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費盡心機地來到安東,不只是為了這里的優質木材,更關鍵的是它遠離大唐中央,且為剛攻取之地,設置的安東都護府可謂軍政財一把抓。自個成了安東大都護,那不就方便自己便宜行事了嗎?
利用高句麗叛亂,新羅圖謀安東之機,乘機奪取整個安東的控制權,將安東都護府大都護坐牢坐實。
從此不用擔驚受怕,不用東掩**,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利用遼東豐富的鐵礦、上好的造船木材資源,卑沙城和百濟的不凍港,開建大型造船坊建造新式海船發展海外貿易,為海外探險鋪平道路。
安東就是李煜心中一切夢想的起點,而這個起點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去開發安東的各類礦藏。
在古代沒有大型機械,完靠人力和畜力來開發各種礦藏,屬于典型的重體力勞動,對人力資源的消耗極大。
因此,就注定了李煜不可能將辛苦招來的漢人投入到這種危險極高的重體力勞動中去。
那么大量的人力資源從哪來?
自然只能用經過平高句麗叛亂抓來的俘虜來干最為合適了。
俘虜們不需要吃多少,更不用付工錢,無需管生死,用來干挖礦伐木這些重體力活,世間還有哪種人比他們更為合適呢?
早在李煜謀劃之初,就早早盯上了安東地區的人力資源。
抓來的俘虜不夠,李煜還有更為險惡的用心,反正安東地區大多是不服大唐管治教化的化外之蠻夷,到時強征就是,還能借此消弱安東地區各蠻族反抗大唐統治的實力。
為什么逼那個降將松井在俘虜們面前上演一出嗜血情景?
不就是因為人手不夠,需要用像松井這種主動歸降之人來管那些被迫投降的高麗人嗎。
要是不讓兩者之間產生難以愈合的仇恨,李煜又怎么放心讓降兵降將來管抓來的俘虜呢?
與諸將議定俘虜事宜后,這幾日除了大宴將士外李煜一直都在細細思索今后的具體事宜。
大致的計劃都擬定了三年,只要不出大的亂子是沒大問題的,關鍵是實現計劃中的過程。
自己才是領頭人,不可能只盯著結果,要是一著不慎,自己就會滿盤皆輸,夢想就成了海市蜃樓。
想得多了頭也就痛了,李煜不由對著窗前苦笑,自己為何放著奢侈的藩王生活來到遼東呢?
不論是前世還是今生,李煜內心都只是一個貪圖安逸,享樂至上主義者。
為什么放著長安舒適安逸的藩王生活不過,跑到寒冷的幽州去當原是遙領的大都督?
現在更是冒著被父皇母后猜忌責難的危險去私招兵馬還跑到更為苦寒的遼東與高麗人打生打死,打完高麗人還得打新羅人,感覺來到安東就有打不完的仗。
自己把命系在褲腰帶上,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么?
雖穿到唐代成為一位地位尊貴的一字王,但李煜可沒忘記在前世的點點滴滴。
崖山之后無中國,明亡之后無華夏。對于歷史愛好者的李煜來,每當想起這句話,心中都止不住地哀傷。
有人這不過是日人為了消弱G人民族自信心編造出來的,華夏的文明五千年一直都傳承下來從未斷絕,此言不過是無稽之談。
可他們哪里知道,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要想傳承下來必須依靠民族的精英。
當這個民族的精英在異族的屠戮下大量消亡后,傳承下來的不過是文化的皮毛,甚至連毛都沒有,只剩下畫皮。
當崖山、明亡之后,華夏整個社會的精英不是死在蒙古、滿清的屠刀下,就是不甘做亡國奴或自盡或流亡海外。
請問作為整個華夏文化精髓的承載者的社會精英分子在短時間內大量被**消滅后,華夏的文化精髓還有多少可流傳下來?
當蒙元、滿清指揮賣族無恥文人通過閹割篡改華夏數千年的文明編撰出維護他們奴役華夏的《二十四孝》、《弟子歸》等統治書籍來達到消弱漢人的反抗復國精神和馴化漢人的奴性。
尤其是滿清通過大興文字獄,編撰四庫書來焚毀篡改華夏無數文明典籍,妄圖達到永世奴役華夏的險惡目的。
明亡之后,華夏文明經過滿清近三百年有目的有計劃的摧殘后,所謂從未斷絕的華夏文明還剩下什么?
只剩下一張披著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外衣,實則充滿了滿清奴才文化的質。
前世的自己看到充斥電視屏幕的清宮劇,左一個奴才又一個奴才,然后一大堆腦殘粉把曾經的恥辱當作現在羨慕的榮耀。
一群奇葩不識自己祖先傳承數千年的民族服飾,卻當成和服、韓服,甚至發生了女孩在公共場合著漢服被憤青大學生們認定為和服,被逼脫衣的滑天下之大稽。
華夏先祖諾在天有靈,看到后人如此做派,還會認為他們是華夏的子孫嗎?
在這種畸形變態的社會文化心理驅使下,自己祖先都不識的所謂華夏文明傳承者大談融合包容,自己聞此很是心痛。
前世自己不過是泯然眾人中的一員,心痛卻無力亦無法改變現實。
可現在,曾經的路人,今天的我,大唐的燕王殿下正在逐步擁有改天換地的能力和力量,還會讓華夏的歷史重蹈覆轍嗎?
不!李煜的內心是絕對不允許。
大唐是華夏文明的巔峰時代,可因安史之亂盛極而衰,最后導致兩度亡國的悲劇,華夏文明精髓盡喪,逐漸被西方同化。
十多年來,李煜常在心中對自己:要將大唐盛世延續下去,要讓華夏文明永久的屹立于東方,不再重蹈前世的覆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自己不過百年,能影響上千年歷史嗎?規避了蒙古滿清就不會出現另一個蒙古滿清?
上天給了華夏多少,就會讓華夏失去多少。
華夏處在歐亞大陸的東方,自然環境優,稱之為整個地球面積最大最為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域也不為過。
哪怕北美,在整體的自然環境對比上都失了華夏一分。
可緊挨著的卻是世界最大的蠻族孕育中心,這就注定了華夏不可能像歐洲、美洲一樣擁有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
華夏與蠻族之爭,歷史已經證明,只有一方徹底消滅另一方,或者代表農耕文明的華夏在近現代科技上崛起,讓蠻族沒有了戰勝文明的能力和力量時才會結束。
洞穿歷史烏云的李煜,心知在不能永久影響歷史的情況下,琢磨出一條讓華夏在虛弱內亂之時不被四夷所乘而滅亡的發展道路。
“快看,城外來了一支商隊。”
守城的士兵發現在城外出現一支人數很多的商隊大驚喊道,其余眾多士兵紛紛涌上城頭進行警戒。
誰也不知這支商隊是敵人派來的奸細還是真的商隊,在不知對方底細的情況下唯有嚴密防守才萬無一失。
“是從大唐來的。”
“不對,是我們燕王府的商隊。”
在城外負責警戒的士兵走近盤查后才發現,這原來是他們燕王府的商隊,領頭的不正是殿下身邊的紅人崔玄崔先生嗎?
“殿下,崔先生帶著商隊到安市了。”
聽到部下稟報,李煜停止了沉思,興奮地從座位上一躍而起。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