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軍主帥、奮武將軍趙云北伐軍督軍、青州刺史、后將軍諸葛亮叩上此文寫得真假參半,若非設身處地的經歷,絲毫看不出其中與事實不符的地方,而字里行間又處處功大于過,諸葛亮心知諸葛圭縱然對損兵折將有所不滿,但也只會略加訓誡而已。果不其然,六天之后,諸葛圭的回批便下來,曰:報捷奏悉,孤心之嘉悅欣喜非言語所能形容!有功將士自當按例封賞,然傷兵過敵,卻令孤郁郁寡歡,須知為帥者親將,為將者愛兵,郝昭王雙損兵折將,功過相抵;張燕黑山軍領,與大唐另有約定,待得盡收幽州之時一并封賞;于禁二十年老臣,殫精竭慮,戰功赫赫,如今又添新功,加爵一級,擢為安國將軍;趙云與吾兒諸葛亮有功有過,雖功大于過,但不得為傲,需再接再厲,安定烏桓,待凱旋之時,孤當親自迎軍!另聞趙家家主趙先生現身相助,孤萬分感激,對其人欽慕已久,望其能赴泰山一行,孤以上賓相待。
諸葛亮將這份回批看了數遍,細細咀嚼了其中的含義,漸漸明白過來,諸葛圭昔年也曾出兵放馬近二十年,從種種的回報和蛛絲馬跡中,還是看出了諸葛亮與趙云那份奏折文過飾非的地方。郝昭王雙之功,在于拖住了烏桓的主力,之過,在于郝昭未能防住烏桓的奇襲,失了大營,王雙未能識破烏桓的圈套,中了伏擊。而諸葛亮與趙云的過錯,自然便是向諸葛圭隱瞞了實情之罪了,幸好諸葛亮兩人圣眷極濃,諸葛圭未予追究罷了。
趙云也看了諸葛圭的回批,嘆了一口氣道:“二叔他一向不愿出山,想不到這次破例出山,以后大唐的事情恐怕就推不開了,孔明,你且繼續安排幽州的政務吧,我去見見我二叔去。”諸葛亮點點頭,繼續埋首于工作之中。
如今表面上幽州境是落入了大唐手中,但幽州十二郡中,真正完受大唐控制的卻只有去年便落入大唐手中的范陽和代兩郡。遼東五郡在張頜一年的料理下,情況也還不算太壞,雖反抗四起,但終究之算得上是鄙土匪,鎮壓起來并不費事。
真正令諸葛亮頭疼的還是新占領的這五郡,受大唐控制的也只有這有軍隊駐扎的十一所城池,烏桓軍藏匿幽州山中,不斷騷擾,防不勝防,可以連這連接十一所城池的驛道都不太平,更不要提什么鄉下。而往往這些烏桓軍襲擊之后,來無影去無蹤,各處巡查的隊伍根捉不到烏桓軍的影子,鄙的隊伍甚至軍覆沒了四支。趙云和張燕兩人曾親自帶兵搜山,打了幾場遭遇戰,兩人對燕山地貌格外的熟悉,占了些便宜,烏桓軍這才收斂了些。
每每想到此處,諸葛亮便不禁輕揉太陽穴,烏桓好狠的招數,若是長此以往,不僅每一任的幽州刺史呆不踏實,大唐三分之一的兵力也會被無限期的拖在此處,這該如何是好……
在趙云的大帥府中,趙云尋到了正在悉心教導趙統兵法的趙遠,先是吩咐趙統出去獨自練會兒武功,又將唐王諸葛圭回批中的大意詳細的了一遍,之后一臉歉意的道:“二叔,每想到你這此出山給你帶來了這么大的麻煩。”
趙遠卻是呵呵一笑道:“子龍不必愧疚,其實對此你二叔早有準備了,再去泰山又不是去什么陰曹地府,唐王殿下定是以禮相待的。”
“可二叔不就打破了您二十年前立下的不入亂世的誓言了嗎?”趙云很為趙遠著想。
趙遠神色先是一黯,沉默了半晌,只是凝視著幾上的茶杯,久久不語。趙云在一旁有些尷尬,后悔觸動了趙遠的痛處。正當趙云準備開口安慰時,趙淵卻又開口了,神色也是萬分凝重,道:“子龍,你以為真的有什么世家能夠在亂世中獨善其身嗎?”
趙云被問得一愣,隨即又聽趙遠道:“其實沒有你來信想邀,也會出手幫諸葛家一臂之力的,這山早晚是要出的,否則,們趙家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為……為什么?”趙云被趙遠的話得有些發毛。
趙遠冷笑一聲道:“唐王諸葛圭一生精明,在他的境內,萬萬不會將一個不能完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世家,放任其發展,實力膨脹,況且又是我們擁有一千四百年歷史,影響巨大的趙家。再有就是有了我們趙家的支持,諸葛家在國必然會聲望大增,但沒有這個趙家的家主出仕諸葛家,畢竟名不正言不順,效果沒有那么大,所以唐王無論出何,用什么方法,也是要讓我出山的。”
趙云沉默,似乎在回想他與唐王幾十次見面的情景,似乎領悟到了什么,點了點頭。趙遠繼續道:“兩年前親赴冀州,召集了三千趙家精銳交與你的手中,正是為了向唐王表明,趙家是力支持諸葛家的。所以你今天才會順利成為北伐軍的主帥,而不是諸葛家的老臣于禁。”
提到于禁,趙云不禁有些郁悶,氣惱道:“這次唐王唯獨封賞了于文則,升他為安國將軍,如今其品秩與云和張文遠并駕齊驅,未免太過偏心了。”
趙遠聽了,卻絲毫沒有趙云的那種氣憤,反而顯得有些高興,道:“子龍,你錯了,這種封賞是唐王的英明。”
“此話怎講?”
“于禁乃是諸葛家十六年的老臣,在你加入諸葛家之前,一直統領北方軍隊,如今被你搶了位置,他心中怎么想?在唐王立國,大封群臣時,于禁排位在張遼之下也就算了,畢竟張遼在諸葛家也呆了十五年,可他地位卻仍不如你這一個新來不到五年的將領,他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前線作戰最怕將帥失和,唐王此次晉升于禁,正是為了彌補之前對其的虧欠,好讓其心理平衡,以助你能夠更好的統御局,你要體諒唐王的苦心呀。”趙遠一針見血,得趙云惶恐不已。
趙云喃喃道:“原來竟是如此……”
趙遠看了一眼趙云又道:“你與于禁至今未起矛盾,一來是你的武林聲望著,令其佩服;二來也是你二人也算略有城府,一直隱忍不發,相互謙讓。饒是如此,也僅僅是把矛盾深埋,并未消除,這也是你二人交情不深的原因。子龍,我一直視你為最佳的家主繼承人,但你現在仍是尚欠歷練,記住,一個好的家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武和智謀,還有一點更重要的,便是機警,能夠帶領族躲過各種潛藏的危險。”
聽著趙遠的教誨,趙云很是用心的道:“云受教了,二叔若是還有指教,云洗耳恭聽。”趙遠很滿意趙云這種虛心的態度,問道:“子龍,你對呂家的看法如何?”
趙云略略思索道:“應該是我趙家在軍方的最大對手,不過云向來欽佩溫候大將軍呂布大人,通過孔明與呂蒙郝昭王雙劍楓這些人的關系還算熟稔,所以心里一直非常矛盾。這次郝昭王雙的失利,云還是保了他們……”
趙遠點了點頭,瞇著眼道:“子龍,你記住一句話,呂家興,趙家興;呂家亡,趙家敗!”
“這是為何?”趙云輕輕皺起了眉頭,他的這位二叔一向英明,看問題看得很準,也因此當年自己的祖父毅然將趙家家主之位傳給了他,而非自己的父親。
趙遠道:“雖然這些年來,幾乎足不出戶,但趙家經營了上千年的絡,還是會源源不斷的將各個信息報之給的。或許是旁觀者清,對于大唐之間的勢力看得很透,你應該知道,趙家在大唐迅速的崛起,正是為了制衡呂家。可反過來,呂家同樣在制衡趙家,你明白我得話嗎?”
趙云答道:“二叔是一旦趙家過于強大,與呂家失去了實力平衡,唐王便會扶植呂家或者新的家族來打壓趙家。”
趙遠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道:“聰明,無論是趙家孫家還是那個什么司馬家,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年,不在于自己的實力,而在于擅長隱藏自己的實力,懂得韜光養晦。你不要以為你二叔現在這話得太早,依我的觀察,唐王這人自是英主,但卻不能容得功高震主,莫是你,為了怕唐王見疑,就是交如幾十年老友的呂布,亦或近如親子的諸葛亮,都在夾起尾巴做人。”
趙云靜靜的聽趙遠繼續著:“呂布近幾年鮮少出手,只是坐鎮泰山,只聽唐王調命出征,從不主動請命,就是呂門以下呂蒙郝昭這等杰出子弟的升遷,都被呂布死死壓著,以防他們升得太高,這是為了什么?諸葛亮天縱英才,其能力絕不僅限于督軍一職,甚至兼你這個主帥也是毫無問題,可他非但處處助你將首功讓與你,幾個月前更是在泰山請辭了考試主官這等實權的位置,這又是為了什么?”
趙云聽到這里,起身面對趙遠拜了三拜道:“二叔,云在此謝過教誨!二叔的這些話云一定謹記在心!”
“如果諸葛亮突然起兵造反,將諸葛圭趕下臺,自領唐王的話,你會幫助誰?”趙遠的一句話在一瞬間便問蒙了趙云。
(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