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楓書院里就讀的學子,又以是窮苦人家的學子居多。 書院允許學子“走讀”,也允許學子“半工半讀”。走讀就是讓學子帶著課本回家自學,每隔一定時間回書院求教。等考試時再回學校考試,也被稱為“肄業生童”。 而半工半讀,就是指可以用勞動換取束脩費用,留在書院里做雜活,也可以去書院的學田勞作,換取一日三餐。 書院的學費并不高,由于覃家作坊出產果酒聞名流楓城,所以,覃寶山拿學費時,除去規定的0兩銀子外,額外送上了十壇果酒,外加一批蠟燭和肥皂。而這些,都算作覃家資助書院的經費。 不過,書院和私塾不同。如清楓書院這般的學習圣地,一般朝廷每年都會撥下一批銀子,加上有學田的收入,以及各位鄉紳的資助。因此,學院不但收入頗多,還會每月返還學子的“火食、膏火”等。簡單點說,就是要負責學子的一日三餐,外加照明用蠟燭和文房四寶、炭火、被褥等。 只是“膏火”的多寡,和學生的成績掛上鉤。成績越好者,其“膏火”所得越高,反之越低。 而這次覃寶山入學初次應試,禮、樂、射、御、書、數六門課程應試,他便拿了射、御、書、數,四個“優等”。 不但每月能從書院得銀40兩,還有各種獎勵若干。 而覃寶山這樣的好成績,自然也讓身為他泰山大人,兼老師的福伯面上有光,更是讓身為福伯好友的清楓書院院正疊聲夸贊。 “拿了四個優等,不錯,很不錯!” 說著,他又遺憾地搖頭:“可惜了,你這孩子對時政和音樂略為欠缺,一定要多多努力。爭取下一次應試,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不用院正說,覃寶山也躍躍欲試。 盯著獎勵的40兩銀子,他兩眼放光!真想不到,原來讀書也能賺多多的錢! “院正大人放心,寶山一定謹記。” 不用院正說,他也知道,他的時政一直都是短板。好在這段日子,他都出入族長家,和覃長澤討論時政,惡補關于這方面欠缺的知識。只是這些,絕非一時之功,總得慢慢一步步的來。 這邊覃寶山卯足了勁兒,要爭取全優,拿“膏火”掙銀子。 而另一邊,夏梓晴也忙著建立蘑菇作坊。 之前口口聲聲自薦,來幫忙的宋爽,自從和文靈鳳搭上了話,便大有變成話癆的趨勢。只要文靈鳳出現,他便契而不舍纏在文靈鳳身邊,連夏梓晴交給他的工作也顧不上了。著實讓夏梓晴狠狠盯著他說了一回,這才收斂了不少。 作坊很快建立起來,一早說好的招收幫傭的事情,自然也提上了議程。 招幫傭之事是一早就和鄉親說好的事情,夏梓晴選人時,分外嚴格。家中有一人在果酒作坊幫傭者,其家屬不取;人品不好手腳不干凈者,不取;做事偷懶耍滑喜歡弄點小聰明者,不取。 一圈選下來,也不過選了十來個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