要專做一個泥模?”朱由檢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的問道。 這種操作豈不是既麻煩又不易控制統(tǒng)一規(guī)格。 “是啊,殿下。泥模鑄炮確實有這種不便的地方。”孫元化頗有些無奈的回答。 “那能不能用鐵模來鑄炮?”面對孫元化的無奈,朱由檢輕聲的問了他一句。 在朱由檢前世的記憶中,聽到過鐵模鑄炮的名字,那應該會有這種工藝存在的。 “鐵模?”孫元化一下陷入沉思的狀態(tài)。 鐵模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 大明的農(nóng)具,許多就是使用鐵模反復澆筑出來的。 鐵模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反復使用,更無需考慮水分的問題。 只是還從沒有人用鐵模鑄造火炮這么大的東西。 泥模鑄炮,是源自中國古代大型銅鐘的鑄造工藝。在中國,大型銅鐘是沒有批量需求的。 一次只鑄一大鐘,用一個泥模足夠了。 可火炮是需要大批量生產(chǎn)的,泥模已經(jīng)遠遠不足以滿足需要了。 “鐵模?這個應該可以試一下。” 孫元化在心中簡單計算了一下,他感到鐵模鑄炮應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不過,到底行不行,那還需要經(jīng)過實物驗證一下才行。 經(jīng)這一次深入的交流,孫元化算是認可了信王的本事。 從此刻起,朱由檢才算是獲得了與孫元化平等交往的資格。 沒辦法,專家就是這個樣。 專家自有專家的尊嚴。 就算你的身份再尊貴,專家也只會遵敬你的身份,而不會遵敬你的人。 想獲得專家的真正尊重,要么你在做人上做的無可挑剔,讓專家打心底尊重你; 要么你就得在專業(yè)技術(shù)上有一定的造詣,不需要你比專家的造詣高,但你至少不能讓專家感到可笑。 一個純粹的外行,身份再尊貴很難獲得專家真正的尊重。 好在朱由檢前世記憶中,真正的技術(shù)雖然不多,但遠超這個時代的理念卻有不少。 像孫元化這幾位實學專家,他們本身就已經(jīng)是站在這個時代巔峰的存在。只是限于眼界的原因,他們欠缺的更多就是一個理念。 比眼界,擁有前世知識大爆炸時期記憶的朱由檢,那是完勝這個時代的任何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