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遠離朝堂的長安百姓也漸漸察覺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氛,這是盛世大唐從未有過的異兆。rg
隨著一天天過去,太宗皇帝“病倒”的傳聞,逐漸變為“駕崩”,謠言滿天飛。
太宗皇帝在百姓心中威望極高,公認的治世明君,聽到太宗皇帝病倒甚至可能已然駕崩,許多百姓傷心不已,紛紛到廟里為他祈福。
萬民所望,天下歸心!
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
謠言愈演愈烈……
文武百官坐立難安,翹以盼,有人盼望太宗皇帝能奇跡般的醒來,有人則盼望自己支持的皇子盡快登基。
滿朝風雨欲來……
白虎殿前,秦叔寶和徐茂功一左一右鎮守大門,任外面風起云涌,巋然不動。
除了長孫皇后,宰相魏征,其他官員,包括皇親國戚在內,均不得出入。
反倒是陳玄奘,皂衣女武神,兩位與朝堂完無關,名不見經傳的人,深得長孫皇后的信任,可以常住白虎殿,日夜伴君。
白虎殿內,太宗皇帝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沒有呼吸,沒有脈搏,完不能再稱為活人。
長孫皇后守在床前,不離不舍。
陳玄奘日夜念經保佑,皂衣女武神以神農藥氣護住太宗皇帝肉身無礙。
只待亡魂歸來……
這幾日,魏征的兩鬢悄然多了許多白絲。
唉,約定三天的時間早已過去,可是,皇上然沒有蘇醒的跡象。
殿內是風平浪靜,但外面,諸位皇子鬧騰得十分兇!
大皇子李承乾去世后,皇子中,以魏王李泰威望最高,無人可匹敵其光芒,朝中有過半的權臣支持他。
那些支持魏王的朝臣早已急不可耐,持續不斷推波助瀾,竟然慫恿諸位皇子到白虎殿前長跪不起,要求面圣,以確定皇上的死活。
這些統統被三相攔下。
可是,堅持了七日后,殷開山和褚遂良漸漸招架不住了。
魏征信誓旦旦告訴他們,皇上必在三日后醒來,結果卻是七天過去了,還是什么都沒有生。
殷開山和諸遂良不知內幕,內心不免惶恐,尤其是支持晉王李治的諸遂良,見此情此景,自然心思大動,有了二心。
殷諸二相漸漸扛不住群臣和眾皇子的猛烈攻勢,與魏征產生了莫大的分歧。
左右大唐命運的三相心不齊,必生事端。
突然地,不知是誰走漏消息,出一句“皇上早在七日前就駕崩”的話來,頓時風云激蕩,終于生了聲勢浩大的“闖宮”事件。
以魏王李泰為,率領諸位皇子和群臣,浩浩蕩蕩,強闖白虎殿。
三相出面阻攔,卻震懾不住。
喧鬧中,殷開山當其沖。
人人都知道魏征是直性子,不好惹,褚遂良又是處處與人為善,遠遠躲在后面,于是殷開山成了眾怒泄的對象。
不過,殷開山是堂堂三相之一,頗有威望,拿他開刀不切實際,于是文武百官和諸位皇子一致將怒火向其外孫陳玄奘。
一個“妖僧禍國”的罪名,將陳玄奘推到了風口浪尖。
“我們可以不見圣上,但是,妖僧一日不死,我們絕然不會罷休。”
群臣和眾皇子來勢洶洶,非要鬧出個結果,第一步竟是要處死陳玄奘,清君側,以安定萬民之心。
這招逼宮狠辣之極,更是相當有效。
殷開山被逼得面紅耳赤,氣急攻心,吐出一口血。
陳玄奘走出白虎殿,眼前外公為了保護自己受傷,怎么能忍心,竟是走入群臣間,舍棄自己,任憑處置。
陳玄奘不畏死亡,當即被抓住。
然后。
群臣和諸位皇子部看向魏王李泰。
別看鬧得兇,真要處死一個無辜的人,一個太宗皇帝臨死前特別召見過的人,還是需要勇氣的。
陳玄奘要是怕死求饒,事情還好辦,偏偏陳玄奘,不怕死。
文武百官和諸位皇子部心里打鼓,反倒是束手束腳,不敢妄殺了,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魏王李泰定奪。
魏王李泰也是猶豫不決,魏征一口咬定皇上沒死,萬一是真地,他錯殺陳玄奘之罪,可就大了。
可是,耐不住群臣鼓動,魏王李泰思慮再三,還是下令三日后將妖僧陳玄奘正法。
消息傳到巨闕學館,細雨面如死灰,狄仁杰嘆了口氣,抱著蚩尤刀,走向法場,上官瑤默默跟上,高冷的面容上滿是決絕之色。
途中,張柬之和簡從禮也加入進來。
昔日同逛青樓的俊男靚女,今日同去劫法場,真是一件人生快事。
可是,到了法場,卻聽魏王李泰突然改變了主意,只將陳玄奘下獄,不殺了。
而讓魏王李泰改變主意的人,竟是錦繡姑娘,這位徽香樓的花魁,天生嫵媚,將自己獻給了魏王,換回陳玄奘一條命。
驚聞這個消息,在獄中的陳玄奘淚流滿面,記憶中那雙看著自己的火熱目光,明媚的容顏,驟然支離破碎,內心的某處撕裂般的痛起來。
就在這之后不久,一道燦爛的光華從天外徒然來到長安,降落白虎殿內,頓時遍地祥光,山河呼嘯,天地共鳴!
太宗皇帝終于醒來。
文武百官和諸位皇子震驚之極,親眼見到太宗皇帝走出白虎殿那一刻,紛紛跪倒,三呼萬歲!
……
數日后。
太宗皇帝采納魏征的建議,決定興辦水6大會,以度陰間亡魂。
實話,地府一游后,太宗皇帝對佛門提不起一絲興趣,畢竟親眼目睹了賢弟大神威的雄姿之后,太宗皇帝覺得道門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正宗和強大。
所以,興辦水6大會,純粹是為了完成與佛門的交易,這件事他交給禮部某位三品官員去張羅,態度是馬馬虎虎,隨隨便便。
禮部察言觀色,見狀,出錢特摳門,居然要求各地寺院自籌費用。
各地寺院覺得這是提升佛門威望的大好時機,于是吃了這個啞巴虧,紛紛勒緊褲腰帶,砸鍋賣鐵,湊錢大辦特辦水6大會。
或許是因為這次出血太狠,以致于后來佛門興盛,撈錢撈得特別兇,終于惹怒朝堂和百姓,唐武宗深惡佛教,動了一場滅佛運動(歷史上三武滅佛之一),佛門因此深受打擊。
當然,這些是后話了。
水6大會上,各地高僧齊聚一堂,辯佛三日。
還以清白的陳玄奘,儼然成為佛門的新希望,加上他通曉佛理,口辯之才技驚四座,瞬間成為水6大會的主角,實至名歸。
太宗皇帝遵守約定親臨,觀音菩薩也顯靈造化奇跡,送上錦蝠袈裟,九環錫杖作為賀禮,把水6大會推向**。
隨后,太宗皇帝當面答應要西行取經,得大乘佛法,普度眾生。
只不過,關于取經人選,盡管陳玄奘眾望所歸,太宗皇帝卻是諱莫如深,直到水6大會結束,也沒有敲定下來。
(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