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格格打了一個電話,得知這丫頭正玩得高興,于是就叮囑了幾句之后掛掉了電話,然后這才把心神沉浸到了儲存空間中。
七口大鐵箱子整整齊齊的擺在空間中,這讓楊靖看了心中莫名的歡喜。
自從二十多天之前來到菲律賓,先后跑了八個地方,結果除了在第二個和第四個地點找到了不到兩噸的黃金以及兩箱子寶石之外,其他的根本就沒什么收獲,雖說在圣費爾南多的那間天主教堂地下還埋藏著大量的寶物,可那不是還沒挖出來嗎?
眼前這七口大鐵箱子可以說是這次菲律賓之行的第一次大收獲,就是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好東西。
如果要是沒好東西,楊靖會很不開心的。這次菲律賓之行,之前不僅沒有什么大收獲,反而還遇到了地震、海嘯、火山噴以及強臺風,差點就把小命丟在這里。要是這次沒有什么好收獲,楊靖自認為那真是老天爺太對不起這么勤奮的自己了
搓了搓雙手,楊靖用意識打開了第一個箱子,結果里面不是想象中的黃金或者其他貴金屬,而是一層厚重的油布包裹著什么東西,這層油布也讓楊靖頓時樂了。
很顯然,這層厚重的油布里面包裹的肯定是好東西,否則當年小鬼子也不會如此的小心。
還不錯,油布在鐵箱中保存的相當完好,最起碼沒有現有破損的地方。
輕輕地揭開了這層油布,油布里面的東西頓時就讓楊靖的雙眼直了。
箱子中整齊的擺放著十來尊做工精湛,高大約有四十來厘米,造型各異的鎏金佛像,或者干脆說這些佛像就是純金佛像。
楊靖用意識把這十來尊佛像拿出了空間,果然,這沉甸甸的感覺就能證明這十來尊佛像并不是鎏金的,而是真正的純金打造的。
這些佛像有佛祖像,也有菩薩像,更多的則是觀音像,端的是造型各異。不過這些佛像的造型楊靖看起來好像和華夏歷史上的佛像多少有點區別,于是他毫不猶豫的動用了鑒定技能,結果給出的答案還就真證實了楊靖的猜測。
這些佛像全都是來自于吳哥王朝的的純金銅像,其制作歷史從公元119年到1432年不等。從這些佛像的制作年限來看,也證明了那個年代正是吳哥王朝信奉佛教的開始和鼎盛時期。
要知道,在吳哥王朝的早期,當時吳哥民眾大都信奉濕婆神,但是到了蘇利耶跋摩二世在位時,也就是十二世紀初期,這位偉大的君王改信毗濕奴,并在其統治吳哥王朝期間,用毗濕奴像取代神廟中原有的濕婆像。
不過在蘇利耶跋摩二世死了三十年之后,吳哥王朝的另外一位更偉大的君王阇耶跋摩七世繼位。
這位吳哥王朝中最偉大的君王在位期間,把吳哥王朝推向全盛期,成為柬埔寨最有威望的古代君主。不過這位君王信奉佛教,以觀世音為高棉人的保護神,認為他能引導人們往生極樂凈土,在國內到處建造四面的觀音神像。這些觀音像大都眼半開,目光低垂,嘴含平靜而神秘的微笑,被人稱作“高棉的微笑”。這個時期建造了普拉沙普蘭克迪、塔榮、帕甘和巴榮等佛寺,顯示吳哥佛教的獨特色彩。
很顯然,這些佛像都是當年小鬼子占領高棉時從那個國家劫掠而來的。而能讓小鬼子視若珍寶珍藏起來的這些佛像,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這些純金觀音像也確實都是珍品,隨便拿出一件來,都堪稱高棉國寶級的存在。即便是放在華夏,這些純金佛像和觀音像的價值也都非常高昂。
而這么多國寶級的佛像和觀音像,足夠撐得起來一個展館了!
楊靖挨著個的欣賞了一遍這些珍貴的純金佛像之后,就把它們再次收回了空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了這口箱子的下面一層。
這些純金佛像和觀音像大都是不到半米的高度,所以放在這口一米見方的箱子內是分兩層來放置的,在箱子的中間還有一個隔板。
抽出隔板后,果然,在隔板下面依然是十多尊佛像和觀音像,還有一些造型奇特的其他佛像。楊靖鑒定了一下,那幾尊造型奇特的佛像,正是濕婆神和毗濕奴的純金金身。
這一口大鐵箱子內全都是造型各異的純金佛像,一個佛像的重量最輕的也有四十來公斤,這二十來尊佛像,那就是接近一噸重!哪怕都是吳哥王朝的純金佛像,但架不住這些佛像最少也有七百年的歷史了,早的更是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更別說造型這么精美了,所以這一箱子純金佛像的價值遠遠過了同等重量的黃金,真實價值難以估計!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啊!
楊靖很滿意這個開門紅,光是這一箱子佛像,就不枉自己在菲律賓跑了這么多地方。
把這些純金佛像一個個的在空間內擺好之后,楊靖就抱著期待的心思開啟了第二口鐵箱子。
打開之后,這第二口鐵箱子中依然是一層厚重的油布,揭開油布后,里面竟然還有一層絲絹,不過因為有外面的鐵箱和油布保護的關系,這層絲絹保護的很好,最關鍵的是,這層絲絹的顏色竟然是明黃色的!
這個現讓楊靖心里更期待了,隨即小心翼翼的揭開了這層絲絹,映入眼簾的第一件東西就讓楊靖心頭一震。
這竟然是一道圣旨,而且還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圣旨!
圣旨的開頭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大字,后面則是密密麻麻的內容,最后則是皇帝的印璽以及落款。楊靖看了一遍之后,這才搞清楚這道圣旨是說的是什么意思。
原來在明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朱元璋死前六年的公元1392年,吳哥王朝派來使節覲見大名洪武皇帝,并進獻了很多奇珍異寶,洪武大帝非常高興,就賞賜了吳哥王朝使節很多東西。
這種情況在華夏古代,尤其是明初、唐初等鼎盛王朝的鼎盛時代,很多屬國都會來給華夏上貢稱臣,華夏周邊的很多國家都是華夏王朝的屬國。
都說有明一朝是自秦始皇統一華夏以來得朝最正的一個朝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細數華夏歷史上的二十個朝代,刨除遠古時期的夏商周這三朝之外,不管是一統天下的秦朝,還是“敢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王朝,又或者打下了“天可汗”赫赫威名的唐朝,以及富甲天下的宋朝,其實其得朝手段都算不得正宗。
秦始皇雖然一統六國,但其實只能算是內斗劉邦的大漢王朝同樣是如此至于李唐,也是差不多而趙匡胤更是干脆來了一個“黃袍加身”,得朝手段就更不能提了。
華夏自秦始皇一朝以下,唯獨大明朝是真正的以“驅除韃虜,恢復我漢”的手段得到天下的。別看朱元璋出身不咋滴,長得更是比郭德綱還有特色,但不得不說這位洪武大帝確實是一名了不起的皇帝!
當年洪武大帝攜雷霆之勢把禍禍了中原大地近百年的元朝韃子驅趕出了華夏大地,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讓漢人的威望無以加復,所以明朝周邊的眾多小國,都很自覺的稱臣,這其中,吳哥王朝自然也不例外。
遠在萬里之外的吳哥王朝前來進貢,作為一代大帝的洪武大帝自然不會吝嗇獎賞,所以一紙圣旨,賞賜了吳哥王朝使節很多寶物,而這一道圣旨肯定也被當時的吳哥王朝的國王當為圣寶,竟然一紙保存了下來。但可惜的是卻被小鬼子一鍋給端了。
這道圣旨的價值可是難以估計的,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一共才現了兩道明朝的圣旨,一道是明英宗于正統十二年1447年頒給時任南京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郭璸之父郭士賢的,距今568年。這道圣旨也是華夏國內現的唯一一道明朝圣旨。
至于另外一道,則是從美國民間的一位華裔收藏家手上現的,這位華裔收藏家手里有一道來歷為明朝正德皇帝手書的圣旨,價值難以估計。
可不管是明英宗朱祁鎮還是正德帝朱厚照,那可都是朱元璋的灰孫子輩,這些灰孫子甚至是灰孫子的灰孫子頒的圣旨,又怎么能和朱元璋這個真正的老祖宗頒的圣旨相比?
而且不管是明英宗頒的那道圣旨還是正德帝頒的那道圣旨,都是“敕曰”,而朱元璋頒的這道圣旨,可是正兒八經的“詔曰”,前兩者在制式方面就遠遠不如后者!
自從秦始皇稱雄天下,一同六國之后,就不再滿足于王的稱號了,于是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所以,“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
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于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后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可是,“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
而“奉天”這種叫法最早的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從朱元璋開始,明朝的圣旨上才會有“奉天承運皇帝”這幾個字,后面不管是“詔曰”還是“制曰”又或者“敕曰”,都代表著圣旨的不同制式。
圣旨因具體的內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詞,主要有“詔曰、制曰、敕曰”三種。
“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達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誡的意思。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的時,告誡官員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自滿,恃寵而驕。
也就是說,“詔曰”才是真正傳令天下的圣旨“制曰”就要差一點了,僅僅是官場內的通報而“敕曰”,那就更差了,僅僅只是針對某一個官員而下達的。
而這份圣旨,用的就是“詔曰”。人家吳哥王朝雖然只是一個屬國,但屬國來稱臣進貢,這可是國之大事,皇帝必然要詔令天下,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知道大明朝的威武功績,所以洪武大帝頒這種“詔曰”圣旨也就不足為奇了!
朱重八的這道圣旨要是拿出去的話,其價值同樣是無法估計!
ps鞠躬感謝“非常懶的魚”1的打賞。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