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之前由各商行自行組織人手招募災民運往遼東,因商行要負責其他事誼而導致招募工作遲緩,進展實在太慢。
結束高句麗戰事后,李煜有感于此,運送百萬華人至遼東不知得何年何月,便提出了組建安東開拓團專門負責移民事誼。在派使者向長安報捷時,交給使者直呈父皇的“論治安東表”中點明了自己成立安東開拓團的用意。
自李煜組建安東開拓團,從王府中選派信的過的手下負責招募災民后,招募工作進展極為順利。第一批移民八千人乘坐蛟龍海航的運輸船駛離黃河在前往至都里鎮的海路上。
在第一批移民身后的黃河、渭河兩岸的十幾個渡口,安東開拓團以經積聚了數萬移民翹首以盼船只的到來。
李煜盯著眼前由王府地圖繪制人員最新做出一座安東地形沙盤,心情頗為愉悅道:“大樸,遼東及朝鮮空閑土地以經清查清楚了,你覺的此次運來的移民應該在安置在哪些地方?”
遼東自戰國燕國時起對遼河以東的稱呼,李煜口中的朝鮮是為了將鴨綠水以南的原高句麗土地與遼東相區別,便以古朝鮮國之名稱此地。
做為總攬安東都護府民政的長史李元素,對眼下都護府所掌遼東、朝鮮二地的人口、土地最為清楚不過。
李元素拿起拇指粗的教鞭,指著沙盤中標記的安東各個州縣道:“殿下,不論是遼東還是朝鮮兩地,當前最適合安置移民的是黃海岸邊”
在坐的其他官員面露不解,李煜也是奇怪的問道:“不知大樸此意是作何想?”
“某覺得遼河以東地區條件是安東各地最為優,又是漢遼東、玄菟郡所在地,移民自然以此地為首選。”當即有人對李元素提出反對意見。
李煜點頭同意此人所,做為后世穿而來,他可是知道安東現轄的遼東、朝鮮兩地中土壤條件最好的應該是遼河以東,現在的建安、遼東、新城州三都督府才對。
且此三都督府經過唐與高句麗多年激戰,人口損失很大,空閑下來的土地房屋不在少數。但還是整個安東地區眼下濟經條件最好的地帶,F安東都護府的經濟中心實際就在遼東城。
加上當地水熱條件、平原廣布,開發利用上千年,又靠近李煜打算建成的工業中收鑄鐵城,是李煜心中的理想移民地。
李元素不緊不慢道:“咱們現招募的移民都是受了兩年災的災民,長期吃不飽穿不暖令他們的身體羸弱不堪長途遷徙。而此時正值隆冬,渤海北部海面冰封,靠近海岸海冰厚,船只無法靠岸,只能在沒冰封的都里鎮靠岸。故遷往遼河以東地區,災民要徒步跋涉五六百里山路,一路上還要忍受遼東的大雪、寒冷無比的氣候,經災民的身體條件,這一路上能活著走到遼河以東的恐怕沒多少人吧!”
經李元素一,在座諸人倒是想明白了。以遼東冬季寒冷惡劣的氣候,即使是身強體壯之人走這么遠也受不了,這倒是他們之前疏忽了。
若是在春末、夏秋季節,往遼河以東移民則方便得多,蛟龍海航的船只可直接進入遼河駛入內陸,移民下了船甚至都不用再走陸路。
“相比起眼下冬季移民難以到達的遼河東岸,黃海岸邊,不論是土地還是運輸條件都是上上之選!
李元素手中的教鞭從遼東半島南海岸一直劃到朝鮮半島浿水支流載寧江上游的漢城州都督府道:“某教鞭所指過區域皆是遼東、朝鮮兩地沿黃海平原。雖是一條沿海狹長平原,可經某走訪所知,這一區域面積同樣不,開耕歷史悠久。但因之前的戰爭,百姓大量逃亡,拋荒的土地比之遼河以東還要多。尤其是朝鮮西海岸及平壤所在的浿水流域,這一帶戰亂為最持久激烈,百姓因此逃亡最為嚴重,拋荒的土地更是安東之最!
“除了地理條件外,當前移民的運輸條件也是黃海岸邊成為我們首選的最要條件。蛟龍海航靠岸的港口除了都里鎮外,冬季不冰封或海冰較薄船只可駛入的港口還有清泥浦、卑沙城、大行城、浿水入海口。這些港口皆分布在黃海岸邊,蛟龍海航的船只可直接駛入這些港口放下移民,上岸后都護府就可直接在當地給移民分給無主的土地房屋居住,而不用進行額外的遷徙造成身體羸弱的災民不必要的傷亡。”
薛俊笑道:“李長史的意見考慮周,不過某補充一點。都護府應當在移民到達指定地點登陸前,派遣官員前往當地先行進行移民安置規劃,如土地和房屋等。同時應當立即派人將移民初期所需的糧食運送到安置點。當移民到達后,由派遣到當地的官員以工代振的方式將移民組織起來修路筑橋,按勞發放口糧。待明年秋收后,停止發放救濟糧!
“殿下,某提出一條!崩顦I嗣站出來道:“當前遼東、朝鮮兩地仍有一些不服大唐的高句麗遺民,為防這些亂賊出來做亂,擾亂移民定居。應當將安置好的移民按戶編成府兵,從軍中挑選立功將士前去訓練他們,即可以備不側,又可做為兵員補充兵力不足之需。”
李煜點點頭贊賞道:“幾位的意見都不錯,對于當前能否更好的安置移民鞏固安東皆有助益!
待會修改:
大阿餐曉川、沙餐義文、山世、阿餐能申、都善、一吉餐安那含、良臣儋羅買肖城級餐原川奈麻邊山于鴻船尾舵王海崇
李謹行高侃馬槊瓠瀘河金庾信叔孫康儋羅王子為星主高都羅之弟高都環,徒內高向前
褥薩,高延武沙湌高延武手下大將上室謀定上室成定孫在行東門守將孫成禮浿水
劍牟岑安舜載寧郡重盤城靺鞨
遼兵4,4為原遼南三州兵其余新招,編為8個軍,每軍3人,分為平夷、鎮東、破虜、蕩狄、定蠻、天獅、飛虎、蛟龍。四萬二千多人
左監門大將軍高侃為東州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大將軍李謹行為燕山道行軍總管司平太常伯楊昉綏
兵曹參軍韋承慶權負責在都護府直接控制各州縣招募當地漢人精壯為兵。
司馬薛俊南下石城、卑沙、青泥浦三州,整頓三州兵馬,將其納入燕王軍隊系統之內。
命士曹參軍張人俊南下青泥鋪、卑沙城、都里鎮,主持當地港口、造船坊建設。其持燕王令可直接調遣修安市至青泥浦官道的奴工進行修造港口、造船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