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煜接到派去勸降一云金義的使臣何居道奏報,淡淡的笑了笑,對一云金義這種不識時務的人沒有后世、影視里所謂的敬仰,有的只是鄙視。 rg
區區夷狄,也知忠義?
好吧,李煜從前世至現世,從始自終都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誕生于軍威鼎盛、威臨四方的初唐時代,民*族*情節無疑被極端放大。
后世被一群不安好心者大加鞭撻的漢*民*族*主義者,站立在大唐的時代潮流中,李煜可以毫不客氣的對后世那群數典忘祖、認賊做父的宵咆哮道:“在這個時代,每一個漢民都是大*漢*主*義份子,都是皇*漢。為了民族的尊嚴不被踐踏,為了洗涮恥辱可以追亡逐北,漢家鐵騎深入大漠幾千里,將那些草原民族的可汗抓到長安來獻俘,像猴子一樣供大唐的子民參觀。讓后世那群無恥之徒吹捧的游牧民族朝長安而拜,為大唐前驅,去鎮壓、殘殺那些不服王化的同族。”
隨著黑齒常之統率的東路軍會師于金城下,李煜手中可用兵馬增至五萬余,另加新羅降兵三萬。
雄厚的兵力不僅將金城圍成鐵桶一般,令金法敏插翅難逃,也讓李煜手中有了多余兵力可以施展。
既然一云金義想為新羅盡忠,那就讓他去為即將滅亡的新羅陪葬吧!
李煜立調薛訥統兵一萬西進,諾一云金義不降,就地殲滅。
對于金城中新羅權貴在看到投射進城中的勸降書后是否歸降,李煜也懶得繼續等下去了,反正有三萬新羅炮灰,就讓新羅人在攻城戰中相互絞殺吧。
要攻就猛攻,李煜令三萬新羅降卒對金城四門同時發起進攻。
數以萬計的新羅降卒在身后唐軍督戰下,穿著簡單的衣甲扛著云梯,推著攻城塔、攻城錘,冒著城上守軍的箭矢、炮石蜂擁至城下。一桿桿云梯陸續搭上三丈高的城墻,降卒口咬著戰刀絡繹不絕的攀上云梯,哪怕自己身邊不斷有同伴被射殺掉落下來亦沒有人后退一步,因為后退者在其回頭時就會被督戰的唐軍就地斬殺。
除了嚴苛的軍法逼迫新羅降卒攻城外,李煜還拿出了令這些降卒眼紅的東西。
降卒不過是新羅國中的底層,哪有什么民族大義,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是被同族還是外族統治有什么區別。
這幾年他們同族的大王連年對外作戰,讓他們這些普通百姓過的可謂苦不堪言,稅都征到兩年后了,前段時間連種糧都不放過,家里餓死人都是常事。面對李煜許諾,只要他們協助唐軍攻破金城,就放他們回家,家中田地免稅三年,無田的分給田地。
然后這群新羅降兵們為了往后的身家幸福,同仇敵愾的對準了金城內他們昔日的大王金法敏。無論如何也要攻破城池把金法敏拉下王座,換取他們免稅三年、分配田地的幸福生活。
雖在宗室將領親臨一線督戰下,城上守軍奮勇作戰,連續三次擊潰降卒進攻,但也止不住士氣的衰落。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金城陷落只是時間的問題,此刻唐軍驅使一眾降兵都能險些攻破城防,諾驍勇善戰的唐軍親自攻城,又能守幾時?
再加上前幾日唐軍投射進城的勸降書,書中內容在守城將士中相互流傳,來多的普通士卒不愿意為即將敗亡的新羅王室陪葬。
軍心不可用可是急壞了金大中等人,連忙進宮向金法敏稟奏,請求從府庫中調撥一批錢財放在城墻上激勵士卒。
連日來的噩耗,金法敏以是斗志無,披頭散發坐在王座上,雙目無神的聽著金大中等人的諫言,待其講完只了一個準字。
金大中得旨后,興奮的帶人去打開府庫,將里面的金銀盡數取出分成四份,置于四門城樓上,以數十萬兩黃白之物對人的視覺沖擊,激發將士的斗志。
還別,這招雖俗套,但還挺管用的,士氣一下就提升了一半不止,硬生生的將都攻上城的降軍趕了下去。
令李煜氣得摔了茶杯,大罵這群降卒就是一群不中用的廢物,都攻上城了也能被士氣不高的守軍趕下來。
張世見此,再次請命:“殿下讓末將領軍攻城吧,麾下兒郞這幾日來苦練攻城戰法,定可一舉攻下城池。”
“胡鬧!”
李煜將張世呵斥了一頓,其麾下是燕云鐵騎右衛軍,是做為自己倚仗的四支精銳騎兵之一,將來用以打天下的底氣所在,豈可用于攻城這種低端的消耗戰中?不練騎兵戰術反去練攻城戰法,把李煜氣得不輕。
殿下不準騎兵參與攻城,李業嗣、于誠志等人所領部隊主要是步兵,向李煜請命可由他們率麾下將士替代不刊用的新羅降軍。
李煜擺了擺手,雖新羅降兵四日來攻城損兵以達七千眾,士氣逐漸低迷,沒了當初聽到李煜許諾時的激動心情。好歹還有兩萬多人啊,怎拿自己的將士性命白白耗在明知傷亡不的攻城戰中?
考慮到降卒連日攻城,傷亡不,士氣也很差,為了避免繼續逼迫他們去送死出現逆反心理。李煜決定暫緩攻城,休整三日。
雖不攻城,但對金城守軍士氣打擊可不能放松。各型拋石機在三日里,不停的向城內投射炮石、火油彈,在金城內引發的大火于夜晚就像一個明晃晃的火炬,十幾里外清晰可見。
……
薛訥率軍逼近駐于黃山河與琴湖江交匯處河谷的新羅軍,占據有利地形對一云金義發出最后通牒,限其兩日內諾不歸降就地殲滅。
駐留于新羅軍中的使者何居道也憑憑對那些有意歸降的將領施加壓力,勸誘他們乘機兵諫,挾持一云金義歸降。
一眾將校很快就在何居道的攛掇下達成一致,于當夜帶上兵甲直撲一云金義的中軍大帳。
當眾人殺掉守衛沖進帳中卻發現一云金義早就不見了,派去捕殺那些對新羅死忠不降的將領,去的人也撲了個空。
事后一查,包括一云金義在內,總計有兩百余人在入夜后就悄悄逃離軍營向北而去,消失在了崇山峻嶺之中。
沒有了一云金義等一干對新羅死忠份子的阻擾,萬余新羅軍在何居道的引諫下向薛訥投降。在唐軍明為護送實為看押下前往金城,接受燕王殿下的封賞。。
a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